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張力與肌緊張是同一個概念嗎?
肌張力就是肌細胞之間的相互牽引而形成的一種力量,主要是維持機體姿勢和協調內運動;肌緊張則是脊髓容的牽張反射的一種,是肌肉抵抗緩慢外力引起肌腱的改變的力量,換句話說也是維持機體姿勢的力量。
所以根據以上的理論我們不難看出,肌張力和肌緊張在概念上應該是有部分的重合,至於是不是同一個概念,晚點研究透了,再給回復!
2、簡述肌緊張和腱反射的概念和意義
腱反射,又稱深反射,其實是指快速牽拉肌腱時發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縮,其實是肌牽張反射的一種(另一種為肌緊張)。腱反射的傳入纖維直徑較粗(12至20微米),傳導速度較快(90m/s以上)。腱反射是單突觸反射,反射的潛伏期很短(約0.7ms)。例如膝反射,叩擊膝關節下的股四頭肌肌腱,股四頭肌即發生一次收縮。腱反射是體內唯一的單突觸反射。
腱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中樞在脊髓前角,效應器主要是肌肉收縮較快的快肌纖維。若腱反射減弱或者消失,提示反射弧受損,而腱反射亢進,提示高位中樞病變。臨床上常通過腱反射來了解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
3、什麼叫肌緊張?腦干網狀結構下行系統對肌緊張是如何進行調節的
肌緊張即緩慢持續前拉肌肉時,所引起的牽張反射。 腦干對肌緊張的調節 在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腦干後,動物出現抗重力肌(伸肌)的肌緊張亢進,表現為四肢伸直,堅硬如柱,頭尾昂起,脊柱挺硬,這一現象稱為去大腦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如果此時於某一肌肉內注入局麻葯或切斷相應的脊髓後根以消除肌梭傳人沖動,則該肌的僵直現象即消失。可見去大腦僵直是一種增強的牽張反射。網狀結構中存在抑制或加強肌緊張及肌運動的區域,前者稱為抑制區(inhitory area),位於延髓網狀結構腹內側部分;後者稱為易化區(facilitatory area),包括延髓網狀結構背外側部分、腦橋被蓋、中腦中央灰質及被蓋;也包括腦干以外的下丘腦和丘腦中線核群等部。與抑制區相比,易化區的活動較強,在肌緊張的平衡調節中略占優勢。
除腦干外,大腦皮層運動區、紋狀體、小腦前葉蚓部等區域也有抑制肌緊張的作用;而前庭核、小腦前葉兩側部等部位則有易化肌緊張的作用。這些區域的功能可能都是通過腦干網狀結構內的抑制區和易化區來完成的。去大腦僵直是由於切斷了大腦皮層和紋狀體等部位與網狀結構的功能聯系,造成易化區活動明顯占優勢的結果。人類也可出現類似現象,當蝶鞍上囊腫引起皮層與皮層下失去聯系時,可出現明顯的下肢伸肌僵直及上肢的半屈狀態,稱為去皮層僵直(decoricate rigidity),這也是抗重力肌肌緊張增強的表現。人類在中腦疾患出現去大腦僵直時,表現為頭後仰,上下肢均僵硬伸直,上臂內旋,手指屈曲。出現去大腦僵直往往提示病變已嚴重侵犯腦干,是預後不良的信號。
從牽張反射的原理分析,去大腦僵直的產生機制有兩種:α僵直和γ僵直。前者是由於高位中樞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間接通過脊髓中間神經元提高α運動神經元的活動而出現的僵直;而後者是高位中樞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γ運動神經元的活動,使肌梭的傳人沖動增多,轉而增強α運動神經元的活動而出現的僵直。實驗證明,在貓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造成去大腦僵直時,如切斷動物腰骶部後根以消除肌梭傳人的影響,則可使後肢僵直消失,說明經典的去大腦僵直主要屬於γ僵直;如果在上述切斷後根的去大腦貓,進一步切除小腦前葉,能使僵直再次出現,這種僵直屬於。僵直,因為此時後根已切斷,γ僵直已不可能發生。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切斷第8對腦神經,以消除由內耳半規管和前庭傳到前庭核的沖動,則僵直再次消失,說明α僵直主要是通過前庭脊髓束而實現的。而γ僵直則主要是通過網狀脊髓束而實現的,因為當刺激完整動物網狀結構易化區時,肌梭傳人沖動增加,由於肌梭傳人沖動的增加可以反映梭內肌纖維的收縮加強,因此認為,當易化區活動增強時,下行沖動首先改變γ運動神經元的活動。
4、梨狀肌緊張試驗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這先要從梨狀肌的解剖位置談起。梨狀肌起自第2、3、4 骶椎側方前面,向外下穿過坐骨大孔形成肌腱止於股骨大轉子上部內側,是髖關節的外展肌之一。
坐骨神經在通過坐骨大孔時緊貼梨狀肌下緣穿出。大約有1/6的人的梨狀肌有兩個肌腹,坐骨神經從中間穿過。有時坐骨神經有兩支,這二種肌腹呈交錯狀態穿越。
梨狀肌緊張試驗的具體操作方法是:檢查者握住患者小腿下端,在患者屈膝90 度時,使髖關節內旋,使得梨狀肌緊張,此時若出現沿大腿後側至小腿後外側的放射性疼痛即是陽性反應。
這是由於梨狀肌發生病變後,痙攣、肥大、增生、甚至攣縮,從而嵌壓坐骨神經,產生神經嵌壓綜合征。
值得注意的是,單從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來診斷梨狀肌緊張綜合征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梨狀肌綜合征在臨床是十分少見的,單由梨狀肌綜合徵引起的腰腿痛在病例數上遠遠少於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等病所引發的腰腿痛。所以在臨床上,在診斷梨狀肌綜合征時,要十分慎重,切不可以輕下結論。
5、肌腱異常緊張,為什麼?
請問是全身的肌腱都緊張嗎?是多大年齡的患者,性別,都有哪些症狀啊?你這樣說太籠統了,請具體描述,謝謝!
6、腱反射和肌緊張的生理意義
腱反射是指快速牽拉肌腱時發生的牽張反射。意義:了解神經系統的某些功能狀態。如果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常提示該反射弧的某個部分有損傷; 若腱反射亢進,說明控制脊髓的高級中樞的作用減弱。可以判斷肌張力的高低變化等。 肌緊張是緩慢持續前拉肌肉時,所引起的牽張反射。正常機體即使在安靜時,骨骼肌也存在著一定的肌緊張以維持某種特定的姿勢。肌緊張是維持軀體姿勢最基本的多突觸反射,是姿勢反射的基礎。肌緊張與腱反射的反射弧基本相似,感受器也是肌梭,但中樞的突觸接替可能不止一個,即可能其效應器主要是肌肉內收縮較慢的慢肌纖維成分。肌緊張是在同肌肉內的不同運動單位進行交替性收縮,抵抗肌肉被牽拉,所以,肌緊張能持久維持而不易疲勞。
7、肌緊張名詞解釋
肌緊張是緩慢持續牽拉肌肉(肌腱)時,所引起的牽張反射,表現為受牽拉的肌肉處於持續的輕度收縮狀態,但不表現為明顯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