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哪個醫院看腿疼病好
你好,腿疼是一種令人痛苦的事情,所以你要努力肯定你疼痛背後的罪魁禍首。或許你的疼痛隨著體育運動或鞋子的變化而惡化,或者你的疼痛可能與運動或活動無關,而是與血管或神經問題有關。但是假如你的腿痛很嚴重或者伴有腫脹,應去醫院進行正確的診斷,這樣你就能夠承受及時的治療,然後恢復正常。這里有一些常見的招致下肢疼痛的緣由。
一.肌肉拉傷。拉傷是招致腿部疼痛的常見緣由,並招致肌肉過度伸展。肌肉慌張通常會形成細微的疼痛,但也可能會有抽筋、虛弱和腫脹的病症。更嚴重的傷害會招致肌肉撕裂,這更痛苦。
對肌肉拉傷的治療包括休息肌肉,每天將冰敷在疼痛部位數次,用彈性綳帶壓榨肌肉,將小腿抬高至心臟上方以減少腫脹。通常,物理療法能夠協助一個人在肌肉拉傷後恢復運動。在運動前做伸展運動能夠協助減少未來肌肉受傷的幾率。
二.肌腱炎是一種常見的運動過度運用傷害,是一種盤繞著肌腱的炎症,它是一種鞏固的、相似於皮質的構造,能夠把肌肉固定在骨頭上。足部構造畸形,如扁平足或高拱,可惹起肌腱炎。 肌腱炎惹起的疼痛隨著活動的增加,或因肌腱的伸展而增加。常見的肌腱炎會招致小腿左近的疼痛,還有跟腱炎和脛骨後脛炎。
三.靜脈問題。腿上的靜脈將血液迴流到心臟,當呈現靜脈問題時,腿部會呈現腫脹,有時可能呈現疼痛或壓痛。一個常見的靜脈問題可能招致靜脈曲張,腿腫脹,以及皮膚的變化,比方在腳踝左近的褐色變色。
四.健康問題。一個人的腿痛可能是潛在的安康問題的結果。例如,纖維肌痛的患者常閱歷小腿抽筋。腿痛也可能與本身免疫疾病有關,如風濕性關節炎或影響神經系統的疾病。一定要讓你的腿疼痛由醫生來評價。
2、治療骨刺有什麼好方法嗎?
不贊成用西葯治療,西葯副作用太大,脾主四肢,腎主骨,外用去骨刺的葯能將骨刺消了,但也會將骨頭損傷,多吃健脾益腎的食物,沒有治療百病的葯,但有調百病的方法,改變一下生活方法,調理好脾胃與心情,身體自然就會好了
3、骨刺的治療
骨刺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就像老年人頭發變白、皺紋增多一樣,一般不會發病。但在少數的老年人身上,可能會造成神經受壓,引起活動不利和疼痛,這樣就應該引起重視。還有人盡管有症狀,病變地卻在肌肉、筋膜等處,並不在骨刺上。
既然少數骨刺能夠引起症狀,就需要治療。於是,各種葯物、理療產品如雨後春筍般產生。但是能把骨刺徹底消掉嗎?答案是:不可能。原因很簡單,以測定,骨刺與人體骨骼結構成分一樣。假如能把骨刺消掉,那麼人體骨骼也會同樣被消掉。
目前,治療有症狀骨刺的比較有效的辦法是小針刀療法。它通過糾正人體骨骼力學平衡,達到治癒骨刺的目的,是目前廣大骨刺病人理想的治療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骨關節炎病人服用或塗搽「骨刺消溶葯」、「骨刺軟化葯」之類的葯物,以期消掉骨刺。一些病人在服葯後症狀也確實暫時緩解了。但是在X線片上骨刺依然如故,或看似骨刺變小了些。其實,這只是一種假象。症狀緩解是葯物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緣故,骨刺變小與X線的投照角度及攝片條件的變化有關,骨刺本身沒有變化。對這樣的解釋,病人還是疑惑未解,常常詢問醫生:有沒有使骨刺軟化或消溶的葯物?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骨刺。
骨刺在醫學上稱為骨質增生、骨贅等,是指椎骨邊緣或關節邊緣、關節面及骨突處骨小梁增多和骨密度增高,因有時其增生形狀像口唇或鳥嘴,故又叫做唇狀突起或骨贅。骨刺主要出現在負重多的關節,如髖、膝和脊椎關節的邊緣部位,老百姓所說的膝關節骨刺醫學上稱為膝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病人一般會有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等表現,但其症狀的嚴重程度與骨刺大小、多少不一定呈正比。有些病人沒有骨刺出現,但症狀卻比有骨刺的人還要嚴重;有些病人骨刺非常嚴重,卻沒有任何症狀。
目前,治療骨關節炎的葯物很多,但沒有一種能溶解或消除掉骨刺的所謂特效葯。骨刺是從正常骨骼中生長出的一種代償性骨性物,與人體骨骼的硬度無差別,其微細結構也與正常骨骼相似,成分相同,無任何病理改變。懂得這些知識,葯物能消骨刺的神話便不戳自破了。試想,如果某一葯物能溶解或消除骨刺,那麼必然也可以溶解或消除正常的骨骼組織,豈不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那麼,得了骨關節炎應該怎樣治療呢?若病人沒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則不需要特殊治療,但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改善神經、肌肉、骨關節的新陳代謝,延緩衰老進展的速度,並防止關節僵硬不靈活。若病人出現症狀,則要避免或減輕病變局部的疲勞,並進行適當的治療。
治療骨關節炎的西葯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非甾體類抗炎葯,這類葯物的作用機理基本相似,為抗炎、消腫和緩解疼痛,由於每種葯物的化學結構都不一樣,所以它們在體內的作用也略有不同。另一類是改變病情葯,這些制劑含有關節軟骨中的一些基本成分,目前還在探索研究階段。
中醫治療骨關節炎很有特色。中醫認為,人到中老年生理功能減退,肝腎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養,久而久之,容易發生骨關節炎。中醫學對骨關節炎的葯物治療總體上有「補腎」「柔肝」「健脾」三類療法,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此外,採用針灸、推拿等方法對緩解骨關節炎的症狀也有一定作用。
在目前的醫療水平條件下,除了手術,其他任何葯物和方法都不能除掉已經生成的骨刺,因此,病人切莫過分相信廣告宣傳。還要說明一點,並不是所有骨刺都需要手術切除,只有當骨刺壓迫神經、血管而引起功能障礙時,才考慮手術切除。
4、電腦對視力的傷害
(一)手腕的傷害
(1)目前滑鼠主要都以歐美人士的手型大小去設計,因此普遍來說都都太大了,並不適合東方人的手型。其實比較好的滑鼠,應該是要考慮到人體工學「手弓」的構造。所謂的「手弓」,就是手腕結構的醫學名詞,當我們的手掌處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下,這時的手腕的構造形態就叫做「手弓」。
(2)「正中神經」在哪裡?
其次常見的就是「軟組織傷害」,包括滑囊炎、肌腱炎、腱鞘炎、和韌帶損傷。症狀是疼痛、酸痛,而軟組織傷害的特色是——有休息就會比較舒服,只要稍微動一下就又會開始疼痛。
(二)預防之道與人體工學裝置
A、滑鼠
長久使用滑鼠所會導致的病變我們大約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我們稱為「網球肘」,通常我們使用滑鼠的時候都是移動前臂和腕部,操作計算機的時間過長,休息的時間不夠,長久下來容易使手臂的「伸肌」過度使用而造成俗稱的「網球肘」,手腕的部分容易形成「肌鍵炎」。
第二種容易引起的病變我們稱為「板機指」,一般來講,我們使用滑鼠時最常出現的一個動作就是「點選」,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容易,其實卻不然。一個移動滑鼠並且點選的動作,就需要手部的各條肌肉配合,如果在一些講求高度精密的操作場合,比如說像計算機輔助繪圖,手部的肌肉長期處在緊張的狀態,就很容易形成「板機指」。所謂的「板機指」就是手指頭呈現彎曲的狀態,就好象是要扣板機一般。
第三種容易發生的情況則是「肩膀酸痛」,形成的原因通常是桌椅的高度不對所導致,我們在使用滑鼠的時候,如果前臂沒有支撐的話,用力的部位就會集中在肩膀,想一下,用整隻肩膀的力量去移動滑鼠,一段時間下來,肩膀能夠不酸嗎?所以說,使用滑鼠的時候,最好先能調整好桌椅的高度,讓自己的手臂能平放在桌面上,手臂有了支撐,肩膀自然可以放鬆。
目前市面上的人體工學滑鼠,對於傷害的防治,多多少少都有幫助的。因為人體工學滑鼠的外型是以一個手部最為舒適的情況來設計的,這種經過特殊設計的外型,可以平均手部與滑鼠接觸的壓力,在手部的任何一點不會有壓力過大的情況發生,因此人體工學滑鼠握起來特別合手並且不容易累。
B、鍵盤
鍵盤的設計,從早期傳統式鍵盤,到如今的人體工學鍵盤,其主要發展的方向,是朝著讓使用者更舒適,而更節省空間的方向發展,因此分離式鍵盤的產生,WISEPAD的發明,都是針對減輕人體使用鍵盤自然形勢所做的考量。以下有幾個代表性產品。
(1)重新塑型鍵盤。目前最常看到的設計,改變現有鍵盤的弧度及形狀,使手腕及手部的姿勢接近中立姿勢(Neutral Position)。
(2)分離式鍵盤。其設計是將鍵盤分成兩半,一方面改變手腕在鍵盤上的角度,一方面讓寬度接近肩寬,讓手腕及前臂更接近中立姿勢,減少尺側偏移,有的設計是將兩半固定,有的則以樞紐連接,讓使用者可以自行調整角度。
(3)帳棚式鍵盤。設計重點在於減少輸入時手心朝下、手腕內轉的動作,有些設計可以讓鍵盤調整到幾近於垂直的方向,使用者要花比較多的時間來適應,此外,鍵盤的可見度較差,並且,整個鍵盤的高度變高,在計算機工作台的擺置上會造成困擾,而手腕的支撐也不夠好。
(4)杓型鍵盤排列。鍵盤排成像碗一樣的形狀,鍵的排列較緊密,使用者敲擊鍵時,只需要手指往下的動作,目的在減少肌肉活動、預防疲勞。
(5)支撐式鍵盤。鍵盤同時附有手腕的支撐板,讓手腕能夠有支撐處,不必靠在堅硬的鍵盤邊緣或桌面,並且保持一個水平的姿勢,減低上肢的肌肉活動,改善姿勢,但是,手腕長時間靠在支撐板上,還是會使腕道壓力增加,所以,建議打字時還是要把手腕略為抬高,避免壓迫,只在休息時做為一個依靠。
(6)負值傾斜鍵盤。把調整高度的支架位置改到靠近使用者的前方,讓鍵盤傾斜的方向向外,目的是讓使用者的手腕較平,減少背屈的角度,但要小心的是,如果鍵盤放的位置太高時,適得其反,會讓手腕處於一個過度前屈的姿勢。
(7)最小動作鍵盤。目的讓手部動作減到最低,以減少肌肉的負荷,比如改用側向輕輕抽動的動作,來代替敲擊鍵盤。
(8)手風琴式鍵盤。鍵盤明顯變小,鍵的數目也較少,它的設計不是一次敲擊一個鍵,而是用一次數鍵來代替某些鍵,有如彈奏和聲一樣。
C.護腕墊
據職業傷害專業醫師表示:現代人長時 間使用計算機,操作的媒介不外乎滑鼠、鍵盤等。其中又以滑鼠為使用時間最長的器材,但當使 用滑鼠的時間一長,手腕及臂膀會產生一種類似運動過量或過 度疲勞的酸痛,如果持續惡化更可能造成腕骨扭傷或 肌腱發炎,統稱為腕骨隧道症。
護腕墊的功能有:
(a)人體工學設計,防止腕骨隧道症。
(b)特殊材質表面,觸感柔軟不燥熱。
(c)高密度防滑材質,省力有效。
參、肩部頸部背部的傷害與預防
(一)人體工學計算機桌椅
計算機族長時間坐著敲鍵盤,要有套舒適的桌椅,才不會感到腰酸背痛。到底什麼樣的計算機桌椅才符合人體工學呢?計算機椅要有扶手,座位高度能調整,坐下去能讓大腿和膝部成90度,都是理想的椅子。根據多名復健科醫師在報章媒體的呼籲可知,計算機族的姿勢十分重要,否則長時間工作,不僅造成腰背頸部疼痛,還產生腕道癥候群,久而久之,可能得接受復健治療,如果選擇適當的桌椅,相信能減輕這類的不適。
座椅高度首重能分散腿部壓力,保持血液循環通暢。至於計算機桌的設計更需講求眼睛的視線角度,視線角度直接影響頭部的姿勢,不正確的姿勢往往會讓使用者產生肩胛酸痛,甚至容易罹患五十肩,更會使得近視度數加深!計算機桌最好選擇屏幕可以傾斜角度的設計,讓計算機來符合人體的使用角度,以確保不自覺的過度使用計算機,造成對人體的傷害。
(二)使用計算機的正確姿勢
1、腳應平放在地板上。
2、座椅必須有靠背,腰背加靠墊,減少肌肉疲勞,而且要能調整高度。
3、鍵盤應放在適當的位置,應使手肘約呈90度,即手臂上半部呈垂直狀態,下半部呈水平狀態。
4、屏幕的上緣應與眼睛平行,頭前傾30度,以減少頸部的壓力。
5、與屏幕保持一個手臂以上的距離,但不要太遠。屏幕後方及前方是輻射較強的地方,最好不要停留在其4呎內的距離。
6、同樣姿勢操作計算機不要超過30分鍾,並應在固定的時間離開座位活動筋骨,每使用1個小時計算機一定要休息10分鍾,切不可連續使用超過4小時。
7、注意文件擺放的位置,盡量減少眼睛與脖子移動的次數。
8、應適度休息,眼睛不可長時間緊盯屏幕,同時要注意保持屏幕的清潔。
肆、眼睛的傷害與預防
(一)計算機終端機癥候群
就一般人所知,長時間連續計算機操作所導致的症狀,除了所謂的『頸肩腕癥候群』、精神神經症狀及全身性的疲勞症狀外;最主要的,也是一般長期計算機工作者最在意的問題,就是眼睛的問題。長期使用計算機所引起的是機能障害,包括有視力低下、眼睛疲勞、結膜炎、淚液分泌障害…..等等。這些視機能障害,包括有視力低下、眼睛疲勞最常為計算機終端機從業人員的困擾。
眼睛疲勞主要包括5項:調節性眼睛疲勞、肌肉性眼睛疲勞、癥候性眼睛疲勞、不等像性眼睛疲勞和神經性眼睛疲勞。計算機終端機癥候群所引起的眼睛疲勞主要是調節性和肌肉性為主。
(二)如何處理近視?
一般若真性近視在一百五十度以上,因視力模糊而常會有眯眼睛,或斜眼看東西的現象,如此會造成眼球受力不均而導致眼睛前後軸加長,而使得度數快速增加,所以建議當真性近視在一百五十度以上,便須醫師處方配戴眼鏡來矯正視力。
(三)如何避免近視度數加深?
一般我們會建議長時間打計算機的人經常從事戶外活動,多看山看樹,不要長時間生活在小房間內看電視,打計算機,並應指導他們正確的閱讀姿勢,計算機銀幕與眼睛至少保持三十五公分以上的距離,並切記打計算機時時要有充足的光線,使用半小時後至少休息十分鍾,眺望遠方或閉目養神。除此之外還有用來使睫狀肌麻痹或放鬆的眼葯水,有助於預防近視及治療假性近視。以上要點宜確實遵守,如遵守後度數仍繼續增加,則可能是先天遺傳的因素,可不用太自責,但先天遺傳的案例是相當少數的。避免長時期近距離工作、不要生活在狹小空間、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避免配戴超過實際度數的近視眼鏡、使用有效的睫狀肌麻痹眼葯,以及與眼科醫師密切配合等,都有助於避免近視的惡化。同時,注意營養充分的攝取及飲食均衡,遇到眼睛疲勞時,就應讓眼睛充分休息。
這些其實不難做到,簡單的說就是讓患者養成一個健康而正常的生活習慣,「眼光要放遠」,「生活空間盡可能大」,「多運動」,如果患者不能配合,其實醫師還有最後一個法寶,就是每天或隔一兩天在睡覺前或睡覺時點一下預防近視的眼葯水,雖然患者在白天可能會有一點」畏光」的困擾,但預防近視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四)乾眼症的預防:
1.正當的生活型態,睡眠充足,不熬夜。
2.均衡的飲食,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A、C、 E的水果及食物。
3.改變用眼習慣,定時休息,建議每隔50分鍾,休息5~10分鍾,注意眨眼的次數及幅度。
4.洗臉時,注意眼瞼睫毛的清潔,並養成每晚熱敷的習慣。
5.勿亂口服葯物,尤其是安眠葯及鎮靜劑,如有需要服用需 與專科醫師討論,盡量減低劑量。
6.眼球表面的疾病,如角膜、結膜及眼瞼有發炎、敏感、受傷或病變需要與眼科醫師合作積極治療。切勿自行買成葯來用,因為有些葯物,長期點會減低角膜敏感度,甚至造成結膜角質化,造成乾眼症。
7.尤其是不要長期待在乾燥的冷器房中使用計算機,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去走走散散步,再回到計算機桌前。
伍、結語
有人說:「計算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計算機的普及已經是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愈來愈吃重的角色。因此,關於上述計算機使用所造成病症相信會愈來愈普遍,而如何才能夠事先防範、盡早治療就成為我們責無旁貸的努力方向。計算機公司應研發更符合人體工學、低輻射的產品,以增加其使用的安全性。計算機使用者也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保持正確的姿勢和適當的休息。父母和師長尤其要注意兒童使用計算機的習慣和時數,糾正他們的姿勢並提醒他們做適當的運動和休息,以免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發育。政府應該扮演督導業者的角色,並加強對計算機使用安全的宣導。在我們享受計算機帶來的便捷和舒適的同時,也該注意並預防計算機的負面的傷害和影響,這樣我們才能更無後顧之憂的騁馳在神奇的計算機世界中!
《參考資料》
1. 計算機終端機癥候群研究,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雜志,民85年,35卷,第4期。
2. computers & visual stress ---staying healthy, John,1991。
3. An investigation of health complaints and job stress in display operators。Smith MJ,1981。
4. 網路上以及計算機展的資料。
經實驗研究和調查觀察結果表明,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復雜的,主要危害表現如下:
1.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危害
神經系統對電磁輻射的作用很敏感,受其低強度反復作用後,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發生改變,出現神經衰弱癥候群,主要表現有頭痛,頭暈,無力,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失眠,多夢或嗜睡),白天打瞌睡,易激動,多汗,心悸,胸悶,脫發等,尤其是入睡困難,無力,多汗和記憶力減退更為突出.這些均說明大腦是抑制過程占優勢.所以受害者除有上述癥候群外,還表現有短時間記憶力減退,視覺運動反應時值明顥延長;手腦協調動作差,表現對數字劃記速度減慢,出現錯誤較多.
2. 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危害
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動物實驗和對人群受輻射作用的研究和調查表明,人體的白血球吞噬細菌的百分率和吞噬的細菌數均下降.此外受電磁輻射長期作用的人,其抗體形成受到明顯抑制.
3.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受電磁輻射作用的人,常發生血液動力學失調,血管通透性和張力降低.由於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受到影響,人們多以心動過緩症狀出現,少數呈現心動過速.受害者出現血壓波動,開始升高,後又回復至正常,最後出現血壓偏低;心電圖出現R T 波的電壓下降,這是迷走神經的過敏反應,也是心肌營養障礙的結果;P?Q間的延長,P波加寬,說明房室傳導不良.此外,長期受電磁輻射作用的人,其心血管系統的疾病,會更早更易促使其發生和發展.
4.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在電磁輻射的作用下,周圍血像可出現白血球不穩定,主要是下降傾向,白血球減少.紅血球的生成受到抑制,出現網狀紅血球減少.對操縱雷達的人健康調查結果表明,多數人出現白血球降低.此外,當無線電波和放射線同時作用人體時,對血液系統的作用較單一因素作用可產生更明顯的傷害.
5.對生殖系統和遺傳的影響
長期接觸超短波發生器的人,可出現男人性機能下降,陽萎;女人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由於睾丸的血液循環不良,對電磁輻射非常敏感,精子生成受到抑制而影響生育;使卵細胞出現變性,破壞了排卵過程,而使女性失去生育能力。
高強度的電磁輻射可以產生遺傳效應,使睾丸染色體出現畸變和有絲分裂異常.妊娠婦女在早期或在妊娠前,接受了短波透熱療法,結果使其子代出現先天性出生缺陷(畸形嬰兒).
6.對視覺系統的影響
眼組織含有大量的水份,易吸收電磁輻射功率,而且眼的血流量少,故在電磁輻射作用下,眼球的溫度易升高.溫度升高是造成產生白內障的主要條件,溫度上升導玫眼晶狀體蛋白質凝固,多數學者認為,較低強度的微波長期作用,可以加速晶狀體的衰老和混濁,並有可能使有色視野縮小和暗適應時間延長,造成某些視覺障礙.此外,長期低強度電磁輻射的作用,可促使視覺疲勞,眼感到不舒適和眼感乾燥等現象
7.電磁輻射的致癌和致癌作用
大部份實驗動物經微波作用後,可以使癌的發生率上升.一些微波生物學家的實驗表明,電磁輻射會促使人體內的(遺傳基因),微粒細胞染色體發生突變和有絲分裂異常,而使某些組織出現病理性增生過程,使正常細胞變為癌細胞.美國駐國外一大使館人員長期受到微波竊聽所發射的高度電磁輻射的作用,造成大使館人員白血球數上升,癌發生率較正常人為高.又如受高功率遠程微波雷達影響下的地區,經調查,當地癌患者急增.微波對人體組織的致熱效應,不僅可以用來進行理療,還可以用來治療癌症,使癌組織中心溫度上升,而破壞了癌細胞的增生.
除上述的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危害外,它還對內分泌系統,聽覺,物質代謝,組織器官的形態改變,均可產生不良影響。
〔(本文摘錄自科技圖書出版 環境科學基本叢書 之 環境物理 環境醫學 )〕
5、與面部或頭顱結構有關的頭痛分幾種?
(1)頭顱。
(2)頸部。包括:頸椎棘突;咽後部肌腱炎。
(3)眼。包括:急性青光眼;屈光不正;隱斜或斜視。
(4)耳。
(5)鼻與鼻旁竇。包括:急性鼻旁竇性頭痛;其他鼻或鼻旁竇疾病。
(6)牙齒、下頜和有關結構。
(7)顳頜關節疾病。
6、狹窄性腱鞘炎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壓痛和關節活動受限等,如何預防狹窄性腱鞘炎的發生?
平時一定注意個關節的安全活動,要經常補鈣,別做沒必要的大量運動。
7、氨糖是什麼組成的?真的可以修補軟骨?
是形成軟骨細胞和關節液的重要營養素,有助於修復損傷關節,同時促使新軟骨的生成,緩解關節疼痛
氨糖的作用有:
A、有助於修復關節損傷、激素軟骨細胞的再生與修復。軟骨中葡萄糖胺越多,新生的膠原蛋白和糖蛋白就越多,能吸收的潤滑液也越多,關節軟骨就越健康。
B、刺激軟骨彈性組織的修復再造,舒緩關節炎,控制分泌的平衡,避免關節枯萎。
C、有助於減輕因關節炎、神經炎、韌帶炎、肌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症狀帶來的關節疼痛。
D、有助於強化軟骨結構,增強靈活性。
8、電腦使用與癌症
您一天接觸電腦多少的小時,知不知道電腦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少。以下針對眼部及坐姿提供小小建議。
眼部:應每二小時讓眼睛休息15分鍾,休息時盡量做與電腦無關的事,讓眼睛遠眺他處。離開工作區,減低眼部及身體肌肉的壓力,也有機會與他人互動,更重要是休息也可提高工作效率。每年定期做視力檢查。乾眼症是由於缺乏淚液潤滑所導致,多半和電腦工作有關,盯著電腦工作的人比較少眨眼,所以淚液較不易適當遍布眼球,再加上辦公室空調設備,改善方法可使用人工淚液,記得要常眨眼,確保眼睛維持足夠的濕潤。
坐姿:人體並不適合久坐,會造成減緩血液循環,造成肌肉疼痛、背頸僵硬等症狀。爬樓梯是改善血液循環的好方法。或在工作前做一些伸展運動,可以預防肌肉,因坐著及鍵入工作造成肌肉緊張。選張容易調整,並提供腰部及手臂的支撐的椅子,及改掉久坐不起的習慣。
電 腦 症 候 群 與 人 體 工 學 裝 置
壹、前言
你是否常在長期使用電腦之後,感到頸背酸痛、四肢麻痹、耳鳴及頭痛?如果你曾經或正在經歷這些看似小病,卻常困擾著你的症狀,那麼,歡迎你加入「現代電腦族癥候群」。由於電腦使用的普及,你恐怕不能想像大部份的電腦族坐在電腦面前的時間較睡在床上的時間還長。大多數的人往往認為維持健康的最高指導原則便是吃得健康、睡眠充足及適量運動,卻忽略了長期使用電腦所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人體工學」的概念便是研究如何設計適合人體的裝置,而發展出一個舒適的電腦使用環境。
貳、手腕的傷害與預防
(一)手腕的傷害
(1)目前滑鼠主要都以歐美人士的手型大小去設計,因此普遍來說都都太大了,並不適合東方人的手型。其實比較好的滑鼠,應該是要考慮到人體工學「手弓」的構造。所謂的「手弓」,就是手腕結構的醫學名詞,當我們的手掌處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下,這時的手腕的構造形態就叫做「手弓」。
(2)「正中神經」在哪裡?
其次常見的就是「軟組織傷害」,包括滑囊炎、肌腱炎、腱鞘炎、和韌帶損傷。症狀是疼痛、酸痛,而軟組織傷害的特色是——有休息就會比較舒服,只要稍微動一下就又會開始疼痛。
(二)預防之道與人體工學裝置
A、滑鼠
長久使用滑鼠所會導致的病變我們大約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我們稱為「網球肘」,通常我們使用滑鼠的時候都是移動前臂和腕部,操作電腦的時間過長,休息的時間不夠,長久下來容易使手臂的「伸肌」過度使用而造成俗稱的「網球肘」,手腕的部分容易形成「肌鍵炎」。
第二種容易引起的病變我們稱為「板機指」,一般來講,我們使用滑鼠時最常出現的一個動作就是「點選」,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容易,其實卻不然。一個移動滑鼠並且點選的動作,就需要手部的各條肌肉配合,如果在一些講求高度精密的操作場合,比如說像電腦輔助繪圖,手部的肌肉長期處在緊張的狀態,就很容易形成「板機指」。所謂的「板機指」就是手指頭呈現彎曲的狀態,就好像是要扣板機一般。
第三種容易發生的情況則是「肩膀酸痛」,形成的原因通常是桌椅的高度不對所導致,我們在使用滑鼠的時候,如果前臂沒有支撐的話,用力的部位就會集中在肩膀,想一下,用整隻肩膀的力量去移動滑鼠,一段時間下來,肩膀能夠不酸嗎?所以說,使用滑鼠的時候,最好先能調整好桌椅的高度,讓自己的手臂能平放在桌面上,手臂有了支撐,肩膀自然可以放鬆。
目前市面上的人體工學滑鼠,對於傷害的防治,多多少少都有幫助的。因為人體工學滑鼠的外型是以一個手部最為舒適的情況來設計的,這種經過特殊設計的外型,可以平均手部與滑鼠接觸的壓力,在手部的任何一點不會有壓力過大的情況發生,因此人體工學滑鼠握起來特別合手並且不容易累。
B、鍵盤
鍵盤的設計,從早期傳統式鍵盤,到如今的人體工學鍵盤,其主要發展的方向,是朝著讓使用者更舒適,而更節省空間的方向發展,因此分離式鍵盤的產生,WISEPAD的發明,都是針對減輕人體使用鍵盤自然形勢所做的考量。以下有幾個代表性產品。
(1)重新塑型鍵盤。目前最常看到的設計,改變現有鍵盤的弧度及形狀,使手腕及手部的姿勢接近中立姿勢(Neutral Position)。
(2)分離式鍵盤。其設計是將鍵盤分成兩半,一方面改變手腕在鍵盤上的角度,一方面讓寬度接近肩寬,讓手腕及前臂更接近中立姿勢,減少尺側偏移,有的設計是將兩半固定,有的則以樞紐連接,讓使用者可以自行調整角度。
(3)帳棚式鍵盤。設計重點在於減少輸入時手心朝下、手腕內轉的動作,有些設計可以讓鍵盤調整到幾近於垂直的方向,使用者要花比較多的時間來適應,此外,鍵盤的可見度較差,並且,整個鍵盤的高度變高,在電腦工作台的擺置上會造成困擾,而手腕的支撐也不夠好。
(4)杓型鍵盤排列。鍵盤排成像碗一樣的形狀,鍵的排列較緊密,使用者敲擊鍵時,只需要手指往下的動作,目的在減少肌肉活動、預防疲勞。
(5)支撐式鍵盤。鍵盤同時附有手腕的支撐板,讓手腕能夠有支撐處,不必靠在堅硬的鍵盤邊緣或桌面,並且保持一個水平的姿勢,減低上肢的肌肉活動,改善姿勢,但是,手腕長時間靠在支撐板上,還是會使腕道壓力增加,所以,建議打字時還是要把手腕略為抬高,避免壓迫,只在休息時做為一個依靠。
(6)負值傾斜鍵盤。把調整高度的支架位置改到靠近使用者的前方,讓鍵盤傾斜的方向向外,目的是讓使用者的手腕較平,減少背屈的角度,但要小心的是,如果鍵盤放的位置太高時,適得其反,會讓手腕處於一個過度前屈的姿勢。
(7)最小動作鍵盤。目的讓手部動作減到最低,以減少肌肉的負荷,比如改用側向輕輕抽動的動作,來代替敲擊鍵盤。
(8)手風琴式鍵盤。鍵盤明顯變小,鍵的數目也較少,它的設計不是一次敲擊一個鍵,而是用一次數鍵來代替某些鍵,有如彈奏和聲一樣。
C.護腕墊
據職業傷害專業醫師表示:現代人長時 間使用電腦,操作的媒介不外乎滑鼠、鍵盤等。其中又以滑鼠為使用時間最長的器材,但當使 用滑鼠的時間一長,手腕及臂膀會產生一種類似運動過量或過 度疲勞的酸痛,如果持續惡化更可能造成腕骨扭傷或 肌腱發炎,統稱為腕骨隧道症。
護腕墊的功能有:
(a)人體工學設計,防止腕骨隧道症。
(b)特殊材質表面,觸感柔軟不燥熱。
(c)高密度防滑材質,省力有效。
參、肩部頸部背部的傷害與預防
(一)人體工學電腦桌椅
電腦族長時間坐著敲鍵盤,要有套舒適的桌椅,才不會感到腰酸背痛。到底什麼樣的電腦桌椅才符合人體工學呢?電腦椅要有扶手,座位高度能調整,坐下去能讓大腿和膝部成90度,都是理想的椅子。根據多名復健科醫師在報章媒體的呼籲可知,電腦族的姿勢十分重要,否則長時間工作,不僅造成腰背頸部疼痛,還產生腕道癥候群,久而久之,可能得接受復健治療,如果選擇適當的桌椅,相信能減輕這類的不適。
座椅高度首重能分散腿部壓力,保持血液循環通暢。至於電腦桌的設計更需講求眼睛的視線角度,視線角度直接影響頭部的姿勢,不正確的姿勢往往會讓使用者產生肩胛酸痛,甚至容易罹患五十肩,更會使得近視度數加深!電腦桌最好選擇螢幕可以傾斜角度的設計,讓電腦來符合人體的使用角度,以確保不自覺的過度使用電腦,造成對人體的傷害。
(二)使用電腦的正確姿勢
1、腳應平放在地板上。
2、座椅必須有靠背,腰背加靠墊,減少肌肉疲勞,而且要能調整高度。
3、鍵盤應放在適當的位置,應使手肘約呈90度,即手臂上半部呈垂直狀態,下半部呈水平狀態。
4、螢幕的上緣應與眼睛平行,頭前傾30度,以減少頸部的壓力。
5、與螢幕保持一個手臂以上的距離,但不要太遠。螢幕後方及前方是輻射較強的地方,最好不要停留在其4呎內的距離。
6、同樣姿勢操作電腦不要超過30分鍾,並應在固定的時間離開座位活動筋骨,每使用1個小時電腦一定要休息10分鍾,切不可連續使用超過4小時。
7、注意文件擺放的位置,盡量減少眼睛與脖子移動的次數。
8、應適度休息,眼睛不可長時間緊盯螢幕,同時要注意保持螢幕的清潔。
肆、眼睛的傷害與預防
(一)電腦終端機癥候群
就一般人所知,長時間連續電腦操作所導致的症狀,除了所謂的『頸肩腕癥候群』、精神神經症狀及全身性的疲勞症狀外;最主要的,也是一般長期電腦工作者最在意的問題,就是眼睛的問題。長期使用電腦所引起的是機能障害,包括有視力低下、眼睛疲勞、結膜炎、淚液分泌障害…..等等。這些視機能障害,包括有視力低下、眼睛疲勞最常為電腦終端機從業人員的困擾。
眼睛疲勞主要包括5項:調節性眼睛疲勞、肌肉性眼睛疲勞、癥候性眼睛疲勞、不等像性眼睛疲勞和神經性眼睛疲勞。電腦終端機癥候群所引起的眼睛疲勞主要是調節性和肌肉性為主。
(二)如何處理近視?
一般若真性近視在一百五十度以上,因視力模糊而常會有眯眼睛,或斜眼看東西的現象,如此會造成眼球受力不均而導致眼睛前後軸加長,而使得度數快速增加,所以建議當真性近視在一百五十度以上,便須醫師處方配戴眼鏡來矯正視力。
(三)如何避免近視度數加深?
一般我們會建議長時間打電腦的人經常從事戶外活動,多看山看樹,不要長時間生活在小房間內看電視,打電腦,並應指導他們正確的閱讀姿勢,電腦銀幕與眼睛至少保持三十五公分以上的距離,並切記打電腦時時要有充足的光線,使用半小時後至少休息十分鍾,眺望遠方或閉目養神。除此之外還有用來使睫狀肌麻痹或放鬆的眼葯水,有助於預防近視及治療假性近視。以上要點宜確實遵守,如遵守後度數仍繼續增加,則可能是先天遺傳的因素,可不用太自責,但先天遺傳的案例是相當少數的。避免長時期近距離工作、不要生活在狹小空間、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避免配戴超過實際度數的近視眼鏡、使用有效的睫狀肌麻痹眼葯,以及與眼科醫師密切配合等,都有助於避免近視的惡化。同時,注意營養充分的攝取及飲食均衡,遇到眼睛疲勞時,就應讓眼睛充分休息。
這些其實不難做到,簡單的說就是讓患者養成一個健康而正常的生活習慣,「眼光要放遠」,「生活空間盡可能大」,「多運動」,如果患者不能配合,其實醫師還有最後一個法寶,就是每天或隔一兩天在睡覺前或睡覺時點一下預防近視的眼葯水,雖然患者在白天可能會有一點」畏光」的困擾,但預防近視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四)乾眼症的預防:
1.正當的生活型態,睡眠充足,不熬夜。
2.均衡的飲食,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A、C、 E的水果及食物。
3.改變用眼習慣,定時休息,建議每隔50分鍾,休息5~10分鍾,注意眨眼的次數及幅度。
4.洗臉時,注意眼瞼睫毛的清潔,並養成每晚熱敷的習慣。
5.勿亂口服葯物,尤其是安眠葯及鎮靜劑,如有需要服用需 與專科醫師討論,盡量減低劑量。
6.眼球表面的疾病,如角膜、結膜及眼瞼有發炎、敏感、受傷或病變需要與眼科醫師合作積極治療。切勿自行買成葯來用,因為有些葯物,長期點會減低角膜敏感度,甚至造成結膜角質化,造成乾眼症。
7.尤其是不要長期待在乾燥的冷器房中使用電腦,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去走走散散步,再回到電腦桌前。
伍、結語
有人說:「電腦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電腦的普及已經是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愈來愈吃重的角色。因此,關於上述電腦使用所造成病症相信會愈來愈普遍,而如何才能夠事先防範、盡早治療就成為我們責無旁貸的努力方向。電腦公司應研發更符合人體工學、低輻射的產品,以增加其使用的安全性。電腦使用者也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保持正確的姿勢和適當的休息。父母和師長尤其要注意兒童使用電腦的習慣和時數,糾正他們的姿勢並提醒他們做適當的運動和休息,以免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發育。政府應該扮演督導業者的角色,並加強對電腦使用安全的宣導。在我們享受電腦帶來的便捷和舒適的同時,也該注意並預防電腦的負面的傷害和影響,這樣我們才能更無後顧之憂的騁馳在神奇的電腦世界中!
《參考資料》
1. 電腦終端機癥候群研究,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雜志,民85年,35卷,第4期。
2. computers & visual stress ---staying healthy, John,1991。
3. An investigation of health complaints and job stress in display operators。Smith MJ,1981。
4. 網路上以及電腦展的資料。
經實驗研究和調查觀察結果表明,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復雜的,主要危害表現如下:
1.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危害
神經系統對電磁輻射的作用很敏感,受其低強度反復作用後,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發生改變,出現神經衰弱癥候群,主要表現有頭痛,頭暈,無力,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失眠,多夢或嗜睡),白天打瞌睡,易激動,多汗,心悸,胸悶,脫發等,尤其是入睡困難,無力,多汗和記憶力減退更為突出.這些均說明大腦是抑制過程占優勢.所以受害者除有上述癥候群外,還表現有短時間記憶力減退,視覺運動反應時值明顥延長;手腦協調動作差,表現對數字劃記速度減慢,出現錯誤較多.
2. 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危害
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動物實驗和對人群受輻射作用的研究和調查表明,人體的白血球吞噬細菌的百分率和吞噬的細菌數均下降.此外受電磁輻射長期作用的人,其抗體形成受到明顯抑制.
3.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受電磁輻射作用的人,常發生血液動力學失調,血管通透性和張力降低.由於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受到影響,人們多以心動過緩症狀出現,少數呈現心動過速.受害者出現血壓波動,開始升高,後又回復至正常,最後出現血壓偏低;心電圖出現R T 波的電壓下降,這是迷走神經的過敏反應,也是心肌營養障礙的結果;P?Q間的延長,P波加寬,說明房室傳導不良.此外,長期受電磁輻射作用的人,其心血管系統的疾病,會更早更易促使其發生和發展.
4.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在電磁輻射的作用下,周圍血像可出現白血球不穩定,主要是下降傾向,白血球減少.紅血球的生成受到抑制,出現網狀紅血球減少.對操縱雷達的人健康調查結果表明,多數人出現白血球降低.此外,當無線電波和放射線同時作用人體時,對血液系統的作用較單一因素作用可產生更明顯的傷害.
5.對生殖系統和遺傳的影響
長期接觸超短波發生器的人,可出現男人性機能下降,陽萎;女人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由於睾丸的血液循環不良,對電磁輻射非常敏感,精子生成受到抑制而影響生育;使卵細胞出現變性,破壞了排卵過程,而使女性失去生育能力。
高強度的電磁輻射可以產生遺傳效應,使睾丸染色體出現畸變和有絲分裂異常.妊娠婦女在早期或在妊娠前,接受了短波透熱療法,結果使其子代出現先天性出生缺陷(畸形嬰兒).
6.對視覺系統的影響
眼組織含有大量的水份,易吸收電磁輻射功率,而且眼的血流量少,故在電磁輻射作用下,眼球的溫度易升高.溫度升高是造成產生白內障的主要條件,溫度上升導玫眼晶狀體蛋白質凝固,多數學者認為,較低強度的微波長期作用,可以加速晶狀體的衰老和混濁,並有可能使有色視野縮小和暗適應時間延長,造成某些視覺障礙.此外,長期低強度電磁輻射的作用,可促使視覺疲勞,眼感到不舒適和眼感乾燥等現象
7.電磁輻射的致癌和致癌作用
大部份實驗動物經微波作用後,可以使癌的發生率上升.一些微波生物學家的實驗表明,電磁輻射會促使人體內的(遺傳基因),微粒細胞染色體發生突變和有絲分裂異常,而使某些組織出現病理性增生過程,使正常細胞變為癌細胞.美國駐國外一大使館人員長期受到微波竊聽所發射的高度電磁輻射的作用,造成大使館人員白血球數上升,癌發生率較正常人為高.又如受高功率遠程微波雷達影響下的地區,經調查,當地癌患者急增.微波對人體組織的致熱效應,不僅可以用來進行理療,還可以用來治療癌症,使癌組織中心溫度上升,而破壞了癌細胞的增生.
除上述的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危害外,它還對內分泌系統,聽覺,物質代謝,組織器官的形態改變,均可產生不良影響。
〔(本文摘錄自科技圖書出版 環境科學基本叢書 之 環境物理 環境醫學 )〕
對手部的傷害:
1)目前滑鼠主要都以歐美人士的手型大小去設計,因此普遍來說都都太大了,並不適合東方人的手型。其實比較好的滑鼠,應該是要考慮到人體工學「手弓」的構造。所謂的「手弓」,就是手腕結構的醫學名詞,當我們的手掌處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下,這時的手腕的構造形態就叫做「手弓」。
(2)「正中神經」在哪裡?
其次常見的就是「軟組織傷害」,包括滑囊炎、肌腱炎、腱鞘炎、和韌帶損傷。症狀是疼痛、酸痛,而軟組織傷害的特色是——有休息就會比較舒服,只要稍微動一下就又會開始疼痛。
(二)預防之道與人體工學裝置
A、滑鼠
長久使用滑鼠所會導致的病變我們大約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我們稱為「網球肘」,通常我們使用滑鼠的時候都是移動前臂和腕部,操作電腦的時間過長,休息的時間不夠,長久下來容易使手臂的「伸肌」過度使用而造成俗稱的「網球肘」,手腕的部分容易形成「肌鍵炎」。
第二種容易引起的病變我們稱為「板機指」,一般來講,我們使用滑鼠時最常出現的一個動作就是「點選」,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容易,其實卻不然。一個移動滑鼠並且點選的動作,就需要手部的各條肌肉配合,如果在一些講求高度精密的操作場合,比如說像電腦輔助繪圖,手部的肌肉長期處在緊張的狀態,就很容易形成「板機指」。所謂的「板機指」就是手指頭呈現彎曲的狀態,就好像是要扣板機一般。
第三種容易發生的情況則是「肩膀酸痛」,形成的原因通常是桌椅的高度不對所導致,我們在使用滑鼠的時候,如果前臂沒有支撐的話,用力的部位就會集中在肩膀,想一下,用整隻肩膀的力量去移動滑鼠,一段時間下來,肩膀能夠不酸嗎?所以說,使用滑鼠的時候,最好先能調整好桌椅的高度,讓自己的手臂能平放在桌面上,手臂有了支撐,肩膀自然可以放鬆。
目前市面上的人體工學滑鼠,對於傷害的防治,多多少少都有幫助的。因為人體工學滑鼠的外型是以一個手部最為舒適的情況來設計的,這種經過特殊設計的外型,可以平均手部與滑鼠接觸的壓力,在手部的任何一點不會有壓力過大的情況發生,因此人體工學滑鼠握起來特別合手並且不容易累。
B、鍵盤
鍵盤的設計,從早期傳統式鍵盤,到如今的人體工學鍵盤,其主要發展的方向,是朝著讓使用者更舒適,而更節省空間的方向發展,因此分離式鍵盤的產生,WISEPAD的發明,都是針對減輕人體使用鍵盤自然形勢所做的考量。以下有幾個代表性產品。
(1)重新塑型鍵盤。目前最常看到的設計,改變現有鍵盤的弧度及形狀,使手腕及手部的姿勢接近中立姿勢(Neutral Position)。
(2)分離式鍵盤。其設計是將鍵盤分成兩半,一方面改變手腕在鍵盤上的角度,一方面讓寬度接近肩寬,讓手腕及前臂更接近中立姿勢,減少尺側偏移,有的設計是將兩半固定,有的則以樞紐連接,讓使用者可以自行調整角度。
(3)帳棚式鍵盤。設計重點在於減少輸入時手心朝下、手腕內轉的動作,有些設計可以讓鍵盤調整到幾近於垂直的方向,使用者要花比較多的時間來適應,此外,鍵盤的可見度較差,並且,整個鍵盤的高度變高,在電腦工作台的擺置上會造成困擾,而手腕的支撐也不夠好。
(4)杓型鍵盤排列。鍵盤排成像碗一樣的形狀,鍵的排列較緊密,使用者敲擊鍵時,只需要手指往下的動作,目的在減少肌肉活動、預防疲勞。
(5)支撐式鍵盤。鍵盤同時附有手腕的支撐板,讓手腕能夠有支撐處,不必*在堅硬的鍵盤邊緣或桌面,並且保持一個水平的姿勢,減低上肢的肌肉活動,改善姿勢,但是,手腕長時間*在支撐板上,還是會使腕道壓力增加,所以,建議打字時還是要把手腕略為抬高,避免壓迫,只在休息時做為一個依*。
(6)負值傾斜鍵盤。把調整高度的支架位置改到*近使用者的前方,讓鍵盤傾斜的方向向外,目的是讓使用者的手腕較平,減少背屈的角度,但要小心的是,如果鍵盤放的位置太高時,適得其反,會讓手腕處於一個過度前屈的姿勢。
(7)最小動作鍵盤。目的讓手部動作減到最低,以減少肌肉的負荷,比如改用側向輕輕抽動的動作,來代替敲擊鍵盤。
(8)手風琴式鍵盤。鍵盤明顯變小,鍵的數目也較少,它的設計不是一次敲擊一個鍵,而是用一次數鍵來代替某些鍵,有如彈奏和聲一樣。
C.護腕墊
據職業傷害專業醫師表示:現代人長時 間使用電腦,操作的媒介不外乎滑鼠、鍵盤等。其中又以滑鼠為使用時間最長的器材,但當使 用滑鼠的時間一長,手腕及臂膀會產生一種類似運動過量或過 度疲勞的酸痛,如果持續惡化更可能造成腕骨扭傷或 肌腱發炎,統稱為腕骨隧道症。
最壞的就是對眼睛
長時間的用電腦導致視神經疲勞
容易增長你的近視度數
9、肌肉的肌肉構造
組成運動器官的每一塊肌肉都是一個復雜的器官,由肌腹和肌腱兩部分組成。
肌腹
肌腹是肌器官的主要部分,位於肌器官的中間,由許多骨骼肌纖維藉助結締組織結合而成。具有收縮能力。包在整塊肌肉外表面的結締組織稱為肌外膜。肌外膜向內伸入,把肌纖維分成大小不同的肌束,稱為肌束膜肌束膜再向內伸入,包圍著每一條肌纖維,稱為肌內膜。肌膜是肌肉的支持組織,使肌肉具有 一定的形狀。血管、淋巴管和神經隨著肌膜進入肌肉內對肌肉的代謝和機能調節具有重要意義。
肌腱
肌腱位於肌腹的兩端,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在四肢多呈索狀,在軀干多呈薄板狀,又稱腱膜。腱纖維借肌內膜連接肌纖維的兩端或貫穿於肌腹中,腱不能收縮,但有很強的韌性和張力,不易疲勞。其纖維伸入骨膜和骨質中,使肌肉牢固附著於骨上。
內部構造
如果我們像一個細胞那麼小,能夠隨意進入人的身體,那麼當我們來到肌肉群中時,就會發現肌肉是由一道道鋼纜一樣的肌纖維捆紮起來的。這些鋼纜組合成較粗較長的纜繩群組,當肌肉用力時,它們就像彈簧一樣一張一縮。在那些最粗的纜索之內,有肌纖維、神經、血管,以及結締組織。每根肌纖維是由較小的肌原纖維組成的。每根肌原纖維,則由纏在一起的兩種絲狀蛋白質(肌凝蛋白和肌動蛋白)組成。這就是肌肉的最基本單位,那些大力士們的大塊大塊的肌肉,全是由這兩種小得根本無法想像的蛋白組合成的,當它們聯合起來以後,就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動作來。人就是靠這些肌肉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
隨著人的年齡不斷增長,控制骨頭活動的橫紋肌的彈性纖維會逐漸由結締組織所代替。結締組織雖然很結實,但沒有彈性,因此肌肉變得較弱,不能強力收縮。所以老年時,肌肉的力量衰退,反應也遲鈍了。人老了,肌肉的力量也就衰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