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腿肌有哪三群,分別由哪三個神經支配
腓骨長肌、脛骨前肌、腓骨短肌肉、趾長伸肌。
腓腸神經(由腓腸內側皮神經、腓腸外側皮神經的腓神經交通支匯合成)、皮神經,最後匯合成足背外側皮神經。
2、大腿肌肉分幾群,每群肌肉的名稱?支配大腿肌的神經有哪些?
大腿肌肉:前外側群,後群和內側群
前外側群:股四頭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
後群: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內側群:恥骨肌,長收肌和短收肌,大收肌,股膜肌
支配大腿肌的神經:股神經,閉孔神經,坐骨神經,臀上神經
(2)小腿肌腱群擴展資料:
1, 在周圍神經系統內,若干條神經纖維構成一神經纖維束,外包數層扁平上皮樣細胞組成的神經束膜(即神經外膜)。數個神經纖維束集中形成神經。每條神經纖維外包以網狀疏鬆結締組織構成的神經內膜。
2, 神經將神經中樞、感覺器官和效應器連結在一起。由感覺傳入纖維組成的神經稱感覺神經;由傳送沖動至效應器的傳出神經纖維組成的神經稱為運動神經。大多數神經由感覺和運動兩種纖維組成,而稱為混合神經。
3, 混合神經:屬周圍神經系統。由傳入神經纖維和傳出神經纖維聚集而成的神經干,外麵包有結締組織膜。在人體腦神經中的三叉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是混合神經;31對脊神經均為混合神經。每種混合神經內傳入纖維和傳出纖維的組成也不盡相同。典型的脊神經有4種纖維成分:軀體傳出纖維、軀體傳入纖維、內臟傳出纖維和內臟傳入纖維。
參考資料:
網路 肌肉群
3、為什麼我的小腿有小肌肉群呢?
你小時候或者現在肯定愛跑步吧,或者你打籃球或者是踢足球吧。沒事的你經常按摩小腿,運動完做拉伸,最好是去健身房效果會好些
4、如何練習小腿肌肉群的力量
小腿肌群鍛煉
1:可以腳掌前部站在台階上,身體直立,向上踮腳,踮到最高處停止兩三秒,然後落下,反復練習,直到小腿肌肉發酸,也可以背著重力包鍛煉。此法練習可以鍛煉力度及增大肌肉。
2:可以原地彈跳,身體豎直,用腳尖(前腳掌)向上跳動。此法主要練習肌肉靈活和柔韌性。
3:可以用腳尖做小跑運動,可以鍛煉柔韌性。
4:快速競走運動,也可以提高小腿肌肉力度柔韌。
注意:鍛煉後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可以很有效提高肌肉細胞增加,達到很好的效果!
注意鍛煉方法正確,確保真正做到小腿肌群鍛煉!
鍛煉後,輕輕拍打小腿肌群,或自己做一會小腿肌群按摩,以避免肌肉鍛煉過度有副作用,也可以防止肌肉死板!
(在下是練健美的,只要你照方法練習,肯定會進步很快,有不懂之處,可以隨時來問.....)
5、鍛煉小腿後群肌肌肉
先是保養一段時間,直到痊癒為止
然後才能鍛煉它,我的建議是跳繩,和提踵
都是練小腿的最好方法
所謂提踵就是,雙腳或單腳踩在樓梯上,然後慢慢用小腿力將
身體抬起,再慢慢下放,放到最低點,再上抬
手上也可以握重物
這個肯定有效果,我是健身的,教練就是這樣教我練小腿肌肉的
跳繩是我自己認為也是個好方法,希望對LZ有所幫助^
^
6、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分別包括哪些?
大肌肉群:胸、背、腿
大肌肉群建議一周鍛煉一次。
小肌肉群:肩、二頭肌、三頭肌、小臂、小腿、腹肌
小肌肉群可以一周安排兩次。
小腿、小臂肌群屬於耐受肌群可以一周安排3次。
建議初學者就先只練大肌肉群,像胸肌,背闊肌,大腿肌肉。
等一兩個月時間,全身力量會上升,再穿插小肌肉到大肌肉群里一起訓練,這樣會使得大肌
肉群帶動小肌肉群生長。如果一開始就練小肌肉群,基本會徒勞無功
個人觀點....
7、小腿肌的分群和作用是什麼?
打字太麻煩了,你看這個吧,還有圖解!
在此輸入
您的回答
8、請問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分別包括哪些?謝謝
人的胸大肌、背闊肌、臀大肌屬於大肌肉群。二頭肌、三頭肌、脛骨前肌、腹肌屬於小肌肉群。
一、大肌肉群:
1、胸大肌
位於胸前皮下,為扇形扁肌,其范圍大,分為鎖骨、胸肋和腹三部。近固定時,可使上臂屈,內收和內旋。遠固定時,拉引軀干向上臂靠攏,如跳繩和爬桿等動作。
此外,該肌還能提肋,是吸氣輔助肌。胸肌發達時,胸脯高挺,呼吸更為充分和暢通。採用雙杠支撐擺動臂屈伸、卧推和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該肌力量。
2、背闊肌
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後下外側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闊肌。上部被斜方肌遮蓋。 近固定時,使上臂伸,如向後擺臂動作,還能使上臂內收和旋內。遠固定時,可拉引軀干向上臂靠攏,如單杠引體向上等動作。
由於背闊肌部分纖維起於肋骨,在遠固定時,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稱吸氣輔助肌。採用單杠引體向上、向後拉力器、俯立劃船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背闊肌有助於體形的改善。
3、臀大肌
這塊肌肉很發達,直接位於骨盆後外側面,維持人體直立姿勢。 近固定時,使大腿後伸和旋外,如後擺腿和後踢腿動作。該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內收。
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向對側轉動,如轉體動作,兩側收縮使骨盆後傾, 維持人體直立姿勢。 採用俯卧「背腿」,負重腿屈伸和負重體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二、小肌肉群:
1、股二頭肌
位於大腿後面外側皮下,有長短二頭。近固定時,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時可使大腿伸,如後踢腿跑和後蹬跑動作。遠固定時,使骨盆後傾。 採用負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後蹬跑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2、脛骨前肌
位於脛骨的外側。 近固定時,使足伸(背屈)、內收和外展,如勾腳動作。遠固定時,拉小腿向前,以維持足弓。 採用負重勾腳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3、小腿三頭肌
位於小腿後面淺層,特別發達,使小腿後部隆起,它由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組成。比目魚肌位於腓腸肌的深層。近固定時,能使小腿和足屈。遠固定時,使股骨遠側端和小腿骨拉向後方,使膝關節伸直,從中維持人體的直立。
4、腹外斜肌
位於腹前外側淺層,為扁闊肌。 下固定時,兩側同時收縮使脊柱前屈。一側收縮可使脊柱 向同側屈和向對側迴旋;上固定時,兩側同時收縮使骨盆後傾。 採用負重體側屈和負重體側轉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5、腹內斜肌
位於腹外斜肌深層,與腹外斜肌形狀相同,走向相反。 下固定時,兩側收縮與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側收縮時除使脊柱向同側屈外,還使脊柱向同側轉動,此作用與腹外斜肌相反。
所以,體側轉的運動實際上是同側腹內斜肌與對側腹外斜肌協同作用的結果。採用負重體側屈和負重體側轉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8)小腿肌腱群擴展資料:
如果在此之前沒有去過健身房鍛煉或是缺少一定的運動基礎,建議還是以身體的大肌肉群為基礎(包括胸部、背部、肩部、腹部、上臂、腿部等部位肌肉)做一些簡單的基礎練習來增強肌肉群不平衡區域的肌肉。
1、啞鈴側平舉。雙手持啞鈴或以其他重物代替(重量視自身情況而定),做側平舉運動,此運動可改善背部肌肉線條的形狀使之更有力度感和飽滿感。每天2-4組,每組12次左右。
2、啞鈴彎舉。手持啞鈴向身體一側做彎舉運動。通過練習可以增強上臂前側肌肉的力量,同時改變形狀肌圍度。每天1-3組,每組12-15次。
3、坐姿頸部臂屈伸。雙臂盡力向後拉伸,盡量使雙手扶於背部。這種運動可以增強上臂後側肌肉的力量,同時讓後側肌肉變得飽滿。每天1-3組,每組12-15次。
4、徒手箭步蹲(正壓腿)。雙手叉腰,做正壓腿運動。長期堅持練習可以增強腿部力量,改變腿部肌肉線條,減少纖細感。每天2-4組,每組12次左右。
5、跪姿俯卧撐。針對你力量弱、四肢單薄的特點,採用跪姿俯卧撐的方式會簡單一些。通過這個練習可以增加胸部肌肉的力量。每天2-4組,每組12次左右。
6、卷腹練習。卷腹練習可以幫助你增加腹直肌的力量和圍度,讓你的腹部肌肉不至於少得可憐。每天2-3組,每組15-20次左右。
7、俯姿啞鈴劃船。此鍛煉項目有一定難度,最好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通過這項鍛煉可以增加你背部的緯度,讓你看起來不至於那麼單薄。
除了進行上述的鍛煉項目外,還應該配合一些增強心肺耐力訓練,比如跳繩、快步走、游泳等。在鍛煉期間的飲食方面應該適當增加自己的飯量,特別是主食的攝入量。
可以多吃一些谷類食物,在每日鍛煉前的一小時前進餐,鍛煉後的半個小時之內再進餐一次,這樣既能保證足夠的熱量供給,又能增加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量。
9、如何鍛煉小腿肌腱
「優待」小腿肌 雕塑完美形 小腿肌一向是健美訓練中的「老大難」問題,是不是發達小腿肌真的「難於上青天」呢?下面關於小腿訓練的建議,有助於突破這一難點,讓你的訓練獲得成效。 一、針對目標肌的特點訓練 小腿肌是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肌肉,特點是肌纖維密度大,耐吃重、耐疲勞,一般強度的常規訓練無法「撼動」。而且通常的訓練次序是大腿後再練小腿,無論是訓練強度還是負重量皆無法滿足小腿肌的訓練要求。若為了保持訓練頻率,用這樣的順序是可以的。但總是用這樣的順序安排小腿練習,那效果肯定不行。 正確的做法是:針對小腿肌能承受大重量的特點,每周安排2次大負重訓練,中間穿插1次中、小負重訓練,目的只是為了保證訓練頻率。2次大負重必須採用「優先訓練」法,練完小腿後再訓練其他,或者專門練小腿。 採用「優先法」你會發現小腿的負重能力是驚人的。由於小腿肌耐疲勞,故過低次數效果不好,推薦的次數是12——15次/組。如果每個練習做4組的話,中間1組可以降到6——8次,一般在第3組加到最大重量。 需要說明的是,任何練習做到12次左右時都會產生燒灼感,而與採用的重量是否盡全力沒多大關系。因為做到12次時肌肉中乳酸積累已達一定值,訓練者會感到難以為繼,接下去則是憑意志力堅持。而且肌肉對於所採用的重量有個模糊的「估計」,重量不達到一定界值是不會動用全部潛力來抗衡的。 小腿訓練最好是在10——12次時已近力竭,最後的幾次憑借毅力堅持完成。這樣練的效果比隨便採用一個輕松的重量完成預定次數要好得多。 二、腦筋要與肌肉相聯 健美訓練上身較好控制,一到腿部就不行了,光想著對抗重量,難以顧及意識肌肉聯系。 訓練中意識和肌肉聯系得越緊密,就越能找到「訓練感覺」,肌肉就發達得越快。腿部訓練也應努力建立和保持這種良好的聯系。剛開始時負重量可低一些,但很快你就能適應並較大幅度地提升負重量,動作也會更准確,目標肌能得到徹底的訓練。 有個小技巧有助於意識肌肉聯系,即利用想像力。練小腿時可將其想像為排列密集的鋼索,從而使注意力更加專注,目標肌的興奮度和充血效果更好。 三、要做全程動作 不做全程動作幾乎是個「通病」,大部分人只是一味地踮起落下,根本不注意動作幅度。而發達小腿肌是以幅度充分的全程運動為要點的,訓練的細節是:踮至頂部時不要立即落下,應努力堅持2秒鍾;落下時要控制還原,直到最低點。這樣的全程動作才能使小腿的形狀接近理想,避免小腿肌位置偏離,下端過細的弊病。 四、方法多樣,強度較大 小腿肌的基本練習有二:一是以大負重發展發展體積的直立提踵;二是雕塑線條的坐姿提踵。此外,還應採用盡可能多的動作來提升訓練效果,避免訓練枯燥。 有訓練夥伴的話可做「騎驢提踵」(分量嫌輕夥伴可手持一對大重量啞鈴),前腳掌站在一塊10厘米厚左右的木塊上,雙肘撐凳,請同伴坐在背上,盡力提踵,每組12——15次,做4組。 也可單練一腿:扶牆,手執一重量足夠的啞鈴,前腳掌站在厚10厘米左右的木塊上單腿提踵,每組12——15次,做4組。 替代「坐姿提踵」的練習有「弓步提鈴」和「腳掌踮舉」(在腿舉器或坐蹬器上,先將重量蹬至頂部,然後用前腳掌及腳趾的力量進行12次左右的「踮舉」可雕塑小腿外側線條)。 由於小腿肌耐勞,故訓練強度必須較高,組間休息45秒左右,不應超過1分鍾。一般採用2——3個練習,總組數為8——12組。 為了加快小腿肌的恢復,組間間歇時應坐下來揉、捏、輕擊,抖動小腿。訓練結束後應在台階或厚木塊上盡可能伸展小腿肌肉。為了避免訓練節奏的固定單調,可改變訓練頻率,如一周或半月內連續練兩三天,休息一天,或第一周每天練小腿,第二周練一天休息一天;次數可第一個練習做12次左右,第二個練習做25——30次。變化的目的只有一個——提高訓練強度,逼迫肌肉生長。 喬·韋德曾對施瓦辛格說:「如果你想讓我自己的薄弱部位對訓練有反應,就應該像熱愛你的強壯部位一樣熱愛它們。」為了自己的薄弱部位——小腿,施瓦辛格甚至專門做了一條露出孱弱小腿的褲子,忍受譏諷,發奮苦練,終於將諷刺變成了贊嘆。其實,即使是強壯部位,也是長期進行艱苦訓練的結果,何況是薄弱部位。針對薄弱部位,改進訓練,堅定信心,艱苦努力,阿諾德·施瓦辛格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http://www.yelg.com/index_sc.asp?articleid=115 提踵:發達小腿 提踵動作說白了就是抬起後腳腿,它是發達小腿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的主要手段。其方法有站立、坐姿、和騎人三種。 站立提踵的動作要領是,兩腳的前腳掌站立在墊木上,雙手持杠鈴於肩上,然後反復做提踵動作。也可站在特製的站立提踵架上進行練習。 坐姿提踵的方法也很簡單,坐在凳上,雙手將杠鈴或其它重物置於大腿前端(勿使其滑動),兩腳前腳掌踏在墊木上,然後反復做提踵動作。另外坐在專練小腿肌的提踵架上練習,效果一樣。 騎人提踵需由二個人來完成。練習者站在墊木上,上體前屈與地面平行,兩臂伸直撐在凳子或固定物上。同伴騎在其臀部後端。 各種提踵動作因站法不同,所鍛煉的部位也有所差異。腳尖向內扣站法側重於鍛煉腓腸肌的內側頭,而普通練法內外側都能練到。 提踵動作主要是以腓腸肌的收縮來完成的。提起腳跟時,應感到小腿肌群充分收縮,稍停頓後再緩慢下落至最低限度,使小腿肌得到充分伸展。 http://www.yelg.com/index_sc.asp?articleid=1151
10、下肢各群肌的神經支配
大腿肌前部由股百神經支配,後群由坐骨神經支配,內側群由閉孔神經支配,小腿肌前群由腓深神經支配,後群由胚神經支配,外側群由腓淺神經支配,足度底肌由胚神經支配,足背肌由腓深神經支配。
肢的肌肉組織稱為下肢肌包括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壯強大,以適應維持人體直立姿勢知、負重和行走等功能。
(10)小腿肌腱群擴展資料:
下肢骨骼肌的髖肌前群主要是髂腰肌,可屈髖關道節;後群位於臀部,淺面有版強厚的臀大肌,內有臀中肌,再裡面還有臀小肌和梨狀肌。臀大肌起於髂骨和骶骨的後面,肌纖維斜向外下,止於股骨上端的後面,主要作用是伸髖關節,也有外旋髖關節的作用。
大腿肌前群又叫伸肌群,有股四頭肌,以四個頭分別起於髂骨和股骨,四頭相合,形成強大的股四頭肌腱,包繞髕骨的前面和兩側,再向下以權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主要作用是伸膝關節。縫匠肌可屈髖、膝兩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