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腱損傷後如何修復
手部肌腱損傷多為切割傷導致的,肌腱斷裂後,相應的關節失去活動功能,因此應進行及早的修復。肌腱損傷修復原則修復的原則是無張力、無扭轉、無損傷。術後肌腱粘連與再斷裂是其主要並發症,肌腱粘連是目前尚未得到完全解決的難題。修復肌腱防止粘連要從三個方面探討:(1) 縫合方法及縫合材料的選擇;(2) 保護腱周組織;(3) 預防粘連的材料應用。肌腱縫合的方法Kessler 氏法的優點在於縫合堅強,牢靠,縫合處不易劈裂,可利於早期活動;吻合口粗糙面少,能減少肌腱粘連的機會。而且Kessler 氏法對肌腱血供關系影響較小。選擇適當的縫合材料可進一步彌補術式的不足之處。腱周組織指肌腱內外膜、腱鞘、腱紐等,行肌腱修復時均應避免損傷,腱周組織是肌腱血運的提供者,它能保持肌腱滑動結構的完整性,並減少術後肌腱粘連。早期活動減輕粘連修復肌腱後的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在堅強縫合的基礎上早期活動能有效地減輕粘連,即使有輕度粘連通過適當鍛煉也可使粘連組織漸松軟拉長,使被修復的肌腱恢復一定的滑動功能。敷料包紮以創面為限,盡可能暴露以利早期功能鍛煉;保持適當的壓力,可限制炎性反應滲出腫脹,滲血,並能幫助肌腱癒合。其壓力以不產生神經壓迫症狀為宜。
2、怎樣確診肌腱損傷
腰肌損傷 可分急性扭傷和慢性勞損。
1、急性腰肌扭傷。常見者為突然扭轉腰部或負重而引起的腰背筋膜﹑骶棘肌等軟組織扭傷或部分肌纖維撕裂。扭傷當即出現腰部劇烈疼痛﹐不能直腰﹐而強直於某一體位﹐腰部屈伸和旋轉均感困難﹐甚至不能坐立與行走。腰骶部及腰部一側或兩側骶棘肌疼痛且有肌肉痙攣性僵硬。髂後上棘﹑骶椎或腰椎橫突附近有明顯壓痛﹐損傷嚴重時有深部出血而出現局部腫脹。腰椎X射線攝片檢查一般無骨質病變。在治療方面﹐首先需卧床休息1~2周﹐內服鎮痛活血葯﹐局部明顯壓痛點可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封閉﹐並作按摩﹑理療等綜合治療。
2、慢性腰肌勞損。本病多見。多因急性腰肌損傷未能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致使組織周圍的滲出液纖維化﹐使肌肉﹑韌帶及筋膜等互相黏連﹐而遺留慢性腰痛。或由於職業關系長時間彎腰工作﹐使腰肌處於緊張的不良姿態﹐引起累積性輕微損傷﹐而形成慢性腰肌勞損。先天性畸形(如腰椎骶化﹐隱性脊椎裂)和腰椎壓縮性骨折後凸畸形﹐均可引起該部負重活動的不平衡﹐而導致腰肌勞損。患者一般均感到腰部酸痛沉重﹐腰部活動稍受限制﹐在緊張地工作時﹐這些症狀引不起注意﹐而工作後又重新出現腰痛﹐特別在工作勞累後或陰雨天更覺腰痛加重。急性發作時﹐可出現腰肌緊張及明顯壓痛。X射線照片檢查腰椎一般均無骨質病變﹐偶有少數病人存在先天性脊椎畸形或唇樣增生。主要治療方法是理療﹑按摩﹐並作腰背肌運動鍛煉。
3、肌腱拉傷 和 肌肉拉傷的區別??
沒什麼區別。
4、什麼是人體肌腱損傷
肌腱是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5、如何治療肌腱損傷?
不管你採用了什麼方法治療肌腱斷裂,讓肌腱早日癒合是首要目的。
意見建議:首先要吃葯,建議你吃中葯,因為中葯效果比西葯好。其次,要加強營養,包括新鮮水果、蔬菜,膠原蛋白。給肌腱的修復提供充足的原料
6、肌腱拉傷怎麼辦啊?
肌腱,就是常說的筋拉傷,而肌腱拉傷分主動拉傷和被動拉傷兩種。主動拉傷是由於肌肉做主動的猛烈收縮時,其力量超過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擔的能力,被動拉傷主要是肌肉用力牽伸時超過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從而引起拉傷。那麼,肌腱拉傷應該怎麼辦呢?肌腱拉傷後,要立即進行冷處理,用冷水沖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然後用綳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在放鬆損傷部位肌肉並抬高傷肢的同時,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類葯物,二十四小時至四十八小時後拆除包紮。可根據傷情外貼活血和消腫脹膏葯,適當熱敷或用較輕的手法對損傷局部進行按摩.,還可以選擇拔罐、理療、活血化瘀類中葯外洗外用的方法來治療。症狀應該很快消失,不需要採取多種方法綜合處理,有時反而會加重症狀。加入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話,很容易出現再次的扭傷。對於這類軟組織損傷,建議還是立即就醫,而後做完相關檢查之後再選用適當的方法治療,而上述的只是提供相應的急救措施而已。全文總結要避免這些因素的出現,最好還是正確地做拉伸運動,運動前進行熱身,注意身體的感受,在感覺疼痛或不適時立即停止運動。不然發生了肌腱拉傷的狀況就麻煩了。
7、肌腱受傷有什麼比較全面的恢復方法?
肌肉拉傷的主要原因多半是肌肉的准備不夠,像是受傷尚未復原、暖身不足等等;肌肉使用太過度而失去應有的彈力和協調性而受傷。肌肉拉傷的部位以大腿後的股二頭肌最為常見,其次是小腿的腓腸肌和大腿的股四頭肌。 拉傷的症狀主要有疼痛、腫脹、肌肉緊綳,倒不一定會皮下出血。它的嚴重度可以分成三個等級。 第一度〔輕度〕。只有一小部份肌纖維斷裂,當用力時或按壓時才會引起疼痛,外表看起來還好。這時的處理也是冰敷和綁彈性綳帶,並輕輕的活動肌肉,讓它不要變硬。大概2~3天就可以熱敷和開始恢復運動。 第二度〔中度〕。有部份的肌纖維斷裂,皮下出血明顯,患部外表腫脹。這時的處理是冰敷和綁彈性綳帶24~48小時,並輕輕的活動患部。大約3~4周可以回復到原來的運動量。 第三度〔重度〕。肌纖維全部斷裂,患部大量出血,從外觀上可以看出斷裂部位凹下去,而兩旁則凸起來。遇到這種傷害,要先予以冰敷和彈綳,再送到醫院手術治療。肌肉斷裂手術後的復原期大約要4~6周才會長好。 早期治療原則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首先做冷敷,用冰塊敷患處,或將傷肢放入冷水中,或在自來水下沖洗。冷敷後加壓包紮,抬高肢體,這種方法有止血、鎮痛、防腫的作用。包紮 時先用海綿墊敷傷部,再行彈力綳帶包紮,松緊度適中。包紮24小時後拆除,視其傷情再作處理。早期不宜作按摩和理療,否則會加重出血和組織的滲出,使腫脹加重。傷後三天內避免重復致傷動作,三天後可進行功能性練習。一周後,可逐漸恢復鍛練,但伸展時以不引起傷處疼痛為度。 葯物使用:雲南白葯,負他林,紅花油,搓抹。 物品使用:在肌肉拉傷除使用彈力綳帶,睡覺都帶著。恢復效果很好。 追問: 腳踝 肌腱..... 回答: 1.第一階段—休息、 冰敷 、壓迫、抬高(RICE):RICE可說是所有 運動傷害 急救的通則。(1)休息:於受傷時即刻停止患部動作;(2)冰敷:接著,藉由冰敷促使局部 血管收縮 ,以抑制 皮下出血 和減少發炎腫脹;(3)壓迫:以 彈性綳帶 包紮患部亦有消腫之功效,但切記勿捆綁過緊,以免阻絕 血液循環 ;(4)抬高:將患部抬高則可促進血液及 淋巴循環 ,防止充血及消腫。 2.第二階段—有限的活動:在完成急救和消腫手續後,接下來便須將焦點轉向患部的治癒上。首先,必須了解血液於患部復原中所扮演之角色。血液中的 白血球 具有防禦 病菌 、清除壞死組織、和增進機體 免疫力 的功能,因此患部復原的時間遂與血液之供給量成正比。舉例而言,皮膚與肌肉具有綿密的 微血管 組織,故復原期較短;但 韌帶 與 肌腱 的微血管分布稀疏,因而至少須費時六 周方 能痊癒;至於保護關節的 軟骨 ,由於其全然無血液供給,故唯有動手術方能治癒。此外,除血管分布的疏密, 運動量 之多寡亦會影響血液循環的程度。復原初期,患部尚無法承受劇烈運動,故宜采熱敷或按摩之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但當受創組織較健全、且使用患部不再感到 刺痛 時,便可進入第二階段,即藉由適度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所謂適度,是指在患部自主(不 施壓 )與正常的范圍內進行活動,且不致感到不適。 3.第三階段—漸進式施壓:當患部於自主范圍內進行活動而不致感到疼痛時,便可對受創組織施壓,使其強化。但施壓之強度須適中,一旦感到疼痛便須停止,否則將引起二度傷害。其次,應注意在對患部施以抗壓訓練時,須避免於訓練後12小時內采熱敷。此外,此階段亦可借機糾正肌群的不平衡發展,藉施壓之方式強化原本較弱的部位。 4.第四階段—患部之癒合:隨著第三階段的完成,患部將回復其原有肌力的2/3,此時可轉以實際攀登之方式幫助癒合。由於患部已久未使用,故須經過一段重新適應期,方能與其餘肌群協調運作。起初可進行一些難度易、強度低的 攀登訓練 ,使患部適應各種不同的姿勢與動作,再將強度逐步提升。相對於第三階段,此階段可幫助選手審視自身的攀登技巧。倘若平日傾向於以固定動作攀登或攀爬特定地形,此階段多元化的攀登訓練將可降低同類型傷害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8、怎樣區分是肌肉還是肌腱的損傷
您好,肌肉拉傷活動時疼痛,但是可以活動到正常的活動度,外觀無明顯異常。
肌腹或者肌腱斷裂無法活動,或者可以活動但是活動度明顯減少,伴有疼痛,如果是肌腹斷裂,外觀可以看到或者觸及到凹陷,所支配的遠端外觀可以看到異常。
9、肌腱圖怎麼查法
檢查法
即使手部沒有明顯的畸形,手的姿勢也常能提示是哪條屈肌腱損傷。
習慣上常說 「手指可以指路」,即手指的狀態可以提示損傷的結構。但是,在檢查指屈肌腱損傷時卻常常會出偏差,這是由於在病人或檢查者活動傷手時可能引起疼痛,從而造成活動受限和判斷失誤。這種情況也見於神經損傷後的手部檢查中。
當一個手指的深、淺屈肌腱都斷裂時,手指處於非自然的過伸位置,與正常指比較將更加明顯。指屈肌腱損傷時,可以試用以下幾種被動的手法檢查加以確定。當被動伸腕時,傷指不會出現正常的「腱固定」性屈指。如果屈曲腕關節,則傷指出現比正常手指更大的、無拮抗的過伸。輕壓前臂肌肉,有時正常指關節會隨之屈曲,而傷指則無此反應,提示屈肌腱斷端已分離。輕壓指尖,可感覺到傷指喪失了正常的張力。
通過手指的隨意主動活動通常可判斷肌腱的功能情況,這項檢查常常在檢查者指導下進行。如果患者是一個激動的、不合作的兒童,或是過度緊張、不配合的或酗酒的成人,這種檢查方法就不可靠,也就可能沒有什麼價值。檢查者可用自己的手或用患者的健康手來演示、說明擬採用的檢查方法,這可能有助於患者的配合。如果損傷在腕部以遠,應該固定傷指使指定的關節活動。當固定近側指間關節時,如果遠側指間關節不能主動屈曲,說明指深屈肌腱斷裂(圖63-3);當固定掌指關節時,如果近、遠側指間關節都不能主動屈曲,提示指深和淺屈肌腱可能均已斷裂。
證明單純指淺屈肌腱橫斷而指深屈肌腱完好的方法:保持傷指的鄰指處於完全伸直位,使指深屈肌腱固定於伸展位以及消除近側指間關節對它的影響。如此,當患指的兩鄰指處於完全伸直位時,如果患指指淺屈肌腱斷裂,近側指間關節通常不能屈曲(圖63-4)。這種檢查方法不適於食指,因為該指指深屈肌腱單獨起作用。Lister所倡導的方法對判斷是否存在該肌腱孤立性損傷很有幫助。檢查時要求病人用每個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並拉出一紙片。在正常食指,此動作由指淺屈肌完成,而指深屈肌處於放鬆狀態,允許遠側指間關節過伸,這樣手指與紙片有最大的接觸;如果指淺屈肌腱損傷,傷指即出現遠側指間關節過屈和近側指間關節呈伸直狀態。
在拇指,檢查拇長屈肌腱時,應穩定拇指掌指關節。如果拇長屈肌腱斷裂,指間關節即不能屈曲。
如果損傷位於腕部,即使有某指的屈肌腱斷裂,指間關節仍能主動屈曲,這是因為在腕部指深屈肌腱互相交連的結果,特別是在環指和小指。
有時,可能根本無法對屈肌腱斷裂作出明確的診斷。上述方法不能診斷指屈肌腱的部分斷裂,因為此時指屈肌腱仍有功能。但是,手指的活動會因疼痛而受限,因此物理檢查法雖不能確定肌腱是否斷裂,但可以提示肌腱有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