導航:首頁 > 腰椎 > 萬古黴素腰椎

萬古黴素腰椎

發布時間:2021-07-29 20:02:39

1、哪些葯物易引起腎損害?

一些葯物對腎臟的某一部位有特殊條合力,應用這些葯物能發生腎臟損害。容易引起腎臟損害的常用葯物有如下幾類: (1)抗生素: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大多數都有不同程度的腎毒性。由於抗生素應用廣泛,由杭生素引起的急、慢性腎臟損害也就最為常見。根據抗生素對腎毒性的大小,可分為四類: ①腎毒性大的抗生素:二性黴素B、新黴素、先鋒黴素 Ⅱ; ②中度腎毒性抗生素:氨基甙類抗生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妥布黴素、鏈黴素)、多粘菌素、萬古黴素、四環黴素、磺胺類; ③腎毒性較小的抗生素:青黴素G、新青黴素I、新青黴素 Ⅱ、氨苄青黴素、羧苄青黴素、先鋒黴素Ⅲ、先鋒黴素Ⅴ 、先鋒黴素Ⅵ 、土黴素、利福平; ④不引起或較少引起腎損害的抗生素:紅黴素、氯黴素、強力黴素、潔黴素、鄰氯青黴素、菌必治、先鋒必素、乙胺丁醇等。 氨基甙類抗生素、磺肢葯、多粘菌素及二性黴素B作為常用抗生素及在某些特殊致病菌感染必須選用的抗生素,都有較大的腎毒性作用,尤其合並有腎臟疾病患者,如必須使用時,應酌情減量或延長用葯間隔時間,並注意以下幾點: ①避免長時間用葯,如氨基甙類抗生素連續應用不應超過10天; ②避免與腎毒性有協同作用的葯物合用,如氨基甙類抗生素不應與先鋒黴素(Ⅳ、Ⅴ、Ⅵ)合用; ③避免與強利尿劑合用,防止循環血容量不足,加重抗生素的腎毒性作用; ④注意監護腎功能,定時檢查尿液,早期發現葯物性腎損害。 (2)解熱鎮痛葯:解熱鎮痛葯是指非甾體類抗炎葯物,包括阿斯匹林(乙酸水楊酸)、非那西丁、布洛芬、芬必得、保泰松、消炎痛、炎痛喜康等。此類葯物有抗炎、解熱和鎮痛作用,臨床應用廣泛,常因患有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骨關節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病變、偏頭痛、痛經等慢性疾病而長期服用。解熱鎮痛葯易引起慢性問質性腎炎和腎乳頭壞死,其發病機理可能為解熱鎮痛葯或其代謝產物從腎臟排出時,引起腎內小血管、腎小管、腎間質的慢性損害所致。 解熱鎮痛葯腎損害的發生,常與長期大劑量服用有關。一般認為長期服用解熱鎮痛劑,非那西了累積量超過5公斤、阿斯匹林超過8公斤,就會發生腎損害。但也存在個體差異,對解熱鎮痛葯比較敏感者,在未達到上述劑量時即可致腎毒性損害。 (3)造影劑:造影劑廣泛應用於靜脈腎益造影、血管造影、膽囊造影和增強計算機體層攝影等。造影劑可因其高滲性直接損傷腎小管及腎缺血、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而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造影劑所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常見於原有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或脫水的病人。 (4)中草葯:一般人認為服用中草葯安全、無毒副作用,實則有些中草葯因服用超量或在禁忌情況下應用,可對肝、腎及消化道等臟器產生損害。如雷公藤作為一免疫抑制劑,木通作為一利尿葯,益母草作為一活血止血葯,常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但若過量應用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大黃作為一種瀉葯,廣泛應用於腎功能衰竭患者,但長期服用會引起高鉀血症,危及病人。另外草烏、蒼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等中草葯都有導致腎臟損害的報道。提醒人們,尤其是患有腎臟疾病應用中草葯時也應倍加小心。

2、醫院內獲得性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是什麼?

抗生素,顧名思義是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葯物.是由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物質.用於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還可用人工合成及部分人工合成(稱半合成抗生素)的方法製造而得.
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抗生素品種繁多,按其化學結構可分為十大類.
β-內醯胺類這類葯物品種最多,用量最大,治療病種最廣,是療效最好的抗感染葯,也是抗生素中的主力軍.
這類葯物主要包括兩部分:

①青黴素類,這是最早的β-內醯胺類,其療效確切,價格低廉,常用的品種有青黴素鈉鹽或鉀鹽,氨苄西林鈉(氨苄青黴素鈉),氧哌嗪青黴素(哌拉西林鈉),羥氨苄青黴素(阿莫西林)等.
②頭孢菌素類,這類葯物療效高,毒性低,過敏反應較青黴素類少,廣泛用於各類感染性疾病,常用的品種有頭孢氨苄(先鋒Ⅳ號),頭孢唑啉鈉(先鋒Ⅴ號),頭孢拉定(先鋒Ⅵ號),頭孢曲松鈉(菌必治)等.
氨基苷(甙)類常用的品種有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小諾米星(小諾黴素),阿司米星(阿司黴素)等.
四環素類常用的品種有四環素,土黴素,多西環素(強力黴素)等.
氯黴素類常用的品種有氯黴素,甲碸黴素,等.
大環內酯類常用的品種有紅黴素,羅紅黴素,琥乙紅黴素,麥迪黴素,乙醯螺旋黴素,吉他黴素(柱晶白黴素)等.
林可黴素類常用的品種有林可黴素(潔黴素),克林黴素(氯潔黴素)等.
其他主要抗細菌的抗生素常用的品種有去甲萬古黴素,磷黴素,多粘菌素,捲麴黴素,利福平等.
抗真菌抗生素常用的物品種有兩性黴素B,灰黃黴素,克念菌素,制黴菌素,曲古黴素等
抗腫瘤抗生素常用的品種有絲裂黴素,阿黴素,表阿黴素,放線菌素D等.
具有免疫抑製作用的抗生素如環孢素(環孢靈,山地明).
合理使用抗生素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了青黴素,這是人類醫學科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的里程碑.
70年來,以青黴素為代表的抗生素,從病魔手中挽救了數以萬計的生靈,為人類健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直到今天,抗生素仍然是人們抵抗各種病菌的有力武器.
近年來,由於對抗生素的過分依賴和濫用,使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時,又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而引起社會的嚴重關注……
觸目驚心耐葯菌
21世紀人類將面臨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脅:耐多葯結核菌,艾滋病病毒,醫院感染的耐葯菌株,其中耐葯菌的發展速度令人觸目驚心.
據全軍醫院感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304醫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張延霞介紹,二十年代,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鏈球菌.而到了九十年代,產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腸球菌,耐青黴素的肺炎鏈球菌,真菌等多種耐葯菌.喹諾酮類抗生素進入我國僅僅20多年,但耐葯率已經達到60% 70%.
大量耐葯菌的產生,使難治性感染越來越多,條件致病菌感染的機會越來越多,治療感染性疾病的費用越來越高.如耐青黴素的肺炎鏈球菌,過去對青黴素,紅黴素,磺胺等葯品都很敏感,現在幾乎"刀槍不入".綠膿桿菌對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種抗生素的耐葯性達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對西力欣,復達欣等16種高檔抗生素的耐葯性高達51.85%-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除萬古黴素外已經無葯可治.
張延霞主任說,多重耐葯菌引起的感染對人類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濫用抗菌素已經使人類付出了沉痛的代價.20世紀五十年代在歐美首先發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這種感染很快席捲全球,形成世界大流行,有5000萬人被感染,死亡達50多萬.
人類與致病菌的較量從未休止,致病的病原菌與消滅病原菌的抗生素是一對永恆的矛盾.從細菌的耐葯發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種新的抗生素出現以後,就有一批耐葯菌株出現.醫學工作者開發一種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而一代耐葯菌的產生只要2年的時間,抗生素的研製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葯菌的繁殖速度.目前,臨床上很多嚴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為耐葯菌感染,抗生素無效.
許多專家憂心忡忡地說:"抗生素的濫用將意味著抗生素時代的結束".人們不能不擔心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種對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葯性的細菌出現,也就是說人類將重新回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之前沒有抗生素的年代,這將是人類的悲劇.
濫用抗生素誰之過
304醫院呼吸科主任文仲光介紹說,盡管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會產生耐葯菌,但至少可以延緩耐葯菌的發展速度.在美國,買一支槍非常容易,而買一支抗生素卻非常困難.抗生素是嚴格控制的處方葯,醫生亂開處方會受到處罰,患者必須持處方才能購買到抗生素.而在我國,人們到葯店很隨便就可以買到抗生素葯品,濫用抗生素十分普遍.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國際范圍內多中心調查,住院患者中應用抗生素葯物的約佔30%,抗生素葯費佔全部葯品支出的15%-30%.我國某醫院2000年對該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況進行調查,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佔80.2%,其中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聯合使用2種以上抗生素的佔58%,大大超過了國際平均水平.
文主任認為,在我國導致濫用抗生素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醫生的原因.雖然每一個醫生對抗生素都有處方權,但並不是每一個醫生都懂得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的醫生對使用抗生素適應症掌握不嚴,在臨床上不重視病原學檢查,僅憑經驗使用抗生素.有的不了解各類抗生素的葯代動力學特點,在給葯劑量,給葯途徑及間隔時間等方面很不規范.個別醫生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違背職業道德,給患者開許多根本不需要的高檔抗生素,不僅加重了患者的負擔,更主要的是給患者的身體造成了新的傷害,加速了耐葯菌的產生.
二是患者的原因.文主任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他出專家門診接待了一位患普通感冒的患者,文主任給她檢查後,開了20元左右的葯.這位患者很不高興,要求開抗生素,要求輸液.文主任說,絕大多數感冒都是病毒性感染,對免疫功能正常者,根本不需要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可以殺死病菌,卻不能殺滅病毒.感冒是自限性疾病,自身產生抗體可以中和病毒而痊癒.但我國許多人缺乏醫學知識,對濫用抗生素的危害知之甚少,門診時經常有患者點名要抗生素,而且越貴越好,越高檔越好,也是造成濫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
三是社會原因.在國外,抗生素葯品是不允許作廣告的.在我國,葯品生產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在大眾媒介大量刊播抗生素廣告,言過其實,誇大其治療作用,極大地誤導了消費者,致使很多患者"跟著廣告走",對濫用抗生素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今年初,國家葯品監督局和國家工商局聯合發出《關於加強處方葯廣告審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嚴禁處方葯在大眾媒介做廣告,尤其是"封殺"鋪天蓋地的抗生素廣告,實在是利國利民之舉.
四是食品的原因.個別地方的養殖業濫用抗生素,在雞,鴨等飼料中摻雜抗生素,有的養魚戶為了減少魚病發生,建魚塘時在塘底撒上一層喹諾酮類抗生素.一方面動物,禽類體內殘留的抗生素會轉移到人體,另一方面,動物,禽類產生的耐葯菌也會傳播給人類.國際上是嚴格禁止人畜共用相同抗生素的.動物產生耐葯性後,它的耐葯質粒通過接觸可很快傳播給人類.
合理使用抗生素要走出誤區
幾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抗生素,但真正知道該怎樣正確使用抗生素的人卻為數不多.包括相當部分的醫生在內,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存在不少誤區.
誤區之一:抗生素可以預防感染.北京某商場一位職工做腰椎間盤突出手術,為預防感染,醫生給他用了大劑量的抗生素,引起腹瀉.醫生又用抗生素止瀉,結果腹瀉越來越厲害,生命垂危.專家會診認為是由於濫用抗生素導致的"抗生素相關性結腸炎".立即停用抗生素並採用生態平衡治療,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專家認為,抗生素只能用於治療敏感性細菌引起的感染,起不到"防患於未然"的作用.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等於給細菌打預防針,誘導細菌的抗葯性.不當使用抗生素會造成人體菌群紊亂,誘導其它的疾病.所有醫務人員都應該有一個強烈的意識:使用抗生素的過程,就是培養耐葯菌株的過程,,每用一次抗生素,就產生10%的耐葯率.所以,要預防感染,首先就要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誤區之二:抗生素可以外用.不少外科醫生經常把抗生素配成液體沖洗傷口,有的在術後向傷口內撒抗生素粉劑,不少患者用利福平點眼……這都是很不正確的.抗生素教科書規定的非常明確,所有生物合成類抗生素,沙星類抗生素以及用於治療重症感染的抗生素,是不可以外用的.利福平是治療結核病的首選葯品,國外對利福平的使用控制非常嚴格,嚴禁外用,否則取消醫生資格.而我國不少醫生用利福平給患者點眼.由於利福平的廣泛使用,耐葯性明顯提高.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調查,我國結核菌耐葯率高達46%,結核病發病人數居世界第二,三分之一的人感染有結核菌,感染人數超過4億.盡管有多種原因,但不能說與利福平的濫用毫無關系.
誤區之三:廣譜抗生素比窄譜抗生素效果好.所有的病人都希望葯到病除,特別是對抗生素的療效有著過高的期望.專家認為,抗感染的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急性感染,抗生素一般要用3-5天.有不少病人急於求成,使用一天後感到症狀沒有明顯好轉,就誤以為無效,要求醫生用其它抗生素或增加使用其它抗生素.在門診和臨床上經常看到一個普通的感冒用幾種抗生素的現象,不僅增加了患者的負擔,更主要的是增加了細菌的耐葯性,造成了二重感染.抗生素使用的原則是能用窄譜的不用廣譜的,能用低級的不用高級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只有病原菌不明的重症感染,同時感染兩種以上病菌或者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葯時才聯合使用,輕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聯合使用抗生素.
誤區之四: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不少人喜歡跟著廣告用葯,認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貴越好","越高級越好".常看到有的患者到醫院後點名要廣告上的葯,要價格貴的葯.其實每種抗生素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優勢劣勢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選擇,堅持個體化給葯.比如紅黴素是老牌抗生素,價格很便宜,它對於軍團菌和支原體感染的肺炎具有相當好的療效,而像價格非常高的碳青黴烯類的抗生素和三代頭孢菌素卻對這些病沒有什麼療效.一般來說,一種新的抗菌素研製出來,具有它的先進性,但並不是說所有的新葯就一定比老的好.關鍵還是看對不對症.有的老葯葯效比較穩定,價格也便宜,人們不經常使用反而可能更敏感.患者在用葯上一定不能受廣告的誤導.
誤區之五:抗生素是消炎葯.多數人將抗生素等同於消炎葯,誤以為抗生素可以治療一切炎症.實際上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引起的炎症,而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症,如病毒性感冒或哮喘病人的變態反應性炎症沒有效.倘若對非病原菌感染所致的無菌性炎症也採用抗生素治療,那麼不但無益反而有害.一位年輕女孩感冒,咽喉發炎,當地醫院用抗生素治療,不僅不見好轉,體溫反而升高到40℃,意識模糊,渾身起滿皮疹,急送304醫院搶救.醫生診斷為濫用抗生素引發的葯物熱.沒用任何葯物,只輸了一些葡萄糖,病情很快就好了.一位支氣管哮喘患者,在一家醫院使用大劑量的廣譜抗生素,引發肺部毛黴菌感染.送304醫院後,醫生給他停用廣譜抗生素,並有針對性地使用抗真菌葯,很快痊癒.專家介紹說,人體內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這些菌群有互相制約的作用,所以才能保持體內的微生態平衡,以防止某一種細菌繁殖生長過盛而發生疾病.如果用抗生素治療無菌性炎症,這些葯物進入體內後將會敵我不分,亂殺無辜,反而壓抑和殺滅了人體內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調,造成抵抗力下降,招致其它疾病的發生.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局部軟組織的瘀血,紅腫,疼痛,過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來進行治療.
跳出怪圈,換個思路抗感染
近年來,發達國家把對感染的預防放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上,因為絕大多數的院內感染是內源性的,與患者的免疫力有密切關系.人體有
6大貯菌庫:上呼吸道,口腔,胃腸道,泌尿道,陰道,皮膚.如果其生物社會失去控制,就會源源不斷地向感染或菌群失調的領域供應.致病菌可以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即使把一個菌庫的細菌全部殺死,也會馬上被別的細菌定植.醫院感染就是這樣,當病人剛住院時帶的敏感菌株,住院後被殺滅,取而代之的是來自醫院醫護人員或其他病人身上的耐葯菌株.在我國,中醫講究"祛邪扶正",二者不可偏廢.抗菌素主要起的是祛邪的作用,但抗生素必須通過機體自身的免疫力才能發揮作用.因此,還應該有其它的措施來扶正,雙管齊下,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長時間以來,我們陷入了"感染 用抗生素 培養出耐葯菌株 造成新的感染 再用抗生素"惡性循環的怪圈.如果能從提高人體免疫力入手,減少人群的感染機率,就會走出這個怪圈.20世紀九十年代初,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熊德鑫教授提出了"用微生態療法防治疾病"的觀點.同抗生素的不同點在於,抗生素是通過抑制和殺滅致病微生物達到治病的作用.而微生態療法則是通過扶持生理性微生物,調整和改善人體微生態系的內環境,促進微生態平衡,提高機體的疫水平和定植抗力而獲得防治疾病的效果.有人曾預言,
20世紀是抗生素的輝煌時期, 21世紀將成為微生態治療的黃金時代.
抗生素與病原菌耐葯水平之間的量化關系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病原菌耐葯的認識基本上停留在特定病原菌對特定抗生素的耐葯機制,以及特定抗生素對病原菌的抑菌機理上.然而相關研究表明,在抗生素使用與病原菌耐葯水平之間存在著一種宏觀的量化關系,即一定范圍內的抗生素使用可以導致病原菌整體耐葯水平以及耐葯菌感染率的變化,這種關系就是抗生素與病原菌之間的量化關系.
有關抗生素與病原菌之間量化關系研究的歷史不長,而對其集中,深入的研究也只是近幾年才展開的.在發達國家,特別是對抗生素使用嚴格控制的北歐國家此類研究開展較多,而在發展中國家則基本為空白.造成這一領域研究起步晚,發展不均衡主要有兩方面因素.首先,相關研究需要通過一定范圍內大樣本的調查,收集,處理各種病原菌和抗生素使用的相關數據.在發達國家,有關病原菌耐葯和抗生素使用的監測機構健全,可以方便地獲取和處理大量的相關數據,加之有流行病學,統計學,葯理學,微生物學以及臨床醫學等多學科的協作,可以深入,細致,及時地研究抗生素使用與病原菌耐葯之間的量化關系.
而在發展中國家,相關的監測機構不健全.以國內為例,目前各級醫療機構有關病原菌耐葯的數據和抗生素使用的數據,由不同的職能科室,部門管理,信息交流困難,導致了我們在這一領域中的研究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第二,不同抗生素劑量單位以及常用劑量差別很大,在大范圍研究中無法比較和疊加.早期相關研究只能以抗生素的使用率和抗生素的費用消耗為指標,不能准確反映抗生素的實際使用情況.為解決這一難題,人們用成人每日常用劑量作為標准劑量,將不同抗生素的消耗量換算為統一標准單位,並命名為每日約定劑量(defined
doses,DDD),以使用的DDD數表示抗生素的消耗量.每一種抗生素消耗量換算成DDD後可以比較和疊加.WHO於1996年推薦採用此方法來研究,監測抗生素的使用情況.正是在這一標准建立後,相關研究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很大進展.這一領域的研究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1,針對社區居民的大范圍研究
此類研究的對象多為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可以是對多個國家的超大規模研究.研究結果對於指導相關國家和地區制定,修改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法規,檢驗相關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通過不同國家的對比研究還可以探討自然條件,環境因素,社會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對抗生素使用與病原菌耐葯水平之間量化關系的影響.
瑞典在1994年設立專門機構,率先啟動了一項針對抗生素使用與病原菌耐葯的全國性系統工程STRAMA,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消除抗生素不合理的使用,若干年後,瑞典抗生素的消耗量減少了22%,病原菌耐葯水平也明顯降低.
2,針對醫療機構的小范圍研究
此類研究主要關注不同醫院,不同病區,不同基礎疾病條件下抗生素使用與病原菌耐葯之間的量化關系,發現並證實了多種抗生素的消耗量與常見病原菌的感染率和耐葯率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
此類研究的重點通常是臨床常見,對患者威脅最大的病原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球菌和腸球菌,以及臨床重點關注的抗生素,如萬古黴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和第三代頭孢菌素等.其研究結果對於指導臨床抗感染治療即控制病原菌耐葯水平的上升具有重要實用價值.
一項研究採用多元回歸的方法,分析了以色列一家醫院6個內科病區抗生素使用與病原菌耐葯的數據,結果表明,這些病區阿米卡星和第3代頭孢菌素的消耗量與臨床耐葯菌感染率密切相關.
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研究通過改變臨床抗生素的使用,降低病原菌的耐葯水平和耐葯菌的感染率,可以說是這一領域研究的前沿,也是這一領域探索者的希望所在和最終目的.
Landman等通過減少醫院中頭孢菌素,亞胺培南,克林黴素和萬古黴素的使用,增加含β內醯胺酶抑制劑抗生素的使用,成功地降低了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頭孢他啶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
近期研究還發現,臨床增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使用量可以明顯降低奇異變形桿菌和陰溝腸桿菌的耐葯水平;而增加頭孢吡肟的使用量可以降低MRSA的感染率.
筆者曾對所在醫院燒傷病區抗生素使用和病原菌耐葯的相關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含β內醯胺酶抑制劑類抗生素的使用量與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葯水平呈負相關.此外,我們目前已累積了本院燒傷病區8年來臨床抗生素使用和病原菌耐葯的全部數據,並建成了查詢方便的資料庫,為進一步進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總之,抗生素使用與病原菌結構和耐葯水平之間量化關系的研究對於指導臨床抗感染治療,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制定控制抗生素使用的相關法規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在這一領域有許多方面有待進一步探索.目前國內有關抗生素和病原菌的相關信息的交流存在諸多障礙,這需要包括醫療機構管理者,相關專家以及臨床醫師共同努力,加強信息交流,通過深入研究抗生素使用與病原菌耐葯之間的量化關系,為指導臨床抗感染治療,降低病原菌的耐葯水平提供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信息.

3、能造成脊椎感染的細菌有哪登?

脊椎感染是一種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現,它是由於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而細菌可以是通過靜脈、呼吸道、消化道等進入到體內,或者是細菌直接定植到脊椎上。

比如說通過靜脈的細菌,這種情況主要是見於一些吸毒的患者不注意衛生。經呼吸道最常見的是結核桿菌,經消化道的細菌比較常見的是布魯氏桿菌。另外,脊椎的感染還可以由細菌直接到達脊椎引起的,譬如針灸,或者是醫源性的脊椎感染,都是由細菌直接定植到脊椎繁殖引起的。

還有可能就是有些手術消毒不徹底或者是手術的時候,全身其他的地方有炎症沒有進行很好的處理,也會造成脊椎的感染。

4、慶大黴素和喘啶在一起用嗎

一、硫酸慶大黴素注射液簡介
1、葯品名稱通用名稱:硫酸慶大黴素注射液商品名稱。
2、適應症:用於治療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腸桿菌屬、變形桿菌屬、沙雷菌屬、銅綠假單胞菌所致的感染,如敗血症、下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盆腔感染、腹腔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復雜性尿路感染等。治療腹腔感染及盆腔感染時應與抗厭氧菌葯物合用,臨床上多採用慶大黴素與其他抗菌葯聯合應用。與青黴素(或氨苄西林)合用可治療腸球菌屬感染。 用於敏感細菌所致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腦膜炎、腦室炎時,可同時用本品鞘內注射作為輔助治療。
主治疾病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大腸埃希菌感染,克雷伯菌屬感染,腸桿菌屬感染,變形桿菌屬感染,沙雷菌屬感染,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敗血症,下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盆腔感染,腹腔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復雜性。
3、用法用量:
(1)成人: (1)肌內注射或稀釋後靜脈滴注,一次80mg(8萬單位),或按體重一次1~1.7mg/kg,每8小時1次,或一次5mg/kg,每24小時1次,療程為7~14日。 靜滴時將一次劑量加入50~200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一日1次靜滴時加入的液體量應不少於300ml,使葯液濃度不超過0.1%,該溶液應在30~60分鍾內緩慢滴入,以免發生神經肌肉阻滯作用。
(2)小兒:肌內注射或稀釋後靜脈滴注,一次2.5mg/kg,每12小時1次;或一次1.7mg/kg,每8小時1次,療程為7~14日,期間應盡可能監測血葯濃度,尤其新生兒或嬰兒。
(3)鞘內及腦室內給葯:劑量為成人一次4~8mg,小兒(3個月以上)一次1~2mg,每2~3日1次。注射時將葯液稀釋至不超過0.2%的濃度,抽入5ml或10ml的無菌針筒內,進行腰椎穿刺後先使相當量的腦脊液流入針筒內,邊抽邊推,將全部葯液於3~5分鍾內緩緩注入。
(4)腎功能減退患者的用量:按腎功能正常者每8小時1次,一次的正常劑量為1~1.7mg/kg。 肌酐清除率為10~50ml/min時,每12小時1次,一次為正常劑量的30%~70%。肌酐清除率<10ml/min時,每24~48小時給予正常劑量的20%~30%。
(5)血液透析後可按感染嚴重程度,成人按體重一次補給劑量1~1.7mg/kg,小兒(3個月以上)一次補給2~2.5mg/kg。
4、不良反應:
(1)用葯過程中可能引起聽力減退、耳鳴或耳部飽滿感等耳毒性反應,影響前庭功能時可發生步履不穩、眩暈。
(2)也可能發生血尿、排尿次數顯著減少或尿量減少、食慾減退、極度口渴等腎毒性反應。
(3)發生率較低者有因神經肌肉阻滯或腎毒性引起的呼吸困難、嗜睡、軟弱無力等。(4)偶有皮疹、惡心、嘔吐、肝功能減退、白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貧血、低血壓等。
禁忌:對本品或其他氨基糖苷類過敏者禁用。
5、注意事項:
(1)失水、第8對腦神經損害、重症肌無力或帕金森病及腎功能損害患者。
(2)交叉過敏,對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黴素、阿米卡星過敏的患者,可能對本品過敏。(3)在用葯前、用葯過程中應定期進行尿常規和腎功能測定,以防止出現嚴重腎毒性反應。必要時作聽力檢查或聽電圖尤其高頻聽力測定以及溫度刺激試驗,以檢測前庭毒性。
(4)有條件時,療程中應監測血葯濃度,並據以調整劑量,尤其對新生兒、老年和腎功能減退患者。每8小時1次給葯者有效血葯濃度應保持在4~8mg/L,避免峰濃度超過10mg/L,谷濃度保持在1~2mg/L,每24小時1次給葯者血葯峰濃度應保持在12~16mg/L,谷濃度應<1μg/ml。接受鞘內注射者應同時監測腦脊液內葯物濃度。
(5)不能測定血葯濃度時,應根據測得的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
(6)給予首次飽和劑量(1~2mg/kg)後,有腎功能不全、前庭功能或聽力減退的患者所用維持量應酌減。
(7)應給予患者足夠的水分,以減少腎小管的損害。
(8)長期應用可能導致耐葯菌過度生長。
(9)不宜用於皮下注射。
(10)該品有抑制呼吸作用,不得靜脈推注。
(11)對診斷的干擾:一是該品可使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GOT)、血清膽紅素濃度及乳酸脫氫酶濃度的測定值增高。二是血鈣、鎂、鉀、鈉濃度的測定值可能降低。
6、葯物相互作用:
(1)與其他氨基糖苷類、第一代頭孢類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應用,可能增加其產生耳毒性、腎毒性及神經肌肉阻滯作用的可能性。
(2)與神經肌肉阻滯劑合用,可加重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導致肌肉軟弱、呼吸抑制等症狀。
(3)與捲麴黴素、順鉑、依他尼酸、呋塞米或萬古黴素(或去甲萬古黴素)等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應用,可能增加耳毒性與腎毒性。
(4)與頭孢噻吩、頭孢唑林局部或全身合用可能增加腎毒性。
(5)與多粘菌素類注射劑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應用,可增加腎毒性和神經肌肉阻滯作用。新生兒血漿清除率可降低,血清濃度增加,應慎用。老年人因血漿清除率降低,潛在毒性增加,55歲以上患者慎用。

(6)其他腎毒性及耳毒性葯物均不宜與本品合用或先後連續應用,以免加重腎毒性或耳毒性。
(7)氨基糖苷類與β內醯胺類(頭孢菌素類與青黴素類)混合時可導致相互失活,本品與上述抗生素聯合應用時必須分瓶滴注,本品亦不宜與其他葯物同瓶滴注。

二、喘定(二羥丙茶鹼注射液)簡介
1、葯品名稱通用名稱:二羥丙茶鹼注射液。

2、適應症:適用於支氣管哮喘、喘息型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等緩解喘息症狀。 也用於心源性肺水腫引起的哮喘。尤適用於不能耐受茶鹼的哮喘病例。主治疾病支氣管哮喘,喘息型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心源性肺水腫,哮喘。
3、不良反應:
(1)類似茶鹼,劑量過大時可出現惡心、嘔吐、易激動、失眠、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可發生發熱、脫水、驚厥等症狀。
(2)嚴重的甚至呼吸、心跳驟停。
禁忌:對本品過敏的患者,活動性消化性潰瘍和未經控制的驚厥性疾病患者禁用。本品可通過胎盤屏障,也能分泌入乳汁,隨乳汁排出,孕婦、產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新生兒血漿清除率可降低,血清濃度增加,應慎用。老年人因血漿清除率降低,潛在毒性增加,55歲以上患者慎用。

4、注意事項:
(1)哮喘急性嚴重發作患者不首選本品。
(2)茶鹼類葯物可致心律失常和(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惡化;若患者心率過速和(或)心律的任何異常改變均應密切注意。
(3)高血壓或者消化道潰瘍病史的患者慎用本品。(4)大劑量可致中樞興奮,預服鎮靜葯可防止。
5、葯物相互作用:
(1)與鋰鹽合用,可使鋰的腎排泄增加。影響鋰鹽的作用。
(2)與咖啡因或其他黃嘌呤類葯並用,可增加其作用和毒性。
三、硫酸慶大黴素與二羥丙茶鹼注射液的葯物作用
根據硫酸慶大黴素抗生素與二羥丙茶鹼的葯物作用及葯性關系。二者不得同瓶進行靜脈滴注(會造成對身體的傷害)。
希望能幫助到你。

與萬古黴素腰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