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人骨頭的粗細能有多大區別?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通常,成年人有206塊骨頭,包括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可是,我們中國人和日本人,只有204塊骨頭。這是因為我們的第五趾骨只有2節,而歐美人卻有3節,所以中國人比歐美人少了2塊。兒童的骨頭比成年人多一些,一般為217或218塊。他們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沒有成型的骨頭如骶骨和尾骨等,往往幾塊連在一起,長大成人後,幾塊相連的骨頭便合為一塊了。
人體的骨頭形狀不同,大小各異,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四種類型。其中,長骨像棍棒,短骨近似立方體,扁骨猶如扁扁的板條。人體中最長的骨頭是大腿上的股骨,一般占人體身高的27%。有個叫康斯坦丁的德國人股骨長75.9厘米,可稱得上是世界之最。耳朵里的3塊骨頭是人體最小的骨頭,其中最小的鐙骨只有0.25~0.43厘米長。
人的骨頭是很硬的。有人曾作過一番測試,每平方厘米的骨頭能承受2 100千克的壓力,花崗石是很硬實的,也只能承受1350千克。
人的骨頭中,一半是水,一半是礦物質和有機物。一般,成年人尤其是老人骨頭中礦物質的比例比較大,因而骨頭硬而脆,容易骨折。少年兒童恰好相反,有機物的比例較大,所以他們的骨頭韌而嫩,容易變形。相比之下,男子的骨頭重而粗,女子的骨頭輕而細;胖人的骨頭,表面比較光滑,而瘦子的骨頭表面比較粗糙。
從顱骨到腿骨
顱骨像個堅硬的球殼,保護著我們的大腦。如果沒有顱骨,那麼,我們栽了一個跟斗就永遠別想爬起來,更別說足球隊員頂球射門、雜技演員用頭頂物,演出多姿多採的節目了。
男人的肋骨和女人一樣多,一共有12對。這些肋骨和胸骨及脊柱共同圍成胸廓,好像一隻堅固的籠子,保護著裡面的心和肺等內臟器官。
連接胸骨和肩胛骨的長骨叫鎖骨。它們位於脖子兩側的皮下,伸手就可以摸到。這是頸部和胸部的分界標志,也是上肢和軀乾的唯一骨骼聯系。鎖骨支撐著肩胛骨,既能維持肩關節的正常位置,又保證了上肢的靈活運動。
如果說股骨是人體最長的骨頭,那麼,脛骨就是人體最堅硬的骨頭了。脛骨位於小腿的內側,它們像兩根鐵柱,承擔著全身的重量。舉重運動員手舉幾百千克杠鈴,而不會被壓垮,與一副堅固的脛骨是分不開的。據測量,脛骨能承受的重量,可以超過人體平均重量的20多倍。
人體頂樑柱
一間房屋,最重要的是大梁。在人體中,脊柱像頂樑柱一樣,支撐著大部分體重,因而俗稱脊樑骨。它是人體軀干中央的一串骨骼,包括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以及1塊骶骨和1塊尾骨。這個頂樑柱是可以活動的,能前屈、後伸、左彎、右旋,作各種方向的運動。
正常人的脊柱並不是筆直的。從側面看,它是S形的——有四個地方是彎曲的。這些彎曲不是生來就有,而是逐漸形成的。新生兒的脊柱是弓形的。小兒開始抬頭時,頸部的椎骨逐漸凸向前方,出現了頸曲。孩子能坐了,胸椎的後凸便變得明顯起來;要是胸椎後凸得很厲害,就會成為駝背。孩子開始學走路了,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腰椎會前凸,骶骨和尾骨就彎向後方。這四個彎曲可以減輕走路、跳躍時從下面傳到脊柱的震動,從而減輕對頭部的沖擊。
在人的脊柱中,頸椎的體積最小,而活動量最大。我們能「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能左顧右盼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和頸椎的正常功能分不開的。為了使頸椎能正常地發揮作用,我們可以在平時適當作些頸部的旋轉活動。睡覺時,枕頭不要過高、過低或過硬。萬一頸部受到損傷,自己不要輕易扭動,最好去請醫生幫忙。
科學家發現,十到十六七歲的孩子應該特別注意脊柱的正常發育,否則就容易造成脊柱變形,產生不正常彎曲。這不僅會影響人體美,還會使肺活量減少,影響全身的健康發育。
人體的三根彈簧
人體的第一根彈簧在脊柱上。這是脊椎骨之間的「海綿軟墊」——椎間盤。它由內、外兩部分組成:外部是堅韌而富有彈性的纖維環,內部是白色而有彈性的膠狀物質的髓核。這種結構可以使脊柱承受壓力、吸收震盪、減輕沖擊。不同部位的椎間盤,厚度是不一樣的:胸部中段最薄,腰部最厚,因而腰部活動起來方便得多。女子的腰所以要比男子柔軟,原因也在這里。女子腰部的椎間盤比男子要厚,而且空隙要大一些。這就使她們得天獨厚,能完成柔軟的體操或雜技動作,而男子只能望塵莫及了。
人體腿部的肌肉以及連接肌肉和骨骼的肌腱,也是一種彈簧。其中,最出色的莫過於小腿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特別是與它們相連的跟腱。跟腱全長37厘米,彈性與優質橡膠相仿。據測算,一個人以每秒4. 5米的中等速度奔跑時,地面的最大作用力大約是人體重量的2. 8倍,而跟腱承受的力量約等於人體重量的7倍。
足弓是人體的另外一種彈簧。這是腳底的拱形結構。猿類幾乎沒有足弓,所以走起路來搖搖晃晃,踉踉蹌蹌。有了足弓,人的體重大約52%就落在腳後跟,剩下的落在拇趾跖骨頭和小趾跖骨頭上。體重主要落在這「三腳架」上,走路時就不會左右搖擺。有了足弓,腳就富於彈性,勞動和運動時能對震動起緩沖作用。
軟骨人和脆骨人
缺鈣或缺維生素D的人,會得佝僂病和骨軟化症。這種人的骨頭會因變軟而發生畸形,所以又稱軟骨病。據考證,秦始皇就是個軟骨病人。
從小進行訓練的人,身體會變得特別柔軟,如有的雜技演員鑽壇子,反曲身咬花等等,柔軟自如。1987年在瑞士蘇黎世的一次比賽中,一個孩子將兩腳從前胸經腋窩拉到了後腦,而且保持這種姿勢達半個小時,被譽為「軟骨人」。
加拿大30歲男子皮耶全身關節生來就像橡皮一樣柔軟,可以把兩只腳向後轉180度,也可以把兩只手臂向後扭轉,好像脫了臼。吃飯時,他常將兩腳扭轉向上,把腳底當桌子,自由自在地用餐。醫生發現此人一切正常,無法解釋他為何能如此彎曲自如。
人的骨頭是很堅硬的。然而,有的人骨骼卻脆得像玻璃。中國廣州有位20多歲的「玻璃姑娘」,從小骨頭就特別脆,有時在床上翻個身也會骨折。她的手骨和腳骨經常骨折,好在骨折處會很快自行癒合,而且她自我感覺並不很痛苦。有的醫生認為,這是「先天性骨形成不全症」,並不是缺鈣引起的,可是真正的病因卻尚未查明。
年齡和骨齡
人體的骨骼發育有一個過程,先是軟骨階段,以後隨著年齡增長,軟骨逐漸被骨組織代替。研究表明,在人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骨骼的發育程度有著明顯的區別。科學家用骨骼生長發育的程度來評定一個人的生理年齡,這就是骨齡。一般,人們是用手掌骨的X光片來判斷骨齡的。
我們平時說的年齡,是指人出生後經歷的年份,也就是生活年齡。由於每個人生長發育的早晚和快慢不同,有些人的骨齡和生活年齡是一致的,也有些人的骨齡會略大於或小於生活年齡。比如,在15歲少年中,有的人骨齡已達到十六七歲,有的人骨齡卻只有14歲。科學家認為,與生活年齡相比,骨齡能更准確地反映一個人的生長發育狀況。
2、跟腱粗細與斷裂幾率有關系嗎
跟腱就是你腳跟到小腿肌肉那一塊(你小腿肌肉用力,肌肉上提以後,肌肉的最下端到腳跟處),吃軟骨和雞腳的韌帶不會提高你的彈跳能力,只會給你增加營養,如果想提高彈跳或拉伸跟腱韌帶,建議做提踵練習,練彈跳的方法好多比如:蛙跳,跳繩,蹲杠鈴等
跟腱長度和彈跳有關
跟腱長,起跳下蹲時先被拉長,像橡皮筋一樣,身體往上時,通過跟腱收縮產生動力 由此,不難想像為何跟腱要長,因為長跟腱代表長的作用距離,這樣才會使力矩最大。 當然,跟腱的粗細也很關鍵,這直接代表力量的大小。 跟腱長度*跟腱力量=彈跳
3、我1.8M,190斤,可以單手勉強抓標准筐,這全是我後天練的,我肌腱很短!憑什麼有的人天生就有天賦!
天生的沒辦法~!後天練的倒是能增長一些給你個訓練計劃吧~!
美國最著名縱跳訓練計劃, 練成預計縱跳能力可以提高20到30厘米以上, 鍛煉過程很辛苦, 整個過程要15個星期.
對於每個動作項目,如果一種動作要作3組,組與組之間休息不能超過2分鍾,若完成了,需直接做下個項目,記住不要休息
第一項:半蹲跳
1、開始時,半蹲至1/4的位置,雙手放置於前,
2、向上跳離地面最少20到25cm。(若你覺得容易的話,你可以跳至25-30cm)。 當在空中,你的雙手需放在後面。 著地時,完成一次。
第二項:抬腳尖(提踵)
1.首先,找個梯級或一本書來墊腳,然後只把腳尖放在上面,腳跟不得著地或墊著
2.腳尖抬到最高點
3.再慢慢放下,完成一次..雙腳完成,完成一個組.
第三項:台階
1. 找張椅子來, 把一隻腳放上去,呈90度
2.盡全力的跳開, 在空中換腳,在放在椅子上,
3.重復2,將原起跳的腳放回椅子上,完成另外一跳。
第四項:縱跳
1. 雙腳放直, 與肩同寬,"鎖緊"你的膝蓋...
2. 只用你的小腿跳, 只能彎曲你的腳踝, 膝蓋盡量不彎曲...
3. 到地時,再迅速起跳,完成一次...
第五項:腳尖跳
1. 將腳尖抬到最高點,
2. 用腳尖快速起跳, 跳時不得超過1.5 或2.5cm
第六項:蹲跳
1. 站立,懷抱籃球於胸前
2. 蹲下(半蹲),看前方,背直,抬起腳尖,大腿需保持90度.
3. 跳起至8-13cm,一定要保持步驟2的姿勢,
4. 著地,完成一下...
5. 如果要跳15下的話,1-14需跳於8-13cm,第15下,需盡全力跳高
第六項:蹲跳
1. 站立,懷抱籃球於胸前
2. 蹲下(半蹲),看前方,背直,抬起腳尖,大腿需保持90度.
3. 跳起至8-13cm,一定要保持步驟2的姿勢,
4. 著地,完成一下...
5. 如果要跳15下的話,1-14需跳於8-13cm,第15下,需盡全力跳高
第六項:蹲跳
1. 站立,懷抱籃球於胸前
2. 蹲下(半蹲),看前方,背直,抬起腳尖,大腿需保持90度.
3. 跳起至8-13cm,一定要保持步驟2的姿勢,
4. 著地,完成一下...
5. 如果要跳15下的話,1-14需跳於8-13cm,第15下,需盡全力跳高
4、肌腱長和小腿粗細有關系嗎
有一定關系的你看黑人小腿細跟件長啊
5、跟腱粗細
跟腱的粗細並不能完全的決定彈跳,主要看得是跟腱的高度、帶動腳踝的收縮速度,以及身體對慣性的運用
6、肌腱問題~~~~
是,你所說的脛鍛煉中的肌腱應該是跟鍵。其實,經常運動的人特別是打籃球的人,他們的根鍵都很細,這是長期鍛煉的結果,NBA球員的會更細。他的粗細可以摘一定程度上看出你的彈跳力,跟腱越細,彈跳力越好。我想你的彈跳力一定很棒吧。
肌腱解釋: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
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是由於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
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
跟腱
當人們足跟離地以腳尖站立時,在足跟與小腿之間有一條很粗壯結實、綳得很緊的肌腱,這就是跟腱。它是由起於脛骨後面的比目魚肌與起於股骨內外髁的腓腸肌的兩塊肌肉的肌腱聯合而成,是人體最強有力的肌腱之一。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著這條強有力的肌腱。跟腱若是完全斷了就會寸步難行。
跟腱長約15cm,是人體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頭肌(比目魚肌、腓腸肌內、外頭)肌腱在足跟上方約15cm處融合形成。在體表形成明顯的條狀突起。跟腱的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足跖屈,人能夠跳躍起來,能夠蹬地跑起來,靠的都是它。此外,跟腱還影響人的直立。
跟腱斷裂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發性斷裂,常見於運動員和演員;一類是外傷,通常伴有皮膚的損傷或骨折。
7、跟腱決定腿的粗細?
當人們足跟離地以腳尖站立時,在足跟與小腿之間有一條很粗壯結實、綳得很緊的肌腱,這就是跟腱。它是由起於脛骨後面的比目魚肌與起於股骨內外髁的腓腸肌的兩塊肌肉的肌腱聯合而成,是人體最強有力的肌腱之一。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著這條強有力的肌腱。跟腱若是完全斷了就會寸步難行。
跟腱長約15cm,是人體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頭肌(比目魚肌、腓腸肌內、外頭)肌腱在足跟上方約15cm處融合形成。在體表形成明顯的條狀突起。跟腱的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足跖屈,人能夠跳躍起來,能夠蹬地跑起來,靠的都是它。此外,跟腱還影響人的直立。
跟腱的粗細跟力量有關,加強運動可以使小腿肌肉發達,當然小腿就會變粗。
樓主:努力鍛煉,
祝你成為劉翔第二!
劉翔的「跟腱木梢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2293d0100ahh6.html
8、人的力量大小是取決於肌肉纖維的粗細嗎?
不止是,肌肉兩種,一種力量大,爆發力大,但不能長時間輸出,另一種占更多比例的肌肉力量中等,沒有爆發力,但是續航能力強。鍛煉增強肌肉纖維,長粗並使其燃燒能量的能力增強。能量來源就主要3種,血糖,脂肪,糖元。長時間不吃東西或碳水化合物吃少了,又沒有脂肪。就沒力氣。
9、關於身體力量的問題
只要你不是缺鈣,人和人的骨骼沒有很大差距。小臂和小腿骨的粗細是天生的,而且那裡是肌腱,無法依靠練大肌肉變粗。但是那裡不是發力區,因此無關痛癢,有的人還希望小腿細呢~
根據你描述的情況,應該是肌肉力量不足。因為你體重輕,再加上不錯的身體素質,所以引體、短跑數據不錯,但不代表你對抗力量好。
如果你想提高對抗力量,可以練習一下腿部肌肉(16歲推薦:蹲起、摸籃筐、蛙跳、跳箱),腿部肌肉是力量之母。而且還練習了彈跳。上肢也不要放棄,堅持做引體就可以了。這樣可以在不損失速度的情況下提高整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