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腱斷裂
骨折一般一個月會生長骨痂。神經斷裂要半年到一年才恢復。。肌腱吻合手術在拆石膏當天開始鍛煉。練3個月能恢復9成以上。。手腕無法向上活動也是要練。用另一手幫壓,你的是手術後過兩月還是拆石膏兩月。發個肌腱鍛煉方法給你:::::::::::::::::;;肌腱斷裂後上石膏肌腱和肌肉都會收縮手指一不能彎曲,是正常的。如在沒有拆石膏之前適當活動手指不管那手指肌腱有沒有斷裂。因為肌腱收縮後每個手指都一樣要鍛煉的,放高手指等於拉開肌腱不讓他收縮,在拆後鍛煉也好得快。[這是我發現的我原來上石膏小指不方便只能放高小指才舒服,拆石膏後小指比右手的伸得高一些,鍛煉也不用那麼久,我是一條肌腱斷裂包四手指,母指放在外能活動不用鍛煉,小指放高後練2月就行。中母無名指要練3個月。]。肌腱斷裂在拆石膏當天開始功能練習。只要是積極鍛煉,逐漸加強鍛煉強度,練3個月左右能恢復9成以上。我30天拆石膏。拆石膏當天開始練習,功能練習.活動開始時,手指不會有動作,就像是手指不聽使喚,但堅持下去,就會發現每天都會有進步。多給自己信心。。我原來拆石膏時手指和手背 [練到能握緊拳頭時] 也是不能向下彎曲的, 我握緊拳頭時手背和前臂慢慢拉開成90度,練習兩月才能拉開成90度的[我是說手自己用力給拉開成90度,不是另一手幫壓或掰} 握緊拳頭時手放在膝蓋上另一手抓住拳頭向後拉開就成要慢慢拉哦。 熱水浸泡時多按摸手。先練抓拳頭就是壓手指,能握緊拳頭時練向後伸也就是拉筋[肌腱},向後拉前臂和手背成90度。用另一隻手幫壓,壓到要感覺到疼痛 ,並在此狀態下堅持半分鍾以上,活動後可重復做,每天分多組進行,多做握拳動作。練習也不要太大力,防止肌腱再次斷裂。活動前如用熱水浸泡傷手十五分鍾,做按摸。活動時也按摸效果會更好。{我是每天兩次,早上一次,下午一次}。注意防止燙傷。活動後肢體應該會變腫,這是正常現象.晚上睡覺時放手高些早上起就容易消腫,白天手也要放手高點,不然也會腫的。可用外用葯,練習前10天是很痛的,過了就沒有那麼痛了。每天你有多長時間就練多久,要多活動哦,休息後又練,,堅持練3個月不要鬆散練。一般練兩月就好得差不多,但不要鬆散一定要堅持3個月,練得好就沒有粘連的。練2月後晚上抓拳頭睡覺,白天抓拳頭多做主動練力,就是手自己用力不要另一手幫。手晚上不要吹風。 手沒有力可用靡托車離合[刀仔}練或用抓小球練到有力時再用握力器練。
2、肌腱縫合術的手術步驟
適用於肌腱兩斷端直徑相仿者。
1. 體位、切口
根據縫合肌腱的部位選擇,要求肢體安放穩定,宜於手術顯露。切口宜稍長些。
2. 肌腱近斷端縫合
先用止血鉗夾住肌腱斷端拉緊。取30cm長絲線一條,兩頭穿細長直針。在距斷端1.5cm處橫貫肌腱進針,抽出使兩側線等長,然後緊靠出針點旁側進針,斜向斷端交叉而對稱地穿過肌腱,如此交叉進針2~3次,最後在止血鉗近側3mm處穿出。繼之用利刀沿止血鉗近側大部切開肌腱,翻轉止血鉗以顯露斷面,同上法進針,自腱斷面內兩側對稱引出,切除肌腱殘端,拉緊縫線。
3. 肌腱遠斷端縫合
同上法先用止血鉗夾住斷端,沿鉗的內面大部切斷肌腱,翻轉止血鉗,露出斷面,調整肌腱軸線與近斷端一致,在遠斷面選與近斷面縫線點相對應的位置斜向交叉進針距斷面3mm處引出,同樣斜向交叉對稱貫穿縫合2~3次,選一針橫穿到另針近旁,最後將腱斷端切下。
4. 拉緊縫線,對合肌腱
先拉住一根縫線,另一手扶住遠斷端肌腱,將縫線拉直,以消除腱內縫線的鬆弛。再拉另一根縫線同樣收緊,使肌腱斷面密切相接 ⑼。
5. 結扎縫線
將相鄰穿出的兩根線結扎,使線結陷入腱表面。線結是縫合的弱點,應該使之陷入腱內而受最低張力。
6. 縫合皮下及皮膚。 主要用於張力較大的肌腱斷裂的縫合。
3. 體位、切口
同Bunnell埋藏縫合法。
2. 肌腱近斷端縫合
同Bunnell埋藏縫合法。惟在第一針橫貫線轉角處穿過一根15cm長的鋼絲,對折擰旋數轉,穿三角針從近旁皮膚引出,待肌腱癒合後用以抽出縫合肌腱的鋼絲。
3. 肌腱遠斷端縫合
將肌腱近斷面引出的鋼絲,經遠斷面相應點沿腱的軸線平行穿過2cm,然後自腱的淺面兩側穿出。
4. 鈕扣固定
將縫好肌腱的針線順其縫合腱的方向從遠端的皮膚上引出,穿過多層小紗布墊和鈕扣的扣眼,拉緊鋼絲,使近斷端腱移向遠端,斷面密切對合,再將鈕扣反向壓緊,擰緊鋼絲固定。用細絲線縫合腱膜數針。
5. 縫合
按層縫合皮下及皮膚。 此法操作簡單,節省時間,多用於斷肢、斷手再植,或病情需要盡快結束手術時。
1. 體位、切口
同Bunnell埋藏縫合術。
2. 縫合肌腱
用絲線先在近端肌腱上距斷面0.5~1cm左右處自淺面垂直貫穿縫合,將線越過斷面,在遠端肌腱等同距離處的側面橫位貫穿縫合;回至近端腱的側面橫穿縫合,再在遠端腱的深面作垂直貫穿縫合,自淺面引出,2線在腱內呈十字。
3. 拉緊對合
逐步收緊絲線,使腱斷面緊密對合,結扎絲線,線結陷入腱內。
4. 縫合
按層縫合 此法適用於肌腱兩側斷端直徑相差較大者。
1. 體位、切口
同Bunnell埋藏縫合法。
2. 腱斷端修整
將粗腱斷端作V形切除呈魚口狀,深0.5cm左右。在細腱斷端縫扎一根牽引線。
3. 穿過肌腱
先用尖刃刀尖在粗腱V口底部中央斜刺由腱背側穿出,用蚊鉗夾住刀尖,隨刀片退出而穿出V口,分開擴大形成隧道適能容納細腱,然後,夾住細腱牽引線拉出隧道。在距隧道口近側0.5cm處另作一隧道橫貫粗腱,將細腱再自此拉過。
4. 縫合固定
將細腱拉緊到需要張力後在兩隧道的中段各褥式縫合兩針固定兩腱,在粗腱外切除外露的細腱殘端,塞入粗腱內,縫合腱膜一針,保持表面光滑。最後,將魚口上下兩片縫在細腱上。
5. 縫合
按層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
3、肌腱斷裂
手的休息位或者叫基本功能位是握球狀的。
肌腱斷裂 修復 肌腱斷裂為常見疾病,我院從1989年3月~1997年8月收治肌腱斷裂傷的253例中,有10例52條肌腱為多段斷裂,均經一期修復,並在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恢復滿意,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9例,女1例。年齡15~30歲。均為刀砍傷。左手6例,右手4例。10例共損傷52條肌腱。屈肌腱33條。在Ⅱ區、Ⅲ區內肌腱二處斷裂的有9條,其中屈指淺肌腱5條,屈指深肌腱4條;在Ⅲ區、Ⅴ區內肌腱二處斷裂的18條,其中屈指淺肌腱10條,屈指深肌腱8條;在Ⅱ區、Ⅲ區及Ⅴ區內肌腱三處斷裂的6條,其中屈指淺、屈指深肌腱各3條。伸肌腱19條。在Ⅵ區、Ⅶ區內肌腱二處斷裂14條,其中伸指總肌腱8條,食指和小指固有伸肌腱各2條,伸拇長肌腱2條;在Ⅵ區、Ⅶ區及Ⅷ區內肌腱三處斷裂5條,其中伸指總肌腱4條,食指固有伸肌腱1條。損傷腱段間最短2 cm,最長7 cm,平均4 cm。所有患者均在受傷後3小時內就診手術。
1.2手術方法
清創術後,在5倍手術放大鏡下用改良Kessler縫合法縫合,用3/0帶針尼龍線修復腱鞘或腱旁組織。肌腱縫合後將肢體固定於肌腱鬆弛位。術後24小時行肌腱主動和被動功能鍛煉。方法為:屈肌腱行指間關節被動屈曲,主動伸指鍛煉;伸肌腱損傷行主動屈掌指關節,被動伸掌指關節鍛煉。每天2~3次,每次活動3~5次,活動次數及幅度逐漸增加,3周後拆除外固定行理療。3例9條肌腱因粘連而行肌腱松解術,術中見肌腱斷端癒合良好,粘連多為相鄰肌腱相互粘連。3條屈肌腱在術後1周內再次斷裂,行再次修補後,肌腱功能恢復。
1.3 結果
屈伸肌腱的療效評定採用總主動活動度(TAM)測定法〔1〕。掌指關節,近位指間關節,遠位指間關節主動屈曲度之和,減去各關節主動伸直受限度之和,即為該手指總的主動活動度。各關節伸直位以0°為准,過伸部分不計。評級標准:優為活動范圍正常,良為TAM大於健側的75%,可為TAM大於健側的50%,差為TAM小於健側的50%。本組全部經8個月以上的隨訪。結果:優26條肌腱,佔50%;良9條肌腱,佔17.3%;可11條肌腱,佔21.2%;差6條肌腱,佔11.5%。優良率為67.3%。
2 討論
本組肌腱傷均為切割傷,創面較清潔,均行一期清創及肌腱修復。術中注意:①肌腱暴露時應無創操作,防止牽拉抽出肌腱〔2〕;保護腱旁組織,以免破壞肌腱血供。②先縫合遠端斷端,再縫合近端斷端肌腱,近端肌腱用注射器針頭固定在「無張力」情況下縫合。③肌腱避免用止血鉗直接鉗夾,以免肌腱進一步損傷。④肌腱縫合點如通過腱鞘部位時,則行鞘管切開,縫合肌腱後再行腱鞘修補,如腱鞘或支持帶影響肌腱的滑動,則行腱鞘或支持帶部分切除,但腕背側伸肌支持帶應保持部分完整,以免肌腱呈弓弦狀畸形。⑤根據肌腱斷面和解剖定位行肌腱「原配」縫合,避免錯位縫合。⑥注意修復腱旁組織〔3〕,因腱旁組織修復後保護了肌腱的血供,促進內源性癒合的發生,形成屏障,限制外源性癒合的過多參與,防止肌腱粘連,提供滑動裝置,有利於肌腱的塑形改建及功能恢復。⑦肌腱縫合後應在縫合部位無張力條件下給予適當時間的外固定。
本組3條肌腱術後早期再次斷裂可能為鍛煉不當所致,亦可能為縫合質量欠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