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治療肌腱損傷?
不管你採用了什麼方法治療肌腱斷裂,讓肌腱早日癒合是首要目的。
意見建議:首先要吃葯,建議你吃中葯,因為中葯效果比西葯好。其次,要加強營養,包括新鮮水果、蔬菜,膠原蛋白。給肌腱的修復提供充足的原料
2、如何練肌腱
1。 漸進性超負荷法則:
增強任何健康素質的基礎是使你的肌肉去擔負比它已習慣的更重的工作,使肌肉承擔不斷增大的負荷。具體就是逐步提高重量與密度,
但一定要有漸進性。
2。 多組練習法則: 對每個動作要進行多組訓練,以使每一肌肉群都能徹底的鍛煉。
3。 迷亂莫測法則: 也即:動作多變法則。是為了以避免肌肉的適應性,經常給肌肉以新的刺激。
4。 孤立鍛煉法則: 對要發展的肌肉部位,要盡可能的,不藉助其它部位,單獨承受負荷來集中刺激肌肉。
(二) 中級階段訓練法則:
5。 優先訓練法則: 對於身體的最弱或重點要加強的部位,採用安排在訓練課的最前面,以精力,體力充足來完保證訓練質量。
6。 金字塔法則: 即先用你一次能舉起的最大重量的 60% 做上 15 次,隨後增加重量,減少次數,直到你用 80%
的最大重量做5--6次為止。
7。 分部練習法則: 把你的身體分為上下兩面部或三部,對每部各採用更多的鍛煉動作和組數,分別在不同的鍛煉日來練。以增加鍛
煉的全面強度。
8。 大量充血法則: 使用幾個不同的動作來刺激同一塊肌肉,以增大血流量,集中刺激。
9。 超級組法則: 把起反作用的相對肌肉群接連一起來練,當練其中之一時,有利於另一部分的疲勞消除。這符合神精功能的原理。
10。復合組法則: 把兩個鍛煉同一肌肉部位的動作接連進行,就稱為復合組。
11。綜合練習法則: 為使整個肌肉細胞增大,需得對紅肌白肌分別刺激。即增加耐力和負荷的承受力。
12。周期法則: 全年鍛煉的某一時期,都採用相的訓練法則,如此可利於休整,避免過度疲勞,保持穩步前進。
13。靜力緊張法則:
就是當你在做一個動作姿勢時,不管是否使用重量,最後能靜止不動,並保持最大張緊度3--6秒。這對增強神經對肌肉的控制很有好處
。
(三) 高級階段訓練法則:
14。「欺騙」法則: 在做每一個動作時,按正確的姿勢練到再也無力去做一次為止,然後採用不太規整的動作,或藉助其它部位完成
一兩次的法則。
15。三合組法則: 即:對同一肌肉部位接連做三個不同動作,其間不休息。
16。巨型組合法則: 把鍛煉同一肌肉部位的5--6個動作連接著做,中間不休息。
17。先期疲勞法則: 對不容易刺激的部位,採用先完成「孤立」動作,再做「基本」動作的法則。
18。休息---停歇法則: 用增加每組間的休息時間來保證次次都在舉最大限度的重量。這是增大體力兼增大肌肉塊的訓練法則。
19。頂峰收縮法則: 在動作做到肌肉收縮最緊張位置時,持一下這種收縮狀態。這能使肌肉線條更明顯。
20。持續緊張法則: 避免動作的「慣性「來緩慢完成動作,使肌肉持續緊張,肌肉線條會更加明顯。
21。反地心吸力法則: 在你的動作回復下落時,用力抗住所用重量的下降力。這種方法能使肌肉快速增長。
22。強擠次數法則: 當做到再無力了時,讓同伴幫上一點力來完成 2--3 次。
23。雙分部法則: 一天進行兩次分部練習,練習不同的肌肉群。
24。三分部法則: 一天的早上,下午,晚上各練一次,每次只練1--2個肌肉部位。
25。「燒點」法則: 當做完一組的最後一次時,再續做幾次短而不完全的動作,這有助於肌肉圍度和血管的增長。
26。質量法則: 在規定的組數和次數進行鍛煉時,逐步減少組與組之間的休息時間,這適於賽前鍛煉。
27。漸降組法則: 在一次動作中,當做到做不起了時,減一點重量又繼續做下去,然後 又減重量又做。
28。直覺法則: 通過自已鍛煉的感覺最適於自已的訓練法則。這是每個健美運動員都有應掌握的最重要的一條。
29。兼顧法則: 把孤立動作和基本動作在一個鍛煉課程內訓練的法則。
30。部分動作法則: 用超負荷的重量來做動作全程的一半,使所鍛煉的肌肉充分的得到大強度的刺激。
31。快速法則: 以針對緩慢動作適應性的刺激肌肉法則。
32。交錯穿插法則: 在組與組間隙之間,插入鍛煉其它部位的動作。是充分利用時間的一種方法。
3、人體最長的肌腱是哪根?
縫匠肌,是人體最長的肌腱。
4號,縫匠肌:縫匠肌呈扁帶狀,是人體最長的肌,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內下方,經膝關節內側,止於脛骨上端內側面。每一縫匠肌可有動脈5~13支,平均為7.6支,它們大致均勻地分布於肌的縫匠肌是使腿部彎曲的細長的大腿肌肉,負責將膝蓋舉起、放下與盤腿的動作。作用:屈髖、屈膝、大腿外旋外展、小腿內旋。起止點:髂前上棘-脛骨結節, 以不明顯的窄短腱起自髂前上棘前面及其下方的骨面,行向下內到股內側面,在關節運動軸的稍後方跨過膝部,在膝下轉向前並形成扁薄腱,大部分在股薄肌和半腱肌的上方和前面。共同形成鵝足止於脛骨體上部的內側面。部分移行於膝關節囊和小腿內側深筋膜。肌的長度50cm,肌腹寬2cm,厚度5mm
神經支配:股神經的分支2-3支
血供:股動脈、股深動脈、旋股外側動脈及其降支、旋髂前動脈、膝最上動脈及腘動脈。階段性分布約8支,約距離7cm就有一支動脈,在肌肉內緣進入。伴行靜脈1-2支。
比鄰關系:在闊筋膜的深面,股外側皮神經在髂前上棘內下方7mm處又內向外越過縫匠肌,縫匠肌至點注意與髕骨尖平面行於縫匠肌與股薄肌之間的隱神經。
股外側皮神經在髂前上棘內下方7mm處又內向外越過縫匠肌,縫匠肌至點注意與髕骨尖平面行於縫匠肌與股薄肌之間的隱神經。
4、為什麼那麼多運動員都是肌腱受傷?
跟腱是人體最粗大最強壯的肌腱,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跖屈踝關節。
人能夠直立、站穩,能跑、能跳,靠的都是它。跟腱斷裂指跟腱組織的斷裂。跟腱斷裂是很多運動員都會遭遇的傷痛,又被形象地稱為「阿喀琉斯之踵」。雖然跟腱斷裂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損傷,因為跟腱神經分布不多,大多數跟腱斷裂並不是很痛苦。 有些患者甚至不知道如何應對小腿的無力。 很多人形容它。 這就好像是被棍子擊中,或者如果有人在後面踢了一腳,那就感覺很弱。 跟腱斷裂的特點是受傷時跟腱斷裂的聲音,以及即刻腫脹,皮下瘀斑,行走無力和抬高腳跟的困難。 跟腱屬於筋膜組織,肌肉不屬於肌肉組織。 例如,跳繩,100米,緊急停止後加速,小腿的肌肉長度不變,長度變化是跟腱。
這幾種情況容易完成跟腱的撕裂:1力量過大跟腱承受不住,百米運動員跟腱受傷是非常常見,有一個原因就是肌肉的力量和爆發力過於強大導致跟腱無法承受,而且在比賽中運動員都會全力以赴,撕裂的風險是非常高的。2跟腱的病變,如肌腱的鈣化,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踝關節的活動受限。這些原因都有可能使跟腱變的脆弱,它的承受能力也會降低。3身體水分的缺失,筋膜需要水才能進行水合作用,保持筋膜的彈性。冬天小腿皮膚的乾燥就證明表層筋膜缺水。缺水也會使跟腱變得僵硬易損傷。
跟腱鍛煉這個詞,最早在中國被人們認知,應該是倫敦奧運會劉翔的受傷。當時 他在第一個跨欄後就摔倒。他太出名了,作為中國首個跨欄世界冠軍,世界紀錄保持者。人們給予了太多的希望。但是不僅僅是高強度運動,即使是普通人,跟腱斷裂的概率也是挺高的。如果真的要說預防:就是踏踏實實的熱身,老老實實的鍛煉。意外是不期而至的。有時候我們根本沒辦法防範。但走路都有可能摔倒骨折對吧?運動也自然有風險。
5、什麼是肌腱什麼是肌肉兩者有什麼區別
肌腱和肌肉的區別如下:
1、組織結構不同
肌腱為肌肉末端的結締組織纖維索,肌肉藉此附著於骨骼或其它結構。肌腱較肌肉堅韌而體積小,它的擴張強度為611~1265公斤/平方厘米,肌腱主要由平行的膠原纖維束構成,沒有收縮能力。它的表麵包有結締組織膜,
膠原纖維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相連接。雖然構成肌腱的膠原纖維束彼此是平行的,但每個膠原纖維束都是互相交織的,所以肌纖維的拉力傳布到整個肌腱而不是單根腱束。
肌肉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心肌構成心壁,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
故稱不隨意肌。骨骼肌分布於頭、頸、軀乾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稱隨意肌。骨骼肌在顯微鏡下觀察呈橫紋狀,故又稱橫紋肌。
2、作用不同
肌肉收縮牽引骨骼而產生關節的運動,其作用猶如杠桿裝置,平衡身體運動,支點在重點和力點之間,如寰枕關節進行的仰頭和低頭運動。省力杠桿運動,其重點位於支點和力點之間,減少身體受力,
如起步抬足跟時踝關節的運動。速度杠桿運動,其力點位於重點和支點之間,如舉起重物時肘關節的運動。
肌腱是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
3、伸縮性不同
肌腱位於肌腹的兩端,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在四肢多呈索狀,在軀干多呈薄板狀,又稱腱膜。腱纖維借肌內膜連接肌纖維的兩端或貫穿於肌腹中,腱不能收縮,但有很強的韌性和張力,不易疲勞,而肌肉的纖維伸入骨膜和骨質中,使筋膜牢固附著於骨上,伸縮性較差。
4、纖維束不同
肌肉的表麵包有結締組織膜,膠原纖維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相連接。其纖維束彼此是平行的,但肌腱每個膠原纖維束都是互相交織的,所以肌纖維的拉力傳布到整個肌腱而不是單根腱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肌腱
網路-肌肉
6、怎樣加強肌腱訓練?
兩腳開立,雙手垂於體側,眼望前方。接下來,盡量將頭下屈至胸前,然後在仰起;且盡量向後仰,動作可反復做幾次,直至疲倦為止。但在擺動時要注意肩膊不能動。 2.頸部左右活動練習法 站立姿勢同前,頭向左右兩側(左右肩處)盡量擺動直至疲倦為止,而且肩膊及身體不能動。 3.頸部後位左右活動練習法 站立姿勢同前。頭先正對前方,隨後向左右方盡量擺動,接著在向右後方擺動。此動作可反復進行訓練,直至疲倦為止。 4.頸部轉圈練習法 頭先向左、右方擺動,轉過肩部後,再緊貼著前胸向左後方回轉,其轉動的路線,剛好在頭頂成一個圓形。而且做完左方後,再此方向互易,直至疲倦為止,同時肩膊與身體須不能隨著晃動,以免影響頸肌的鍛煉效果
7、筋、肌腱、肌肉有何不同,在生理上的作用
「筋」這個詞,不是現代解剖學中獨立的一類術語概念。它是中醫常用的一個概念術語,包括了解剖學上四種完全不同的東西:
第一:人的肌肉,確切地說是骨骼肌,因為它最基本功能是伸縮,牽引關節做出各種動作。肌肉需要經常活動,也就是抻拉,保持伸縮力、彈性。雜技演員和體操運動員的身體可以做出常人做不到的彎曲,主要是因為肌肉的長度可由於訓練而伸長的緣故。
第二:肌腱,它是連接骨頭和肌肉的一種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由平行緻密的膠原纖維束構成,色白,強韌而無收縮功能,抗張強度為肌肉的112-233倍,比如人的腳後跟就可以摸到一根「大筋」,即跟腱。再比如我們的手背,對應五跟手指有五條指伸肌腱,十分強勁有力。
第三:韌帶,存在於人體關節處,是連接骨頭和骨頭的緻密纖維結締組織束,作用是加強關節的穩定性,限制其過度運動。運動不當,會導致肌肉和韌帶的拉傷。
第四:可以看到的體表靜脈,在血壓或壓力增高的情況下膨脹,在頸部比較明顯。
綜上所述,筋、肌腱和肌肉是不同醫學領域里的幾個不同概念術語。
8、肌腱 和 筋 有什麼區別?
肌腱
解釋: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
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是由於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
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
筋
【釋義】①附在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
9、伸肌腱和屈肌腱怎麼分別
該吃的葯你都吃了。手可以握拳,說明曲的功能可以了,屈肌腱斷裂恢復的可以的了。大拇指末節關節彎曲困難,說明曲的功能還不可以,還需要鍛煉,中指伸不太直,食指還算直,拇指與食指張開不能成90度直角,說明伸的功能不行,應該是石膏固定後關節僵硬,拇指,食指,中指這半掌麻木,是正中神經斷裂造成的。我建議你:加強功能鍛煉,恢復關節活動度,但,切不可操之過急。中葯湯劑內服外用,針灸,按摩防止大魚際委縮,促進神經恢復。祝早日康復!
10、肌腱和韌帶有什麼區別
一、作用:
1.韌帶:
限制骨骼活動范圍以免損傷
2.筋:
起到收縮肌肉、活動關節和固定的作用。
二、位置:
1.韌帶:
位於關節腔周圍的稱囊外韌帶。位於關節腔內的稱囊內韌帶。位於關節囊上的,即關節囊纖維層增厚部分稱關節囊韌帶。還有一種韌帶是由腹膜皺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層與臟層之間或腹膜臟層與臟層之間移行而成的。
2.筋:
大多看不見,它附著在骨頭上。
(10)嶺南強肌腱擴展資料
韌帶的主要成分為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膠原纖維使韌帶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彈力纖維則賦予韌帶在負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韌帶大多數纖維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較為專一,往往只承受一個方向的負荷。
由於韌帶很堅韌,因此可以加強骨的穩定性,可使內臟固定於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動范圍。人體內的主要韌帶有膝關節交叉韌帶、腹股溝韌帶、喙肩韌帶、肘關節的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等。有些韌帶是胚胎器官的殘存遺跡,如動脈韌帶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導管封閉而成,肝圓韌帶則由臍靜脈萎縮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