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肌腱決定力量

肌腱決定力量

發布時間:2020-09-05 13:28:44

1、決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後天迅雷

力量大小與骨胳肌的特點有關,包括肌肉的生理橫切面、肌纖維類型、肌肉代謝能力等等。

肌肉生理橫切面是指一組肌肉中所有肌纖維橫斷面積之總和。肌肉生理橫切面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生理橫切面積大,主要與肌纖維增粗有關。實驗證明,肌纖維增粗主要因為其中肌凝蛋白含量增加,當肌肉收縮時,產生的拉力增大,那幺力量就更大了。

肌纖維按照收縮特性可分為慢肌和快肌。慢肌纖維收縮速度慢,產生的張力也小,而快肌纖維收縮速度快,而且產生的張力也大。快肌纖維百分比大於60%的人,在相同速度下,肌肉力量要比快肌纖維小於50%的人超出15%。

肌糖元是存在於肌肉中的糖分,是肌肉收縮時使用的能源物。實驗證明,肌糖元不僅與提供能量有關,其數量的多少還與肌肉力量有關,肌糖元儲存量越多,肌肉收縮力量就越大。當肌糖元下降了1/3時,肌肉收縮能力就明顯的下降。

此外,力量大小還與神經的調節能力有關。運動實戰中常常可以見到,許多舉重運動員的體重並未增加,但成績不斷提高。還有人發現受試者經過一天訓練之後,肌力就可增29.2%,這表明肌肉力量除了和肌肉體積大小有關,還和神經調節機能有密切的關系。

現在,大家明白了力量的大小取訣於甚幺生理因素,日後在訓練時,就更能作出針對性的訓練啦!

2、據說肌肉有兩種,分別決定力量和速度,速度和力量矛盾嗎

肌肉分兩種,但速度和力量是同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耐力。
力量大了,速度才會大,不用擔心會影響速度和協調性,因為它們是統一體。
而相對的是耐力,也就是說,力量和耐力不容易兼得,這點你要注意。

3、決定力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力量,簡單地說就是肌肉收縮時所表現的張力或收縮力,決定力量大小的因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肌肉橫截面積的大小決定著該部分肌肉力量的大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肌肉力量的大小與肌肉,橫截面積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說肌肉橫截面積越大則力量越大。二是運動員中樞神經興奮性度的高低也決定著力量表現的大小,它們的關系是興奮程度越高則力量表現越大。三是運動員全身各部分肌肉協調能力的好壞決定著力量表現的大小,因為人體在運動中肌肉活動有三種情況,即主動肌、協同肌和對抗肌。在完成某一個動作時主動肌進行收縮,協同肌協同主動肌工作,而對抗肌則處於舒張狀態。這三者之間協同配合的好壞直接影響運動員力量的表現,通過有計劃、系統的力量訓練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體各肌肉之間協調配合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力量的目的。柔道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既要遵從力量訓練的基本規律,又要充分認識柔道對抗所需力量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訓練,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決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學因素有哪些

肌纖來維的數量、肌纖維的粗源細。肌肉是由快肌纖維與慢肌纖維組成,兩種肌纖維在運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肌纖維即肌細胞,因肌細胞細而長,又稱肌纖維。肌纖維分紅肌纖維與白肌纖維,因外觀不同而有紅白不同的稱呼。紅肌纖維也叫I型纖維、慢縮肌纖維、慢氧化纖維;白肌纖維又稱II型纖維、快縮肌纖維或快解醣纖維。

(4)肌腱決定力量擴展資料:

肩膀肌肉柔韌性測試:

左手高舉過肩,曲肘向下,右手反手貼背向上,兩手指尖盡量相互靠攏。若兩手中指能互相觸碰,成績為「0」;若兩手能交疊,成績為「+1」;若兩手手指碰不到,成績為「-1」;左右手交換方向做,然後算出平均值。

腰腿肌肉柔韌性測試:

坐在椅面前端,右腿伸直,腳跟著地腳尖朝天;左腿屈膝,吐氣彎腰,兩手朝右腳尖方向伸直。若右手中指能觸碰到右腳大腳趾,成績為「0」;若指尖能超過大腳趾,成績為「+1」;若指尖碰不到大腳趾為「-1」;左右腿交換做,算出平均值。

手臂力量測試:

面壁站立,兩臂張開比肩寬,屈肘兩手撐牆;兩腳張開與肩同寬,後退一大步;如做俯卧撐那樣做撐牆動作,測試20秒內能做幾次。

參考資料:

網路-肌纖維

人民網-自測:4個動作測出你的肌肉力量

5、肌肉力量的大小由什麼決定

快肌纖維。

肌肉是由快肌纖維與慢肌纖維組成。慢肌纖維主要負責肌肉耐力,快肌纖維主要負責肌肉力量和爆發力。

一般來說,就是肌肉越大,力量越強。但很多時候,肌肉大的人,只是快肌纖維比較粗壯,慢肌纖維不一定好,也就是肌肉耐力不一定好。

還有就是肌肉大小有時候和訓練後充血還有肌肉的含水量有關系。

有些人訓練後力量變小,但是肌肉反而變大了,這種情況下絕對力量沒有肌肉相對較小的人強也是正常。

(5)肌腱決定力量擴展資料

1、發展肌肉維度同時提高力量的建議

這個第一點就是有正確的訓練動作、方法。再一點就是就是根據以上我提到的內容:激活運動系統挖掘肌肉潛力和改變訓練模式、方法使紅白肌比例發生變化,肌肉的力量表現型符合你的需要。

2、

發展肌肉力量的原則

一、逐漸增加和超負荷原則發展肌肉力量的最基本原則是不斷增加肌肉做功的負荷。即要想提高力量,肌肉的負荷必須逐漸增加,並超過原有的負荷。

二、SAID原則:

肌肉對施加如負荷有專一的適應性,這就是所謂的SAID原則。換句話說即肌肉用力的方式受訓練方式,如用力時關節的角度、負荷的重量、完成動作的速度等因素的影響。

因此,在訓練過程中不能為練力量而練力量,力量訓練必須結合專項的特點,否則,可能會出現另一種結果,即力量素質提高了,但運動成績卻下降了。

三、原動肌肌肉力量與對抗肌肌肉之間,兩側肢體同名肌之間的力量平衡的原則原動肌肌肉力量與對抗肌肌肉力量之間,兩側肢體同名肌之間的力量平衡對預防運動損傷,提高機體的協調性有重要意義。

例如,一般認為大腿後群肌的力量與大腿前群肌的力量比應接近80%—100%,如這一比值過低則很容易造成後群肌肉的拉傷。

四、全面性原則力量訓練時,除對主要肌群進行訓練外,還應重視對小肌肉群的力量練習。小肌肉群的力量,如足底、踝關節周圍、腕關節周圍、肩關周肌肉群的力量對穩定關節,防止損傷,提高運動成績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經常性原則

通過阻力練習獲得的肌肉力量是可逆的。中斷或完全停止訓練會使獲得的肌肉力量迅速下降。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力量素質,必須不斷地給機體適宜的刺激,一般同一肌群的力量練習每周不得少於兩次。

6、決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

影響人體肌肉力量的因素
肌肉力量是對肌肉收縮時克服和對抗阻力能力的測度,影響人體運動能力的基本要素。肌肉力量的大小受遺傳、纖維類型、肌肉質量、神經肌肉協調關系等一系列生理乃至心理因素的影響。
人體運動的動力來源是肌肉收縮,肌肉的力學特性決定在運動中的表現。肌肉的力學特性在此是指那些可以測量肌肉力學參數:力、長度、速度、功和功率等。在許多運動項中,運動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參數的大小。
對人體肌肉發育影響的因素有如下幾種:
1、年齡 肌肉力量是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的。在青春期前,兒童少年肌肉組織中含水量較多,蛋白質、脂肪以及無機鹽類較成人少,能量儲備較差,收縮能力較弱。年齡越小,這一特點也就越明顯。
在身高突增階段,由於骨骼的快速增長,肌肉也以增加長度為主,但落後於骨骼的增長速度,此時肌纖維的增粗和肌力的增長仍在繼續。只有當高度增長緩慢下來,體內性激素分泌增多(男15歲以後,女13歲以後),肌纖維才逐漸增粗,橫斷面積逐漸增大,肌力顯著增長。從6歲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手臂肌肉CSA和握力隨之增大,女孩的握力最大增長出現在10.5歲,隨後增長速度減慢;而男孩從14歲時開始最大增長,直到20歲肌肉CSA和握力都有明顯增長。男女達到最大肌肉力量的年齡分別在25歲和22歲左右。此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大部分肌肉力量和體積開始衰退。Young等報導,與年輕人相比,老年男女膝伸肌的最大自主收縮(MVC)較低,股四頭肌的CSA也較小,並且證實MVC與CSSA之比(MVC/CSA)年輕人比老年男性高。Lindle等研究發現膝關節等速向心力矩和等速離心力矩以及肌肉質量隨著年齡而下降。經過27年追蹤研究,發現中年到老年,握力每年下降1%。也有報道,肌肉力量在25-35歲達到最大值,並且維持到40-49歲或者略有下降,50歲以後,每10年肌力下降約12-14%。這些與年齡有關的力量差異和隨年齡變化肌肉體積的差異有高度相關性。雖然與年齡有關的肌力下降的特定機制還沒有完全弄清,但是最基本的原因是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體積的減少。
2、發育順序
兒童少年身體各個部分肌肉的發育,軀干肌先於四肢肌,收縮肌先於伸展肌,上肢肌先於下肢肌,大塊肌肉先於小塊肌肉的發育。肌力的逐年增長是不均勻的,在生長加速,肌肉縱向發展較快,但是仍然落後於骨骼的增長,肌力耐力均較差。生長加速期後,肌肉橫向發展較快,肌纖維明顯增粗。肌力顯著增加。
3、性別
若以絕對肌力的大小表示肌肉力量,一般男子的力量通常比女子要大,女子上肢肌力比男子低約50%,下肢肌力低約30%,這是由於肌肉橫斷面積或者肌肉數量多少的差異所致。正常成年男子肌肉重量約占體重的40~45%,而女子則佔35%。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孩手臂的最大功率(PP)和平均功率(MP)顯著增加,而女孩則沒有,PP和MP的絕對值男孩比相同年齡的女孩明顯要大。12歲女孩伸肌峰力矩出現增長高峰(相對於11歲,力量增加了41%),14歲達到高峰值;而男孩在14歲之後,力量仍在不斷增長,男孩的肌肉力量相對於他們的身體大笑,股四頭肌和股二頭肌的力量顯得要強大些,而女孩的力量則要弱些。C.M.neu等人發現在青春期前,男孩前手臂的肌肉橫斷面積(CSA)和最大握力都大於女孩。從10歲開始,因女孩肌肉CSA和握力增長的速度更快,性別之間的差異減少,到13歲時,男、女孩之間的差異不明顯,男孩在14歲以後,肌肉CSA和握力都出現最大增長,而女孩的肌肉CSA不再隨著年齡增長,僅是握力略有增長,故性別之間的差異。

7、肌肉的大小是否決定力量的大小

不一定 不過鍛煉是肯定的 多鍛煉就能增加力量 還有飲食 最好咨詢一下健身房的教練

8、關於肌腱

9、決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人體肌肉力量的因素
肌肉力量是對肌肉收縮時克服和對抗阻力能力的測度,影響人體運動能力的基本要素。肌肉力量的大小受遺傳、纖維類型、肌肉質量、神經肌肉協調關系等一系列生理乃至心理因素的影響。
人體運動的動力來源是肌肉收縮,肌肉的力學特性決定在運動中的表現。肌肉的力學特性在此是指那些可以測量肌肉力學參數:力、長度、速度、功和功率等。在許多運動項中,運動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參數的大小。
對人體肌肉發育影響的因素有如下幾種:
1、年齡 肌肉力量是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的。在青春期前,兒童少年肌肉組織中含水量較多,蛋白質、脂肪以及無機鹽類較成人少,能量儲備較差,收縮能力較弱。年齡越小,這一特點也就越明顯。
在身高突增階段,由於骨骼的快速增長,肌肉也以增加長度為主,但落後於骨骼的增長速度,此時肌纖維的增粗和肌力的增長仍在繼續。只有當高度增長緩慢下來,體內性激素分泌增多(男15歲以後,女13歲以後),肌纖維才逐漸增粗,橫斷面積逐漸增大,肌力顯著增長。從6歲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手臂肌肉CSA和握力隨之增大,女孩的握力最大增長出現在10.5歲,隨後增長速度減慢;而男孩從14歲時開始最大增長,直到20歲肌肉CSA和握力都有明顯增長。男女達到最大肌肉力量的年齡分別在25歲和22歲左右。此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大部分肌肉力量和體積開始衰退。Young等報導,與年輕人相比,老年男女膝伸肌的最大自主收縮(MVC)較低,股四頭肌的CSA也較小,並且證實MVC與CSSA之比(MVC/CSA)年輕人比老年男性高。Lindle等研究發現膝關節等速向心力矩和等速離心力矩以及肌肉質量隨著年齡而下降。經過27年追蹤研究,發現中年到老年,握力每年下降1%。也有報道,肌肉力量在25-35歲達到最大值,並且維持到40-49歲或者略有下降,50歲以後,每10年肌力下降約12-14%。這些與年齡有關的力量差異和隨年齡變化肌肉體積的差異有高度相關性。雖然與年齡有關的肌力下降的特定機制還沒有完全弄清,但是最基本的原因是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體積的減少。
2、發育順序
兒童少年身體各個部分肌肉的發育,軀干肌先於四肢肌,收縮肌先於伸展肌,上肢肌先於下肢肌,大塊肌肉先於小塊肌肉的發育。肌力的逐年增長是不均勻的,在生長加速,肌肉縱向發展較快,但是仍然落後於骨骼的增長,肌力耐力均較差。生長加速期後,肌肉橫向發展較快,肌纖維明顯增粗。肌力顯著增加。
3、性別
若以絕對肌力的大小表示肌肉力量,一般男子的力量通常比女子要大,女子上肢肌力比男子低約50%,下肢肌力低約30%,這是由於肌肉橫斷面積或者肌肉數量多少的差異所致。正常成年男子肌肉重量約占體重的40~45%,而女子則佔35%。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孩手臂的最大功率(PP)和平均功率(MP)顯著增加,而女孩則沒有,PP和MP的絕對值男孩比相同年齡的女孩明顯要大。12歲女孩伸肌峰力矩出現增長高峰(相對於11歲,力量增加了41%),14歲達到高峰值;而男孩在14歲之後,力量仍在不斷增長,男孩的肌肉力量相對於他們的身體大笑,股四頭肌和股二頭肌的力量顯得要強大些,而女孩的力量則要弱些。C.M.neu等人發現在青春期前,男孩前手臂的肌肉橫斷面積(CSA)和最大握力都大於女孩。從10歲開始,因女孩肌肉CSA和握力增長的速度更快,性別之間的差異減少,到13歲時,男、女孩之間的差異不明顯,男孩在14歲以後,肌肉CSA和握力都出現最大增長,而女孩的肌肉CSA不再隨著年齡增長,僅是握力略有增長,故性別之間的差異。

10、肌肉的力量取決於哪些因素?

由肌腹和肌腱兩部分組成。

組成運動器官的每一塊肌肉都是一個復雜的器官,由肌腹和肌腱兩部分組成。肌肉收縮牽引骨骼而產生關節的運動,其作用猶如杠桿裝置。

骨骼肌也為橫紋肌,因為在偏振光下觀察或者用指示劑染色後,骨骼肌上會有明暗交錯的條紋。肌肉纖維控制每個動作,從輕輕眨眼到微笑,成千上萬細微的纖維集結成肌肉束,進而形成完整的肌肉系統。

(10)肌腱決定力量擴展資料:

肌肉的相關情況:

1、肌腱位於肌腹的兩端,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在四肢多呈索狀,在軀干多呈薄板狀,又稱腱膜。腱纖維借肌內膜連接肌纖維的兩端或貫穿於肌腹中,腱不能收縮,但有很強的韌性和張力,不易疲勞。

2、肌外膜向內伸入,把肌纖維分成大小不同的肌束,稱為肌束膜肌束膜再向內伸入,包圍著每一條肌纖維,稱為肌內膜。肌膜是肌肉的支持組織,使肌肉具有 一定的形狀。

3、當肌肉用力時,它們就像彈簧一樣一張一縮。在那些最粗的纜索之內,有肌纖維、神經、血管,以及結締組織。

與肌腱決定力量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