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椎間孔鏡髓核摘除術的手術全過程
手術第一步:標記並穿刺定位
手術第二步:局麻
手術第三步:椎間盤造影
手術第三步:直入導絲以及導引桿
手術第四步:逐級置入導桿、導管、擴孔鑽
手術第五步:逐級使用擴孔鑽行椎間孔成型
手術第六步:置入工作套管、放置內窺鏡
手術第七步:使用各類抓鉗摘除突出組織,鏡下擴孔鑽去除骨質,射頻電極封堵破損纖維環
手術第八步:椎管或者神經暴露是手術結束的重要解剖標志

2、椎間孔鏡髓核摘除術是摘除一部分還是全部摘除?
椎間孔鏡通過在椎間孔安全三角區、椎間盤纖維環之外,徹底清除突出或脫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質來解除對神經根的壓力,消除由於對神經壓迫造成的疼痛,其手術方法是通過特殊設計的椎間孔鏡和相應的配套脊柱微創手術器械、成像和圖像處理系統等共同組成的一個脊柱微創手術系統。在徹底切除突出或脫垂髓核的同時,清除骨質增生 、治療椎管狹窄、可以使用射頻技術修補破損的纖維環等
3、我做了腰椎間盤孔鏡髓核摘除術。需要休息好久才能用力。才能上班。
這個一般注意休息2-4個月左右的時間,盡量不要留下後遺症就可以
4、又有腰突症又有椎管狹窄,必須手術嗎?
有腰突症又有椎管狹窄多發生在中年以上人群,其根源是腰椎的退行性改變導致的,也就是腰椎老化了,由於老化,腰椎間盤突出、小關節增生、椎板肥厚、黃韌帶增厚等均能使椎管的容積變小,使居住在內的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壓迫而引起下肢麻木和疼痛。

對於單純腰突症的治療,大多數患者通過針灸、推拿等就能改善症狀,因為即使患者病程較長,但髓核多為突出,而非脫出,沒有壓迫到馬尾神經或使神經根壓迫加重,一般不會引起嚴重症狀,僅有少數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對於腰椎管狹窄的治療,雖有保守和手術兩種方法,但保守治療的目的僅是減輕症狀,減緩病情的發展,神經壓迫依然存在,所以僅適用於症狀較輕,只有腰部疼痛不適,輕度的間歇性跛行,沒有明顯雙下肢的神經症狀的病人,尤其適用非骨性狹窄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般認為腰椎管狹窄症的自然病程是不良的,宜盡早手術。
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下肢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存在客觀神經損害體征,如下肢感覺減退、下肢肌肉萎縮、下肢肌力下降;出現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行走距離少於500米,已嚴重影響生活;症狀持續存在且保守治療 3 個月不好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
由此可見,患了腰椎管狹窄症還是提倡盡早手術的,當腰突症遇到椎管狹窄,病情會更重,保守治療無法使已變狹窄的椎管重新擴大,神經壓迫會一直存在,而且隨著腰椎退行性變的加重,壓迫可能不斷增加,症狀會更加嚴重,甚至有癱瘓的可能。
所以目前認為,手術是治療此病的較好方式。
有腰突症又有椎管狹窄,表現症狀有哪些?
患者的典型症狀有:間歇性跛行、長期腰骶痛、腿痛、腹部出現束帶感;由腳部逐漸向上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有麻木感;嚴重時壓迫馬尾神經,可出現大小便異常、截癱等。
有腰突症又有椎管狹窄如何手術治療?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並腰椎管狹窄的手術,如果是單純的因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椎管狹窄,可以採用微創手術,如椎間孔鏡、椎間盤鏡做單純的椎間盤摘除,就能達到較好的治療。
如果椎管狹窄是增生的骨質等骨性狹窄此時需做開放手術,同時還要做內固定治療,如應用Wallis系統穩定椎間。
總之,具體採用哪種手術方式還需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來決定,就如李先生一樣,是單純的因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椎管狹窄,所以他最終採用了微創手術來治療。
5、椎間孔鏡手術一下能摘除兩個突出的髓核么
如果沒有糖尿病來,可以喝點兒糖源水。長期不運動,突然運動,肌肉產生大量乳酸,感覺就是肌肉酸痛。喝糖水可加快乳酸代謝,促進恢復。鍛煉應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切不可心急蠻練,那樣腰突沒好,還會出現其它問題。祝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