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人後腿肌腱

人後腿肌腱

發布時間:2020-09-04 14:46:59

1、人的筋和韌帶是一個概念嗎?

韌帶:白色帶狀的結締組織,質堅韌,有彈性,能把骨骼連接在一起,並能固定某些臟器如肝、脾、腎等的位置。
亦稱鉸合韌帶(hinge-ligament)。為軟體動物斧足類的左右兩個貝殼的連結物。一般將位於殼頂後方外面的韌帶稱外韌帶.
韌帶損傷
疾病介紹: 膝部關節韌帶較多,對關節穩定性有重要作用。主要韌帶有:內、外側副韌帶,前後交叉韌帶和髕韌帶


術語。應用范圍甚廣,凡正確的要點、棋形的急所均可稱「筋」。有時與手筋通用。原為日本圍棋術語,現已為我國棋手沿用。

筋 jīn

【釋義】①附在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牛蹄筋兒|傷筋動骨。②可以看見的皮下靜脈管:青筋。③肌肉:筋骨|筋疲力盡。④像筋的東西:鋼筋|麵筋|橡皮筋。

2、哪位能用通俗的話解釋下:什麼是人身上的肌腱?謝謝

肌腱指的是肌肉與肌肉或者是肌肉與骨骼之間連接的部分

3、人的手上有肌腱嗎

手部肌腱損傷早期治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仔細的檢查:要制定一個最佳手術方案依賴術前術中的仔細檢查它關繫到手術成敗與效果如確認損傷與手術相距時間肌腱斷裂區域斷裂數目創口污染程度是否有不穩定骨折周圍組織損傷程度等然後才能明確肌腱早期處理與否及治療方法通常12 小時以內的傷口污染程度較小創口較整齊肌腱缺損較小均應爭取早期縫合一期閉合傷口而骨骼的正常結構與穩定性及創面覆蓋更是肌腱早期修復的先決條件。

2.清創:早期徹底的清創是直接影響預後的關鍵其目的是清除壞死組織污染及異物使污染傷口變清潔傷口同時也能進一步幫助了解肌腱及腱周組織損傷情況便於下一步處理清創以減輕創傷後炎症反應避免大量滲出血漿液聚集創口造成術後肌腱嚴重粘連。

3.肌腱修復:修復的原則是無張力無扭轉無損傷術後肌腱粘連與再斷裂是其主要並發症肌腱粘連是目前尚未得到完全解決的難題修復肌腱防止粘連要從三個方面探討:

(1) 縫合方法及縫合材料的選擇;

(2) 保護腱周組織;

(3) 預防粘連的材料應用

肌腱縫合方法很多Kessler 氏法的優點在於縫合堅強牢靠縫合處不易劈裂可利於早期活動;吻合口粗糙面少能減少肌腱粘連的機會而且Kessler 氏法對肌腱血供關系影響較小選擇適當的縫合材料可進一步彌補術式的不足之處腱周組織指肌腱內外膜腱鞘腱紐等行肌腱修復時均應避免損傷腱周組織是肌腱血運的提供者它能保持肌腱滑動結構的完整性並減少術後肌腱粘連。

4.術後處理:修復肌腱後的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在堅強縫合的基礎上早期活動能有效地減輕粘連即使有輕度粘連通過適當鍛煉也可使粘連組織漸松軟拉長使被修復的肌腱恢復一定的滑動功能敷料包紮以創面為限盡可能暴露以利早期功能鍛煉;保持適當的壓力可限制炎性反應滲出腫脹滲血並能幫助肌腱癒合其壓力以不產生神經壓迫症狀為宜。

4、人的肌肉分幾種類型

肌肉只有三種基本類型:

第一種是骨骼肌,就是使骨頭活動的隨意肌;

第二種是平滑肌,就是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內臟充當襯里的不隨意肌;

第三種就是心肌,就是心臟所特有的肌肉組織,能自動地有節律地收縮。

骨骼肌能在意識控制下作強力的收縮,人的四肢、軀幹上可以自由活動的肌肉都屬於這一類。而人的內臟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不受意識支配,不能隨意活動,但受神經支配,因此何持經常收縮、放鬆,但收縮力不大,緩慢持久,不易疲勞。

心肌具有紋理,但紋理比骨骼肌疏。心肌也是不隨意肌。心臟以一定的速率跳動,不隨人的意志而改變。 

(4)人後腿肌腱擴展資料:

肌肉的組成結構

人體肌肉約639塊。約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其中最長的肌纖維達60厘米,最短的僅有1毫米左右。大塊肌肉約有兩千克重,小塊的肌肉僅有幾克。一般人的肌肉占體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

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心肌構成心壁,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故稱不隨意肌。

分布於頭、頸、軀乾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稱隨意肌。骨骼肌在顯微鏡下觀察呈橫紋狀,故又稱橫紋肌。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分為白、紅肌纖維,白肌依靠快速化學反應迅速收縮或者拉伸,紅肌則依靠持續供氧運動。

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人體骨骼肌共有600餘塊,分布廣,約占體重的40%,每塊骨骼肌不論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並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經支配。因此,每塊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

肌肉構造

組成運動器官的每一塊肌肉都是一個復雜的器官,由肌腹和肌腱兩部分組成。

肌腹

肌腹是肌器官的主要部分,位於肌器官的中間,由許多骨骼肌纖維藉助結締組織結合而成。具有收縮能力。包在整塊肌肉外表面的結締組織稱為肌外膜。

肌外膜向內伸入,把肌纖維分成大小不同的肌束,稱為肌束膜肌束膜再向內伸入,包圍著每一條肌纖維,稱為肌內膜。肌膜是肌肉的支持組織,使肌肉具有 一定的形狀。血管、淋巴管和神經隨著肌膜進入肌肉內對肌肉的代謝和機能調節具有重要意義。

肌腱

肌腱位於肌腹的兩端,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在四肢多呈索狀,在軀干多呈薄板狀,又稱腱膜。腱纖維借肌內膜連接肌纖維的兩端或貫穿於肌腹中,腱不能收縮,但有很強的韌性和張力,不易疲勞。其纖維伸入骨膜和骨質中,使肌肉牢固附著於骨上。

內部構造

肌肉的構造為:肌肉→肌束→肌纖維(肌細胞)→肌原纖維→肌節(肌動蛋白、肌球蛋白)。

如果我們像一個細胞那麼小,能夠隨意進入人的身體,那麼當我們來到肌肉群中時,就會發現肌肉是由一道道鋼纜一樣的肌纖維捆紮起來的。

5、如何每天拉伸自己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韌帶、肌肉,

拉伸可以增加身體的柔軟度,有人認為柔軟度是體操運動員才需要做的。其實不然,身體和韌帶僵硬的人,很容易在運動以及日常生活中受傷。

拉伸可以讓肌肉韌帶和關節與關節之間配合更加柔和,減少關節和肌肉的受傷可能性,減少背部問題發生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天勞累下來,第二天特別容易腰酸背痛的現象,這就是因為身體沒有及時拉伸。如果人們在進行大運動量之前,花上約20分鍾對身體進行拉伸,這樣就可以緩解肌肉酸痛,保持關節的健康。拉伸其實也可以算是力量練習的一種,最基本的一種。其主要目的是旨在讓身體感覺柔軟而有力。

拉伸並不是暖身的一部分,它適合放在暖身之後做,因為這個時候肌肉和身體關節已經處於「躍躍欲試」的狀態,這個時候拉伸效果最好,把受傷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拉伸最有效果的時候應該是在運動以後,但是最好還是在運動前後都要拉伸,可以把30分鍾或者20分鍾的分為兩個10分鍾,如此一來,會使鍛煉效果更好。

基本來說,很少運動的人需要每個禮拜拉伸3次左右,以保持身體的柔韌性。每次需要30分鍾。運動量大的人,一個禮拜7天都要拉伸,每天拉伸2-3次,可以不需要那麼長時間,重復做各種拉伸動作,直到身體感覺恢復柔韌度為止。

另外,相信經常運動的人都知道,如果過分拉伸就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壞處,那就是容易肌肉酸疼,膝蓋這里特別容易受傷,肌肉也容易拉傷。過份拉伸的話,造成的結果是受傷的可能性更加大。所以說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度。在掌握了拉伸尺度後,再輔以正確的鍛煉方式就會有利於身體健康。

1、坐在一個有輪子的一字的邊緣上,雙腳放平,雙手也平放在大腿上。(依據你的鞋子和襪子的類型以及地板的表面,你可能需要脫掉你的鞋子。)

2、把你的腳趾抬離地面,只讓你腳後跟著地。用你的腳後跟慢慢的向後推你的椅子,直到你的腿完全的伸展開來。

3、保持上半身放鬆,然後再用你的腳後跟把你的椅子拉回來。做12到15次,用3秒鍾推出來,3秒鍾拉回來。

跳繩後的拉伸運動
人站直,一條腿盡量往後踏一步,保持鞋底著地,身後的那條腿保持筆直,前腿彎曲,身體垂直。雙臂盡力往後拉。堅持8-12秒,換腿再做一次。

人站直,一條腿往前伸並保持筆直,後腿彎曲,身體微微向前伸,雙臂在前拉緊。堅持8-12秒,換腿再做一次。

人站直,蹺起一腿,用手抓住鞋子,盡量靠近臀部。保持臀部平衡,膝蓋並攏,直立的那條腿微微彎曲,如有保持平衡的困難,可以扶住牆或椅子。堅持8-12秒,換腿再做一次。

一般來說,全套拉伸運動所需時間大約是10-12分鍾,做時動作要到位,就可以把身體的關節,韌帶都打開。但是也要配合當時天氣的溫度,加長或者縮短。要感覺到身體體溫上升,但是呼吸要保持暢通。

3.開始按計劃跳繩,長短自定,也可以按照上面那個辦法訓練。

4.跳繩後將身體盡量放鬆,作深呼吸5-10次,然後再做一次上面的拉伸運動。但是現在做的時候,每個動作堅持15-30秒。還有,可以加多幾個難度更高的動作,可以自由發揮,比如說像下面圖中的動作等等。

5.再次調整呼吸,舒緩身體各部分,再踮著腳尖走動一下,直至體溫和呼吸恢復正常。現在可以大量補充水分啦!

這樣子全套運動做下來,配合熱身和拉伸,長期鍛煉小腿肌肉不會過分膨脹,只會適當變結實緊綳,曲線優美好看。

6、人的身體上有多少處韌帶

圖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8%CD%B4%F8&z=0

人的韌帶主要有:
十字韌帶 前交叉韌帶 黃韌帶 踝關節韌帶
膝關節韌帶 腹股溝韌帶 子宮韌帶[女] 交叉韌帶

訓練方法:
第一種方法:
我桌子前有個0.15米的台階,然後上課,就做到椅子上。把腳放上去。然後右腿向後登在自己椅子上。慢慢壓, 等到壓的不疼了。然後身子向桌子那前傾。在提腰部,腿就有拉趁和酸的感覺了。然後在壓。效果不錯。

第二種方法:
如果你前面沒有台階,你可以找一個比桌子矮的椅子,然後把腿放上去。慢慢的向前探腰,(這時候可以寫作業,看書什麼的)注意:先別弄的太過頭了。慢慢來。有一個拉趁的疼痛就可以。等到不疼了。然後再向前弄。

第三種方法:
在拉筋之前必須先熱身;比如說,利用小跑步使體溫增加,使肌肉與肌腱
處在備戰的狀態,如此拉筋的成效會提高,也可以減少不當拉筋反而受傷
的機會。
在拉筋之時不要暫停呼吸;應該很緩慢及深深地呼吸;暫停呼吸,屏氣凝
神,會使負氧債增加,動作不協調,拉筋受傷的機會提高。
在運動之前及之後都要拉筋;一般人只記得運動之前要拉筋;而運動後一
身疲倦,便連動都不想動;其實運動之後,雖然肌肉酸痛,可是仍然須再
緩和地作一次拉筋,如此可使肌肉纖維重新調理,恢復疲勞的速度加快,
下一次運動時肌肉的條件也會更好。
拉筋的動作要緩慢而溫和,千萬不可猛壓或急壓。拉筋的目地,是在利用
肌肉肌腱的彈性及延伸,刺激肌肉梭神經及肌腱感受小體的神經訊息,而
逐漸地增加伸展的潛力及忍受力。無論是律動式或固定式(連續30秒以上),
只要是緩和的,都有成效;最忌諱平常拉壓不到的筋,為求速成而猛烈地
急壓,或別人施加外力幫忙;只要用力不當,都會反而造成傷害。
替換拉筋的肌肉群;對同一個動作,可能有許多肌肉共同組成相同功能的
群體,協同地完成動作;但是這些肌肉,因為解剖位置的不同,可能需要
*不同地拉筋動作,才能一一地伸展到;除了協同肌,方向作用相反的擷
抗肌也必須對等的拉筋;如果協同肌有拉筋的漏網之魚,在某一些極限動
作便可能登頂不能而受傷;如果擷抗肌沒有一些伸展,則在強烈收縮時失
去平衡,也會使之受傷。
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覺有點"張力"或"酸",但絕對不能到"痛"的程度。有"
張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覺神經元正確地反應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
"痛"的感覺,濱臨受傷的程度便十分接近了。成功的熱身拉筋,是暢快運
動的推進器,也是避免受傷的防護罩;每一個人,必須把握以上的原則,
並建立個人最適合的例行步驟,便之成為習慣;這好像是開車綁安全帶一
樣,不是為了上高速公路才想起,也不是怕警察開罰單才要做;而是為了
自己的安全,一上車便綁安全帶,想運動便熱身拉筋;關鍵都在一念之間
的不存僥幸,並享受其中的樂趣;如此,快樂與安全,皆在其中矣。
第四種方法:
我們道場里常有初學者訴苦、說壓韌帶很痛苦、而且今天好不容易
今天壓開了一點可過幾天就又疼的壓不下去了 我這里有個辦法 很
好用的 相信我的朋友可是試試
其實並不是很難 就是每次出完汗 輕微的壓完韌帶後
左右腿交替踢正踢 大概初學者 每天 每條腿連續踢 50次開始
剛剛開始的時候 可能會很痛苦 堅持住就好了
其實韌帶不光是要總壓 多踢腿 也可是幫助拉展韌帶的
堅持住 不要怕苦 怕累
時間長了 韌帶拉開了 還可以練到平衡 腿肌 腹肌
+U 啊

第五種方法(轉帖):
一、 正壓腿

面對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體,並步站立,一腿放在肋木上,另一腿直膝;兩手扶按膝關節,立腰收髖;上體前屈並向前、向下做壓振動作。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

二、側壓腿

側對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體,一腿支撐,腳尖稍外撇,另一腿的腳跟擱於肋木上;右臂上舉;兩腿伸直,立腰開髖,上體向腳尖側壓。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

三、後壓腿

背對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體,兩手叉腰或扶一定高度的物體,一腿支撐,另一腿後舉,腳背擱在肋木上,腳面綳直;上體後屈並做壓振動作。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

四、仆步壓腿

兩腳左右開立,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身體向直腿一側振壓。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

五、豎叉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兩手左右扶地或自然下垂;兩腿前後分開成直線,前腿後側著地,腳尖勾起,後腿的內側或前著地;上體向前振壓。

六、橫叉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兩手在體前扶地,兩腿左右分開成直線,上體俯卧或側傾。

七、盤腿前俯

第六種方法(轉)
初學者壓韌帶的又一捷徑

我們道場里常有初學者訴苦、說壓韌帶很痛苦、而且今天好不容易
今天壓開了一點可過幾天就又疼的壓不下去了 我這里有個辦法 很
好用的 相信我的朋友可是試試
其實並不是很難 就是每次出完汗 輕微的壓完韌帶後
左右腿交替踢正踢 大概初學者 每天 每條腿連續踢 50次開始
剛剛開始的時候 可能會很痛苦 堅持住就好了
其實韌帶不光是要總壓 多踢腿 也可是幫助拉展韌帶的
堅持住 不要怕苦 怕累
時間長了 韌帶拉開了 還可以練到平衡 腿肌 腹肌
+U 啊

第七種方法:
柔韌問題最痛苦。
看了很多關於怎麼下豎*,和下橫*的帖子。
本人也試過許多下橫*的方法,軟的硬的,快的慢的。基本上都體驗過了。然後結合自己的特點,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下橫*的方法。這個方法有空就可以下下,比較方便;沒硬下的痛苦;不熱身也可以下,並且受傷可能性很小,效果中等偏上。
以下就是本人結合前人的經驗,研究出來的方法:
首先是需要的條件和輔助物品:
1,找一面能*在上面往下出溜的依*物,比如一面干凈的牆,桌子邊緣什麼的。能夠*在上面2條腿能夠分開就可以了。
2,一個矮凳子,以自己橫*離地面距離做標准,大約20CM~30CM高。比如軍訓用凳子。
3,要是地面不夠滑的話,可以准備2個硬紙板,上面墊個坐墊什麼的。
東西准備好了,然後說方法:
*在你找的依*物上,雙腳踩在硬紙板上,前方用雙手撐著你找的凳子,身體正直,*自己身體的重量往下下橫*。剛剛練的話差不多能下到20~30CM左右。坐不到自己找到的凳子上,所以撐著凳子下。當你支撐不住的時候,心裡默數5聲,起來休息下,然後再下。下第1次的時候比較難受,下第2遍,第3遍,就比較輕鬆了,當你下到能坐在自己找到板凳上時,你已經成功了第一次。然後以橫*的方式坐在你成功的第1個階梯上,不要起來,取掉你屁股下面的凳子,再往下下,痛了就起來,還是以橫*的方式坐在板凳上休息。如此反復,如果沒目標的話,換個矮點的凳子。每次下的時候給自己一個目標,如果凳子矮,就想著今天在以橫* 的方式坐在板凳上幾分鍾,也可以。
因為這個方法很安全,痛苦小,所以練習時多練幾次,練習前不用熱身也可以,建議在看書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打電話的時候,睡覺前無聊的時候。反正有空就可以試試。
當你練習一段時間後,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下橫*方式了,就開始挑戰自己,在道館的話可以熱完身,比如繞操場跑5~10圈,找個角落,撐個腳把下,下到極限能比在家多下5~10CM。基本上離地面已經很近了。是不是自信心大增,我想以後下橫*就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了。有了目標才有動力。
我認為沒有什麼下橫*不痛的速成方法。循序漸進是最好的方法。以上方法是本人認為痛苦最小,效果最好的方法。

7、人有多少個肌腱

您好,每個人有24根肌腱,希望被幫助到您,

8、人身上都那些部位有肌腱?

基本上是有肉的地方就有,不過腰上是肌肉拉傷更多見

9、中國人的跟腱一般多長

人類跟腱普遍長約15cm,是人體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頭肌(比目魚肌、腓腸肌內、外頭)肌腱在足跟上方約15cm處融合形成。在體表形成明顯的條狀突起。跟腱的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足跖屈,人能夠跳躍起來,能夠蹬地跑起來,靠的都是它。此外,跟腱還影響人的直立。
當人們足跟離地以腳尖站立時,在足跟與小腿之間有一條很粗壯結實、綳得很緊的肌腱,這就是跟腱。它是由起於脛骨後面的比目魚肌與起於股骨內外髁的腓腸肌的兩塊肌肉的肌腱聯合而成,是人體最強有力的肌腱之一。人的行走、 跑、跳就依仗著這條強有力的肌腱。跟腱若是完全斷了就會寸步難行。
樓主20的跟腱。很強了!Happy牛year!

與人後腿肌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