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肌腱炎沖擊波

肌腱炎沖擊波

發布時間:2021-07-27 20:00:41

1、陳舊性踝關節扭傷脛後肌腱炎做沖擊波治療是否有效

扭傷應用傳統法治料本病多能使經絡氣血暢通,術到病除,功能恢復。
1:處方:版鮮土牛膝50克,食鹽權5克
用法:腳洗凈搗爛,加鹽調勻,塗敷患處,綳帶固定,日換1次。
療效:輕症用1次,重症2次可愈,有效率達100%
2:處方:梔子、乳香各50克
用法:二研末,加黃酒適量置鍋內加溫,攪成糊狀,塗敷患處。厚1.5厘米,加蓋油紙,紗布包紮,兩天換1次。有皮損者禁用。
療效:用兩次。痊癒率達96.4%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沖擊波原理

沖擊波(shock wave)是一種不連續峰在介質中的傳播,這個峰導致介質的壓強、溫度、密度等物理性質跳躍式改變。

任何波源,當運動速度超過了其波的傳播速度時,這種波動形式都可以稱為沖擊波,或者稱為激波。其特點是波前的跳躍式變化,即產生一個鋒面。鋒面處介質的物理性質發生躍變,造成強烈的破壞作用。沖擊波的傳播通常通過物質的媒介。
基本概念
沖擊波(shock wave)是指擾動在非線性介質中傳播。若它的馬赫數和雷諾數足夠大,頻散足夠小,媒質中的擾動可能形成間斷面,該面的兩側有關物理量產生躍變,間斷面的運動形成沖擊波。有很多擾動可形成沖擊波,如爆炸波、彈道波、雷擊聲以及飛機轟鳴等。一個正弦式擾動所形成的黎曼–厄恩肖波最終形成沖擊波即為一個數學描述的例子(見非線性聲學)。馬赫數大於1時擾動只限於錐體內,其表面可當作間斷面。如果介質存在耗散(如黏滯、熱傳導等),間斷不是出現在一個面上,而是在一個薄層內,後者稱為間斷層
產生原理
沖擊波是一種不連續峰在介質中的傳播,這個峰導致介質的壓強、溫度、密度等物理性質的跳躍式改變。在自然界,所有的爆發情況都伴有沖擊波,沖擊波總是在物質膨脹速度變得大於局域聲速時發生。當位於S1點的波源以超波速的速度Vs向前運動時,波源(物體)本身的運動會激起介質的擾動,從而激起另一種波。這時的運動物體充當了另一種波的波源,這種波是一種以遠動物體的運動軌跡為中心的一系列球面波。
由於球面波的波速u比物體的速度Vs小,所以就會形成以波源為頂點的V字形波,這種波就是沖擊波。
通常指核爆炸時,爆炸中心壓力急劇升高,使周圍空氣猛烈震盪而形成的波動。沖擊波以超音速的速度從爆炸中心向周圍沖擊,具有很大的破壞力,是核爆炸重要的殺傷破壞因素之一,亦作爆炸波。也可以指由超音速運動產生的強烈壓縮氣流。比喻為使某種事物受到影響的強大力量而受到沖擊。

3、大姆指腱鞘炎用沖擊波好嗎?有什麼副作用,

你好,根據你所描述的情況,你說的這種治療方式是理療的一種,對腱鞘炎的治療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不是百分之百有效。

4、沖擊波治療不安全因素及整改措施

不安全因素:出現疼痛並肉眼血尿, 所有患者均未出現術後惡心、嘔吐,皮膚紅斑,腸脹氣及消化道出血等並發症; 術後肉眼血尿組、術後疼痛組、術後疼痛並肉眼血尿組結石長度、結石寬度、沖擊次數分別高於無並發症組, 兩組間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P<0.01或P<0.05),。

術後肉眼血尿組患者身高明顯低於無並發症組, 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P<0.05)。結論 ESWL 治療下尿路結石術後常見並發症為血尿及疼痛,患者身高、結石長度、結石寬度及沖擊次數是影響術後並發症發生的重要因素。

整改措施:

採用德國Dornier Lithotripter S型碎石機完成,無需麻醉,X線或B超定位,採用俯卧位,沖擊能量40%~120%(相對應的電壓為14~22 KV),沖擊劑量800~6500次。術後每周隨訪至1月,此後每月隨訪,在隨訪3月時收集術後並發症及患者的基本信息資料。

應用SPSS l3.0統計軟體建立資料庫並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患

者的年齡、身高、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結石長度、結石寬度、沖擊次數及沖擊能量在並發症組和無並發症組之間分別進行分析,找出影響術後並發症發生的可能因素。

(4)肌腱炎沖擊波擴展資料

沖擊波在臨床醫學領域最早應用於體外沖擊波碎石,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體外沖擊波碎石技術開始被運用到骨科及康復理療領域.

經過十餘年的臨床研究,沖擊波療法日益完善,應用范圍也日益擴大。沖擊波作為一種介於保守療法和手術療法之間的新型治療方式,風靡歐美等國。

與肌腱炎沖擊波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