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間盤
腰椎間盤突出症又名「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椎間盤是椎體之間連接部分,除第一、二頸椎間無椎間盤外,成人共有椎間盤23個。本症易發於20--40歲之間,少年兒童極少發病,典型的髓核突出症不發生於老年人,臨床上以腰4--5和腰椎5、骶椎1之間的椎間盤最易發生病變。
〔病因〕
腰椎間盤纖維環在後外側較為薄弱,後縱韌帶在脊柱的全長中都無間斷,但自第一腰椎平面以下,後縱韌帶漸漸變窄,至第5腰椎和第1骶椎間,寬度只等於原來的一半,腰骶部是承受動、靜力最大的部分,故後縱韌帶的變窄,造成了自然性結構方面的弱點,髓核易向後方兩側突出。
發生本病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是椎間盤本身退行性變或椎間盤有發育上的缺陷;外因則有損傷、勞累以及受寒著涼等。
椎間盤缺乏血液的供給,修復能力較弱,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由於負重和脊柱運動,椎間盤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擠壓、牽拉和扭轉作用,因此容易發生萎縮、彈性減弱等退行性變化,這是本質發生的主要因素。
(1)外傷尤其是積累勞損,是引起纖維環破裂的重要原因。由於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椎間盤後薄前厚,當人們在向前彎腰時,髓校就向後方移動,由於受到體重、肌肉和韌帶等張力的影響,髓核產生強大的反抗性彈力,這反抗性彈力的大小與負重的壓力大小成正比。在此情況下。如果這種力量過大,或椎間盤纖維環本身已有缺陷,就有可能使髓核沖破 纖維環面向側後方膨出或突出,引起神經根、馬尾或脊髓的壓迫症狀。
一般在20~30歲間,纖維環開始變性,彈性減小,應力加於這些變性或彈力減退的纖維環,如腰部扭傷後,極易造成纖維環的破裂。在這年齡,髓核尚能保持其膠質狀態和膨大,因之隨核必被擠於裂隙之間,以致影響裂隙的癒合,此時即使困裂隙較小,髓核一時未突破纖維環,但因裂隙繼續存在,日後亦可能在不斷的活動和擠壓中有所發展。若扭傷所造成纖維環的裂縫較大,突出的髓核即可引起急性的坐骨神經痛。
在30~40歲之間,若髓核內纖維組織增多,但尚未引起椎間盤的變窄,則髓核對於變性的抗力,反而變得較半液狀時期為大,髓核突出的可能性相對變得較小,故髓核的變性,從某些方面看來,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機制。
40-50歲以後,若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的變性皆很明顯,椎間盤萎縮變化廣泛,則受到損傷後,破裂和突出多是細小的,放不易引起典型的坐骨神經痛。除非碎裂的纖維環被擠於椎管內,否則不會引起急性症狀。若夠核變性已至晚期,而纖維環尚保持完整,則椎間隙有顯著變窄,以致椎體邊緣有骨刺或唇形變發生。
(2)受寒 不少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無外傷史或勞損史,只有受寒、著涼。其原因可能由於椎間盤有發育上的缺陷,受寒流後使腰背肌肉痙攣和小血管收縮,影響局部的血循環,進而影響椎間盤的營養,同時,肌肉的緊張痙攣,可增加對椎間盤的壓力,特別對於已有變性的椎間盤,可造成更進一步的損害,致使髓核突出。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急性閃挫,氣滯血瘀;
(2)外感風寒濕邪,經絡閉塞;
(3)久病勞損,腎虛型。
2、椎間盤變性的基本概述
椎間盤是位於人體脊柱兩椎體之間,由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組成的一個密封體。上下有軟骨板,是透明軟骨覆蓋於椎體上,下面骺環中間的骨面。上下的軟骨板與纖維環一起將髓核密封起來。纖維環由膠原纖維束的纖維軟骨構成,位於髓核的四周。纖維環的纖維束相互斜行交叉重疊,使纖維環成為堅實的組織,能承受較大的彎曲和扭轉負荷。纖維環的前側及兩側較厚,而後側較薄。纖維環的前部有強大的前縱韌帶,後側的後縱韌帶較窄、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後方突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症,據悉,使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可以強化並鞏固纖維環。
髓核是一種彈性膠狀物質,為纖維環和軟骨板所包繞。髓核中含有粘多糖蛋白復合體、硫酸軟骨素和大量水分,出生時含水量高達90% ,成年後約為80%。
人體脊柱的結構非常復雜,成年人脊柱的椎骨共有24塊。因寰椎與樞椎之間,骶椎尾椎之間不存在椎間盤,所以全身的椎間盤只有23個。它們均位於兩個椎體之間。椎間盤的總厚度為全脊柱總長的l/4-1/5。腰部的椎間盤最厚,約為9毫米。從腰1到骶椎之間都存在有腰椎間盤。人們常說的椎間盤突出實際上指的是腰椎間盤突出,其實頸椎、胸椎之間均有椎間盤,也同樣可以突出,不過症狀和體征,以及治療方法不同而已。 青春期後人體各種組織即出現退行性變,其中椎間盤的變化發生較早,主要變化是髓核脫水,脫水後椎間盤失去其正常的彈性和張力,在此基礎上由於較重的外傷或多次反復的不明顯損傷,造成纖維環軟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該處突出,壓迫神經根而產生神經根受損傷徵象;也可由中央向後突出,壓迫馬尾神經,造成大小便障礙。如纖維環完全破裂,破碎的髓核組織進入椎管,可造成廣泛的馬尾神經損害。由於下腰部負重大,活動多,故突出多發生於腰4-5與腰5-骶1間隙。所以人們常說的椎間盤突出多指腰椎間盤突出,其實頸椎、胸椎之間均有椎間盤,也同樣可以突出,不過症狀和體征,以及治療方法不同而已。
腰骶神經根從硬脊膜囊的前外側穿出,在椎管內斜向外下走行,經椎間孔出椎管。腰3及腰4神經根各自從相應的椎體的上1/3或中1/3水平離開硬膜囊,緊貼椎弓根進入椎間孔。腰5神經根由腰4腰5的椎間盤水平或其上緣離開硬膜囊,向外下走行,繞椎弓根進入腰5骶1之間的椎間孔。骶1神經根發自腰5骶1椎間盤的外1/3,繞骶1椎弓根進入椎孔。了解了神經根與椎間盤的關系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不同部位的腰椎間盤突出,可以引起不同部位的症狀和不同的體征。

3、l4/5,l5/s1椎間盤膨出是什麼意思
腰椎間盤膨出症:是由於腰椎髓核腫脹膨出,形成血腫、水腫壓迫坐骨神經引起的腿腳放射疼痛,用接骨散外敷3副葯就可以消除血腫水腫,使神經不在受壓迫粘連,疼痛消除,3-6副葯就基本治癒。康復後,在進行腰腹肌鍛煉,做大飛燕,小飛燕,拱橋式,鍛煉腰背肌,腰腹肌.預防再次受傷復發,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
4、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是姿勢性腰痛積累的結果,是腰肌勞損更嚴重的後果,一般都是由不良姿勢導致的。
人體的脊柱是由一節一節的椎骨連接而成的,人在姿勢挺拔的情況下,椎骨之間近似於平行,接觸面近乎為平面,重力傳導順暢,不容易造成損傷。如果人體腰椎前凸,必然使椎骨後部受力大大增加,超過了其承重能力必然造成損傷。隨著損傷程度的加劇,各種各樣的腰痛症狀就出現了,嚴重的還會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滑脫。
所以糾正不良姿勢是腰椎間盤突出的最終解決方法。
可以試驗一下倒走,穿平底鞋小步慢走,注意安全,也可以赤足或者是只穿襪子,前腳踩一本18毫米左右厚的書,感覺一下腰部疼痛是否減輕?是不是感覺舒服一些?如果有感覺可以穿負跟鞋,前高厚低的設計,原理和倒走是一樣的,更容易堅持,效果也會更鞏固的。
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平時要注意休息,不要疲勞,要注意腰部的保暖,不要久站或者是久坐。
5、人體的椎間盤一共有多少塊?
人體脊柱的結構非常復雜,脊柱的椎骨共有32塊。因環推與樞椎之間,骶椎尾椎之間不存在椎間盤,所以全身的椎間盤只有23個。它們均位於兩個椎體之間。腰部的椎間盤最厚,約為9毫米。從腰1到骶椎之間都存在有腰椎間盤。 人們常說的椎間盤突出實際上指的是腰椎間盤突出,其實頸椎、胸椎之間均有椎間盤,也同樣可以突出,不過症狀和體征,以及治療方法不同而已。
6、人體有多少個椎間盤?
人體脊柱的結構非常復雜,脊柱的椎骨共有32塊。因環推與樞椎之間,骶椎尾椎之間不存在椎間盤,所以全身的椎間盤只有23個。它們均位於兩個椎體之間。腰部的椎間盤最厚,約為9毫米。從腰1到骶椎之間都存在有腰椎間盤。人們常說的椎間盤突出實際上指的是腰椎間盤突出,其實頸椎、胸椎之間均有椎間盤,也同樣可以突出,不過症狀和體征,以及治療方法不同而已。
7、什麼部位的椎間盤最薄
?
8、腰椎間盤突出症指的是什麼啊?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指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後,其髓核連同殘存的纖維環和覆蓋其上的後縱韌帶向椎管內突出,壓迫鄰近的脊神經根或脊髓所產生的症狀。多發於壯年體力勞動者,男多於女,20-50歲佔90%以上。約70%的病人有腰部受傷史。正常椎間盤彈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壓力而不致破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常受到擠壓、扭轉等應力作用和輕微損傷的積累,在30歲以後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使纖維環破裂,引起椎間盤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