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率最高的腰椎區域是

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率最高的腰椎區域是

發布時間:2020-12-06 10:06:08

1、如何自行診斷是否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

核心提示: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或外傷所致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裂處脫出,壓迫腰椎神經,而出現腰腿放射性疼痛,所以醫學界認為腰間盤突出屬「腰腿痛,痹症」范疇。我們應該多了解該病發生時的一些症狀表現,及早治療,並做好預防復發的調理。自我診斷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率越來越高,一種成為一種常見的骨科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退行性病也可以外傷或過度勞累導致。我們應該對該病的發病症狀有所了解,從而自行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間盤突出。一旦患病應該抓緊治療,並預防該病復發的可能。那麼,腰間盤突出症有何症狀?如何診斷?治療後如何預防復發呢?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 1、腰部疼痛 多數患者有數周或數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復腰痛發作史。腰痛程度輕重不一,嚴重者可影響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後症狀減輕,咳嗽、噴嚏或大便時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劇。 2、腰部活動障礙 腰部活動在各方面均受影響,尤以後伸障礙為明顯。少數患者在前屈時明顯受限。 3、下肢放射痛 一側下肢坐骨神經區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常在腰痛消失或減輕時出現。疼痛由臀部開始,逐漸放射亞大腿後側、小腿外側,有的可發展到足背外側、足跟或足掌,影響站立和行走。如果突出部在中央,則在馬尾神經症狀,雙側突出則放射可能為雙側性或交替性。 4、觀麻木感 病程較長者,常有主觀麻木感。多局限於小腿後外側、足背、足跟或足掌。 如何自行診斷是否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呢? 1、看是否有腰痛症狀,然後輕輕咳嗽數聲,看腰疼是否加重。 2、仰躺在床上休息後,若疼痛仍不能緩解,可嘗試在左側卧位、彎腰屈髖、屈膝時疼痛症狀能否緩解。 3、仰卧位,患側膝關節伸直,並將患肢抬高,觀察是否因疼痛而使其高度受到限制。 4、仰卧位,自行或旁人用手輕輕觸後腰部、腰椎正中及兩側,檢查是否有明顯的壓縮。 如何預防腰間盤突出症復發? 1、腰間盤突出症經過治療後,雖然症狀基本消失,但許多病人髓核並未完全還納回去,只是壓迫神經根程度有所緩解,或者是和神經根的粘連解除而己。 2、腰間盤突出症病人病情雖已穩定或痊癒,但在短時間內,一旦勞累或扭傷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導致本病復發。 3、在寒冷、潮濕季節未注意保暖,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的患病部位,加之勞累容易誘發本病的復發。 4、術後的病人雖然該節段髓核已摘除,但手術後該節段上、下的脊椎穩定性欠佳,故在手術節段上、下二節段的椎間盤易脫出,而導致腰間盤突出症的復發。 溫馨提示:以上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與自我診斷,以及對腰椎間盤突出治療後預防復發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腰椎間盤突出危害大,因此,我們了解了自我診斷方法,就要積極的進行防治,徹底遠離腰椎間盤突出的危害。

2、哪些人易患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有明顯的職業特點,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者患此病的比例高。在體力勞動中,經常從事彎腰和負重勞動者更易發此病,如農田勞作、搬運、建築、舉重運動等從業人員均較其他人常見。此外,長期處於坐位工作的人員亦有相當大的比例患病。長期工作或居住於潮濕及寒冷環境中的人,比較容易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據統計長年從事礦井井下作業的人,患本病的比例較高。另外,短時間的超負荷勞作也是在慢性勞損基礎上的一個主要誘因。過重的負荷使椎間盤內壓力增加,易引起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某些腰椎先天性發育不良的人,如患脊椎側彎、先天性脊椎裂等疾病的人,同時並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機會也較多。此外,如孕期婦女,由於特殊的生理原因,導致體重突然增長,加之肌肉相對乏力及韌帶鬆弛,亦是誘發本病的危險時期。

3、什麼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佔95%

4、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如何?

腰椎間盤突出症為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疾患之一,國內文獻報道腰痛門診中大約10%-15%的患者診斷該病,因腰腿痛收治住院患者中診斷該病的病例大約佔25%-40%;國外相關研究統計,輕體力勞動者中約53%、重體力勞動者中約64%的人出現腰痛,其中約35%的腰痛患者會發展成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因椎間盤突出導致坐骨神經痛發病率,男性約3.1%,女性約1.3%,國內外報道的男女發病比率相差很大(7-12:1不等),一般來說男性明顯多於女性,與男性從事的勞動強度大有關。椎間盤突出左側者比右側多,左右之比約1.5:1,可能因大多數人均喜歡右側用力,右側腰背肌較發達,椎間盤受到的壓力集中,導致髓核容易被從左側擠出。另外發病患者中以從事勞動強度較大職業的工人多見,而隨著電腦的普及和工作方式的改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在長期「久坐」、「伏案」工作的白領人群中開始激增,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

5、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原因是什麼?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以腰腿痛為主症的病症,好發於青壯年,但以體力勞動者較多見。發病原因多由於持續及強度較大的體力勞動,體位需要隨時變換,腰背部肌肉較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椎間盤受到擠壓、牽拉及扭轉的機會較多,容易引起脊椎內外的平衡失調,造成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形成神經根、馬尾或脊髓的壓迫症狀。由於人體下腰部的活動最多,負重量也最大,所以臨床中以腰4、5椎及腰5骶1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最高。

6、上海哪個醫院看腰椎間盤突出症最好

問題分析: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佔95%。
意見建議:腰痛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

7、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哪些臨床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以腰腿痛為主症的病症,好發於青壯年,但以體力勞動者較多見。發病原因多由於持續及強度較大的體力勞動,體位需要隨時變換,腰背部肌肉較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椎間盤受到擠壓、牽拉及扭轉的機會較多,容易引起脊椎內外的平衡失調,造成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形成神經根、馬尾或脊髓的壓迫症狀。由於人體下腰部的活動最多,負重量也最大,所以臨床中以腰4、5椎及腰5骶1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最高。

本病患者感腰腿痛,疼痛可隨步行、彎腰、伸腰、坐起及咳嗽、噴嚏等動作加劇。嚴重者,影響坐卧翻身、站立,甚則出現步態跛行。疼痛可以呈持續狀,也可以呈間歇狀。腰腿痛多呈單側狀(側偏型),也可呈雙側或馬鞍區(中央型),或是兩側交替發作。但腿痛呈逐漸向下行放射狀。一般先由臀部開始,再向大腿後側、小腿外側至足(足踝、足外側至小趾、足背及拇趾等)。多表現為脹痛、刺痛、麻痛。久病則可出現放射疼痛區域的感覺麻木,如小腿外側、足背小趾、足掌、大趾等。

本病急性期疼痛劇烈者應絕對卧硬板床休息2~3周,不可坐起或下地站立,進餐、排便均應取卧姿,以減少脊柱垂直壓力。

8、哪些人比較容易患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好發於以下人群:(1)在職業上:腰椎間盤突出症可見於各行各業,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發病率無明顯差別。重體力勞動者的發病率比輕體力勞動者高,純腦力勞動者比輕體力、腦體力混合型的勞動者高。(2)在年齡上:本病一般發生在20-40歲的青壯年,男性比女性要多些,約占整個發病人數的75%左右。(3)體型上:一般過於肥胖的或過於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間盤突出症。(4)在工作環境上:寒冷潮濕的工作、生活環境易導致腰椎間盤出症。(5)在遺傳上:家族中有過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人,發病率比家族中沒有疾病的人發病率高幾倍。(6)在發育上:有發育異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椎弓崩解等,都會影響到腰椎的正常功能,給腰部肌群增加額外的負荷。易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7)在身體素質上:在臨床實踐中能發現這樣一個規律,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人有的平時身體素質比較好,在這些患者中很少有人同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見病。

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率最高的腰椎區域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