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右上肌腱內疼

右上肌腱內疼

發布時間:2020-08-28 04:32:47

1、身體右上測疼痛

您好: 右側胸部疼痛的原因很多,如果肺、胸膜、心及心包、氣管及支氣管、食管等無異常,可能與肋間神經痛、肋軟組織挫傷以及胸肋關節炎等有關。如果是女性,還與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乳腺腺病、乳房間組織水腫及乳腺纖維瘤等有關。建議到醫院詳細檢查,明確病因,對症治療。

2、膝蓋最上方的肌腱

四頭肌腱和韌帶拉傷並有勞損。需要休息。期間不宜大幅度活動。注意不要著涼。可用電吹風均勻患部加熱,用雲南白葯噴劑或紅花油荼擦患部,再用電吹風加熱,每天兩次。疼痛可服用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恢復期因病情和休息情況而不同。

3、右邊內臟痛

可能跟你睡覺的姿勢有關系,晚上不自覺的身體彎曲都有可能

另外缺乏運動,當身體偶爾舒展也會有你那現象,我也有的,沒事

4、膝蓋骨右下方一點裡麵筋疼

可能最近有些運動過度,脛前結節被牽拉過度,最好先休息一個月,觀察能否自愈,實際上這個位置疼一般是青少年的問題;當然,不能排除是其他包括半月板損傷在內的問題,所以真正想確定最好還是做檢查,你自己看看

順便復制一下以前回答過的相關問題,是關於脛骨結節骨軟骨炎的,作為一個參考,你看看情況是否相似

青少年或者青年如果按壓膝蓋下方感到疼的話有可能是脛前結節損傷或者脛骨結節骨軟骨炎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位置在膝蓋下方脛骨上端結節處,起因是碰撞損傷加上劇烈運動肌肉韌帶頻繁牽拉結節造成撕裂。。。愛運動的青少年很容易出現該現象。。。表現有發力疼(起身,跳躍,爬樓梯),下蹲疼,按壓疼,運動後按壓疼痛明顯加劇,結節硬化凸起,運動後疼痛加劇等。。

正常情況下辦法也簡單也唯一,就是保持兩三個月到半年不要劇烈運動,一般可以自愈。。。一定要注意連續休息兩三個月別運動,不要玩球類運動,特別是足球籃球,不要蹦蹦跳跳或再碰傷。。。如果繼續運動可能就得等到青春期結束骨骺癒合才會不疼,甚至成年後運動過度仍會疼,關鍵是凸起不會消失,而且凸起可能繼續變大,會影響形象和生活方便。。。總之問題挺常見也不大,實在運動也只是會疼而已,不疼得厲害的話也不算很影響生活。。

總結一下,這一個月到兩個月不能運動,包括跑步,上樓也不要大跨步,要一格一格上,必須是連續的至少一個月,不然休息一周一般就不痛了,但是再運動又會疼。。。

順便,脛前結節是股四頭肌肌腱附著點,受力很大而這一點很小,加上小孩骨骺未癒合,所以容易傷;成年人主要就得依靠減少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了

可追問,望採納:)------------flyingwinger

5、早上醒來突然右下臂內側痛的很,

近期不要喝酒吃肉, 這個我沒法給你查體, 只能先治療一下, 無法抬起胳膊特別是外展受限感覺肩袖可能有問題, 第一有條件可以查一下血沉血常規,風濕三項, 肩關節拍片,查一下尿常規, 局部急性炎症, 可以按照我說的檢查, 磁共振,等等再做, 就是口服點活血止疼膠囊,局部用奇正消痛貼貼一下, 那還是肌肉或者肌腱炎, 局部熱敷一下.

6、右側肋骨裡面疼痛

放心,不是大問題,只是氣機不暢,引發的肋神經痛,與情緒波動關系比較大,可能是你最近心情有些問題。屬於肝氣郁積,伴隨口苦、尿黃現象。用用逍遙丸就可以解決。
如果嚴重,可選擇使用下方:陳皮、柴胡各6克 ,川芎、 枳殼、芍葯各5克,甘草2克,香附5克。水煎服。

7、右肋骨下面(裡面)隱隱做痛!急急急急急!

不要害怕,這是膽囊炎的症狀,到醫院查肝功,做肝膽B超即可確診.

大多數膽囊炎的發生,都因膽囊內存在著結石,阻塞了膽囊管,使膽汁排出不暢,繼而發生細菌感染,形成膽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膽囊內並無結石,細菌由腸道或由血循環進入膽囊而形成膽囊炎。膽囊炎的病人由於膽汁成分改變、膽汁濃縮,以細菌和炎性壞死物質為核心,也易形成膽結石,故膽囊炎、膽結石常伴隨存在。

參考資料:
膽囊為什麼容易發炎?
(1)膽囊是膽囊管末端的擴大部分,可容膽汁30~60ml,膽汁進入膽囊或自膽囊排出都要經過膽囊管,膽囊管長約3~4cm,直徑2~3mm,膽囊管內粘膜又形成5~7個螺旋狀皺襞,使得管腔較為狹小,這樣很容易使膽石,寄生蟲嵌入膽囊管。嵌入後,膽囊內的膽汁就排不出來,這樣,多餘的膽汁在膽囊內積累,長期滯留和過於濃縮,對膽囊粘膜直接刺激而引起發炎。
(2)供應膽囊營養的血管是終末動脈,當膽囊的出路阻塞時,由於膽囊粘膜仍繼續分泌粘液,造成膽囊內壓力不斷增高使膽囊膨脹、積水,膽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壓而缺血、壞死。當膽囊缺血時,膽囊抵抗力下降,細菌就容易生長繁殖,趁機活動起來而發生膽囊炎。
(3)由於膽囊有儲藏膽汁和濃縮膽汁的功能,因此膽囊與膽汁的接觸時間比其他膽道長,而且,接觸的膽汁濃度亦高,當此時人的膽道內有細菌時,就會發生感染,形成膽囊炎的機會當然也就增多了。

手術治療膽囊炎的效果如何?
手術治療膽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全世界每年有上百萬的病人要作這種手術,但是手術治療也不是十分理想的治療方法,有的術後還會產生並發症,仍有0.5%~3%的病死率。特別是因病情突然惡化而被迫施行手術者,病死率更高。一般來說,手術療效取決於患者年齡,手術時機。年齡越大,手術時間越晚,效果越差。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手術方法的改進,已使手術安全性和治癒率有了很大提高,術後一般都能取得滿意的效果。臨床上對於有下列情況者,就要及時選擇手術治療。
(1)臨床症狀嚴重,葯物治療無效,病情繼續惡化,非手術治療不易緩解的病人。
(2)膽囊腫大或逐漸增大,腹部壓痛明顯,腹肌嚴重緊張或膽囊壞疽及穿孔,並發彌漫性腹膜炎者。
(3)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診斷明確,經治療後腹部體征加重,有明顯腹膜刺激征者。
(4)化驗檢查,血中白細胞明顯升高,總數在20×109/L以上者。
(5)黃疸加深,屬總膽管結石梗阻者。
(6)畏寒,寒戰,高熱並有中毒休克傾向者。
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其手術方式一般有2種:一是膽囊切除術;二是膽囊造瘺術,造瘺術多用於較晚期的病人,估計難以耐受膽囊切除或者有嚴重並發症的病人,以引流膿液或去除結石,一般經6~8周,病情穩定後再行膽囊切除術,如全身情況極度虛弱,也可長期安置膽囊造瘺管引流,至經膽管系統造影無結石存在時,可以拔除造瘺管。如果診斷不能十分確定,或合並有心肺等嚴重疾患者,可待診斷明確或全身狀況得到改善後再行膽囊切除術。臨床實踐表明,發病後48小時內施行手術治療者,其中15%已有膽囊壞疽甚至穿孔,如發病超過72小時,手術病死率增加,所以一旦出現手術指征應及早手術治療。

膽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備葯物有哪些?
膽囊炎膽石症患者,常常發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時候,或內心苦悶,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飲或飽餐以後,常常會出現胸悶、消化不良、惡心、食慾不振等膽囊炎發病的輕度症狀,一時到醫院求醫又十分不方便怎麼辦呢?可以在家庭中准備一些常用葯,一有症狀,就可進行自服,緩解症狀。如:
口服消炎葯:
①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②紅黴素:0.3g,一日4次,飯後服。
③氯黴素:0.5g,一日4次,飯後服。
④潔黴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
⑤滅滴靈(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飯後服,孕婦禁用。
⑥先鋒Ⅳ膠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
利膽葯:有膽通、膽寧、膽益寧、膽樂、膽酸鈉、利膽酸等,也須備用。
在發病時,可在以上各類葯中,選擇一種葯服用。服前應看說明書,避免錯服。如果症狀越來越重,就應去醫院就診。

現代名老中醫治療膽囊炎、膽石症經驗有哪些?
蒲輔周經驗:
慢性膽囊炎中醫辨證為膽火上逆,胃氣受阻,以致膽胃不和。治法先宜清疏肝膽,和胃降逆,用四逆散、左金丸加味。
董建華經驗:
我認為一定要抓住肝膽郁滯的病機,注意氣滯血瘀、濕熱蘊阻、肝病及脾、肝氣犯胃,或土壅木郁之兼並,選方多以柴胡劑為主,隨證加減用葯。
岳美中經驗:
大柴胡湯加味治慢性膽囊炎。借鑒仲景《傷寒論》大柴胡湯,以柴胡疏解少陽膽經之熱,更有黃芩助之,枳實合芍葯能除心下鬱塞感,大黃能誘導瘀熱下行,半夏、大棗以和胃,重用生薑以制止嘔惡;外加金錢草利膽清熱,滑石利尿泄熱,雞內金化積熱。此方用以治黃疸症及膽結石亦有效。
黃文東經驗:
治療以疏肝利膽、清化濕熱為主要法則,以大柴胡湯、承氣湯為常用方劑。大便秘結者攻瀉葯用量宜重,但脾胃虛弱者,又不宜連續猛攻。
路志正經驗:
近年來多以大劑清利,甚或「總攻」治之,施於肝膽濕熱者,收效恆多。而用於體質素虧、脾胃虛弱、排石無力者,則非攻下所宜。故仲景有「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教,豈能忽之。而純事清下,不予辨析,致苦寒傷胃者有之。因此,我對於此類病症多以健脾和胃和清利濕熱法同用,寓攻於補,攻補結合。如曾治一膽總管樹皮狀結石患者王某,經中醫會診皆認為膽管阻塞,膽囊膨脹到雞蛋大,毫無收縮能力,結石排出不易,必須手術。但患者年逾花甲,不願手術,根據其體質虛弱等病情,而用香砂六君、補中益氣等健脾益氣,佐以清利肝膽濕熱之品,治療三月,竟將結石排出而收功。
趙紹琴經驗:
膽囊炎早期:可見右脅下時常作痛,伴見舌苔糙垢根厚、質紅且干,脈多弦滑而數,大便干結,小溲赤少。此為膽熱郁滯,氣機不暢,治宜清瀉膽熱,疏調氣機,以緩疼痛。處方:柴胡60g,黃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黃6g,杏仁10g,蘇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0g,檳榔10g,雞內金10g。在治療期間必須注意飲食調攝,減少食量,以青菜為主,忌食油膩之品,每天早晨必須走路以助消化。
急性發作期:多由慢性膽囊炎轉來,臨床表現為右脅劇烈疼痛拒按,發熱,惡寒,嘔吐,惡心,舌苔垢厚,心煩急躁,兩脈洪滑而數,大便數日未通,小溲赤熱,急以清瀉膽熱,攻下利膽為治,用大柴胡湯加減:柴胡6g,大黃3g,枳實6g,黃芩10g,半夏10g,鬱金10g,杏仁10g,香附10g。
慢性膽囊炎長期不愈者仍需輕瀉膽熱,增強其消化功能,用葯沿清熱調肝利膽法:竹茹6g,陳皮6g,半夏10g,蟬衣6g,杏仁10g,萊菔子6g,焦山楂10g,雞內金10g。
體弱氣血不足而消化功能過差者,宜用益氣補中、健運緩痛法,並囑其堅持體育鍛煉以期配合治療。方用:木香6g,砂仁2g,白術10g,茯苓10g,太子參6g,陳皮6g,竹茹6g,黃芪10g,焦麥芽10g,枳殼6g。
膽囊炎經常發作,脈象細弦,舌紅口乾,又有陰傷陽亢之象者,當用養血柔肝,疏調木土法:當歸10g,白芍10g,木瓜10g,生牡蠣20g,香附10g,片姜黃6g,旱蓮草10g,女貞子10g。
若陰傷而陽熱過亢者,兩脈細小弦滑數,心煩口乾急躁,夜寐夢多,形體瘦弱,甚則午後低熱,當用養血柔肝折熱法:金鈴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鬱金6g,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0g,杏仁10g。

膽囊炎、膽石症的針刺療法有哪些?
針刺治療膽道疾病具有解痙止痛、利膽排石、降逆止嘔作用,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療法使用。
(1)體針
①針刺
a. 穴位:膽俞、中脘、足三里、治膽穴、陽陵泉。絞痛加合谷;高熱加曲池;嘔吐加內關。
b. 針法:選以上穴位2~4個,深刺、重刺,持續捻針3~5分鍾,留針30分鍾,每日2次。
②電針
a. 穴位:右膽俞(陰極),治膽穴,日月,太沖(陽極)。
b. 方法:進針,有針感後接電針儀,使用可調波,強度由弱逐漸加強,以可耐受為度,每次30分鍾,每日2~3次。
③水針
a. 穴位:膽俞,足三里、中脘、治膽穴。
b. 方法:選1~2個穴位,每穴注射當歸液或紅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進針有針感後快速推注,每日1~2次。
煙台地區文登中心醫院採用體針治療219例膽石症,排石者185例,佔84.5%。該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結石151塊,其中最大為4.5cm×3.5cm,最大橫徑3.5cm。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時還排出蛔蟲殘體及炊帚苗為核心的結石。取穴右側日月、期門。上腹疼痛較劇和膽囊脹大者用巨闕透腹哀、治膽穴。進針後接電針儀,通電60分鍾,每日1次,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同時口服33%硫酸鎂40ml。
(2)耳針
①穴位:肝、膽、脾、胃、十二指腸、神門、交感。
②針法:選上述反應明顯的2~3穴,重刺激,留針30分鍾,每日2次。
近年,全國各地多處有人採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菜籽貼壓取穴,配合豬蹄等高脂飲食治療膽石症,有較好的排石效果。

如何運用按摩療法治療膽囊炎、膽石症?
(1)點、按法:在背部尋找痛點,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兩側膽囊穴。用點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壓痛點3~5分鍾,然後刺激膽囊穴3~5分鍾。日1次,7日為1療程。
(2)一指禪推或揉右膽囊穴,陽陵泉,右肝、膽俞以及雙側太沖穴以舒肝利膽。
(3)施掌擦法於兩側脅肋部。
(4)點穴治療膽絞痛:
病種包括膽囊炎、膽石症。取穴:膽俞(雙)。指壓,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次10~15分鍾,痛甚酌情增時。再用大魚際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本組100例,顯效(疼痛完全緩解)65例,有效30例,無效5例,有效率95%。另設點穴(10分鍾)、空白對照組膽囊有功能者各50例,用Aloka-190型超聲儀檢測膽囊及膽總管最大切面後拍片,結果:兩組膽囊、膽總管呈收縮改變分別為45例、42例,擴張分別為2例、5例。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來源:譚自民…//中醫葯學報. 1998,26(1).-46
(5)特定按摩手法治療肝內膽管結石:
用擴胸晃法(醫者雙手搬兩肩,膝部抵膽俞穴,向前用力扳晃2~3次)、貫法(醫者握空拳輕叩放在百會穴上的一手掌背1~3次)、四指叩擊法(根據結石部位分別仰、側、先仰後側卧位,自上而下叩擊肝區3~5遍,以無痛苦為度)。點按法:點按背部膽俞、肝俞和阿是穴、至陽穴;再點按期門、日月、鳩尾、中脘、陽溪、足三里、公孫、太沖、丘墟,按子午流注法每次取3~4穴,每穴15~30秒,得氣為度。每次15分鍾,日1次,10次為1療程。本組36例,用3個療程,痊癒9例,有效21例,無效6例。
來源:鄭朝民…//按摩與導引.-1998,(1).-17~18
(7)推拿背部腧穴對膽囊炎止痛作用的觀察:
本組45例,其中伴肝內膽管結石者3例,膽囊結石3例,膽總管結石1例。治法:均以推拿心俞、督俞、膈俞穴為主。患者取俯卧位,術者用拇指的指腹或大、小魚際,或用掌根部在穴位上進行按揉,每次10~20分鍾,日2次,5日為1療程。部分患者在背部壓痛區結合拔火罐。結果:有效40例,無效5例(均伴有肝膽結石,經按摩後疼痛雖緩解,但維持時間較短)。
來源:齊傳厚…//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8,11(3).-20~21
7 膽石症按摩四法:
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壓痛點及兩側膽囊穴,用點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鍾。
第二法:左背部壓痛點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轉復位。
第三法:沿背部兩側膀胱經用推法治療,約6分鍾,再按膽俞、肝俞、膈俞各1分鍾,最後用擦法治療背部膀胱經,以透熱為度。
第四法:在兩側脅肋部用擦法治療,以微微透熱為度,然後施按、揉法於兩側章門、期門各1分鍾,以酸脹為度。

如何運用氣功療法治療膽囊炎、膽石症?
(1)氣功針刺
將毫針刺入支溝,陽陵泉。然後以龍含式,用拉旋手法發氣,並右旋導氣下行。
(2)輔助練功
①推脅「噓」氣功:站位或坐位,自然呼吸,排除雜念,全身放鬆。先叩齒36次,攪津而咽,送入兩脅,再引歸丹田,兩手手掌放於兩脅下。然後慢慢吸氣,令滿口;呼氣時口念「噓」字音,兩手同時自上向下輕輕搓摩兩脅部7次,共做8息。
②推胸導氣:若左側肋部疼痛,以右掌放於左胸上,從胸中線向左推,邊推邊移7次,然後揉膻中、期門。
③疏肝導氣功:a.松靜站立,兩手自然下垂,掌心向下,五指微翹,微用力下按,並意想氣達手心,直至指尖。b.兩手順勢提至胸前,掌心向前推至肩、肘、腕,意存兩掌。c.兩手左右平伸,如鳥舒翼,十指上翹,以掌左右平推,行氣至掌心。d.兩掌順勢收至胸前,指尖相對,掌心向上,再翻掌向下推至恥骨聯合處,引氣行於丹田,然後兩手放在身體兩側收功。
(3)立冬坐功:運主陽明五氣,宜每日3~5時練功。
①姿勢:端坐。調整呼吸意念。
②練功:右手張開,用力按住右膝,左手握拳,肘彎曲,用力向後拉5次。再用同樣方法按左膝拉右肘5次,左右交替進行。然後恢復原位,吐納、叩齒、漱津咽液各7次。
③收功:放鬆,稍息,收功。
(4)排石功:
①姿勢:或坐或站,兩腳平行,相距約自己三腳長,兩腳掌平踏地面,脊柱豎直,腰部微微向下松沉,臀部微微內收,頭頸部鬆弛端正。兩眼輕閉,面帶微笑。兩肩沿體側自然下垂,兩肘稍彎曲,兩手拇指叉開朝後,兩掌輕輕放於腹股溝處,掌心朝下,手腕放鬆,虛腋,徐徐調息,在自然呼吸基礎上逐漸延長呼氣時間。
②若老牛吃草狀,以舌在牙列上下攪動9次。
③輪擊腰腹: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意靜心清,自然呼吸。以腳發力,擰轉腰身,兩臂放鬆,在腰身左轉時,以右拳(或前臂)擊腹,左拳擊腰,腰身右轉時,以左拳(或前臂)擊腹,右拳擊腰。狀若小兒玩的「搖鼓」,兩肩或手臂鬆弛若線繩。
④騎馬震盪:兩手以手背分置肝俞或腰窩處,膝微屈,全身似騎馬樣上下震盪。
⑤舉臂跳躍:兩臂上舉過頭,肘微屈,腕指放鬆,原地跳躍,要以前腳掌落地,腳跟不落地,利用反作用力。
(6)叩擊穴位:左腿弓,右腿蹬,成弓箭步站立。兩手輕握拳,自然呼吸。上身前俯,左拳叩擊膽穴。上身後仰,右拳以拳背部擊打肝俞或腎區,左拳叩擊右肩。如此反復有節奏地叩擊9~18次。左右互換。

8、肌腱炎是怎麼回事?

就診科室:骨科、運動醫學科
肌腱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症反應,多因肌肉肌腱過度使用、反復強烈牽拉引起。最常見的原因是同一關節受同一反復的動作壓迫。該病的高危人群是長期、頻繁、過度摩擦關節處肌腱的人群,如參訓官兵 、運動員及手工勞動者等。肌腱炎主要是由於長期頻繁活動,使肌腱外的纖維組織過度使用,反復強烈的牽拉使肌腱勞損或退化引起的磨損或損傷逐漸加重,是內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內源性因素:身體相關因素,如肌腱本身存在退化、磨損等。外源性因素:生活中長期重復同樣動作,使肌腱過度勞磨。如打網球、打高爾夫、游泳、過量奔跑或跳躍的人容易患病。肌腱炎也可以是一種急性損傷,比如在訓練時,錯誤的鍛煉方式、超負荷的鍛煉強度或准備活動不充分等都有可能導致肌腱急性損傷。

9、如何確定是肌腱炎

腱鞘炎最多見就是橈骨莖突腱鞘炎,橈骨莖突的位置是拇指根部,橈骨莖突在腕關節屈伸時是有窩的,叫鼻煙窩。出現以下症狀就有可能是腱鞘炎:

1、鼻煙窩往往有明顯壓痛,急性期的病人會有紅腫、疼痛,擠壓這個位置,病人會疼痛難忍;

2、腕關節屈伸或者握拳時,引起橈骨莖突腱鞘的疼痛;再重的病人,握東西時可能會引起握力下降;

3、橈骨莖突,摸著比較緊、比較硬。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基本上可以確定是腱鞘炎。有時間的話還是要到醫院進行確診。

與右上肌腱內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