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腰方肌腱止點

腰方肌腱止點

發布時間:2020-09-06 16:24:35

1、腰部肌肉示意圖!

腰部肌肉示意圖如下:

背部肌肉群:

(1)腰方肌腱止點擴展資料:

背闊肌是背部最重要的肌肉,鍛煉背部的重點。其他背部小肌包括:菱形肌(Rhomboids)、大圓肌(Teres Major)、小圓肌(Teres Minor)、岡下肌(Infraspinatus)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鄰近部位肌肉組成的功能統一的群體。了解人體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類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區別,從而做到正確完成各種健美動作,促進各部位肌肉的發展,增大肌肉塊的體積,使肌肉隆起,線條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體中分布很廣泛,全身約有520塊肌肉,幾乎占體重的40—50%,可見人體肌肉是身體的主體。其名稱一般來說都是按肌肉的類型、形狀、位、功能等分類起名。

參考資料:網路-肌肉群

2、臀中肌和腰方肌怎麼練

1.提髖
次數:20-30次

動作過程:
坐在地上或墊子上,屈腿。用手撐地,使臀部離開地面。然後收腹,同時臀部向後運動,使腿伸直。回復初始動作,重復。
2、深蹲。
次數:20-30次,要求慢下,快起。

3、跪姿單抬腿
左右各20-30次,後抬腿要求快起,稍停,然後慢下。

4、箭步蹲
次數:20-30次

5、臀橋
次數:20-30次

3、簡述髂腰肌的起止點、主要功能及力量和伸展性練習方法?

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組成。

腰大肌起點—腰椎體的側面和橫突,第12胸椎、第1~5腰椎橫突;髂肌起點—髂窩。

共同止點:股骨小轉子;

功能:髖關節屈和外旋;骨盆前屈

力量訓練方法:利用髖關節屈和外旋功能設計動作進行訓練;

伸展練習方法:弓箭步靜態拉伸,分主動和被動;

4、腰肌腱損傷

你好:
你的這種症狀屬於軟組織損傷,
此病屬於無菌性炎症,一般的西醫不起作用,使用中醫傳統黑膏葯治療可以說是最理想的辦法了.
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對關節軟骨,韌帶,肌腱具有極強的營養修復功能,局部滲透力強,葯物分子經皮膚吸收參與血液循環,直達病處,並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促進功能恢復而達到快速治癒目地

5、肌肉起止點是什麼意思

肌肉起止點就是肌肉兩端的肌腱在骨頭上的附著點。下面分別介紹幾種常見肌肉的起止點:

1、斜方肌

部位:項部及背上部皮下,一側為三角形,兩側相合為斜方形。

起點:上項線、枕外隆凸、項韌帶、第7頸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韌帶。

止點:鎖骨外側1/3、肩峰和肩胛岡。

功能:近固定時,上部肌纖維收縮,使肩胛骨上提、上迴旋和後縮;中部肌纖維收縮,使肩胛骨後縮;下部肌纖維收縮,使肩胛骨下降、上迴旋和後縮。遠固定時,一側肌纖維收縮,使頭向同側屈和對側旋轉;兩側收縮,使脊柱伸。

2、背闊肌

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後外側皮下。

起點: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後部和第10~12肋外側面。

止點:肱骨小結節嵴。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伸、內收和內旋。遠固定時,拉軀干向上臂靠攏,並可輔助吸氣。

3、菱形肌

部位:斜方肌深層。

起點:第6、7頸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點:肩胛骨內側緣。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胛骨上提、後縮和下迴旋。遠固定時,兩側收縮,使脊柱胸段伸。

4、豎脊肌

部位:脊柱兩側,由棘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組成。

起點:骶骨背面、髂嵴後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點:頸、胸椎的棘突與橫突、顳骨乳突和肋角。

功能:下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屈;兩側收縮,使頭和脊柱伸。上固定時,使骨盆前傾。

5、胸大肌

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點:鎖骨內側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軟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點:肱骨大結節嵴。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屈、水平屈、內收和內旋。遠固定時,拉軀干向上臂靠攏,提肋助吸氣。

要想有效的記住肌肉起止點,必須熟練掌握骨骼的標志、肌肉功能等。

6、腰方肌在什麼位置?

腰方肌位於腹後壁脊柱兩側,是不規則的扁肌,內側前方是腰大肌,後方是豎脊肌;該肌起於髂嵴內側半,外側部肌纖維向上附著於12肋下緣的內側半,內側部的肌纖維向內上分別通過4個小肌腱連 於1~4腰椎的橫突尖。可見肋下神經從內側上端入肌,1~3腰神經前支發出分支從腰方肌內側入肌支配該肌。該肌血液供應由腰動脈、髂腰動脈和肋 下動脈提供,血供多與支配該肌的神經一起入肌

7、腰方肌弓狀韌帶

 腘弓狀韌帶是膝後外側部的一條不為人們所熟知的韌帶 ,它與腓側副韌帶和腘肌腱被合稱為「膝弓狀復合體

與腰方肌腱止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