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椎間盤突出有可能是側突嗎

椎間盤突出有可能是側突嗎

發布時間:2020-09-26 13:10:20

1、還是椎間盤突出的問題!!

缺少運動造成的.此類病症正在年輕化.白領化.因為這類人每天用電腦比較多.經常是一坐都是一整天,甚至更長.長期的固定的姿勢壓迫椎間盤.有時可能起身的時候就傷害了椎間盤.突出了.

此症是世界難題,我治了多年,走了很冤枉路,現在總結了一些經驗和保養體會,供你參考:

目前關於此類病症的治療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和微創介入治療。

1、手術治療:此類技術目前只被少數的著名省級特大醫院和一些極少數地區的著名軍醫醫院專家所擁有。手術治療只有極少數頸腰間盤突出的病人被醫生建議採用,因為危險性實在太大。費用也極高,自費大概在4萬元以上左右。目前我所掌握的危險就有:(1) 感染:術後可見手術切口感染還可能發生椎間隙感染。主要表現是:原有的神經痛和腰腿痛症狀消失,5~14天後發生劇烈的腰痛伴臀部或下腹部抽痛和肌肉痙攣,不能翻身,痛苦很大。(2) 神經損傷:手術中在硬膜外或硬膜內都有可能損傷神經根、;這類是最可怕的,完全是醫生人為可能造成的事故,在我的生活圈子當中就耳聞目睹有一死二殘的。手術不小心碰到了神經導致終身殘疾。(3) 大血管損傷:最常見的是經後路手術時損傷腹後壁大的血管損傷。這在手術中會導致死亡的。(4) 粘連與瘢痕:手術部位的神經根與椎板切除後硬脊膜的暴露部分常發生粘連與瘢痕,會留有腰痛或神經根放射痛。椎管後壁骨缺損處瘢痕組織增生、粘連導致術後再狹窄;血腫機化、粘連及鈣化,往往導致神經根管再度狹窄。(5) 脊柱不穩:部分病人術後腿痛消失而腰痛持續存在 。(6) 臟器損傷:血管損傷時可能伴有其他臟器損傷,如膀胱、輸尿管或小腸等。 (7) 腦脊液瘺或脊膜假性囊腫: 腦脊液瘺多在術後第3~4天時發生;硬脊膜假性囊腫多在術後幾個月內出現腰腿痛,在手術疤痕處或腰骶部有球形囊樣物與硬膜粘連。壓迫囊樣腫物,可引起坐骨神經痛。也有做了手術白做的可能。能。

2、微創介入治療:此類治療技術在現在社會上很多市級以上醫院及少量的縣級以上醫院都可以做。患者一經檢查出此類腰頸間盤突出,掌握此項治療技術的醫院醫生就會極力向你推薦。微創治療技術目前被臨床廣泛採用的有:經皮穿刺膠原酶髓核溶解術、臭氧髓核注射技術、激光髓核氣化術、經皮椎間盤切吸術等。一般來講,建議患此類病症的人在保守治療過程中無效的微創介入治療應是首選。至於選擇哪一種微創介入治療,要根據病情的需要而定,這要聽專家的意見。就醫時最好選擇設備交全、技術熟練的醫院來就診。而我當初為了省錢選擇了我們市裡的一所醫院,那傢伙跟跟省里的游醫聯合起來騙我,說是省里的專家,給我做手術的時候就他們兩個人把我給搞掂了。市醫院一個護士也不在場。那時也是病急亂投醫。我當時做的是經皮穿刺膠原酶髓核溶解術,由於各種原因,我半年後就復發了。所以建議要做手術的患者最好到省里大醫院去做。

3、保守治療:這個治療方案我放到最後來講,是因為這項技術太不好掌握了。或許你生活中的某個角落就有這種號稱能治療此類疾病的「專業人士」,某些人會那麼一點點,就在社會上招搖撞騙。我當初就遇到了不少。網路上也有噢,大家小心。保守治療的技術范疇太廣了,有中醫針灸、牽引、按摩理療和中、西醫葯。某些專家會給你講: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講,是沒有腰椎頸椎間盤突出症的,在中醫里統稱為腰背痛,這些或許對吧。我在針灸治療過程中,感覺是確實能有效的減輕疼痛,但是治療痛苦,痛呀。而且掌握此項技術的醫生不太好找。很多假醫生扎的你喊救命也沒有效果。好醫生是有效的。牽引,一般要到醫院里才能做,費用是大概40塊次一次,感覺在治療的過程中辛苦,把你人要拉長,你想想那感覺是啥樣。而且治療後一會兒又是老樣子,沒有什麼改變。按摩理療是最舒服的了,但是騙子太多,亂摸的就不少,效果欠佳,一些傳統的鄉村郎中所掌握的技術還更好,中、西醫葯這就不用說太多了,當初葯店伙計推薦,電視廣告上的那些治療此類病症的我都試了好多,一點效果也沒有,即使有效果的說明書上註明是麻醉類葯物,對胃有傷害,你能堅持吃嗎?而且你的胃一天到晚還脹脹的,不想吃飯。

看清楚了嗎?總之這病超麻煩.有人跟你說保證能治好的,那是騙人的.

現在我在說說我那惱火的腰椎類疾病的保養體會:我的椎間盤突出手術前是椎4/5突出,微創介入手術半年後復發,復發後是椎3/4、4/5兩節突出了;還要向右突出,所以會導致我的右腿痛。當我們每天早晨睜開雙眼迎來這一天的第一刻陽光時,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那真是人清氣爽。然而動一動腰,僵硬僵硬的吧,很不舒服吧,可能還有人可能會很痛。如果你能起床的,就先起來坐會,能走的就走走。不能起身的就躺在床上翻來復去吧。然後感覺腰部沒有那麼僵硬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做個理療:首先我們趴在床上,俯卧趴在床上,全身放鬆,雙手任意放,要讓身體舒服,然後開始搖屁股,左右搖擺.有人按住腰來搖效果更好.時間5分鍾.然後雙手肘部撐起來,把前半身撐起來,依然是趴在床上的,也是搖屁股.5分鍾,按住腰的人用力左右搖,我們就順著那個力左右搖擺,做完事,我們趴下休息一會吧.但是依然搖屁股.感覺到比較沒有那麼累的時候.現在做一個趴下又撐起的動作.不用搖屁股了,這里有個關鍵的問題各位要仔細看噢:撐起的時候吸氣,慢慢起來,起來後撐住,然後呼氣,呼氣的同時把挺住的腰沉下去,因為撐起來的時候腰是挺住的啦.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動作,是否能讓你減輕疼痛就在這個位置了。剛開始做的時候可能有點痛,但是第二天是絕對不會有這種痛的感覺的,長期做的也不會有痛的感覺。如果有就是你沒有理解好我的理療方法.每天早中晚三次.早上起來腰有點硬,可以活動一會兒後在做.剛發病的水腫期不適合做.剛剛發病的在水腫期我建議是絕對的卧床休息最好,至少一個星期或更長時間,想當初我剛發作的時候就是跟單位請假一個星期,一天都是在床上的,連吃飯都是趴在床上的。這時也可以到正規醫院叫骨科醫生開點消炎葯。還有一個我覺得補鈣很重要。可以喝多一點豬骨頭湯,有骨髓的那種是最好的啦。
接著下來大家就開始新的一天的忙碌生活吧。我也會很忙,至少我要檢修的設備每天我都要巡檢上好幾回。如果有故障了,還得更忙,直到解決好。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也要有自我保護和防範意識。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鍛煉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椎間盤繼續突出(這一點是我想的,我只是憑感覺,沒有依據呀)。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盡量做到少彎腰等等。剛開始腰椎突出的朋友我建議你花80元錢買一個腰帶系在腰上,會很舒服的。
晚上睡覺是一定要用硬板床的啦.可以鋪厚棉絮之類的增加舒適度。然後在棉絮下放一根3厘米左右的木棍,墊在腰部的位置睡覺到天亮.木棍橫放。第二天早上起床你就會感覺到疼痛感沒有那麼強了,我現在雖然每天沒有什麼不適,但我依然掂著木棍睡覺。這對恢復我們「龍骨」的生理曲度是一個很有效的良方。這里要說明一點,很多朋友問我那裡是腰,大家想想我們的腰在那裡呀。我想說的是,你背部不舒服的地方就是腰了,肚臍眼的背後就是腰。一定要明白這個部位。還有就是剛剛墊木棍肯定是不習慣的,也很難受。那麼我們也可以靈通一點。剛一始可以用多條毛巾折幾層放在腰下也是一樣的效果嘛。我整套的治療方案我是總結醫生給我治療時綜合的,那麼各位朋友你們自己也可以在治療保養的同時總結一下,有什麼好的方式方法我們大家也可以一起探討探討嘛。不要一成不變。要靈活運用。

不明白還可以問我.

2、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是同側嗎

是的!脊柱神經柳樹一樣向下放射!那側突出就壓迫那側

3、椎間盤突出的症狀是什麼

臨床表現

(一)症狀
1.腰痛
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雖然高位腰椎間盤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經痛,但臨床少見,不足5%。絕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典型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症狀。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間盤產生化學物質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使神經根發生化學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壓迫或牽張已有炎症的神經根,使其靜脈迴流受阻,進一步加重水腫,使得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壓的神經根缺血。上述三種因素相互關連,互為加重因素。
3.馬尾神經症狀
向正後方突出的髓核或脫垂、游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臨床上少見。
(二)體征
1.一般體征
(1)腰椎側凸 是一種為減輕疼痛的姿勢性代償畸形。視髓核突出的部位與神經根之間的關系不同而表現為脊柱彎向健側或彎向患側。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於脊神經根內側,因脊柱向患側彎曲可使脊神經根的張力減低,所以腰椎彎向患側;反之,如突出物位於脊神經根外側,則腰椎多向健側彎曲。
(2)腰部活動受限 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動受限,急性期尤為明顯,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顯,因為前屈位時可進一步促使髓核向後移位,並增加對受壓神經根的牽拉。
(3)壓痛、叩痛及骶棘肌痙攣 壓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與病變的椎間隙相一致,80%~90%的病例呈陽性。叩痛以棘突處為明顯,系叩擊振動病變部所致。壓痛點主要位於椎旁1cm處,可出現沿坐骨神經放射痛。約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痙攣。
2.特殊體征
(1)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 患者仰卧,伸膝,被動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經根有4mm滑動度,下肢抬高到60°~70°始感腘窩不適。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神經根受壓或粘連使滑動度減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內即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稱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在陽性病人中,緩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這時再被動屈曲患側踝關節,再次誘發放射痛稱為加強試驗陽性。有時因髓核較大,抬高健側下肢也可牽拉硬脊膜誘發患側坐骨神經產生放射痛。
(2)股神經牽拉試驗 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關節完全伸直。檢查者將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髖關節處於過伸位,當過伸到一定程度出現大腿前方股神經分布區域疼痛時,則為陽性。此項試驗主要用於檢查腰2~3和腰3~4椎間盤突出的患者。
3.神經系統表現
(1)感覺障礙 視受累脊神經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現該神經支配區感覺異常。陽性率達80%以上。早期多表現為皮膚感覺過敏,漸而出現麻木、刺痛及感覺減退。因受累神經根以單節單側為多,故感覺障礙范圍較小;但如果馬尾神經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則感覺障礙范圍較廣泛。
(2)肌力下降 70%~75%患者出現肌力下降,腰5神經根受累時,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經根受累時,趾及足跖屈力下降。
(3)反射改變 亦為本病易發生的典型體征之一。腰4神經根受累時,可出現膝跳反射障礙,早期表現為活躍,之後迅速變為反射減退,腰5神經根受損時對反射多無影響。骶1神經根受累時則跟腱反射障礙。反射改變對受累神經的定位意義較大。

檢查

1.腰椎X線平片
單純X線平片不能直接反應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但X線片上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增生等退行性改變,是一種間接的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側凸。此外,X線平片可以發現有無結核、腫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鑒別診斷意義。
2.CT檢查
可較清楚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態和神經根、硬脊膜囊受壓移位的情況,同時可顯示椎板及黃韌帶肥厚、小關節增生肥大、椎管及側隱窩狹窄等情況,對本病有較大的診斷價值,目前已普遍採用。
3.磁共振(MRI)檢查
MRI無放射性損害,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MRI可以全面地觀察腰椎間盤是否病變,並通過不同層面的矢狀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間盤的橫切位影像,清晰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形態及其與硬膜囊、神經根等周圍組織的關系,另外可鑒別是否存在椎管內其他佔位性病變。但對於突出的椎間盤是否鈣化的顯示不如CT檢查。
4.其他
電生理檢查(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與誘發電位)可協助確定神經損害的范圍及程度,觀察治療效果。實驗室檢查主要用於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鑒別診斷作用。

診斷
對典型病例的診斷,結合病史、查體和影像學檢查,一般多無困難,尤其是在CT與磁共振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如僅有CT、MRI表現而無臨床症狀,不應診斷本病。

治療

1.非手術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大多數病人可以經非手術治療緩解或治癒。其治療原理並非將退變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回復原位,而是改變椎間盤組織與受壓神經根的相對位置或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松解神經根的粘連,消除神經根的炎症,從而緩解症狀。非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①年輕、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②症狀較輕,休息後症狀可自行緩解者;③影像學檢查無明顯椎管狹窄。
(1)絕對卧床休息 初次發作時,應嚴格卧床休息,強調大、小便均不應下床或坐起,這樣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後可以佩戴腰圍保護下起床活動,3個月內不做彎腰持物動作。此方法簡單有效,但較難堅持。緩解後,應加強腰背肌鍛煉,以減少復發的幾率。
(2)牽引治療 採用骨盆牽引,可以增加椎間隙寬度,減少椎間盤內壓,椎間盤突出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需要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3)理療和推拿、按摩 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椎間盤內壓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導致病情加重,應慎重。
(4)支持治療 可嘗試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進行支持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與硫酸軟骨素在臨床上用於治療全身各部位的骨關節炎,這些軟骨保護劑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軟骨分解作用。基礎研究顯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細胞產生炎性因子,並促進椎間盤軟骨基質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臨床研究發現,向椎間盤內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顯著減輕椎間盤退行性疾病導致的下腰痛,同時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報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轉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5)皮質激素硬膜外注射 皮質激素是一種長效抗炎劑,可以減輕神經根周圍炎症和粘連。一般採用長效皮質類固醇制劑+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周一次,3次為一個療程,2~4周後可再用一個療程。
(6)髓核化學溶解法 利用膠原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注入椎間盤內或硬脊膜與突出的髓核之間,選擇性溶解髓核和纖維環,而不損害神經根,以降低椎間盤內壓力或使突出的髓核變小從而緩解症狀。但該方法有產生過敏反應的風險。
2.經皮髓核切吸術/髓核激光氣化術
通過特殊器械在X線監視下進入椎間隙,將部分髓核絞碎吸出或激光氣化,從而減輕椎間盤內壓力達到緩解症狀目的,適合於膨出或輕度突出的病人,不適合於合並側隱窩狹窄或者已有明顯突出的患者及髓核已脫入椎管內者。
3.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 ①病史超過三個月,嚴格保守治療無效或保守治療有效,但經常復發且疼痛較重者;②首次發作,但疼痛劇烈,尤以下肢症狀明顯,患者難以行動和入眠,處於強迫體位者;③合並馬尾神經受壓表現;④出現單根神經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縮、肌力下降;⑤合並椎管狹窄者。
(2)手術方法 經後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關節突切除,或經椎板間隙行椎間盤切除。中央型椎間盤突出,行椎板切除後,經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內椎間盤切除。合並腰椎不穩、腰椎管狹窄者,需要同時行脊柱融合術。
近年來,顯微椎間盤摘除、顯微內鏡下椎間盤摘除、經皮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等微創外科技術使手術損傷減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預防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退行性變基礎上積累傷所致,積累傷又會加重椎間盤的退變,因此預防的重點在於減少積累傷。平時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時的床不宜太軟。長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變姿勢。職業工作中需要常彎腰動作者,應定時伸腰、挺胸活動,並使用寬的腰帶。應加強腰背肌訓練,增加脊柱的內在穩定性,長期使用腰圍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鍛煉,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縮帶來不良後果。如需彎腰取物,最好採用屈髖、屈膝下蹲方式,減少對腰椎間盤後方的壓力。

4、腰椎椎軸側凸改變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嗎?

是脊柱側彎。

5、腰椎間盤突出有先兆嗎?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是由於外傷、長期勞累、勞損、用力不協調、姿勢不當等原因導致的椎間盤組織退變、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損處突出,壓迫相鄰的神經跟、脊髓,造成周圍組織水腫、椎管狹窄、脊柱側彎等。與平時的習慣有一定的關系。腰椎間盤突出是退化性病變。

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勞逸結合,姿勢正確,避免久站久坐,宜選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彎曲。

注意事項:
1、保持良好坐姿。一般採取自然端坐位,背部保持挺直,頭部略微前傾。
2、避免頸腰部長期處於一種姿勢。稍感疲勞時可離開座位行走,或每隔一個小時做些簡單的伸展運動,1~2分鍾即可。
3、調整合理的睡眠姿勢,選擇合適的枕頭。
4、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合理的鍛煉。
5、平時注意頸腰部保暖。
6、可以適當補鈣。

6、如何判斷是否得了椎間盤突出?

1、腰痛、腿痛,從腰到腿,從上往下,常表現下肢痛重於腰痛,腰痛表現為深壓痛或放射痛,下肢痛表現為單側痛、雙側痛或交替痛。疼痛嚴重者咳嗽大聲說話也痛,發病規律往往是先痛後麻,繼則發木無力,肌肉萎縮,最後嚴重者可致癱瘓。2、按神經分布區域表現為臀部或腿部肌肉萎縮、肌力減弱、感覺異常和反射改變四種神經體征中的兩種徵象。如拇指背伸、背屈力減弱,腱反射減弱,對外界刺激反應減弱。3、往往是平躺或騎自行車時減輕,不能久行久站。嚴重時致腰椎側彎或後凸。4、影像學檢查:只具備輔助參考意義,包括X光、CT、MRI或特殊造影必須結合患者症狀,看其異常徵象與臨床表現是否一致來綜合判斷。注意:尤其要說明的是不可單純依靠X光、CT或MRI等這些檢查草率的給患者下診斷,這些往往是大部分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誤診的根源。有些患者和醫生明明是自己錯了,卻還蒙在鼓裡,振振有辭的說:我說的沒錯,這CT上能顯示錯嗎?何其無知?所以在這里需要跟大家說明的是,如果你僅僅是腰部疼痛難受,肯定不是椎間盤突出症,可能是腰肌纖維炎、棘突炎或韌帶炎、腰三橫突炎等,只有當疼痛或麻木牽掣到臀部或腿時才有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切不能把檢查單上的印象當成診斷。

7、腰椎間盤突出都是向後突出的嗎?

椎間盤可向不同方向突出:①向椎體內,通過破裂脆弱的軟骨板,突出至椎體骨松質內,形成施莫爾結節( Schmorl node),使受累的椎間隙變窄;②朝前,很少見。因前方有堅強的前縱韌帶所阻擋,且椎體前方即腹後壁,有較大空間,不致產生症狀;③向前下,髓核可經過骨片和椎體裂隙突向前縱韌帶下方;④向後至椎管。由於在中部有後縱韌帶,一般向側後方突出,但少數也可在中央突出;

與椎間盤突出有可能是側突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