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腱對人運動的起到的作用
當人們足跟離地以腳尖站立時,在足跟與小腿之間有一條很粗壯結實、綳得很緊的肌腱,這就是跟腱。它是由起於脛骨後面的比目魚肌與起於股骨內外髁的腓腸肌的兩塊肌肉的肌腱聯合而成,是人體最強有力的肌腱之一。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著這條強有力的肌腱。跟腱若是完全斷了就會寸步難行。
2、跟腱的范圍?是從哪到哪
跟腱就是,把腳掂起來,在小腿的部位,有一處凹進去,那裡到腳底就是跟腱長。
傳統體表測量中一般對跟腱長的定義為:小腿腓腸肌內側肌腹下緣至跟骨結節的垂直距離。這樣測量的結果實際上是腓腸肌內側肌腱的長度。在實踐中也有採取腓腸肌內、外側頭交點(即小腿人字紋頂點)至跟點的垂直距離表示。這也不是跟腱長。
真正的跟腱長定義為:腓腸肌肌腱和比目魚肌肌腱融合處至跟點的垂距。跟腱既然是腓腸肌肌腱與比目魚肌肌腱匯合而成,就應以兩肌腱完全匯合的那一點開始計算跟腱長度,即應以比目魚肌的腱長代表跟腱的長度。
(2)肌腱稱為跟腱擴展資料
跟腱斷裂的傷害
直接外傷引起的開放性跟腱斷裂傷處皮膚裂開出血,傷口內可見跟腱組織,易診斷。部分患者因跟腱斷裂回縮不易察覺易漏診,後多因提踵無力再次就診。可於傷時進行捏小腿三頭肌實驗進行診斷。
間接外力導致的跟腱斷裂發生於踝關節背伸位進行彈跳或蹬踏動作時。患者常訴有足跟後方有棒擊感,隨即出現提踵無力,無法完成蹬地、跳躍等動作。表現為行走困難及推進無力並伴有跛行。跟腱處出現凹陷。
接下來的幾小時或幾天內軟組織逐漸腫脹。踝關節後方出現延足跟的瘀斑。最易明確診斷的檢查方法是通過擠壓小腿後方肌肉(Thompson征)來判斷腓腸肌-比目魚肌復合體的連續性。
3、跟腱是哪個部位
當人們足跟離地以腳尖站立時,在足跟與小腿之間有一條很粗壯結實、綳得很緊的肌腱,這就是跟腱。它是由起於脛骨後面的比目魚肌與起於股骨內外髁的腓腸肌的兩塊肌肉的肌腱聯合而成,是人體最強有力的肌腱之一。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著這條強有力的肌腱。跟腱若是完全斷了就會寸步難行。傳說古時候曾經有過把人的兩側跟腱砍斷作為一種刑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發生跟腱斷裂的機會不少。一種是銳利的東西直接割傷。這時皮膚也總是一起受傷,經傷口就可看到斷裂的肌腱。這種叫做開放性跟腱斷裂。第二種是當跟腱處於緊張狀態時,受到橫向砸傷,或由於肌肉突然猛力收縮而引起斷裂。此時,皮膚常常保持完整,稱閉合性跟腱斷裂。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跟腱由於長期慢性損傷或經過可的松注射導致肌腿營養不良,發生跟腱退行性改變或鈣化,削弱了跟腱的強度而易受牽拉而斷裂。這種情況易發生在舞蹈演員或田徑運動員。 開放性跟腱損傷,在傷口裡可以看到跟腱斷端,診斷多無困難。閉合性跟腱損傷,要仔細詢問病人的受傷經過。病人常能訴述典型的受傷史,並曾聽到響聲和有斷裂感,隨後感到疼痛、無力、抬不起腳跟。檢查除見局部腫脹、壓痛外,踝關節跖屈無力。吩咐病人用力抬足跟時,在跟腱斷裂處可摸到一橫行凹陷,並有明顯壓痛。
新鮮的開放性跟腱斷裂,應及早作手術把跟腱縫接上。閉合性跟腱斷裂如果考慮是完全性的,也應該及時縫接上,否則肌腱上端會因腓腸肌的收縮往上縮,而與下端分離更遠,造成縫合困難。縫合後,要用長腿石膏托把膝關節放在屈曲位,踝關節放在跖屈位固定。3周以後,換成功能位石膏再固定3周。術後6周開始練習步行。陳舊性的跟腱斷裂則應採取特殊方法修補跟腱。
10米移動靶悉尼奧運冠軍楊凌就是在賽前因為羽毛球造成跟腱斷裂,無緣雅典如運動員、演員,准備傷愈後重返賽場、舞台,對小腿和足部力量要求較高者,則以手術治療為好。 跟腱斷裂癒合後,經過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一般均能達到相當滿意的效果。運動員和從事有關職業的人應注意防護,訓練、活動時要科學安排,使用保護帶,並防止運動量過大
4、肌腱與跟腱一樣嗎?
跟腱就是肌腱,是具體部位的名稱,醫生修補好了跟腱,10--12天拆線,拆線後逐漸活動,比如先慢走5分鍾,以後每天適量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疼痛為限,肌腱長在一起了,還要有一個塑形期,正常走路,暫時拒絕運動,肌腱會自行調整塑形。
5、跟腱和韌帶一樣嗎?
跟腱和韌帶的組織結構差不多的。
跟腱是肌腱。肌腱=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
韌帶=緻密結締組織
跟腱:
在足跟與小腿之間有一條很粗壯結實、綳得很緊的肌腱,這就是跟腱。跟腱長約15cm,是人體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頭肌(比目魚肌、腓腸肌內、外頭)肌腱在足跟上方約15cm處融合形成。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著這條強有力的肌腱。跟腱若是完全斷了就會寸步難行。
韌帶:
韌帶屬於緻密結締組織。主要可分為兩類:彈性結締組織和膠原纖維彼此交織成的不規則的緻密結締組織。彈性組織(elastic tissue)是以彈性纖維為主的緻密結締組織。粗大的彈性纖維或平行排列成束,如項韌帶和黃韌帶。韌帶白色帶狀的結締組織,質堅韌,有彈性,能把骨骼連接在一起,並能固定某些臟器如肝、脾、腎等的位置。韌帶亦稱鉸合韌帶(hinge ligament)。為軟體動物斧足類的左右兩個貝殼的連結物。一般將位於殼頂後方外面的韌帶稱外韌帶。
6、跟腱為什麼被稱為阿喀琉斯腱?
肌腱是骨骼肌的組成部分,它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其主要作用便是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之上。而跟腱則是人體內最強大的肌腱,其主要成分是膠原纖維,纖維呈規則平行排列,其走向與所承受的牽引力方向相一致。許多纖維組成粗大的纖維束,彼此扭繞成繩狀。此種組合既有很強的牢固性,又有很大的牽引力,這對人體的運動是十足關鍵的。跟腱在人類進化史上的作用也功不可沒。要知道,大猩猩沒有跟腱,故也不能長時間直立行走甚至奔跑。而現代人類的跟腱發育良好,使得雙腿可以充滿彈性的奔跑。與大猩猩相比,正是因為跟腱的存在,人的奔跑速度提高了一倍,耗費的能量則下降了一半。略讀武俠小說的人,想必都對「挑腳筋廢武功」不陌生。其實,此處的腳筋便是跟腱。想知道跟腱的位置嗎?順著小腿後方腳踝上部往下摸,那根粗壯無比的筋就是了。在做蹬地起跑動作時,極大的負荷會讓其綳得很緊,跟腱硬度也會變強,以便貯存更多的能量,繼而為隨後的起跑提供強大的力量支持。跟腱的近端是腓腸肌及比目魚肌的肌腹,其肌纖維逐漸下移並形成肌腱。跟腱的遠端則止於跟骨後下方(跟骨結節),而這個遠端附著點便是此次困擾劉翔的罪魁。現今的競技體育態勢下,運動水平的提高伴隨的是運動損傷的增多。這其中,尤以下肢損傷居多,而跟腱損傷更高達25%。恰如硬幣有正反面一樣,跟腱也會很脆弱,它也因此被稱為「阿喀琉斯腱(The Achilles tendon)」。反復的用力累積並超過跟腱的負荷能力時,便可能引起病變:炎症不時來襲,運動不當時甚至可能直接斷裂。阿喀琉斯腱和阿喀琉斯之踵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偉大的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他有著超常的神力和刀槍不入的身體,在激烈的特洛伊(Troy)之戰中無往不勝,戰功赫赫。但就在阿喀琉斯為了攻佔特洛伊城而奮勇作戰時,站在對手一邊的太陽神阿波羅(Apollo)悄悄地一箭射中了偉大的阿喀琉斯,擊倒了這位英雄。原來,這支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腳後跟,而這卻是他惟一的弱點。在他還是嬰兒的時候,他的母親海洋女神特提斯(Tethys)曾捏著他的右腳後跟,把他浸在神奇的冥河斯提克斯(The Styx)中,被河水浸過的身體變得刀槍不入,近乎於神。可那個被母親捏著的腳後跟由於浸不到水,成了阿喀琉斯全身惟一的弱點。
7、為什麼那麼多運動員都是肌腱受傷?
跟腱是人體最粗大最強壯的肌腱,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跖屈踝關節。
人能夠直立、站穩,能跑、能跳,靠的都是它。跟腱斷裂指跟腱組織的斷裂。跟腱斷裂是很多運動員都會遭遇的傷痛,又被形象地稱為「阿喀琉斯之踵」。雖然跟腱斷裂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損傷,因為跟腱神經分布不多,大多數跟腱斷裂並不是很痛苦。 有些患者甚至不知道如何應對小腿的無力。 很多人形容它。 這就好像是被棍子擊中,或者如果有人在後面踢了一腳,那就感覺很弱。 跟腱斷裂的特點是受傷時跟腱斷裂的聲音,以及即刻腫脹,皮下瘀斑,行走無力和抬高腳跟的困難。 跟腱屬於筋膜組織,肌肉不屬於肌肉組織。 例如,跳繩,100米,緊急停止後加速,小腿的肌肉長度不變,長度變化是跟腱。
這幾種情況容易完成跟腱的撕裂:1力量過大跟腱承受不住,百米運動員跟腱受傷是非常常見,有一個原因就是肌肉的力量和爆發力過於強大導致跟腱無法承受,而且在比賽中運動員都會全力以赴,撕裂的風險是非常高的。2跟腱的病變,如肌腱的鈣化,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踝關節的活動受限。這些原因都有可能使跟腱變的脆弱,它的承受能力也會降低。3身體水分的缺失,筋膜需要水才能進行水合作用,保持筋膜的彈性。冬天小腿皮膚的乾燥就證明表層筋膜缺水。缺水也會使跟腱變得僵硬易損傷。
跟腱鍛煉這個詞,最早在中國被人們認知,應該是倫敦奧運會劉翔的受傷。當時 他在第一個跨欄後就摔倒。他太出名了,作為中國首個跨欄世界冠軍,世界紀錄保持者。人們給予了太多的希望。但是不僅僅是高強度運動,即使是普通人,跟腱斷裂的概率也是挺高的。如果真的要說預防:就是踏踏實實的熱身,老老實實的鍛煉。意外是不期而至的。有時候我們根本沒辦法防範。但走路都有可能摔倒骨折對吧?運動也自然有風險。
8、肌腱炎是什麼?
肌健是一束連結肌肉和骨骼,傳導肌肉產生的壓力的纖維組織。肌健具有耐受彎曲、伸展和扭曲的功能。但當過度疲勞,纖維撕裂或其他損傷時肌健會發炎。
肌雁或肌健周圍組織的一種炎症.肌健是一束連結肌肉和骨骼,傳導肌肉產生的壓力的纖肌腱炎圖解
維組織。肌健具有耐受彎曲、伸展和扭曲的功能。但當過度疲勞,纖維撕裂或其他損傷時肌健會發炎。如果關節的不斷運動使損傷進一步發展的話,疼痛會很明顯或加重。大多數肌健炎在大約兩周內可以癒合,但慢性肌鰱炎可超過6周,通常由於患者未給肌膛充分癒合的時間。糖尿病、關節炎和痛風等疾病均可減緩癒合。 腱鞘炎的病因,腱鞘炎可以是受傷、過份勞損(尤其見於手及手指)、骨關節炎、一些免疫疾病,甚至是感染也有可能引起。一些需要長期重復勞損關節的職業如打字員、器樂演奏家、貨物搬運或需要長時間電腦操作的行業等,都會引發或加重此病。常見患處有手腕、手指、肩部等位置。女性及糖尿病患者會較易患上這病。病人會感到關節疼痛,晨僵,通常關節晨僵的感覺在起床後最為明顯,而症狀並不會隨著活動頻繁而明顯緩解。受影響的關節腫脹,甚至彈響,關節活動障礙。
症狀
◆關節或關節附近的觸痛,尤其肩腕或腳後跟(此處稱為Achilles跟腱炎)等周圍或肘外側(此處病變稱為網球肘)。
◆在一些病例,出現麻木或刺痛。
◆伴有疼痛的關節僵硬,限制了受累關節的運動。鈣化性肌腱炎圖
◆偶爾關節輕微腫脹。
◆持續疼痛,肌腱從原來的損傷復發後持續疼痛或很久以後再發。出現以下情況應去就醫
◆疼痛7~10天無好轉,若想避免轉變為慢性肌腱炎,或合並其他疾病如滑囊炎,腕關節綜合征或靜脈炎,應看醫生。
◆疼痛很嚴重並伴有腫脹,可能有肌腱斷裂,需立即進行治療。病 因 當運動時肌腱過度受壓,可引起肌腱發炎。偶爾而非經常運動的周末運動員很少被肌腱痛困擾、最常見的原因是同一關節受同一反復的動作的壓迫而引起。不僅僅發生在體育運動,而且在許多類型的辦公室工作或其他情況下也可發生。
營養和飲食
補充維生素有益於肌腱炎癒合,每天補充維生素C1000毫克,β-胡蘿卜素(維生素A)10000國際單位,鋅22.5毫克,維生素E400毫克和硒50微克。
包括運動前先作準備活動,做動作時要平靜、舒展、經常變換運動方式
作為嬰幼兒來說如果比較嚴重的話還是聽從醫生的建議比較好,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對幼小的骨骼發育造成影響,但注意要去正規大醫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