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股二頭肌肌腱拉傷

股二頭肌肌腱拉傷

發布時間:2020-09-14 06:24:58

1、股二頭肌肌腱拉傷多長時間才能恢復好

肌肉或者肌腱損傷一般需要4-6周的時間才能恢復。肌肉、肌腱損傷後的最初48小時內應冷敷拉傷處,48小時後開始熱敷、按摩、貼膏葯等。肌肉、肌腱損傷期間需要靜養,切不可運動傷處,4一6周恢復後應逐漸加大運動負荷。

2、肱二頭肌肌腱拉傷

與傳統的中國中醫骨傷粉
骨粉局部治療是根據祖傳秘方配製的,由多種名貴中國葯物組合物的,加工成粉末,中國醫葯治療外敷,口服葯物治療為輔。主要表現在局部治療方法,使用的葯物三天,一般骨折傷勢3-6天就能使用止痛,活血化瘀,接骨續筋,三,四葯達到臨床治癒標准,嚴重傷害陳副所需葯3-6。軟組織損傷一般都是新傷,兩葯可治。嚴重的需要三,四葯。陳副葯3-6傷害。骨粉是骨科和軟組織損傷早期使用該治療可預防骨不連,關節僵硬,關節囊萎縮,肌肉萎縮,神經粘連,股骨頭,舟狀骨缺血性壞骨科後遺症發生的最好的良葯。
治療_各種骨折,骨不連,石膏固定或手術難度較大屈曲,腰扭傷,踝關節扭傷,挫傷頸,腦震盪,坐骨神經痛,韌帶拉傷,肌肉拉傷,肌腱損傷,半月板損傷等整形外科和軟組織後,受傷病
扭傷(軟組織損傷):直接使用接骨散外敷,止痛1-2天,2-3天即可治癒。三個月內的新傷,2副一般用葯治療。 3-4副葯嚴重。陳傷,腰扭傷軟組織損傷的治療急診,以免阻斷神經,肌肉萎縮等症狀。
註:外傷,嚴重的皮膚過敏。

3、肌肉肌腱拉傷的原因與機制是什麼?

肌肉肌腱拉傷
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長蹍、引體向上和仰卧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後,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
肌肉拉傷後,要立即進行冷處理——用冷水沖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然後用綳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在放鬆損傷部位肌肉並抬高傷肢的同時,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類葯物。24小時至48小時後拆除包紮。根據傷情,可外貼活血和消腫脹膏葯,可適當熱敷或用較輕的手法對損傷局部進行按摩。
肌肉拉傷嚴重者,如將肌腹或肌腱拉斷者,應抓緊時間去醫院作手術縫合。

肌肉拉傷的康復
肌肉拉傷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流行學研究表明:不同年齡段人群中肌肉拉傷在各種運動損傷中所佔的比例為18.2%~28.4%。肌肉拉傷不僅會影響訓練和比賽的效果,處理不當會影響傷肌功能的恢復,嚴重的可遺留傷殘。作者綜合近年來肌肉拉傷基礎與臨床研究的成果,著重對其發病機理、防治等方面進行討論。

1 發病機制肌肉拉傷是肌肉主動收縮所產生的張力、重力或對抗所引起的肌肉過度牽伸所致。這是一種作用於肌肉的間接損傷,最好發於跨越兩個關節,尤以發生在Ⅱ型纖維比例更高的肌肉,如月國繩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等,其中以月國繩肌拉傷最為常見。

肌肉在有或無主動收縮時被動牽拉都可引起拉傷,但單純被動牽拉引起拉傷的情形在臨床並不多見,肌肉主動收縮時被動牽拉易引起拉傷,尤以大強度離心收縮時最為常見。目前普遍認為,人體肌肉拉傷是主動肌收縮的同時,拮抗肌亦收縮,超過了肌肉組織承載所致。

2 機體對肌肉拉傷的反應損傷的即刻是炎性反應,水腫多於出血,嚴重的肌肉撕裂則產生出血,有時還有皮下溢血與出血,CT檢查顯示其主要反應是水腫與炎症。出血常自肌肉進入筋膜間隙或進入皮下。臨床體檢發現肌肉拉傷常發生於肌肉的遠端(月國繩肌除外,其拉傷的部位是在肌群的近端外側,主要是在股二頭肌)。手術探查證實肌纖維的斷裂部位大多靠近肌肉—肌腱連接處。

組織學檢查發現肌纖維斷裂發生在靠近肌肉—肌腱連接處肌肉端,而非其組織學交界處。拉傷後1 ——2d,損傷部位存在劇烈炎症反應,表現為肌纖維壞死、出血、腫脹和炎細胞聚集與浸潤;拉傷後3d,損傷部位成纖維細胞逐漸增多,以後開始出現新生毛細血管與肉芽組織形成;7 —11d ,水腫與炎症反應逐漸被吸收,以後肌肉出現再生即纖維化與肌管(myotube)形成,成纖維細胞仍十分活躍,肌內膜進一步纖維化,疤痕組織逐漸形成。力學測試也表明p1:拉傷後即刻,肌力顯著下降;1d時,肌力繼續下降,僅為對照側的55%左右;拉傷2d後肌力開始恢復,7d8 寸基本恢復正常(為對照側的94%)。

3 臨床表現及分級疼痛、腫脹、功能障礙是肌肉拉傷的主要臨床表現。根據其損傷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三級:一級:僅有少數肌肉纖維擠壓或撕裂,而其周圍的筋膜完好無損,纖維的斷裂只在顯微鏡下;能見到,該肌肉在抗力下測試有疼痛與局部壓痛,在開始24h 內可能測得輕度腫脹與皮下溢血;二級:有較多數量肌纖維斷裂,筋膜可能亦有撕裂,肌與肌腱連接處有部分斷裂,傷者可能感到「啪」一下拉斷的感覺,常可摸到肌與肌腱連接處略有缺失與下陷;三級:肌肉完全斷裂,受傷時有劇痛,並摸到明顯的缺失,拉傷的肌肉功能喪失。

4 治療肌肉拉傷後不同時期,其治療方法存在較大差異。

傷後即刻的處理原則與其他急性軟組織損傷相同,即RICE處理——rest(休息、制動);ice (冰水);compression (壓迫);elevation (抬高)。進一步治療措施包括有物理治療、功能訓練、類固醇與非類固醇類抗炎葯物以及中醫中葯等。類固醇由於對肌肉的組織學恢復和力學特性均有不利的影響,因此已不再作為首選葯物應用;非類固醇抗炎葯物(如水楊酸、布洛芬、芬必得等)的應用,雖然對傷後數天內緩解炎性反應與疼痛有一定的幫助,但同時延緩骨胳肌的再生和膠原的合成,特別是在大劑量長時間使用時應注意其危害性,治療時間一般不超過5 ——7d. 在拉傷開始的第1 、2 d 中為了適應與保護局部,有時需對肢體進行短時制動。長期制動不利於組織癒合,並易產生肌萎縮與力量減弱。肢體制動時的體位應加以充分的考慮,研究表明制動導致肌肉萎縮,而肌肉處於屈曲位制動比處於伸直位所受的影響更大。因此由於挫傷產生疼痛有制動指征時,應將肢體固定於肌肉牽伸的位置,而一般肌肉損傷後應盡早開始適度的被動活動,隨後進行有控制的主動牽伸活動。

I 度損傷在傷後30min ——1h即應採用冰敷與加壓包紮,第2d即可開始作控制活動度的主動牽伸,首先控制在不痛范圍內的被動活動,以後每天增加一定活動度,包括墊上運動、水池中行走(pcolwalking )、騎固定自行車,直至肌肉收縮時不再疼痛。恢復正常運動前,先進行肌肉強度訓練測試。由於傷後數天的癒合期,肌肉有一定程度萎縮,肌力較對側差,因此不能在疼痛消失後即進行正常運動,以避免再次損傷。對受損肌肉進行強力訓練,是避免再損傷的重要康復措施。Ⅱ度損傷至少需1h冰敷與加壓包紮,對嚴重損傷可口服皮質激素並遞減劑量。開始即可在可耐受程度下活動與牽伸,在無痛情況下作溫和的主動運動。同樣,恢復運動前應先行強度訓練測試。Ⅲ級損傷有的需行手術修補,如同組肌群能代償性肥大,補償缺失的功能,則不需手術修補。

5 預防運動損傷是一個復雜的因素所造成的,包括有內在因素(如身體條件、心理素質等)以及外在因素(如方法因素、環境因素等),因此對其預防也應從諸多方面綜合考慮。在此僅從身體的角度來探討肌肉拉傷的預防。

在成人,經過全身規定的訓練程度對預防肌肉損傷有一定效果。在兒童,規定訓練的效果尚有爭論。肌肉拉傷的預防主要是進行科學的准備活動與伸展運動。研究表明准備活動一方面可使肌肉彈性增加,儲存更多的能量;肌肉內溫度升高,使得其應激性上升,並可提高其收縮效率;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另一方面,也能調整心理,這些都有利於拉傷的預防。一般來說,准備活動包括二個部分:常規准備動作,如慢跑、騎自行車及根據不同運動採用緩慢有控制的操練。此外劇烈運動後的放鬆運動,從預防損傷的角度來看與准備活動同樣重要。

伸展練習預防肌肉拉傷的原因既可根據牽張反射來解釋,也可根據軟組織的粘彈性特性,即應力鬆弛、蠕變來解釋。實驗研究提示伸展練習的次數以3 —6 次為宜。肌肉牽伸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兩種:靜態牽伸與改良本體感受的神經肌肉促進。靜態牽伸是將肌肉處於拉長位,以後行緩慢地被動牽伸,這是目前最常見的方法。本體感受的神經肌肉促進是1950年以後才發展起來的方法,是運動比賽和對抗肌群收縮與放鬆交替進行。

肌肉的主動收縮被認為能預防肌肉拉傷,肌肉主動收縮一方面可使肌肉內溫度增高,使肌肉—肌腱的粘彈性發生改變,另一方面其產生的張力使得最易拉傷部位肌肉—肌腱連接部受到一定程度的牽拉。

為預防肌肉拉傷,還應充分考慮疲勞等因素的影響。正常肌肉的能量吸收大部分由肌肉主動收縮產生,肌肉的能量吸收作用可預防和減少肌肉的損傷,而疲勞肌肉的收縮力下降,因而易於拉傷。此外對有Ⅱ、Ⅲ級拉傷史的肌肉,應防止訓練強度不當造成再傷,因為肌纖維斷裂後,肌內膜纖維化和疤痕組織的形成是主要的修復方式,而疤痕組織的硬度大,粘彈性差,易於拉傷。

肌肉拉傷後怎樣恢復?
不少人訓練都出現肌肉拉傷,出現腹部和背部的疼痛,不管怎樣來講,肌肉拉傷都是健美訓練的大敵,往往讓你很長一段時間放棄該部位的肌肉訓練。

所以每次訓練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熱身,並且,注意自我保護,下面歸納了一下傷痛自我養治幾種方法,希望大家訓練時,避免受傷,受傷後都有效的盡快恢復。

(一)休息!休息!休息! 如果鍛煉中身體某部位感到某種異常的疼痛,就別再做下去了,應該徹底放鬆和休息。

(二)弄清傷勢

將受傷部位輕輕轉動,隨便做一些輕柔動作以確定哪些肌肉,肌腱,韌帶疼痛或受了傷,這樣就能知道治療動作應該集中在何處,並在強烈鍛煉時應該避開哪些動作。

(三)不增加傷處的負擔。

弄清受傷部位後,不僅僅不要做影響這些傷痛處的鍛煉動作,就是在日常活動中,也須注意不給傷處增加負擔,例如,後腰疼痛就別去提起重物,腳疼就要避免跑步。

(四)繞過傷處鍛煉

人體有600多塊肌肉,因此,即使你傷了100塊肌肉,你還有500多塊肌肉可練,應該鍛煉全部肌肉,才能改善你的健康,取得均勻發展,同時又能加強主要負重的股骨,傷處周圍會存在可作意中人活動的肌肉,,例如,受傷或接任脛部肌肉阻礙整個下蹲的動作,但還允許做到半蹲動作,但必須小心從事,若活動時,有所不適,就應該讓整個傷處肌群都得到休息。

(五)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必須很仔細的測定受傷的部位,尋找一種能很輕柔地活動受傷部位的動作,用這種動作促進血液循環,以補充新鮮養料,清除廢棄物質。

(六)輕輕伸展

慢慢伸展傷處,直到一遇到有輕微抵觸處即停止,然後試著放鬆損傷部位。這樣做時,試試作進一步的伸展,當肌肉達到伸展和輕松時,起治療作用的血液會更多的流往該處,就能更快得到治癒,但如伸展過分,就會導致創傷的惡化,甚至甚至再受傷。

(七)按摩

輕輕的按摩能直接增進血液流量,可以自我搓揉,但更有效的解痛辦法是自己放鬆,讓一位懂推拿術的人給你推拿。

(八)熱力

熱力能憑借人體自然的冷卻反應而促進血液湧向身體表面,熱力也能減緩受傷肌肉的緊張狀態,從而使血液循環加速,給肌肉帶來更多的營養物質。

(九)冰敷

熱力作用往往用於長期的受傷後的養治,而不能用作臨場的急救,剛受傷即加熱能造成傷處腫脹而引起組織進一步損傷,一般受傷後的48小時內,用冰敷可減輕腫脹。

最後,對於一般的肌肉拉傷,最好是針灸治療,效果會比較好。恢復得快,不會有什麼後遺症。還有,看拉傷是否出血,如果沒有,則可以熱敷,同時,用點扶他林,有比較好的止痛效果。如果是由於運動量過大肌腱受傷可吃點三七傷痛葯,對傷處擦紅花油,不妨減小運動時間及強度,便可早日恢復。

運 動 之 前 充 足 預 熱
運 動 之 前 充 足 預 熱 外企任職的賈瑞好容易有一個自己的周末,便約上好友去場館打乒乓球,沒想到球
沒打幾下,卻拉傷了大腿肌肉,走路都有點"齜牙咧嘴",看上去很痛苦。

據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的李學文大夫介紹,這種意外受傷的出現,大多是由於運
動前的准備活動不充分,尤其是冬天天氣寒冷,韌帶、肌肉更脆、更僵一些,肌肉比較
緊,如果准備活動沒做好,甚至沒做准備活動就立即進行猛烈的運動,就很容易受傷。這
是由於肌肉沒有準備好就突然受到超負荷的刺激,經常會引起肌肉拉傷。從臨床觀察,這
個季節運動創傷更多一些。一旦出現肌肉拉傷,輕者會影響正常工作,重者需要手術治療
才能康復。李大夫提醒說,冬季進行訓練的人更應時時注意預防肌肉拉傷。那麼,肌肉拉
傷是如何造成的呢?肌肉拉傷後該如何處理呢?

運動醫學指出,肌肉主動強烈的收縮或被動過度的拉長所造成的肌肉微細損傷、肌肉
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都稱為肌肉拉傷。在體育運動中,經常會由於准備活動不充分,訓
練水平不夠,過度疲勞,錯誤動作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造成肌肉拉傷。其根本原因有
二:一是在完成動作時,肌肉主動猛烈地收縮超過了肌肉本身的負擔能力;二是由於突然
被動的過度拉長,超過了肌肉的伸展性。

在發生肌肉拉傷後,會出現局部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痙攣、功能障礙等現
象。當受傷肌肉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時疼痛感會加重。有些嚴重的傷者除有以上症狀外,
還會產生皮下出血,觸摸局部有凹陷及一端異常隆起等現象,這可能是出現了肌肉斷
裂。

一旦出現肌肉拉傷,肌纖維輕度拉傷及肌肉痙攣者,可用針刺療法治療。肌纖維部分
斷裂者,早期可冷敷、加壓包紮,48小時後開始按摩治療,手法要輕緩。對於懷疑發生肌
肉完全斷裂者,應在局部加壓包紮,固定患肢,立即送醫院確診,必要時接受手術治
療。

如 何 防 肌 肉 拉 傷
既然肌肉拉傷會造成這么嚴重的後果,關鍵就在如何預防肌肉拉傷:

●運動前做足准備活動。准備活動可以升高體溫,降低肌肉的粘滯度,放鬆肌肉,使
肌肉達到運動所需的狀態。不可不做准備活動直接參與大運動量活動。

●合理安排訓練量。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安排運動量,不要盲目照搬他人的訓練計
劃,有條件的可請專業指導幫助制定訓練計劃。

●正確掌握技術動作。要在完全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後再開始練習。在做較大運動量的
高負荷練習時,最好有同伴在旁保護。

4、肌肉拉傷怎麼恢復

肌肉拉傷的主要原因多半是肌肉的准備不夠,像是受傷尚未復原、暖身不足等等;肌肉使用太過度而失去應有的彈力和協調性而受傷。肌肉拉傷的部位以大腿後的股二頭肌最為常見,其次是小腿的腓腸肌和大腿的股四頭肌。
拉傷的症狀主要有疼痛、腫脹、肌肉緊綳,倒不一定會皮下出血。它的嚴重度可以分成三個等級。
第一度〔輕度〕。只有一小部份肌纖維斷裂,當用力時或按壓時才會引起疼痛,外表看起來還好。這時的處理也是冰敷和綁彈性綳帶,並輕輕的活動肌肉,讓它不要變硬。大概2~3天就可以熱敷和開始恢復運動。
第二度〔中度〕。有部份的肌纖維斷裂,皮下出血明顯,患部外表腫脹。這時的處理是冰敷和綁彈性綳帶24~48小時,並輕輕的活動患部。大約3~4周可以回復到原來的運動量。
第三度〔重度〕。肌纖維全部斷裂,患部大量出血,從外觀上可以看出斷裂部位凹下去,而兩旁則凸起來。遇到這種傷害,要先予以冰敷和彈綳,再送到醫院手術治療。肌肉斷裂手術後的復原期大約要4~6周才會長好。
早期治療原則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首先做冷敷,用冰塊敷患處,或將傷肢放入冷水中,或在自來水下沖洗。冷敷後加壓包紮,抬高肢體,這種方法有止血、鎮痛、防腫的作用。包紮
時先用海綿墊敷傷部,再行彈力綳帶包紮,松緊度適中。包紮24小時後拆除,視其傷情再作處理。早期不宜作按摩和理療,否則會加重出血和組織的滲出,使腫脹加重。傷後三天內避免重復致傷動作,三天後可進行功能性練習。一周後,可逐漸恢復鍛練,但伸展時以不引起傷處疼痛為度。
葯物使用:雲南白葯,負他林,紅花油,搓抹。
物品使用:在肌肉拉傷除使用彈力綳帶,睡覺都帶著。恢復效果很好。

5、股四頭肌拉傷 怎麼恢復

肌肉拉傷 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 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長蹍、引體向上和仰卧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後,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 肌肉拉傷後,要立即進行冷處理——用冷水沖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然後用綳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在放鬆損傷部位肌肉並抬高傷肢的同時,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類葯物。24小時至48小時後拆除包紮。根據傷情,可外貼活血和消腫脹膏葯,可適當熱敷或用較輕的手法對損傷局部進行按摩。 肌肉拉傷嚴重者,如將肌腹或肌腱拉斷者,應抓緊時間去醫院作手術縫合。 肌肉拉傷 肌肉主動強烈的收縮或被動過度的拉長所造成的肌肉微細損傷、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稱為肌肉拉傷。這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 (一)原因和原理 在體育運動中,由於准備活動不當,某部肌肉的生理機能尚未達到適應運動所需的狀態;訓練水平不夠,肌肉的彈性和力量較差;疲勞或過度負荷,使肌肉的機能下降,力量減弱,協調性降低;錯誤的技術動作或運動時注意力不集中,動作過猛或粗暴;氣溫過低濕度太大,場地或器械的質量不良等都可以引起肌肉拉傷。 在完成各種動作時,肌肉主動猛烈地收縮超過了肌肉本身的負擔能力;或突然被動的過度拉長,超過了它的伸展性,都可發生拉傷。如舉重運動彎腰抓提杠鈴時,豎脊肌由於強烈收縮而拉傷;在做前壓腿、縱劈叉等練習時,突然用力過猛,可使大腿後群肌肉過度被動拉長而發生損傷;橫劈叉練習可使大腿內側群肉過度被動拉長而發生拉傷。在體育運動中,大腿後群肌肉的拉傷最為常見,大腿內收肌、腰背肌、腹直肌、小腿三頭肌、上臂肌等都是肌肉拉傷的易發部位。 (二)徵象 局部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發硬、痙攣;功能障礙。當受傷肌肉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時疼痛加重;肌肉收縮抗阻力試驗陽性,即疼痛加劇或有斷裂的凹陷出現。有些傷員傷時有撕裂樣感,腫脹明顯及皮下淤血嚴重,觸摸局部有凹陷或見一端異常隆起者,可能為肌肉斷裂。 (三)處理 肌纖維輕度拉傷及肌痙攣者,用針刺療法會取得顯著療效。肌纖維部分斷裂者,早期用冷敷、加壓包紮,還要把患肢放在使受傷肌肉鬆弛的位置以減輕疼痛。48小時後開始按摩,手法要輕緩。懷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斷裂者,應在局部加壓包紮、固定患肢後,立即送醫院確診,必要時還要接受手術治療。 (四)傷後訓練 部分斷裂者,局部停訓2~3天,健肢及其他部位可以繼續活動,以後逐步進行功能鍛煉,但應避免重復受傷的動作。1周後可逐漸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在作伸展練習時以不增加傷部疼痛為度。大約10~15天後,症狀基本消除,可逐漸進行正規訓練。訓練時傷部必須使用保護支持帶,並充分做好准備活動。 肌肉、肌腱完全斷裂或撕脫骨折者,應立即停止訓練,完全休息,積極治療,傷後訓練和專項訓練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五)預防 注意加強易傷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同時應充分做好准備活動,合理安排運動量,才能達到預防的目的。 體育課有時會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但對於肌肉拉傷時的最佳處理方法卻不一定十分清楚。下面就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兩種影響肌肉的疼痛狀態)的區分以及處理技巧作一簡單的介紹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是兩種常見的發生在肌肉和骨骼之間的疾病。慢性肌腱炎是一種肌腱的炎症。肌腱位於肌肉的末端,連接著骨骼。如果肌腱發炎了,隨著肌肉或關節的運動就會伴有急性或慢性的疼痛。滑囊炎是粘液囊的炎症。滑囊中充滿了液體,它環繞著關節或肌腱,引導和潤滑著肌肉和關節。滑囊炎症的特徵為劇烈的疼痛,運動時更為突出,關節活動受限如果慢性肌腱炎或滑囊炎不很嚴重,痊癒後不會有後遺症。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痊癒的時間為2到6周。休息或正確的關節運動,恢復性的伸展運動和關節康復鍛煉以及物理治療都是非常有效的。這些治療方法可減輕疼痛,避免組織結疤,並盡可能地使受傷處恢復原來的功能。 如果在鍛煉中不幸受傷,請記住有一個可以幫助你的英文單詞RICE(米)。它實際上代表著:R-休息,I-冷敷,C-加壓包紮,E-提高患肢。 休息可避免更嚴重的傷痛。冷敷受傷的區域,每兩小時至少冷敷10分鍾,以減輕疼痛和腫脹。用彈性綳帶包紮、壓緊受傷部、減輕腫脹。抬高受傷肢體的,促使淤血從受傷處流出。冷敷還是熱敷取決於受傷的組織 冷敷。使受傷區域麻木可減輕疼痛。冷敷同時收縮血管,限制對受傷處的供血,減輕腫脹,同時還可減輕肌肉痙攣。如果某個區域運動時疼痛,或運動後腫脹,可使用冰塊。最好是受傷之後每兩小時用一個冰袋冷敷大約15分鍾。對於一般性的不適,每天用一個冰袋敷2——3次。如果覺得太冷,可在冰袋和皮膚之間放一塊毛巾。 熱敷。一般在受傷的後期,通常4到5天後用熱敷。熱敷可加速局部區域的供血,把治癒細胞帶到傷處,舒緩緊張的肌肉。每天可多次用蒸汽、熱毛巾或微波加熱的暖袋進行治療,每次10——15分鍾。為了防止太熱,可用毛巾或衣物蓋在熱源與皮膚之間,但不要睡在電熱毯上。 如果運動後受傷部位有腫脹,表明不適於再進行運動了。你需要休息並冷敷受傷處48——72小時。要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對鍛煉作相應的調整。當然,防患於未然是最好的!正確地做拉伸運動,運動前進行熱身,注意身體的感受,在感覺疼痛或不適時立即停止運動。 什麼叫RICE? 當運動損傷發生的時候,發生損傷的部位就會出現疼痛、腫脹、炎症反應等狀況。為防止這些症狀的加重所採取的應急措施手段稱為"應急處置"。應急處置也被稱為"RICE原則"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制動(REST) 制動對於骨骼肌的損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制動主要是立即停止運動,讓患部處於不動的狀態。運動終止後的制動可以控制腫脹和炎症,可以把出血的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內。然後用石膏、拐杖或者支架把處置過的患部固定住。受傷後固定二三天,不僅可防止病發症的發生,而且,對治療也有一定的幫助。如果過早的活動患部,不僅會出現出血等症狀,還可能使其機能損傷進一步加重,是恢復時間托的更長。 2:冷敷 (ICE) 冷敷在應急處置過程中是效果最為明顯的。因為冷敷既可以減輕疼痛和痙攣,減少酶的活性因子,同時又可以減少機體組織壞疽的產生,在受傷後4-6小時內所產生的腫脹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冷敷還可以使血液的黏度增加,毛細血管的侵透性變少,減少限制流向患部的血流量。 3:加壓(COMPRESSION) 在幾乎所有的急性損傷中動採用加壓包紮的方法,加壓包紮可使患部內出血及淤血現象減輕,還可以防止侵出的體液滲入到組織內部,並能促進其吸收。加壓包紮有很多方法,可以把侵水的彈力綳帶放進冷凍室,這樣可同時起到冷敷和加壓的作用。還可以使用毛巾及海綿橡膠做的墊子來進行加壓包紮。例如,踝關節扭傷時,可以用"U"字形的海綿橡膠墊子套在踝關節上,然後用膠布或彈力綳帶固定。採用以上的加壓包紮可以防止和減輕踝關節周圍的浮腫。冷敷是間斷性的,而加壓則在一天中都可以連續使用。 4:抬高(ELEVATION) 抬高是把患部提高到比心臟高的位置。同冷敷、加壓一樣,抬高對減輕內出血也是非常有作用的。他不僅可以減輕通向損傷部位的血液及來自體液的壓力以促進靜脈的迴流,患部的腫脹及淤血也會因此而得到相應的減輕。 RICE的順序 A:停止運動保持不動。特別是不要讓受傷的部位活動。 B:掌握了解受傷的程度。 C:在患部敷上冰袋 D:用彈力綳帶將冰包固定住 E:把患部舉到比心臟高的位置 F:感覺消失或者是經過20分鍾把冰袋拿掉 G:使用海綿橡膠墊子和彈力綳帶作加壓包紮 H:根據損傷的程度每一個小時或一個半小時用冰袋進行冷敷直到患部的疼痛得到緩解為止 I:睡覺時把彈力綳帶拆去 J:睡覺時也要把患部舉到比心臟高的位置 K:次日清晨開始重新進行一次RICE處置

6、肌腱受傷有什麼比較全面的恢復方法?

肌肉拉傷的主要原因多半是肌肉的准備不夠,像是受傷尚未復原、暖身不足等等;肌肉使用太過度而失去應有的彈力和協調性而受傷。肌肉拉傷的部位以大腿後的股二頭肌最為常見,其次是小腿的腓腸肌和大腿的股四頭肌。 拉傷的症狀主要有疼痛、腫脹、肌肉緊綳,倒不一定會皮下出血。它的嚴重度可以分成三個等級。 第一度〔輕度〕。只有一小部份肌纖維斷裂,當用力時或按壓時才會引起疼痛,外表看起來還好。這時的處理也是冰敷和綁彈性綳帶,並輕輕的活動肌肉,讓它不要變硬。大概2~3天就可以熱敷和開始恢復運動。 第二度〔中度〕。有部份的肌纖維斷裂,皮下出血明顯,患部外表腫脹。這時的處理是冰敷和綁彈性綳帶24~48小時,並輕輕的活動患部。大約3~4周可以回復到原來的運動量。 第三度〔重度〕。肌纖維全部斷裂,患部大量出血,從外觀上可以看出斷裂部位凹下去,而兩旁則凸起來。遇到這種傷害,要先予以冰敷和彈綳,再送到醫院手術治療。肌肉斷裂手術後的復原期大約要4~6周才會長好。 早期治療原則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首先做冷敷,用冰塊敷患處,或將傷肢放入冷水中,或在自來水下沖洗。冷敷後加壓包紮,抬高肢體,這種方法有止血、鎮痛、防腫的作用。包紮 時先用海綿墊敷傷部,再行彈力綳帶包紮,松緊度適中。包紮24小時後拆除,視其傷情再作處理。早期不宜作按摩和理療,否則會加重出血和組織的滲出,使腫脹加重。傷後三天內避免重復致傷動作,三天後可進行功能性練習。一周後,可逐漸恢復鍛練,但伸展時以不引起傷處疼痛為度。 葯物使用:雲南白葯,負他林,紅花油,搓抹。 物品使用:在肌肉拉傷除使用彈力綳帶,睡覺都帶著。恢復效果很好。 追問: 腳踝 肌腱..... 回答: 1.第一階段—休息、 冰敷 、壓迫、抬高(RICE):RICE可說是所有 運動傷害 急救的通則。(1)休息:於受傷時即刻停止患部動作;(2)冰敷:接著,藉由冰敷促使局部 血管收縮 ,以抑制 皮下出血 和減少發炎腫脹;(3)壓迫:以 彈性綳帶 包紮患部亦有消腫之功效,但切記勿捆綁過緊,以免阻絕 血液循環 ;(4)抬高:將患部抬高則可促進血液及 淋巴循環 ,防止充血及消腫。 2.第二階段—有限的活動:在完成急救和消腫手續後,接下來便須將焦點轉向患部的治癒上。首先,必須了解血液於患部復原中所扮演之角色。血液中的 白血球 具有防禦 病菌 、清除壞死組織、和增進機體 免疫力 的功能,因此患部復原的時間遂與血液之供給量成正比。舉例而言,皮膚與肌肉具有綿密的 微血管 組織,故復原期較短;但 韌帶 與 肌腱 的微血管分布稀疏,因而至少須費時六 周方 能痊癒;至於保護關節的 軟骨 ,由於其全然無血液供給,故唯有動手術方能治癒。此外,除血管分布的疏密, 運動量 之多寡亦會影響血液循環的程度。復原初期,患部尚無法承受劇烈運動,故宜采熱敷或按摩之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但當受創組織較健全、且使用患部不再感到 刺痛 時,便可進入第二階段,即藉由適度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所謂適度,是指在患部自主(不 施壓 )與正常的范圍內進行活動,且不致感到不適。 3.第三階段—漸進式施壓:當患部於自主范圍內進行活動而不致感到疼痛時,便可對受創組織施壓,使其強化。但施壓之強度須適中,一旦感到疼痛便須停止,否則將引起二度傷害。其次,應注意在對患部施以抗壓訓練時,須避免於訓練後12小時內采熱敷。此外,此階段亦可借機糾正肌群的不平衡發展,藉施壓之方式強化原本較弱的部位。 4.第四階段—患部之癒合:隨著第三階段的完成,患部將回復其原有肌力的2/3,此時可轉以實際攀登之方式幫助癒合。由於患部已久未使用,故須經過一段重新適應期,方能與其餘肌群協調運作。起初可進行一些難度易、強度低的 攀登訓練 ,使患部適應各種不同的姿勢與動作,再將強度逐步提升。相對於第三階段,此階段可幫助選手審視自身的攀登技巧。倘若平日傾向於以固定動作攀登或攀爬特定地形,此階段多元化的攀登訓練將可降低同類型傷害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與股二頭肌肌腱拉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