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關節囊內韌帶?
韌帶分為囊內韌帶和囊外韌帶,位於關節囊內的韌帶叫做囊內韌帶。
有囊內韌帶的關節有膝關節和胸鎖關節。
而肩關節中的肱二頭肌短頭腱不是韌帶而是肌腱。肌腱是肌的輔助裝置,而韌帶是關節的輔助結構。
2、肩關節各個運動(屈)分別由哪些肌肉支配
肩關節: 肩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前屈、後伸、外展、內收、內旋、外旋。 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前屈: 三角肌(前束)、胸大肌、喙肱肌、肱二頭肌。 後伸: 背闊肌、大圓肌、三角肌(後束)、胸大肌、和背闊肌。
外展:三角肌(中束)、岡上肌。 內收: 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三角肌(前、後束)、喙肱肌、肱三頭肌。 內旋: 肩胛下肌、大圓肌、三角肌、胸大肌和背闊肌。 外旋: 岡下肌、小圓肌、三角肌。 上舉動作,需要動員的肌肉是:三角肌、岡上肌、斜方肌、和前鋸肌。
(2)肩關節的囊內肌腱擴展資料:
三角肌區,指該肌所在的區域。此區皮膚較厚,淺筋膜較緻密,有腋神經的臂外側上皮神經分布。三角肌從前、外、後包繞肩關節。
腋神經的前支支配三角肌的 前部與中部,其後支支配三角肌的後部和小圓肌。旋肱後血管與腋神經伴行穿四邊孔,繞肱骨外科頸,向前與旋肱前血管吻合。肱骨外科頸骨折時,可傷及腋神經,致三角肌麻痹, 日後可形成「方肩」,而肩關節脫位時,亦有「方肩」表現,須加以鑒別。
肩胛區,指肩胛骨後面的區域。此區皮膚厚,淺筋膜緻密;肌肉由淺入深為斜方肌,背闊肌,岡上、下肌,小、大圓肌;肌的深面為肩胛骨。
肩胛上神經起自臂叢鎖骨上部,和肩胛上血管分別經肩胛上橫 韌帶的深面和淺面,分布於岡上、下肌。肩峰下囊位於肩峰與岡上肌腱之間,向前可延至喙肩韌帶下方。三角肌下囊位於三角肌中部上份與肱骨大結節之間。兩囊可彼此交通, 當臂外展時起滑動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肩關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肩部
3、簡述肩關節的組成,有什麼特點
由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是典型的球窩關節。關節盂小而淺,邊緣附有盂唇;關節囊薄而鬆弛,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關節囊外有喙肱韌帶、喙肩韌帶及肌腱加強其穩固性,唯有囊下部無韌帶和肌加強,最為薄弱,故肩關節脫位時,肱骨頭常從下部脫出,脫向前下方。關節面大小相差較大,關節囊薄弱鬆弛,連接它約有三條韌帶和肌腱,三角肌包裹在肩峰的三面。
4、肩關節的肩關節解剖
肩關節是由六個關節組成,分為肩肱關節、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喙鎖關節、肩胛胸壁間關節。因為肱骨頭較大,呈球形,關節盂淺而小,僅包繞肱骨頭的1/3,關節囊薄而鬆弛,所以肩關節是人體運動范圍最大而又最靈活的關節,它可做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以及環轉等運動。但肩關節的這個結構上的特點雖然保證了它的靈活性,但它的牢固穩定性都較其他關節為差,是全身大關節中結構最不穩固的關節。最常見的是向肩關節的前下脫位,因為肩關節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連於其間的喙肩韌帶,可以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肩關節的前、後、上部都有肌肉、肌腱與關節囊纖維層癒合,增強了其牢固性。而只有關節囊的前下部沒有肌肉、肌腱的增強,這是肩關節的一個薄弱區。因此當上肢外展時,在外力作用下或跌倒時,如上肢外展外旋後伸著地,肱骨頭可沖破關節囊前下方的薄弱區,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關節前脫位。這時患肩塌陷,失去圓形隆起的輪廓,形成所謂的「方肩」。
5、肩關節內有什麼肌腱通過髖關節囊內韌帶是什麼?
通過肩關節的肌腱是肱二頭肌的長頭肌腱,髖關節囊內的韌帶是股骨頭圓韌帶。
6、參與肩關節運動的肌肉有那些?
三角肌後部纖維、背闊肌、胸大肌的胸肋部、大圓肌和肱三頭肌長頭、前鋸肌等肌肉。
運動部分的肌肉:
1、內旋:指肩胛骨下角內旋,主要由菱形肌、肩胛提肌提升肩胛骨內側緣,而胸大肌、胸小肌、背闊肌及上肢的重力作用使肩胛骨外角下降共同完成。肩胛骨內旋多伴有肩胛骨下降動作以協助上肢向下伸的動作。
2、下拉:胸小肌、鎖骨下肌、背闊肌、斜方肌下部纖維、前鋸肌、胸大肌都參與該動作。只前鋸肌有使肩胛骨下角外旋作用,其餘均有使肩胛骨內旋作用。
3、外旋:指肩胛骨下角外旋,由斜方肌及前鋸肌協同完成。
(6)肩關節的囊內肌腱擴展資料:
肩關節運動學:
參與運動的關節:胸鎖關節、肩鎖關節、盂肱關節、肱骨近端以及肩胛胸壁關節等。
1、胸鎖關節圍繞水平軸、垂直軸及前後軸形成六個方向的運動。分別為向前的旋轉、向後的旋轉、前伸、後伸、上舉及下壓。其中上舉可達35°,前、後伸35°,延鎖骨長軸的軸向旋轉可達45°-50°2
2、肩鎖關節的運動可包括鎖骨相對於肩胛骨在三個方向上的運動,即前後運動、上下運動以及軸向旋轉運動。其中前後向的運動范圍最大,約為上下方向的運動范圍的3倍。對於鎖骨相對肩峰前後方向的旋轉運動的限製作用主要來自於肩鎖關節囊的前後部纖維。
喙鎖韌帶,主要是錐狀韌帶限制了鎖骨相對肩峰的向上方的運動。實際上並沒有韌帶結構限制鎖骨向下方的運動。
7、肩關節結構特點
肩關節是由肩胛骨的關節盂與肱骨頭組成,故又叫肩肱關節。
因為肱骨頭較大,呈球形,關節盂淺而小,僅包繞肱骨頭的1/3,關節囊薄而鬆弛,所以肩關節是人體運動范圍最大而又最靈活的關節,它可做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以及環轉等運動。但肩關節的這個結構上的特點雖然保證了它的靈活性,但它的牢固穩定性都較其他關節為差,是全身大關節中結構最不穩固的關節。最常見的是向肩關節的前下脫位,因為肩關節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連於其間的喙肩韌帶,可以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肩關節的前、後、上部都有肌肉、肌腱與關節囊纖維層癒合,增強了其牢固性。而只有關節囊的前下部沒有肌肉、肌腱的增強,這是肩關節的一個薄弱區。因此當上肢外展時,在外力作用下或跌倒時,如上肢外展外旋後伸著地,肱骨頭可沖破關節囊前下方的薄弱區,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關節前脫位。這時患肩塌陷,失去圓形隆起的輪廓,形成所謂的「方肩」。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在正常情況下為:前臂上舉180°、內收45°、外展90°、外旋60°、前屈90°、後伸45°、內旋90°,加之肩關節的活動是以胸鎖關節為支點,以鎖骨為杠桿,因此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又可因「肩胸關節」的活動而增加。肩關節的這些特點就決定了肩部易發生如上所述的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