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踝處肌腱斷裂嚴重嗎,需要多長時間恢復?已經做了手術兩個禮拜了
1.肌腱的修復時間是三周,一般石膏拆除後就要行鍛煉,一是恢復功能,二是防止肌腱粘連,建議使用CPM機,不過CPM機只有醫院里有,骨科和康復科都有。
2.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即關節持續被動活動,是患者術後起始康復階段的一個重要鍛煉手段,可以加速關節軟骨以及周圍的韌帶和肌腱的癒合和再生,有利於關節的活動。
CPM的作用機制
1.
增加關節軟骨的營養和代謝活動
2.
加速關節軟骨和關節周圍組織如肌腱、韌帶的損傷修復
3.
刺激具有重要分化能力的細胞向關節軟骨轉化
4.
緩解關節損傷或術後引起的疼痛
CPM的優點
1.
無痛苦
2.
消腫快
3.
傷口癒合快
4.
消除關節粘連,改善關節活動角度
5.
促進關節軟骨損傷的自身修復
6.
利於移植骨膜或軟骨膜轉化成透明樣關節軟骨
CPM的適應症
1.
四肢骨折,行切開復位牢固內固定術後
2.
關節粘連松解術後
3.
髖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後
4.
關節軟骨大面積損傷,自體游離骨膜或軟骨膜移植修復術後
CPM的使用方法
1.
術後當日或第二天開始使用CPM裝置鍛煉
2.
術後肢體活動角度從30度開始,逐漸增加,每天增加10-20度,並爭取在一周內達到90度。
3.
全日鍛煉,每次1-2小時,每次間隔5-10分鍾
2、左腳後跟肌腱酸痛是什麼原因
引起腳跟疼痛的原因較多,臨床上主要有:(1)跟腱周圍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墊損傷;(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竇軟組織勞損;(8)跟骨結核、腫瘤等。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1、休息;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製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功能鍛煉。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因此,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台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盡快恢復。另外,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系,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並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中醫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後,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中醫說與腎虛有關。
3、腳踝後的肌肉疼,是肌腱或者跟腱的問題嗎?
問題分析:
用手按摩可治腱鞘炎,經常用兩手相互交換著揉按,即用右手大拇指按左手痛處,再用左手大拇指揉按右手 痛處,只要有空就按,堅持數月,就會痊癒。
意見建議:
建議可以試試這個方法:抉擇一塊面積稍大於炎病變部位的仙人掌,除去毛刺,再將一面的表皮層刮掉。把除去表皮的一面與病變部位貼敷,用醫用膠布固定。隔日換一次新穎的仙人掌,個別換3次,腫塊便主動消逝。
4、前陣子,腳踝後的肌腱滑脫了,今年10.1號做了腳踝處的肌腱復位手術
&
5、右腳外腳踝後與肌腱之間腫脹,無瘀傷,按壓會疼痛,應如何治療?
找專業的醫生幫你看一下,如果是囊腫,並且生長迅速就要切除;如果不是,屬於外傷性的可以用雲南白葯氣霧劑來治療。
6、怎樣量自己的腳後跟的肌腱
從小腿肌肉下沿到腳後跟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