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腕腱鞘囊腫
自己擠肯定疼啊,你要有勇氣的話就擠吧
那麼硬個包,跟個軟骨頭樣的,我就不信你自己有勇氣下手啊
擠破了里邊的液體就漏出來了,內部應該可以吸收
但是誰也說不準會不會引起別的狀況啊,疼是其次,要是發炎了就不好辦了撒,再說這樣也會很容易復發的
建議你如果現在不疼不癢就別管了,到時候疼了就去醫院門診掛個外科,小手術一割
現在就別老注意它,反正也不礙事啊,不是什麼大毛病
2、我的手腕關節上長了一腫瘤,良性?惡性
有那麼嚴重嗎?去醫院檢查一下吧!是不是碰傷了長了個包!
3、肌健瘤是什麼病啊
腱鞘囊腫又稱「肌腱瘤」,俗稱「筋瘤」,只要外科門診手術就能解決的。
腱鞘囊腫是一種良性腫瘤,以中青年多見,女性較男性發病率高。最常發生在腕背、腕掌側橈側屈腕肌腱及足背部,手指掌指關節及近側指間關節處也常見到。常常是無意間發現,有時會逐漸增大並伴隨有疼痛或酸痛的感覺。
發病緩慢,可於病變部摸及一圓形或橢圓形包塊,小時無症狀,長到一定程度,活動關節時有酸脹感。包塊約0.5~2.5cm大小,表面光滑,不與皮膚粘連。因囊內液體充盈,張力較大,摸上去如硬橡皮樣實質性感覺,用力壓包塊可有酸脹痛感覺。醫生檢查可用針頭抽出透明的膠凍狀物。
除了偶爾會有一些壓痛外,大部分的人不會有症狀,此腫瘤和過度活動有些關系,是肌腱腱鞘囊液不正常堆積所造成,但基本上也是一種肌腱滑膜或腱鞘的發炎,因此可發生於全身各地方而以手部最為常見。
更多: http://www.51240.com
治療上因為此種腱鞘囊腫是一種良性腫瘤,除了不舒服外一般不會有任何並發症,因此如果沒有不舒服或活動受限,可以不必積極治療,只要觀察即可。
但如果疼痛或太大進而影響到手部的功能時,便可考慮進一步治療,臨床上可用針頭將其內容物抽出,抽出物通常是一種類似凝膠的液體,也可將其捏破,但這些方式都只能使腫瘤暫時消失一段時間,再次復發的機率相當高。
根治的方法是手術將整個囊腫連同滑膜切除,才能一勞永逸,但不完全的切除,仍有可能使腫瘤再發。
以上說明提供給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並在此祝您早日康復!
4、手腕上長腫瘤,會有什麼後果?
你好,腫瘤是分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醫生的初步鑒定可能會是腫瘤,如果是良性腫瘤的話,沒有大的危險,良性腫瘤不會危害人的身體,但是也應該去除,因為拖得久了良性腫瘤可能會發生病變,向惡性腫瘤發展,良性腫瘤可以採用葯物就可以消除。但如果是惡性腫瘤就危險了,可以向癌變發展,必須要切除!尊醫囑!你的那個是不小心扭傷的,屬於意外事故,若是腫瘤,應該是良性的。無論如何,應該遵醫囑 ,看醫生如何治療!
5、手腕上長了一個腫瘤,會有哪些影響?
一般來說是腱鞘囊腫,不用擔心的,孩子~~~~腫瘤兩個字是不能亂用的。首先最重要的是去看醫生,而不是在這里百度知道。如果真的是腱鞘囊腫,有兩種辦法,或者敷葯或者手術去除(很小的手術,馬上就好了)。到底是不是,還是去看醫生吧。。。
一般來說我現在的學習程度離診斷還很遠,但是我室友剛剛處理掉,於是才知道的,里卡多~~
6、醫生幫忙看看手腕上長得一個包,是什麼東西?是腫瘤嗎?要不要動手術?
您好 這樣的情況一般考慮與皮脂腺囊腫有關,屬於是外科學的范疇 需要到外科檢查一次,才能確診。你的情況需要到醫院的外科檢查一次,一旦確診,需要考慮手術治療才能痊癒。
7、手腕關節上長了纖維瘤怎麼辦?
你這是腱鞘囊腫。1.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見。腕背、腕掌側橈側屈腕肌腱及足背發病率最高,手指掌指關節及近側指間關節處也常見到。偶爾在膝關節前下方脛前肌腱膜上也可發生這類粘液退行性變囊腫,但因部位較深,診斷較困難。
2.病變部出現一緩慢長大包塊,小時無症狀,長大到一定程度活動關節時有酸脹感。檢查發現0.5~2.5cm的圓形或橢圓形包塊,表面光滑,不與皮膚粘連。因囊內液體充盈,張力較大,捫之如硬橡皮樣實質性感覺。如囊頸較小者,略可推動;囊頸較大者,則不易推動,易誤為骨性包塊。重壓包塊有酸脹痛。用9號針頭穿刺可抽出透明膠凍狀物。
治療與預防:
腱鞘囊腫有時可被擠壓破裂而自愈。臨床治療方法較多,但復發率高。
1.非手術治療 原理是使囊內容物排出後,在囊內注入葯物或留置可取出的無菌異物(如縫扎粗絲線),並加壓包紮,使囊腔粘連而消失。通常是在囊內注入醋酸強的松龍0.5ml,然後加壓包紮。本方法簡單、痛苦較少,復發率也較低。
2.手術治療 手指腱鞘囊腫——般較小,穿刺困難;其他部位多次復發的腱鞘囊腫,都可手術切除。術中應完整切除囊腫,如系腱鞘發生者,邊同時切除部分相連的腱鞘;如系關節囊滑膜疝出,應在根部結扎切除,以減少復發機會。
腕部腱鞘囊腫
腕部腱鞘囊腫,是一種常見的傷病,多發生於關節的肌腱滑動處。臨床常見於舟、月骨關節的背面,位於拇長伸肌腱及指總伸肌腱之間;其次是腕部掌面橈側,位於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古稱「腕筋瘤」。本症多見於青壯年女性。
(病因病理) 一般認為多由於局部氣血凝聚而成,與外傷沉寂和慢性勞損有關。也有認為是因局部膠樣變性所引起。囊腫壁的外層是由緻密的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內層為白色光滑的滑膜覆蓋,囊腔內充滿蛋清樣稠密或稀薄的膠凍狀粘液。有時囊腔可與腱鞘或關節腔相通(有人認為囊腫的形成與關節或腱鞘內壓力增大有關),也有的囊腔呈封閉狀態,囊腫根部與腱鞘或關節囊緊密粘連。
(臨床表現與診斷)
1.本症的主要表現是局部有一個發展緩慢的半球形包塊凸起。
2.病人感覺囊腫局部輕度酸脹、疼痛,腕手部無力。患部遠端出現軟弱無力感者,提示囊腫與腱鞘相連所致。但亦有部分病例,無任何不適感,僅覺是一種累贅,不美觀。但腕部活動過度(由於內壓加大),可出現酸脹無力感。
3.檢查囊腫觸之表面光滑與皮膚無粘連,早期質軟有輕度波動感;後期因纖維化改變,而顯得小而堅硬,用力按壓時則有酸脹感,或向囊腫周圍放散性疼痛。若囊腫生長於小魚際近端或腕管內,可壓迫尺神經或正中神經,則出現相應部位的肌肉麻痹或感覺異常。
X線檢查,無異常發現。
(治療)
(一)手法治療
1.原則 溫經鎮痛,使囊壁破裂,腫物消散。
2.施術部位 囊腫局部及其周圍。
3.取穴 囊腫上部相應穴位及局部壓痛點。
4.施術手法 按、揉、擠、壓。
5.時間與刺激量 每次治療5到7分鍾,刺激量應因人因症而定。
6.手法操作(按以下步驟施術)
(1)對壓內外關穴法 病人取坐位,術者雙手拇、中指重疊,相對擠壓內關、外關穴半分鍾。
(2)屈腕按揉推擠法 病人取坐位。術者雙手托握腕部,將腕關節略向囊腫的對側屈曲,使囊壁緊張,雙拇指在囊腫局部及其周圍按揉數分鍾,或以局部充血、麻木為度;繼之,雙手拇指重疊撳定囊腫近端推擠,使囊壁破裂、腫物消散。本法適用於一般的囊腫。
(3)針刺推擠按揉法 若上法效果不佳,可用本法。皮膚消毒後,用毫針刺破囊壁(周刺、斜刺或頂刺)後,再用雙拇指強力推擠(方法同上法),然後加以按揉,囊腫即可消散,本法適用於質硬、較小而扁平的囊腫。 以上手法使囊腫消散後,隨即加壓用綳帶包紮固定3日。
(二)手術治療
經數次手法治療無效,或經常復發者,可考慮手術切除。
8、我的右手手腕上面長了個大包,醫生說是肌腱囊腫,剛開始擠了。後來有長了出來,請教個位高手該怎麼半啊》
您好,不會變腫瘤的,該病一般多發與青少年或中年。腱鞘囊腫,是指發生於關節和腱鞘附近的囊腫的一種病症。臨床所見,以腕關節、踝關節背側囊腫為多見。中醫稱為腕結筋、筋聚等名。
【病因】多因勞傷或傷後氣血阻滯,血不榮筋,夾痰瘀凝結而成。現代醫學認為,是滑液由關節囊或腱鞘內向外滲出而形成的疝狀物,或是結締組織內局部膠樣變性等因素所致。
【症狀】多附著於關節囊上或腱鞘內,可與關節腔、腱鞘溝通。有單房性或多房性,囊內為膠樣粘液。外面出現一種發展緩慢的小腫塊,呈圓形或橢圓形,高出皮面。初起質軟,能觸有輕微波動感。日久纖維化後,則可變硬,多無症狀,少數按之有酸脹、疼痛或自覺無力感。發於(月國)窩內者,直膝時呈雞蛋大,屈膝時則在深處而不易摸清楚。有部分腱鞘囊腫可自消,但時間較長。
治療原則:腱鞘囊腫有時可被擠壓破裂而自愈。臨床療法較多,但復發率高。
1.腱鞘囊腫可以自消,但時間較長。
2.淺表囊腫可用外力壓破、擊破、擠破或用針刺破囊壁,待其自行吸收,可治癒,但易復發。
3.非手術治療:通常是使囊內容物排出後,在囊內注入醋酸強的松龍0.5ml,然後加壓包紮,本方法簡單,痛苦較小,復發率也低。
4.手術治療:手指腱鞘囊腫一般較小,穿刺困難;其他部位多次復發的腱鞘囊腫,都可手術切除。術中應完整切除囊腫,如系腱鞘發生者,應同時切除部分相連的腱鞘;如系關節囊滑膜疝出,應在根部結扎切除,以減少復發機會。
9、手腕上長了兩個「瘤」
你說的情況不夠具體,但如果是不動的話那應該是良性小瘤,沒什麼對身體危害的話也不阻礙美觀方面可以不用管,但如果有什麼情況是需要及早到醫院檢查的
10、怎樣區分腱鞘囊腫與良性腫瘤
體表腫物是指位於身體表面,發源於皮膚及附屬器、皮下及深部軟組織而在體表可以觸及的腫塊。體表腫物多數是良性疾病,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腫物兩大類。常見良性腫瘤有脂肪瘤、纖維瘤、淋巴管囊腫、血管瘤、皮樣囊腫;惡性腫瘤有脂肪肉瘤、纖維肉瘤、血管肉瘤、橫紋肌肉瘤。非腫瘤性腫物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腫物。感染性腫物有血栓性靜脈炎、結節性紅斑;非感染性腫物有腱鞘囊腫、風濕病皮下結節、痛風結節等等。
手腕部腱鞘囊腫:多發生於腕背側,少數在掌側。最好發的部位是指總伸肌腱橈側的腕關節背側關節囊處,其次是橈側腕屈肌腱和拇長展肌腱之間。在腕關節掌側的腱鞘囊腫,有時需與橈動脈瘤相鑒別,在切除該處囊腫時要保護好橈動脈、頭靜脈和橈神經淺支。腕管內的屈指肌腱鞘亦可發生囊腫,壓迫正中神經,誘發腕管綜合征。少數腱鞘囊腫可發生在掌指關節以遠的手指屈肌腱鞘上,米粒大小,硬如軟骨。臨床上B超即可診斷。建議如有變化請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