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胸椎間盤c

胸椎間盤c

發布時間:2020-11-28 11:56:31

1、胸椎間盤突出【胸椎間盤突出】

你好;
腰突症治療是;
1,臨床症狀。
2,相關體檢。
3。才是參考影像學檢查。
所以,影像學檢查必須以臨床症狀為前提!

謝謝

童國海

(童國海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有沒有胸椎間盤突出這種病?我的胸椎很疼,變天更疼

下面的資料我覺得詳細易懂你看看吧

什麼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西醫病名,准確的講,應該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脫出症」,中醫學中屬於腰痛范疇。
由於各種原因(如扭傷、勞損等)使腰椎間盤受到擠壓、牽拉和扭轉導致腰椎間盤的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造成髓核向後或後外側脫出,產生腰腿痛等綜合癥候群,稱之為腰椎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簡稱腰椎間盤突出症。該症多發於中青年人,發病部位以腰4~5椎間盤多見,腰5胝1間盤次之,有時上下兩個椎間盤同時發病。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由於椎間盤本身退行性變、外傷、慢性勞損及感受風寒濕邪等,使間盤纖維環發生破裂,髓核突出壓迫脊髓或神經根,從而出現腰背部廣泛鈍痛,活動後加重,腰部活動受限或障礙,嚴重者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開始時腿部疼痛為鈍痛、疼痛多向下肢放射,疼痛麻木由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及足背部放射。突出物壓迫圓錐可出現馬鞍區(會陰部)麻木,排尿、排便無力等。
醫生檢查時可見患者脊柱有程度不同的側彎、腰椎生理前凸消失,活動受限或障礙,腰椎的棘突及椎旁有壓痛及向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屈頸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踇趾背伸無力,還有下肢皮膚的感覺異常,脊髓及神經根長期受壓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等。
X線片檢查,正位片可見腰椎有側彎(凸)畸形,病變椎間隙較正常間隙變窄,側位片見腰椎生理前凸減弱或消失,其病變椎間隙前窄後寬,椎體上下緣有骨質增生像。如果想進一步確診椎間盤突出及脊髓、神經根受壓迫情況,可採用目前較先進的檢查診斷儀:CT及MRI成像、脊髓造影等。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常見治療方法有哪些
1.保守治療 卧床休息,採用脊柱對抗牽引、推拿、按摩、針灸治療,配合中西葯物鎮痛消炎、脫水治療、理療、葯物透析治療等多數患者可獲得好轉或痊癒。有些採用骶管封閉療法或椎管內注葯效果也不錯,但是,一定要選擇好適應證。
2.中葯內服 腰腿痛口服液、六味地黃丸及其它一些經驗方等。
3.手術療法 對於經過正規保守治療半年左右,久治不愈,症狀反復發作,影響工作及生活者,神經壓迫症狀加重者,中央型巨大突出或椎間盤已破裂者,已並發神經根粘連者,均可採用手術切除突出物減壓,松解擴大神經根管等。

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期如何治療
1.卧硬板床休息,消炎鎮痛、利水等中西葯物應用,局部葯物透析。
2.脊柱對抗牽引、按摩。可使椎間隙增大、關節突關節拉開,有利於髓核還納,還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椎間盤內的壓力及神經根受壓症狀等。
3.對於肌緊張及壓痛點明顯者可採用局部封閉治療及針灸治療等。

腰椎間盤突出症為什麼要牽引治療
腰椎牽引能使脊柱後關節嵌頓之滑膜得以復位,能使椎體間隙加大,通過椎間盤內的負壓使髓核還納,解除或減輕脫出的椎間盤對脊髓神經根的壓迫,通過牽引能矯正已側彎的腰椎。腰椎牽引還能使脊柱得以充分休息,解除肌肉痙攣,減輕疼痛,有利於椎管內的充血、水腫、粘連得到緩解。

哪些人不宜行腰椎牽引治療
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其適應證的選擇很重要,對有嚴重心、肺、腎功能疾病者及高血壓症者不宜行牽引治療。椎間盤突出症術後嚴重瘢痕粘連、感染及脊柱腫瘤患者不宜選擇牽引治療,尤其是大重量牽引。對於有嚴重骨質疏鬆者也應避免實施脊柱牽引治療。

成角旋轉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怎麼回事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近年來,通過應用不同方法對腰突症患者進行治療觀察及對脊柱生物力學和腰突症發病機理的進一步探討,發現腰突症患者往往有腰椎三維結構的改變,即病變椎體間存在間隙變窄、旋轉、側方傾斜、小關節紊亂等變化。因此,採用微機控制的多方位牽引床(DFQ—400型)治療腰突症,效果理想。方法是根據病人的體質、發病部位,突出物形態及大小等,確定好牽引距離、傾角度數、旋轉方向及旋轉度數,將以上數據輸入計算機後,令病人俯卧於牽引床上,軀干腋背部與骨盆分別固定於牽引床的胸腹板和臀腿板上,使病變椎間隙位於兩板交界處,然後啟動牽引床,使臀腿板根據治療需要成一定傾角,然後使定距離瞬間大力牽引與旋轉同步進行,每次牽引l~3秒,在牽引的同時醫生輔以手法整復治療。可減輕或解除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糾正椎間失衡,達到椎間載荷的相對平衡,使症狀緩解或消失。

3、胸椎間盤突出的臨床表現

( 1 )疼痛:是最為常見的首發症狀,根據突出的類型和節段,疼痛可為腰痛、胸壁痛或一側、兩側下肢痛。咳嗽、打噴嚏或活動增加均可致使疼痛症狀加重;休息後上述症狀可減輕。也可發生不典型的根性放射性疼痛,如 T11 、 12 間盤突出可產生腹股溝及睾丸疼痛。 易與髖部及腎疾患相混淆。中胸段胸椎間盤突出症可表現為胸痛或腹痛。 T1 、 2 椎間盤突出 可引起頸痛、上肢痛及 Horner 綜合症,也需與頸椎病相鑒別。
( 2 )感覺障礙:尤其是麻木,也是最常見的首發症狀之一。
( 3 )肌力減退和括約肌功能障礙也時有發生。
據統計,患者就診時 30% 患者主訴有排尿功能障礙(其中 18% 同時伴有二便功能障礙), 60% 的患者主訴有運動和感覺障礙。 盡管 X 線平片可顯示椎間盤鈣化,但對本病的診斷多無幫助。造影 CT ( CTM )可准確的顯示脊髓壓迫的情況,但缺點在於需要多節段地進行橫斷掃描且為有創性檢 查。 MRI 檢查的優勢在於該檢查本身無創,其矢狀面和橫斷面圖像可更加精確地進行定位和評估脊髓受壓的程度;此外, MRI 檢查還有助於發現多發的椎間盤突出而無需進行多節段橫斷掃描,且有助於與其他一些神經源性腫瘤相鑒別。

4、椎間盤突出的症狀c

腰痛,當壓迫神經是腰下下會出現酸痛或麻木。

5、「胸椎間盤變性」是什麼意思?需要治療嗎?

胸椎間盤變性是指胸椎椎間盤突出三種形態之一的椎間盤髓核脫出,時間長椎間盤脫出部被吸收出現「真空征」即所謂的椎間盤突出變性。如果未出現如背痛等症狀不需要治療。平時適當運動,多食維生素類食物及適當補鈣有好處,可以預防此類病症的發生。

6、人體脊柱標識L、C、T、S分別代表什麼?

C代表頸椎,T代表胸椎,L代表腰椎,S代表骶椎。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N塊脊椎組成的)

(6)胸椎間盤c擴展資料

結構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如圖:脊柱側面||脊柱後面)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 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7、c3一6椎間盤輕度膨出能有什麼後遺症

如果有頸椎膨出和骨質增生,可以做牽引等理療方法。效果不好,也可以用活血通絡的中醫中葯調理。如頸復康,血塞通等葯物。活血通絡止痛

與胸椎間盤c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