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小臂總肌腱

小臂總肌腱

發布時間:2020-08-31 20:55:59

1、胳膊前肢(小臂)有哪些肌肉,分別是什麼肌肉

小臂肌群主要有旋前園肌,掌常肌和弘二頭肌組成,分別負責手掌,小臂及手腕的抓握,屈伸和旋轉. 鍛煉小臂肌肉,最常用的就是做手腕翻轉動作,比如,用啞鈴做翻腕動作,手心向上,手心向下,反復進行. 至於幾次幾組什麼的,你根據你手臂的力量來決定,適合就行,記得不要著急,肌肉增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堅持訓練,注意營養攝入,慢慢就會到達你目標的.

2、小臂肌肉叫什麼?

小臂肌肉指的是:胳膊肘肘到手腕之間的肌肉。小臂由三個小肌肉群:肱橈肌,屈肌和伸肌。

肱橈肌,位於前臂肌的最外側皮下,呈長扁形。近固點時,可使前臂屈。遠固點時,可使上臂向前靠攏。採用負重彎舉和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該肌肉的力量。肱二頭肌及肱肌是肘屈曲後,有使肘關節保持屈曲的作用,亦可能有關旋前,半旋後的作用。

手部屈肌,是使手腕或手指彎曲的肌肉。

伸肌按其機能為骨骼肌的一種,通常是指肌收縮運動而能引起關節處骨骼伸展的那種肌肉而言。使四肢或身體其他部分伸直的肌肉。其腱常通過關節角頂。一般跨過關節冠(額)狀軸的後面,如肱三頭肌。但在下肢的膝關節和踝關節例外,此處伸肌跨過冠狀軸的前面,如股四頭肌和長屈肌等。

(2)小臂總肌腱擴展資料:

1、背伸肌系指使脊柱伸直的大小肌群的總稱,主要的功能是伸腰、背、頸。

伸和過伸背伸肌群的鍛煉有利於:

1、提高背伸肌肌力和耐力;

2、增強局部血循環促進水腫消退;

3、增加伸直運動有利於脊柱生理弧度的恢復和維護;

4、穩定脊柱及提高靈活性防腰扭傷;

5、平衡軀干屈伸肌的力量,維護良好體態。特別是腰部在伸直運動中肌肉節律的收縮,使「肌泵」在促進小靜脈迴流,減輕局麻水腫的作用更是葯物推拿所不能企極的。主動運動能提力及耐力促進血循環。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伸肌

網路-手部屈肌

網路-肱橈肌

3、如果手臂肌腱斷了。。。

筋斷了很麻煩的,我朋友手背和胳膊因為一次打鬥也斷掉了,雖然後來又做手術又打石膏,但是好了之後手就使不上勁了。而且一到冬天就會特別的疼,有可能是因為血液循環不好的關系,如果你的那位朋友在做手術時,醫生不付責任,直接把筋兩頭打結了事的話,麻煩就更大了,不過可以補救,只是會比較遭罪了,要把傷口處重新拿開,再把它接上,又得像開始受傷時那樣,得養兩個多月。其間還必須不停的鍛煉,因為接的時侯,筋就已經短了一截了,只有忍著疼鍛煉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如果他也是因為打鬥的原因,錯在對方的話,一定要具理力爭,讓對方賠償損失。還有保險方面的賠償,也一定不要忽略。
你朋友只是胳膊上受傷,只要沒傷到幾根手指上的筋,用電腦就沒有關系。

4、怎樣練習小臂肌肉啊

增大肌肉塊的14大秘訣: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數:健美理論中用RM表示某個負荷量能連續做的最高重復次數。比如,練習者對一個重量只能連續舉起5次,則該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長不明顯;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30RM的負荷訓練肌肉內毛細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顯。可見,5-10RM的負荷重量適用於增大肌肉體積的健美訓練。

2. 多組數:什麼時候想起來要鍛煉了,就做上2~3組,這其實是浪費時間,根本不能長肌肉。必須專門抽出60~90分鍾的時間集中鍛煉某個部位,每個動作都做8~10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時肌肉需要的恢復時間越長。一直做到肌肉飽和為止,「飽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適度的標準是:酸、脹、發麻、堅實、飽滿、擴張,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顯粗壯等。

3. 長位移:不管是劃船、卧推、推舉、彎舉,都要首先把啞鈴放得盡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舉得盡量高。這一條與「持續緊張」有時會矛盾,解決方法是快速地通過「鎖定」狀態。不過,我並不否認大重量的半程運動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舉起,在慢慢地放下,對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別是,在放下啞鈴時,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讓性練習,能夠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視了退讓性練習,把啞鈴舉起來就算完成了任務,很快地放下,浪費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時機。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兩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只休息1分鍾或更少時間稱為高密度。要使肌肉塊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頻繁地刺激肌肉。「多組數」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礎上的。鍛煉時,要象打仗一樣,全神貫注地投入訓練,不去想別的事。

6. 念動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工作。練某一動作時,就應有意識地使意念和動作一致起來,即練什麼就想什麼肌肉工作。例如:練立式彎舉,就要低頭用雙眼注視自已的雙臂,看肱二頭肌在慢慢地收縮。

7. 頂峰收縮:這是使肌肉線條練得十分明顯的一項主要法則。它要求當某個動作做到肌肉收縮最緊張的位置時,保持一下這種收縮最緊張的狀態,做靜力性練習,然後慢慢回復到動作的開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覺肌肉最緊張時,數1~6,再放下來。

8. 持續緊張:應在整個一組中保持肌肉持續緊張,不論在動作的開頭還是結尾,都不要讓它鬆弛(不處於「鎖定」狀態),總是達到徹底力竭。

9. 組間放鬆:每做完一組動作都要伸展放鬆。這樣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還有助於排除沉積在肌肉里的廢物,加快肌肉的恢復,迅速補充營養。

10. 多練大肌群:多練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僅能使身體強壯,還能夠促進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有的人為了把胳膊練粗,只練胳膊而不練其他部位,反而會使二頭肌的生長十分緩慢。建議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復合動作練習,如大重量的深蹲練習,它們能促進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這一點極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沒有足夠重視,以致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訓練計劃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舉、引體向上這5個經典復合動作。

11. 訓練後進食蛋白質:在訓練後的30~90分鍾里,蛋白質的需求達高峰期,此時補充蛋白質效果最佳。但不要訓練完馬上吃東西,至少要隔20分鍾。

12. 休息48小時:局部肌肉訓練一次後需要休息48~72小時才能進行第二次訓練。如果進行高強度力量訓練,則局部肌肉兩次訓練的間隔72小時也不夠,尤其是大肌肉塊。不過腹肌例外,腹肌不同於其他肌群,必須經常對其進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練4次,每次約15分鍾;選三個對你最有效的練習,只做3組,每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組間隔時間要短,不能超過1分鍾。

13. 寧輕勿假:這是一個不是秘訣的秘訣。許多初學健美的人特別重視練習重量和動作次數,不太注意動作是否變形。健美訓練的效果不僅僅取決於負重的重量和動作次數,而且還要看所練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動作變形或不到位,要練的肌肉沒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訓練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實上,在所有的法則中,動作的正確性永遠是第一重要的。寧可用正確的動作舉起比較輕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標準的動作舉起更重的重量。不要與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掛在心上。

5、手臂的肌健與筋的區別

肌腱
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
一個是筋,一個是肌肉組織。

6、左邊小臂與胳膊的關節有個肌腱,我也不知道那叫什麼,就是一條筋,前段時間心血來潮做俯卧撐,結果那個肌

呵呵,沒事,就是慣性關節炎類似,也不疼不癢的,我的指關節和你說的差不多,大拇指根部關節可以直立,做出和右手拇指做不到的動作,像個鳳爪,以後可以經常活動,缺乏鍛煉,冷不丁的來一下,趁到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謝謝😊

7、如何增加小臂的力量

完美手臂十部操:
1.雙手交叉向前推,至兩臂完全伸直,手心向前,保持靜 止2—3秒。雙手旋轉收回。目的是鍛煉內臂,使之結實。(10 —20次)

2.雙手交叉放於腦後,雙臂用力向上伸直、手心向上,保持2—3秒,放鬆收回。對改善內臂的鬆弛十分有效。(5—10次).

3. 使雙臂緊張,一隻手放於另一側肩部垂直下壓,被壓肩 用力向上聳起。(左右各3—4次,共進行5次)

4.雙臂向前伸展,手心向下,手臂肌肉綳緊,同時外旋雙 臂至手心朝上,並漸向兩側打開。這組動作有助於鍛煉上臂, 使之勻稱。(15—20次)

5.雙臂自然彎曲、手掌用力伸開,再慢慢握成拳狀。動作 一定要緩慢、用力,有利於鍛煉小臂。(8—10次)

這組動作(1—5)屬靜態練習,有助於收緊鬆弛的肌肉, 減少手臂內側脂肪堆積下沉,恢復彈性。對於雙臂過於纖細, 想增強肌肉感的女性來說,下面的動態練習將幫你「強化」雙 臂,畢竟「骨感美」的年代早已過去,健康有活力的美才更加體現女性的魅力。

此組動作可藉助一些輕重量級的器械,如小啞鈴(2.5磅—5磅),沒有器械時,1瓶礦泉水、1本字典也可任你信手拈來。重量的選擇要應人而異,量力而行。如果想練出比較明顯的肌肉就要選擇重量略大的器械,練習時次數要相對減少,而要想擁有流暢緊綳的線條,則要選擇輕重量器械, 並增加練習次數。

6.雙手共握一重物,垂直上舉,以肘為軸向後疊臂,直至 後側肌肉充分伸展,再用力把臂伸直,目的是鍛煉手臂後側松 弛的肌肉,令其結實有質感。(8—12次)

7.肩側推舉。雙手各握重物,肩側曲臂,手心向前,用力 向上推舉,至兩重物相碰,再原路收回。此動作集中鍛煉臂部 三角肌,以明顯改善肩部外觀,使雙臂挺拔,改變溜肩、窄肩 等不良形體。(10次)

8.雙手各握重物,手心向後,雙臂微曲,由體前成弧線向 兩側拉開至肘部略高於肩部,返回。(8—10次)

9.雙手各握重物,上臂稍貼緊軀干,以肘為軸,兩臂交替 向上做彎舉動作,至肌肉完全收緊,停2秒後向下伸直。(8— 12次)

10.雙手正握或反握重物,雙臂自然彎曲,腕部交替屈伸。 (8—10次)

動態練習必然要用到一些重物,然而重量越大,動作不規范的可能性就越大,手臂也容易受到損傷,因此建議用意念和感覺促使肌肉緊綳,而不是單純依靠重量刺激肌肉。同時所有動作都應慢速完成。為防止扭傷,提高身體的靈活性,鍛煉前後都要做伸展運動,避免肌肉緊張結塊,保持良好的身體姿態。
也可以藉助科學器材:
啞鈴彎舉

兩腳開立同肩寬,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掌心朝前持啞鈴,輪流或同時屈肘將啞鈴彎舉至胸前,肱二頭肌極度綳緊,腕部朝大拇指方向扭轉,稍停,用肱二頭肌的力量控制住啞鈴,循原路線徐徐放下。彎起時吸氣,放下時呼氣,意念應集中於肱二頭肌。

做動作時,身體不得前後晃動。屈臂彎起過程中,上臂應緊貼體側;下落時,臂部一定要完全伸直,待二頭肌充分伸展後,再做下一次動作。

啞鈴彎舉至胸前時手腕朝大拇指方向扭轉,可使肱二頭肌綳得更緊。

其他鍛煉小臂的肌肉的方法:

臂部肌肉分為上臂肌和前臂肌。上臂肌包繞在肱骨周圍,形成前後兩群。前群有肱二頭肌、喙肱肌和肱肌,它是屈肌群,其機能是使上臂屈、前臂屈和外旋及向上臂靠攏。後群有肱三頭肌和肘肌,它是伸肌群,其機能是使肘關節和前臂伸直。

前臂肌也分為前後兩群。前群位於前臂的掌側面和內側面,包括屈肘、屈腕、屈指和使前臂內旋的肌肉。後群位於前臂的背側面和外側面,包括伸指、伸腕和使前臂外旋的肌肉。前臂肌肉多以其位置和機能來命名。

杠鈴彎舉

兩腳開立同肩寬,兩臂握杠鈴自然下垂,一般採用與肩同寬的中 握距,掌心朝前。利用肱二頭肌的收縮力,屈臂將杠鈴彎提至胸前, 肱二頭肌極度綳緊,稍停,再用肱二頭肌的力量控制住杠鈴,循原路 線徐徐放下。彎舉時吸氣,放下時呼氣。

鍛煉時意念應集中於肱二頭肌。做動作時身體不得前後晃動。屈臂彎起過程中,上臂應緊貼體側;放下時,兩臂一定要完全伸直、放鬆,待二頭肌充分伸展後,再做下一次動作。若不等臂部完全伸直就又接著彎舉,日子一久,將導致肌腱縮短,肌肉發僵,臂部可能總伸不直。

坐姿彎舉

坐姿,上身稍前傾,一手掌心朝上持啞鈴,自然下垂於兩腿間,持鈴臂靠在同側大腿上,另一手按於另側大腿上。屈臂將啞鈴彎舉至肩前,肱二頭肌極度綳緊,手腕朝大拇指方向扭轉,稍停,再以肱二頭肌控制住啞鈴,徐徐下落至兩腿間。在啞鈴彎舉和放下時,持鈴臂始終緊靠同側大腿,彎起時吸氣,放下時呼氣。

鍛煉時意念應集中於肱二頭肌。持鈴臂下落時,臂部一定要完全伸直,待二頭肌充分伸展後再做下一次動作。

反握引體向上

手背朝前握單杠,握距同肩寬或比肩稍窄,兩臂完全伸直,身體懸垂。用肱二頭肌的收縮力屈臂將身體向上拉起,使下頦超過橫杠,肱二頭肌極度綳緊,稍停,用肱二頭肌控制身體徐徐下降至開始姿勢。引體向上時吸氣,身體下落時呼氣。

做動作時,一定要等兩臂完全伸直,再將身體向上拉起。

杠鈴頸後臂屈伸

兩 腳開立同肩寬,兩手將杠鈴舉至頭頂,雙臂伸直,手背朝前。 然後屈肘,用肱二頭肌的力量控制住杠鈴,徐徐下落至頸後。接著,用肱三頭肌的收縮力,將杠鈴向前上方舉起,直至兩臂完全伸直,手腕外翻,肱三頭肌極度綳緊,稍停,再屈肘重做。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鍛煉時意念應集中於肱三頭肌。做動作時上臂應緊貼耳側,若上臂前移或向兩側分開,鍛煉效果均差。應保持直立挺胸姿勢,不得弓腰駝背。本動作也可採用手背朝後的握杠法。

頸後單臂屈伸

動作要求及鍛煉部位同「杠鈴頸後臂屈伸」,只是改用啞鈴。

仰卧杠鈴臂屈伸

仰卧於長凳上,手背朝前握杠,兩手相距約一拳寬,兩臂伸直與地面垂直。上臂保持不動,屈肘,用肱三頭肌的力量控制住杠鈴,徐徐下落至頭後,隨即伸臂上舉至兩臂完全伸直,肱三頭肌極度綳緊,稍停,再屈肘重做。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鍛煉時,上臂應緊貼耳側,意念應集中於肱三頭肌。本動作也可採用手背朝後的握杠法。

仰卧啞鈴臂屈伸

仰卧於長凳上,手背朝外持啞鈴,臂部向上伸直,與地面垂直。上臂保持不動,屈肘,用肱三頭肌的力量控制住啞鈴,徐徐下落至肩部上方。隨即用肱三頭肌的收縮力,使前臂伸直,肱三頭肌極度綳緊,稍停,再屈肘重做。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鍛煉時,上臂應緊貼耳側,可用不持鈴的手扳住上臂,不使其晃動,以增加鍛煉效果。意念應集中於肱三頭肌。

體後臂屈伸

兩腳開立,上身前傾,一手持啞鈴,手背朝外,上臂與前臂約成90度角。前臂慢慢伸直,當與上臂成一直線時,繼續用肱三頭肌的收縮力直臂拉向後上方(上身可略前傾),後拉至最高點時,肱三頭肌極度綳緊,稍停,然後臂部徐徐回至體側,待肱三頭肌完全放鬆後再重做。後拉時吸氣,放下時呼氣。

鍛煉時意念應集中於肱三頭肌。兩臂後拉至最高點時,手腕應上翻,使肱三頭肌綳得更緊。此動作也可雙臂同時練習。

握棍卷繩

找一節直徑約3厘米、長約30厘米的木棍,中部鑽一小孔,穿人1米長的結實繩子,繩端打結,以免從孔中脫出,另一端拴以重物。兩手握棍,兩臂前平舉與地面平行。兩手交替向前轉動木棍,直至將懸掛的重物卷至接近木棍,隨即將木棍同重物放在地上,立即將繩放至開始的長度,然後重復上述動作。自然呼吸,意念集中於前臂肌肉。

做卷繩動作時,也可在重物卷至接近木棍後,再兩手交替朝相反方向轉動木棍,使重物下落。卷繩時兩臂盡量保持水平。

坐姿腕彎舉

坐在凳上,兩手手背朝下握杠鈴,前臂置於凳面,手腕懸空,上臂緊貼體側。手腕用力向上彎起,至不能再彎為止,稍停,手腕放鬆下垂,然後重做。彎起時吸氣,下垂時呼氣。

鍛煉時意念應集中於前臂肌肉。做動作過程中,前臂不得抬起。此動作也可將前臂放在腿上或桌面上來練習,但腕部一定要懸空。

屈肘提舉

兩腳開立,兩手手背朝前持杠鈴下垂於體前,握距與肩同寬或稍窄。屈肘將杠鈴提至肩前,稍停,再放下重做。提起時吸氣,放下時呼氣。

做此動作時,上臂要緊貼體側,完全以前臂的力量將杠鈴提起,意念應集中於前臂肌肉。

與小臂總肌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