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骨退化
腰椎病愛心提示:預防腰椎病 出現疼痛後要到專科醫生處正確分辨身體的疼痛症狀,而在預防方面,一些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奏效。 注意休息。休息能夠使身體各部位積聚的緊張壓力得以釋放,保證身體協調性,減少發生各種急性疼痛的機會。 鍛煉腰背肌肉。既然70%左右的病人都是脊椎椎間盤突出的,可以通過鍛煉腰背肌肉減少椎間盤突出。游泳是個非常好的鍛煉方式。此外,可以到健身房選擇那些專門鍛煉腰背肌的器械。另外,五點支撐法(平躺,以頭頂雙肘和後跟支撐體重成拱橋狀)和倒走法(充分鍛煉腰背肌肉)。如果腰背肌發達,那麼就等於在腰上纏上了一塊天然的護腰帶,可對腰背部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 [編輯本段]腰椎病的治療方法 1、葯物療法:吃葯、打針、貼膏葯都屬於葯物療法,葯物療法主要有消炎消腫、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主要有:阿司匹預防腰椎病的合理姿勢林、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安痛定、扶他林(解熱鎮痛抗炎葯),曲馬多、強痛定、度冷丁、痛力克(鎮痛葯),地巴唑復方丹參注射液(擴張血管葯),強的松、地塞米松、(激素),維生素B1、B12、E、C、三磷酸腺苷、肌苷(維生素及營養葯),中樞性肌肉鬆弛劑、利尿脫水葯等。 就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機理而言,葯物療法並非治本之法,只能緩解症狀,暫時減輕病人的痛苦,在病早期或急性期,效果必較明顯。但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宜長期服用。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2、物理療法:按摩推拿、針灸、電療、拔罐、激光、超聲波、石蠟療法等,此類療法也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為主,例如精業本草出品的頸腰專家,是採用磁石、托瑪琳、納米功能陶瓷粉及特殊的熱感應材料復合而成具有負離子遠紅外效應的護頸護腰產品,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3、封閉療法:將葯物注射於痛點和神經根周圍稱為封閉療法。主要起到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4、手術治療:主要用於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和休息者,經非手術療法無效者。手術改變了人體原有的組織結構,屬於創傷性療法。患者比較痛苦,手術破壞人體組織,造成人體組織結構的改變,容易增加其它組織的病變,比如,有些患者,在術後一段時間後,容易引發其它腰間盤的退變或造成不同程度的膨出或突出,還容易產生神經沾連或腿腳麻木,失去知覺,尤其容易引發骨質增生或椎骨不穩。所以手術療法只能在不得已時採用,腰突症在某種程度上屬於自限性或自愈性疾病,應盡量選用保守療法。 5、牽引療法:牽引是治療腰椎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過力學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對腰椎施加牽引力,拉寬椎間隙從而達到:A、減輕椎間盤壓力,促使椎間盤回納,解除對神經根等組織的刺激和壓迫。B、消除炎症,促進血液循環。C、解除肌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但傳統的牽引法是在床上進行的,只能是每日二次的間斷進行,每逢患者下床回家或運做,在上身重力的壓迫下,回納的髓核又會受壓再次突出,造成前功盡棄,反復發作。 [編輯本段]腰間盤突出與腰椎畸形應該鑒別 調查顯示:在正常的健康人群中,約有30%的人存在著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卻沒有臨床的症狀表現,而部分腰腿痛或坐骨神經痛者,其影像學檢查卻顯示正常,這屬醫學上需要探討的問題。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不能因放射學或影像學檢查顯示某一椎間關節和椎間盤有病理改變,就認為此處是造成病痛的起源;反之,也不能因為影像學檢查未發現異常,就武斷地認為腰椎沒有問題,這時必須進行綜合的分析,才有可能細究出病痛的根由。 脊椎發育異常在脊椎的上、下端,即上頸部和下腰部多見,表現為:移行椎、鄰近脊椎相互融合、脊椎結構的左右不對稱,以及脊椎某一部位缺損(如脊椎裂)、多餘骨的出現等。他們多無症狀,常因其他疾患行X線檢查時發現,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出現腰背痛等神經症狀,此時應當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相鑒別。現具體介紹如下。 移行脊椎:在脊柱的頸、胸、腰、骶椎各節段的交界處可以互相「移行」,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椎胸化、胸椎腰化等,發生最多的部位是腰骶部,這在腰腿痛者的X線檢查中佔去了1/3左右。 關節突畸形:兩側關節突的方向常有不對稱,多見於腰骶部、其次在L4、5間。關節突的方向及形狀對脊柱運動有很大關系,假如關節突關節的排列一致,則脊椎各方向的活動就會協調一致;若兩側不對稱,會使脊椎各方向的運動難以協調,造成關節突關節、韌帶、及周圍肌肉的勞損,進而引發腰腿痛,有時還會在畸形關節突的上一間隙伴發椎間盤突出。 棘突畸形:棘突為次發化骨中心,大約在25歲時融合。最常見的變異有:1)接觸棘突。正常者,在腰部後伸時相鄰兩個棘突間仍保留有一定距離,而先天性棘突過長、腰椎過度前凸、骶骨呈水平位、或是椎間盤退變致椎間隙明顯狹窄時,會導致兩個相鄰棘突間的距離變小,當腰部後伸時,相鄰的棘突相互碰撞、不斷磨擦,進而形成假關節,即所謂的接觸棘突。隨著時間的延續,可造成滑膜炎或損傷性關節炎,引發腰痛,當腰後伸時疼痛會加重,此時應該控制腰部的後伸活動、調整不合理的姿勢,以減少病變棘突的撞擊,從而有利於局部充血、水腫的消退。2)喙狀棘突。喙狀棘突多見於L5,其棘突細長、遠端向後下方彎曲成鳥嘴狀,故稱為喙狀棘突。在側位X線片上可見細長、彎向下的L5棘突,當腰部後伸活動時,喙狀棘突撞擊骶1椎板,引起局部充血、水腫、或形成滑囊,發生腰痛;壓迫骶1神經時,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若合並骶椎裂時,可引起腰痛、會陰部麻木、下墜感和排尿功能異常。治療是以腰部制動、限制腰部後伸等為主。3)杵狀棘突。骶椎隱性脊椎裂處的浮游棘突與L5棘突相融合,形似杵臼,故稱之,其病理改變和治療原則與喙狀棘突相類似。 隱性脊椎裂:是胚胎期軟骨化中心或骨化中心發育障礙,兩側椎弓在後部不相癒合,椎板及棘突部遺留下不同程度的裂隙。好發於下部腰椎和上部骶椎。只累及骨骼時稱隱性骶椎裂;如同時伴有脊膜或脊髓膨出時,稱顯性脊椎裂。它一般只累及一個節段,輕者只有一條裂縫,嚴重者椎板完全缺如。隱性脊椎裂有纖維組織覆蓋,可有腰骶部皮膚的色素沉著、生有毛發或呈小脂肪瘤樣改變,一般無症狀,但成年後腰骶部負重過大、活動多,其周圍的韌帶和肌肉有一部分缺乏附著點或附著不牢固,易形成腰骶部勞損。 治療原則,是調整好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姿勢,加強腰背肌的鍛煉,以便能夠代償其先天性的缺陷。 [編輯本段]常見腰椎疾病產生的原因及臨床表現 1、椎間盤突出(膨出)症:在人群中發病率為15.2%。其發病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在各種外力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使相鄰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痛,一側或雙側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狀,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 2、骨質增生:隨著年齡增長,腰椎及周圍軟組織產生退行性病變。由於軟組織病變、肌肉的牽拉或撕脫、出血、血腫,日久便形成刺狀的骨質增生;骨刺的形成又對軟組織產生機械性的刺激,壓迫神經導致神經根水腫變形,產生腰腿痛等症狀,如此惡性循環,病情不斷加重。雖有許多通常的治療措施,但療效皆不盡如人意。病情反復,時好時壞,不能根治。 3、腰椎管狹窄症:腰椎管因某些原因發生骨性或纖維性結構改變,導致一個節段或多個節段的一處或多處管腔變窄,壓迫了馬尾神經或神經根而產生的臨床癥候群。腰椎管狹窄的原因:主要有先天與後天的區別,所謂先天的椎管狹窄症是指椎管先天發育較窄,在同樣的組織退變、增生的情況下,容易引起症狀。後天因素是由於退變、損傷等原因引起的黃韌帶肥厚、椎體骨質增生、小關節骨贅、硬膜外粘連、腰椎間盤突出等,導致腰椎管腔狹窄。其中以黃韌帶肥厚、腰椎間盤突出引起者最為多見。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來說,是否能進行體育運動,要視患者的病情才能夠決定。一般來說,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發作期,一定要卧硬板床休息,並適當採取的治療,絕對禁止進行體育運動。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急性發作緩解期或已經緩解僅有輕微症狀的患者,可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但要緩慢地進行運動並適當控制活動量,循序漸進。切忌突然地、劇烈地運動,且要對運動項目進行選擇,初期應選擇腰部活動和負荷相對少一些的運動項目,並在運動時採取佩帶寬腰帶或腰圍等保護措施。 在眾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中,游泳運動較為適合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但應注意運用正確的游泳姿勢及游泳池水溫不宜過低,並在游泳前要進行充分的准備活動,游泳的時間不宜過長,運動中有一定的時間間歇,以避免腰部過度疲勞。 只要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加重,就必須休息,待症狀好轉後方可再進行體育運動,切不可盲目堅持活動。總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適當地進行一些體育運動,不僅可增強腰部血液循環而起到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加強腰背肌的力量,使腰椎穩定性增強,起到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症復發的作用。
2、腰1/2椎間盤退化,輕微向後突出
指導意見:
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保守,介入,手術.建議首先保守治療,能保守不手術,手術是最後的治療方法,一般保守治療建議採取按摩,牽引,針灸,理療,服中葯和練功等保守治療.需要注意運動或搬運重物可以誘發和加重,另外需要睡硬板床,另外注意腰部扭傷,過度疲勞,受寒,受濕等
3、椎間盤膨隆,腰椎退行性變?
你好,椎間盤膨隆,腰椎退行性變是沒有必要開刀的(無手術指征),而且術後後遺症多、效果也不是理想的;建議中醫中葯、針灸、推拿、理療等,效果好、痛苦少,值得推薦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4、我有腰椎間盤突出,請大家幫我看一下CT片,看看嚴重不
圖片不是很清晰,定位像看不到,所以只能算是猜測
您這應該是L4/5、L5/S1的椎間盤突出
單純從片子上分析,這樣的CT片子的人很有可能出現了左側下肢的症狀,腰部疼痛放射到小腿、左足,可能伴有左足的皮膚感覺障礙,左側大腳趾的力量比右側的減弱。有的病人可能還會出現排便方面的問題,比如排便不盡感、排便困難等。
沒有症狀的人,應該很小心的預防症狀加重
如果出現了上面我所描述的症狀或者類似的症狀,那麼應該治療。
您現在年紀比較輕,我覺得應該嚴格的保守治療(牽引+葯物+物理治療)並且配合比較認真的生活預防。
如果不能嚴格的保守治療,或者嚴格的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那隻能考慮有創治療了。有創治療包括微創的髓核溶解(激光、射頻臭氧、葯物溶解)、微創的椎間盤髓核切除甚至開放的椎間盤髓核切除。
必須提醒您,上面的治療方法,都是現在的醫院常規治療方法,對相應病症的病人都是有效的,但這些治療方法再有效,如果您不能很好的預防症狀的復發估計都不可避免。
還有,無論是微創還是開放的切除髓核,由於失去了椎間盤的緩沖作用,與手術的椎間盤相鄰的椎間盤退化將會加速,再次出現類似症狀的幾率將會加大,簡單的說就是同樣一個人,手術後比手術前更容易患病。
正規的治療里,卧床和牽引是很重要的,日常生活中預防與之並列,葯物和物理治療僅僅是促進症狀緩解的輔助而已,如果您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那麼,治療效果將會很差很差。所以,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防治基礎就是對這個疾病有足夠的認識。
網路能給你不少的幫助,如果需要其他的對這個疾病的認識也許我能提供一些幫助(我沒有特效葯、沒有特效的治療辦法,只是對這個疾病有一定的理解而已)。
僅供參考
5、腰椎及椎間盤退化行性變
手術治療主要用於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和休息者,經非手術療法無效者。手術改變了人體原有的組織結構,屬於創傷性療法。患者比較痛苦,手術破壞人體組織,造成人體組織結構的改變,容易增加其它組織的病變,比如,有些患者,在術後一段時間後,容易引發其它腰間盤的退變或造成不同程度的膨出或突出,還容易產生神經沾連或腿腳麻木,失去知覺,尤其容易引發骨質增生或椎骨不穩。所以手術療法只能在不得已時採用,腰突症在某種程度上屬於自限性或自愈性疾病,應盡量選用保守療法。
6、從核磁共振圖里怎麼能看出腰椎退化的
你好,腰椎核磁共振的話是可以發現腰椎有退變腰椎骨質增生,以及腰椎間盤突出。
7、什麼是頸椎間盤的退化
實際上頸椎的活動,完全是由它來完成的,因為頸椎有七節,每節之間都有一個椎間盤把兩節之間相聯系,當你做低頭、轉頭這些運動的時候,都是只有椎間盤來完成。所以椎間盤不光具有活動功能,它還有承受壓力這些功能,它跟胸椎、腰椎間盤一樣,他中心是一個髓核,是一個半液態的一個膠狀樣的一個物質,那麼它外圍是一個纖維環,就像一個球一樣,中間裝了一些半液體狀的物質,所以它可以吸收外力,起到活動的這些作用,所以相當於我們人體的關節。你有關節,你腿才能活動,手才能活動。由於它的活動,所以使它最先發生退化。比如說它的中間髓核組織是一個半液態狀態,那麼它失去了正常的水分,乾燥,它周邊的纖維環,正常的彈性也喪失了,那麼這個時候,就認為它椎間盤退化了,由於它沒有這種液態狀態,也沒有纖維環的保護作用,所以它就能夠進一步發生頸椎病,類似頸椎病中椎間盤突出,這些都會引起,和 骨刺的形成,由於纖維環的撕裂,前後方都可以長成骨刺。 引起頸椎間盤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對於頸椎間盤的損傷,主要的原因是慢性的損傷比如說長期低頭,頸椎就處於一個什麼呢,我們叫前屈位,正常的頸椎是後伸位的,它有一個生理曲度,這個曲度的弧度是向前的,但是因為你長期低頭,頸椎就向 後凸了,那麼這樣就對頸椎形成一個壓力,這個壓力異常的外力的慢性的作用,就很容易使頸椎間盤發生退化。所以有些職業的長期低頭,或者有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引起的頸椎的退化,只是時間的問題,達到一定的量和時間,椎間盤肯定是要退化的。
8、腰椎間盤退行性變是怎麼回事?
其實不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部位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俗話所說就是「老化」。一段在20歲以後,腰椎間盤即開始退行性變,髓核的含水量逐步減少,髓核張力降低,腰椎間盤可變薄。同時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膠原纖維增多,髓核失去彈性。此外,腰椎間盤的纖維環也產生玻璃樣變,失去韌性。纖維環與軟骨板及椎體緣附著處也變得鬆弛,軟骨板可發生囊性變,這一系列過程均為腰椎間盤的退行性變過程。因此,隨著人的老齡化,腰椎間盤退行性變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它不同於腰椎間盤突出,只要腰椎間盤不向後突出壓迫脊髓或神經根,就不會引起任何症狀,因此,不必存有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