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跑步的正確姿勢、方法和技巧
2、廣播體操一共多少套,分別叫什麼名字
三套,有小學和中學兩種。
一、小學
第一套:
1、小學生廣播體操1
2、小學生廣播體操2
第二套:
1、初升的太陽
2、雛鷹起飛
第三套:
1、希望風帆
2、七彩陽光
二 、中學
第一套:
1、中學生廣播體操1
2、中學生廣播體操2
第二套:
1、青春的活力
2、時代在召喚
第三套:
1、舞動青春
2、放飛理想
(2)呼吸肌肉韌帶擴展資料:
廣播體操十大好處:
1、可以使大腦在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時讓肌肉得以放鬆。
2、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使氧氣能充足地供應身體各部分,從而增強各器官的功能。
3、可以使身體發熱,有利於提高體內的排泄功能,降低疲憊的程度,減少乳酸的積累,使人體精力旺盛。
4、可以培養人正確的身體姿勢,使肌肉發達、體格強健、形態優美。
5、可以有效消除一天的學習、生活、工作帶來的緊張,有利於睡眠。
6、在進行劇烈運動前,做廣播體操可以避免肌肉的拉傷、挫傷。
7、工作之餘做廣播體操,有助於緩解緊張工作出現的暫時性的大腦疲勞。
8、堅持下去,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發生。
9、在輕快、優美的旋律下做操,能增強人的協調性和節奏感。
10、在音樂伴奏下做廣播體操,是一種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讓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3、1000米訓練方法
一千米跑屬於中長跑,需要兩個方面的素質:一是一般耐力素質;二是速度耐力。前專者可以通過較長距離(三到屬五千米)的勻速跑、變速跑、越野跑、慢速跑等練習來提高。而後者則需要較短距離(200-600米)的重復跑、間歇跑來提高。
間歇跑時,注意各個距離的跑之間休息的時間要掌握好,一般不要超過2分鍾,每次訓練的次數4-6次為宜。
另外在進行一千米跑的時候還應該注意以下技巧:
一是比賽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充分的准備活動能夠減緩和推遲「極點」的到來,有利於發揮出更好的水平;
二是練習和比賽時,要注意呼吸方法,要做到有節奏地深呼吸,即每跑兩步或三步一呼氣,每跑兩步或三步一吸氣;
三是注意體力的分配,避免一開始猛沖,一般可以採用全程勻速跑的戰術,最後一百米左右全力沖刺即可。
4、試述體育運動前准備活動的類型,運用及重要意義?
1、頸部運動:頸部肌肉的伸展,低頭、仰頭、向左側、右側,最後,頭分別由專左向右或由右向左繞環屬。4×8拍
要求:幅度由小到大,充分活動。
2、上肢運動:左腳向左跨出,與肩同寬。1-2拍兩臂胸前平屈後振,掌心向下,3-4拍兩臂伸直打開,掌心向上,5-6拍兩臂經體側上舉後振,掌心向前,6-8拍兩臂垂下後振,掌心向後。4×8拍,
3、腰腹運動
5、如何提高耐力和體力?
衡量身體素質的指標由力量、耐力、柔韌性組成。想提高身體素質也應從這三方面著手。力量是指機體某部分肌肉的爆發力;柔韌是指人體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以及韌帶、肌腱、肌肉的彈性和伸展能力。耐力是指人體長時間工作或運動時克服疲勞的能力。由於三者相互關聯,任何一種機能下降都會影響到整體的身體素質,鍛煉時要特別注意三者相結合,缺一不可。
進行這三種鍛煉的總原則是:一、因人而異。選擇鍛煉的內容、方法時,鍛煉者應根據性別、年齡及身體狀況等來確定。二、持之以恆。人體組織器官是「用進廢退」
的。若長期不鍛煉,器官機能會慢慢消退,體質也會衰弱。為了堅持鍛煉,最好在每天的作息表中,固定鍛煉時間,形成習慣。三、循序漸進。鍛煉者不要急於求成,應合理地提高鍛煉目標。
三項素質分別練
具體說來,力量鍛煉可分為上肢鍛煉和下肢鍛煉。鍛煉上肢力量可選擇引體向上、俯卧撐等運動,也可藉助啞鈴、拉力器等器械;鍛煉下肢可選擇蹲起、跳台階、快速跑等。本身力量較小的人應注意適當減少運動次數,如每次少做幾個引體向上,跳台階時少跳幾階等。
耐力鍛煉可分為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有氧耐力運動包括長跑、游泳、登山、健美操等;無氧耐力運動包括爆發運動,如短跑、跳高、跳遠等。爆發力較差的人應注意縮短運動距離。以長跑為例,可以從每天500米開始,逐漸過渡到800米、1000米等。
柔韌鍛煉可使全身舒展,須持之以恆才能見效果。柔韌性較差的人應注意,運動時減小動作幅度。最好的柔韌鍛煉是戶外慢跑,它能使全身各器官舒展、心情舒暢,保持運動樂趣
6、簡述運動性昏厥的產生原因,臨床表現及處理和預防方法?
運動性暈厥是運動中或運動後由於暫時性腦缺血或缺氧引起的一種表現。
一、產生原因
1、腦灌注不足:由於人在運動時血液重新分配,較多的血液會進入骨骼和肌肉,以保證人體運動的動能,此時,大腦的血液就會相應減少,從而造成腦灌注不足而導致昏厥。
2、體位性低血壓:多見於田徑運動,下肢肌肉的毛細血管大量擴張,若跑步後立即停止活動,大量血液淤積在下肢血管,心輸出量驟減,血壓下降,導致腦供血不足,引起暈厥。
3、未及時補充糖分:人體運動主要消耗體內糖原轉化能量。長時間劇烈運動後糖原耗竭,血糖下降,如不及時補充糖,可影響到腦組織的能量供應,造成腦功能嚴重障礙,導致暈厥甚至昏迷。
二、臨床表現
1、可表現為劇烈運動時,突發性、短暫性意識喪失、肌張力消失並伴跌倒,數分鍾後大部分患者可恢復意識。
2、血糖降低時前驅表現為飢餓感、無力、出汗、頭暈、心動過速、神志恍惚等,補充葡萄糖後意識可迅速恢復。
3、運動過後立即站立不動引發的體位低血壓性暈厥前驅症狀包括頭昏眼花、無力、惡心、面色蒼白、四肢發冷,嚴重者可暈倒。
三、處理辦法
對暈厥患者應針對不同病因採取積極治療。
1、運動中一旦出現暈厥的前期症狀,即應在他人幫助下,慢跑或慢走一段距離,然後平卧片刻待身體逐漸恢復。
2、對低血糖性暈厥者,應及時補充糖分與鹽分,靜脈注射50%葡萄糖60 ml。
3、暈厥者採取仰卧、下肢抬高位以增加腦血流量,同時松解衣領及褲帶,將頭轉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吸氧。如造成心跳驟停,應立即心肺復甦。
四、預防方法
1、養成進行科學體育鍛煉的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與強度,避免過度運動與過度勞累。
2、運動前後都應進行充足的准備活動,保證血氧的良好供應與心腦血管的血液流量充足,避免出現灌注不足現象,如劇烈運動後可先進行慢走,從運動狀態慢慢調整為靜息狀態。
3、運動前與運動時及時補充糖分與水分,少量多次,注意休息。
4、進行長時間劇烈運動的,必須是經受過運動訓練的運動員。
5、年老體弱者、飢餓狀態下避免進行劇烈運動。
6、避免在夏季高溫、高濕或無風條件下進行長時間訓練及比賽。
7、做好運動期間醫療保障工作,除隊醫外,運動員和教練員應有預防和簡單處理運動中發生暈厥的能力。
運動性低血糖的處理
如果運動後會發生低血糖,需要立即補充15克以上葡萄糖。如果身邊沒有葡萄糖,有任何的含糖飲料或者含糖食物都是可以服用,盡量保證含糖量在15克以上。
低血糖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嚴重者會導致急性心梗和猝死的發生,所以一定不要忽視。糾正低血糖後,要關注為什麼會出現低血糖。如果是因為運動量過大而導致低血糖,就不建議劇烈運動。
所以無論是任何原因所導致的低血糖,一定要當時進行搶救。隨後根據低血糖發生的原因,進行整個生活方式的調整和用葯調整。
7、皮膚衰老有哪些表現?
衰老的主要生理表現是:
(1)形態變化
①細胞變化。主要表現為細胞數的逐步減少。
②組織與器官的變化。由於內臟器官和組織的細胞數量減少,從而發生萎縮、重量減輕。
③整體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形和外形出現變化,如頭發變白;皮膚彈性降低,出現皺紋,出現老年斑;牙齒松動脫落,耳聾、眼花、駝背,身高逐漸縮短等。
(2)生理功能減退
①心血管系統功能的衰退。如心肌纖維逐漸萎縮,心肌細胞內老年色素(脂褐質)沉積,心瓣膜變得肥厚硬化、彈性降低等。
②呼吸器官老化。表現為肺容量降低,呼吸功能明顯減退,代償能力降低。
③消化系統的變化。主要是口腔、胃腸功能減弱,牙齦、牙齒發生萎縮性變化。
④肌肉骨骼運動系統變化。主要表現在隨年齡增長,肌纖維變細、彈性降低、收縮力減弱;骨骼中有機成份減少,無機鹽增多,因而致使骨的彈性的韌性降低,易骨折等。
⑤神經系統變化。主要表現為腦細胞的某種程度的喪失;神經傳導速度降低;老年人的動作遲緩,反映靈活性減弱等。
(3)主要感覺器官功能減退。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皮膚感覺(包括觸覺、溫覺、痛覺)能力減退。此外,老年人心理運動反映也相應遲緩。
(7)呼吸肌肉韌帶擴展資料:
適量運動延緩衰老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保持健康、延緩衰老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自古至今養生學上都積極主張運動。 有人認為,人到老年才開始運動為時已晚,其實不然。
經國外運動生理學家研究證實:「老年從事體育運動的效果雖然要比年輕人小得多,但只要投入,並通過適量負荷的體育運動,機體的生理機能和組織狀態都能得到明顯的改善。」因此,任何老年人,只要堅持適量的體育運動,對健康和長壽都是有益的。 但老年人參加體育運動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運動前先到醫院全面檢查一下身體,
2、循序漸進,運動量逐漸增加,掌握好適度的運動量。專家認為,老人每天堅持30分鍾的輕松運動,每周5次,運動後每分鍾的心率,加上自己的年齡數,不超過170,這就是最適度的運動量。另外,在運動結束後5分鍾內,感到心跳、呼吸基本恢復正常,全身舒適且無疲勞感,這也說明運動量是適度的。
3、選擇合理的運動項目。慢跑、快走、游泳是耐力鍛煉,可使心臟保持健康;太極拳、跳舞、保健操等柔韌性鍛煉,可活動肌肉、韌帶及筋腱,防止關節僵硬及疼痛;肥胖老人最好做老年減肥健美操。
4、選擇運動時間。鍛煉時間選擇在下午較為安全。5、持之以恆,貴在堅持。
6、運動前須做好准備活動,激烈運動後不要突然停頓下來。最好慢走2分鍾後再停下來休息。運動後也不要立即洗澡,至少要等5分鍾後。洗澡時最好用熱水,以保安全。
8、三、長跑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跑步前一般可做以下幾節准備活動:站立,兩手叉腰,交替活動踝關節;半蹲,兩手扶膝活動膝關節;兩腿交替高抬腿,活動髖關節;兩手叉腰旋腰,活動腰部;一手扶持,依次前後踢腿、活動髖、膝關節;前後弓箭步壓腿;左右壓腿,牽扯腿部韌帶;上體前後屈以及上肢的輕微活動等。
跑步是個技術活。
1、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頻
增加上身前傾角度:增加上身前傾角度可以加快步頻。因為在運動中如果身體向前傾斜,人的重心會偏移,身體會受到更多地心引力的影響,迫使身體盡速踏出下一步來避免跌倒。在進行步頻訓練時,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增加上身的前傾角度,一步步慢慢來,直至找出最舒適角度。這樣既可以鍛煉耐力,又不至於使人跑步後感覺過於勞累。
了解自己的步頻,計時訓練:在步頻訓練的時候,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現狀,一個簡單的基準就是進行一次中等強度跑步,數一下你30秒跑了多少步,然後乘以2得到步頻。正常人的步頻一般維持在150-190之間。經過訓練的運動員,每分鍾能到達180步以上的速度。可以根據這個步頻區間控制自己的步頻。
適時變換速度:
步頻訓練到了一定階段,需要及時改變速度。在相同步頻的前提下,可以試著去改變你的跑步速度,利用低速與高速的差異,訓練身體不論在何種速度下,步頻都維持穩定。 這個方法的目的是讓身體容易記住高步頻的節奏,以後即便跑步環境改變,身體也能保持訓練時的最佳狀態。
步調要輕快:現在很多人跑步的時候步調都特別沉重,這樣不僅容易傷身體,而且跑得也非常累,跑完之後渾身酸痛,而且跑步的姿勢也不美觀,所以我們應該換一種步調輕快的跑姿!首先,小碎步跑起來,充分的打開雙腿,但是不能邁得太大,邁腿的速度要快,雙手要跟隨身體擺動,找到一種節奏感,目視前方,調整呼吸,盡量做到兩步一吸,兩步一呼!
2、使用正確的呼吸方法
學會深呼吸:當你在呼吸的時候,肺會逐漸擴大,擠壓橫膈膜,讓腹部和肺全部充滿氧氣,學會深呼吸可以幫助身體在跑步時獲得更多氧氣,防止暈眩和惡心。跑步時配合適度的呼吸調節和跑步前的伸展運動可以幫你增加耐力,讓你可以跑得更久、更遠。另外,瑜珈和普拉提運動都相當注重如何正確的深呼吸,可以增加耐力。
配合適當的呼吸節奏:跑步一定要配合正確的呼吸節奏,如果跑步速度加快,呼吸速度也要跟著加快,以提供更多能量讓你跑得更快、更遠,如果你的呼吸節奏跟不上你的腳步,代表你要重新調整步伐,找回自己的節奏,否則絕對會跑得很累又很喘。不同的氣候有不同的呼吸節奏:在寒冷的氣候下跑步一定要用鼻子呼吸,因為寒冷的空氣已經非常乾燥,透過嘴巴呼吸空氣會更干,肺部會難以承受,容易引發哮喘、咳嗽的症狀。除此之外,用鼻子呼吸可以過濾掉空氣中的雜質,也可以溫暖空氣,減少對肺的傷害。
學會用鼻子呼吸:不習慣在低溫下跑步用鼻子呼吸?平常的時候要多加練習才能應付各種氣候,可以先試著用毛巾或頭巾捂住鼻子和嘴巴跑步,借這個動作吸取空氣中的水分,避免進入肺的空氣對身體造成負擔。
最好還是加入跑團,讓一群人陪你跑如果你是一個跑步新人或者是一個做事只有三分鍾熱度的人,你可以選擇加入一個跑團跟一群人一起跑。跑步途中你堅持不下去會有隊友給你加油,給你鼓勁,相信會讓你堅持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