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腰椎間盤突出在CT片上的診斷要點

腰椎間盤突出在CT片上的診斷要點

發布時間:2020-10-31 07:14:04

1、我有腰椎間盤突出,請大家幫我看一下CT片,看看嚴重不

圖片不是很清晰,定位像看不到,所以只能算是猜測
您這應該是L4/5、L5/S1的椎間盤突出
單純從片子上分析,這樣的CT片子的人很有可能出現了左側下肢的症狀,腰部疼痛放射到小腿、左足,可能伴有左足的皮膚感覺障礙,左側大腳趾的力量比右側的減弱。有的病人可能還會出現排便方面的問題,比如排便不盡感、排便困難等。

沒有症狀的人,應該很小心的預防症狀加重
如果出現了上面我所描述的症狀或者類似的症狀,那麼應該治療。
您現在年紀比較輕,我覺得應該嚴格的保守治療(牽引+葯物+物理治療)並且配合比較認真的生活預防。
如果不能嚴格的保守治療,或者嚴格的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那隻能考慮有創治療了。有創治療包括微創的髓核溶解(激光、射頻臭氧、葯物溶解)、微創的椎間盤髓核切除甚至開放的椎間盤髓核切除。

必須提醒您,上面的治療方法,都是現在的醫院常規治療方法,對相應病症的病人都是有效的,但這些治療方法再有效,如果您不能很好的預防症狀的復發估計都不可避免。

還有,無論是微創還是開放的切除髓核,由於失去了椎間盤的緩沖作用,與手術的椎間盤相鄰的椎間盤退化將會加速,再次出現類似症狀的幾率將會加大,簡單的說就是同樣一個人,手術後比手術前更容易患病。

正規的治療里,卧床和牽引是很重要的,日常生活中預防與之並列,葯物和物理治療僅僅是促進症狀緩解的輔助而已,如果您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那麼,治療效果將會很差很差。所以,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防治基礎就是對這個疾病有足夠的認識。

網路能給你不少的幫助,如果需要其他的對這個疾病的認識也許我能提供一些幫助(我沒有特效葯、沒有特效的治療辦法,只是對這個疾病有一定的理解而已)。

僅供參考

2、MRI和CT兩種檢查方式在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中均各自有哪些優勢?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常見且多發的疾病。目前,該病的診斷方法主要包括影像檢查、

體檢和臨床症狀推斷等。磁共振成像和計算機斷層成像是當今[最常用的成像方法。臨床上,磁共振成像檢查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診斷具有靈敏度好、特異性高的優點,能夠簡單直接地獲得脊髓和脊柱的成像圖像,從而全面觀察患者的游離髓核,獲得完整直觀的成像圖像。

。同時,磁共振成像在軟組織檢查中具有高解析度,能有效顯示患者脊髓、硬膜囊和神經根受壓的間接徵象,還能仔細檢測舒默結節及其位置和數量[5]。然而,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中,CT成像具有較高的解析度

,能有效顯示患者病變的位置、程度、大小和方向,能直接觀察患者是否有韌帶、纖維環和髓核等空氣積聚和鈣化,並能直接反映患者椎體和小關節的骨結構,從而有效評估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病情。然而,CT檢查也有一定的缺陷。如果僅執行水平軸掃描,掃描范圍之外的游離髓核可能被忽略,並且諸如神經和脊髓等軟組織的密度解析度相對不足,因此顯著增加了誤診和漏診的概率

不論是MRT還是CT的結果檢測出來都是比較權威的,MRT和CT針對不同的檢測在不同的方面都具有其在這方面的優勢檢測,如果對MRT和CT的檢測結果有質疑,那麼可以去和專家了解MRT和CT的結果。

3、關於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附CT檢查報告單,請教高人詳解一下)

腰5/骶1椎間盤突出(左側後型)伴鈣化,鈣化是損傷時間久了,左側後型,應壓迫左腿神經。
腰4/5椎間盤突出(中央型)致相應椎管狹窄,晚上休息後到凌晨4點左右又開始疼,與狹窄有關,也見於損傷時間過久,中央型,可能壓迫單側腿痛,也可能是雙側腿痛,
腰3/4、腰5/骶1椎間盤膨出與腰5/骶1椎間盤突出(左側後型)伴鈣化,這兩個L5--S1不一致,突出彭出都有,不管彭出突出是區分椎間盤損傷程度的,
腰3-骶1椎體及椎小關節退行性變,是反映椎體損傷程度或椎體老齡化的發展趨勢。
椎管狹窄的治癒率低,易留下少許後遺症或少許症狀,
綜合分析,結合患者腰椎應當有小側彎,建議找一個按摩整脊的高手,大約1個月或一個多月,

4、請高人幫忙看個腰椎間盤突出的CT片 並給出治療意見(萬分火急)

像你父親這種情況我建議你擇期給你父親手術不能再拖了否則情況會加重的
在未手術前可以進行一些物理治療 例如牽引等 像你上面提到的雙氯酚酸鈉腸溶片和活血通脈膠囊只能起到一個活血鎮痛的作用 對病情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腰椎間盤突出靠葯物是沒辦法解決根本原因的 不要聽信一些人宣傳的所謂神葯

5、怎麼看腰間盤突出的ct片

突出的表現:
1、 椎間盤後緣變形:正常情況下椎間盤後緣與椎體邊緣平行,髓核突出時,椎間盤後緣局限性凸出,形狀和邊緣不規則。
2、 硬膜外脂肪移位:正常硬膜外脂肪形態對稱,髓核突出所形成的軟組織密度影壓迫,推移硬膜外脂肪,使硬膜外脂肪所形成的透亮區不對稱
3、 椎管內異常軟組織密度影:突出髓核的密度高於硬脊膜囊和硬膜外的密度,硬膜外間隙中的軟組織密度影代表突出椎間盤的位置和大小。
4、 硬膜囊變形:正常硬膜囊前緣界面與椎體骨性關節面後緣一致。髓核突出時,光滑圓形的硬膜囊前緣受壓變形,較大的突出占據骨性椎管的大部分,是硬脊膜囊呈新月形裂隙改變。
5、 神經根鞘受壓、變形:正常神經根鞘位於骨性椎管的外側,椎弓根的內側,為類圓形軟組織密度影。當髓核向後外側突出時,壓迫、推移神經根鞘向後移位。
6、 突出椎間盤鈣化:表現為軟組織密度的突出物中有點、片狀的高密度陰影。
7、 椎間盤「真空現象」:髓核的退變導致髓核內積氣,合並髓核突出時,椎間隙內極低密度的氣體可位於椎間盤後緣以外。
8、 椎體schmorl結節:表現為椎體松質骨內類圓形低密度影,靠近椎間盤,周圍多伴有骨硬化帶,可多發。
9、 椎體骨質增生:椎體邊緣出現水平狀向外延伸的骨贅,密度不均,多伴有骨質硬化。
10、 椎小關節退變:表現為小關節突肥大。骨贅形成。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質破裂、小關節間隙變窄、關節腔內積氣、小關節囊腫脹等。
11、 黃韌帶肥厚:正常腰椎黃韌帶厚度不超過5mm,當椎間盤突出導致椎間隙變窄,黃韌帶變短,皺褶。損傷反復作用可導致黃韌帶肥厚,表現為椎板內側弧形密度增高影,壓迫硬膜囊前移,時間長者可發生鈣化,並可累及小關節囊導致腰椎管狹窄。

除此之外,還有膨出:
①輕度膨出時表現為椎間盤後緣正常腎形凹陷消失,圓隆飽滿。

②重度時彌漫膨出的間盤邊緣明顯向四周均勻一致增寬,超出上下椎體邊緣,但椎間盤仍然對稱,沒有局部突出,外形保持橢圓形,可伴真空變性。嚴重時可造成硬膜囊受壓狹窄,馬尾神經受壓。

6、怎樣從ct片上看出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由三部分組成,中間是髓核,髓核外邊包圍著纖維環,上下是軟骨板。了解了椎間盤的構造就可以看圖了。可以多了解一些不同部位的特徵,後期會慢慢學會的

與腰椎間盤突出在CT片上的診斷要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