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誰有關於腹股溝區的解剖視頻或者圖片,可以清楚的了解腹股溝管,股環、股管、卵圓窩和那幾個重要韌帶等
內口:精索或子宮圓韌帶穿過腹橫筋膜而形成的
一個卵圓形裂隙,即腹股溝管深環(內環
或腹環)。
外口:腹外斜肌腱膜纖維在恥骨結節上外方形成
的一個三角形裂隙,即腹股溝管淺環(外
環或皮下環)。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後壁:腹橫筋膜。
上壁: 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形成的弓狀下緣。
下壁:腹股溝韌帶和腔隙韌帶。
內容物:精索或子宮圓韌帶。
直疝三角(Hesselbach 三角,海氏三角)是由腹壁下動脈、腹直肌外側緣、腹股溝韌帶三者之間形成的一個三角區。
該處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蓋,且腹橫筋膜比周圍薄,故易發生疝。
由該處發生的疝稱為腹股溝直疝
股管有兩口:
上口為股環,
下口為卵圓窩 。
股管有四緣:
前緣為腹股溝韌帶,
後緣為恥骨梳韌帶,
內緣為腔隙韌帶,
外緣為股靜脈。
2、請問腹股溝斜疝影響婚檢嗎?會影響生育嗎?
斜疝不可能自愈,且可能發生嵌頓或絞窄,故應手術治療。但一周歲以內的患兒,腹壁隨生長發育,強度增高,有可能自愈,可暫緩手術。老年體弱如患有其他嚴重疾患不宜手術,可在回納疝塊後用疝托緊壓疝環,夜間休息時可除去。長期使用疝托可造成疝內容物與疝囊頸粘連,一般不予推薦。
斜疝的手術原則是疝囊高位結扎和疝修補。對患兒僅作疝囊高位結扎,以免影響精索和睾丸的發育和破壞腹股溝管的生理性掩閉機制。除非腹壁有巨大缺損,一般很少施行疝成形術。
疝囊高位結扎:為了消滅殘留的腹膜鞘狀突,必須在橫斷疝囊後,剝離其近端到內環,該處可見到腹膜外脂肪層,其深面即為壁層腹膜。在此平面用絲線行疝囊頸高位結扎,遠端疝囊一般不必切除,囊口任其開放。
疝修補:隨著斜疝的發展,內環逐漸被撐大,腹膜強度進一步減弱。因此在疝囊高位結扎後必須行疝修補術。疝修補應包括二個概念:即修補被撐大的內環,和修補腹股溝管的薄弱部位。在修補腹股溝管之前必須先探查和修補被撐大的內環,否則復發將不可避免。為此,在疝囊高位強扎後必須繼續解剖提睾肌,將其在根部切斷,更好地顯露撐大的內環及凹間韌帶,縫合凹間韌帶使內環縮小以只能容納精索通過為度。腹股溝管薄弱部位修補的主要術式有以下幾種:
1.Ferguson法 在精索淺面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合腱縫合到腹股溝韌帶以增強腹股溝管前壁,適用於較小和腹股溝管後壁尚健全的斜疝。
2.Bassini法 將精索游離提起,於其深面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合腱縫合到腹股溝韌帶以增強腹股溝管後壁,精索被移位到腹內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間,適用於較大的和腹股溝管後壁強度減弱的斜疝。判斷腹股溝管後壁、腹橫肌腱膜和腹橫筋膜的強度,可於術中用手指伸入內環到其內側的腹壁向體表方向頂出以體會其強度。該術式目前較常採用。
3.Halsted法 將精索游離提起,於其深面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合腱縫合到腹股溝韌帶上,再將腹外斜肌腱膜上下兩葉在精索的深面對合或重疊縫合,精索被移位到皮下。此術式比Bassini法進一步增強了腹股溝管的後壁。適應證同Bassini法,但一般不適用於青少年,因精索移位於皮下可能影響它和睾丸的發育。
4.McVay法 用恥骨梳韌帶(Cooper韌帶)替代Bassini法中的腹股溝韌帶進行修補。於腹股溝管後壁、腹股溝韌帶上緣將腹橫筋膜切開,將其上切緣連同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合腱與恥骨梳韌帶相縫恢復原有正常解剖關系。修補縫合部位深至恥骨上支,除增強腹股溝管後壁外,尚轉變了腹內壓力的傳播方向,適用於巨大斜疝和直疝。但必須注意此術式並不兼有掩閉內環的作用。內環明顯擴大者,仍應將其修補或將腹橫筋膜上切緣縫合於股鞘前壁,縮小內環以僅能通過精索為度。此術式修補部位深,操作難度較高,若不注意可能損傷股血管。
5.腹膜前修補術 此術式的優點是疝可更高位結扎疝囊,不破壞腹股溝管的解剖結構及其生理掩閉機制,不需切開腹股溝管處的腹橫筋膜,即可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合腱與腹股溝韌帶或恥骨梳韌帶縫合。它尤其適用於復發性腹股溝疝,可避開原手術造成的粘連和疤痕組織。具體操作方法:取Nyhus入徑,在腹股溝管上方約6cm處橫形切開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腹橫肌和腹橫筋膜,在腹膜筋膜深面向下分離找到疝囊頸,切開囊壁,回納疝內容物,疝囊高位結扎,行腹膜前疝修補術。如為復發性腹股溝疝,腹股溝區有嚴重缺損,可採取自體闊筋膜或合成纖維網修補,將移植補片下緣內側縫於恥骨梳韌帶跨越股血管向外側繼續縫於腹股溝韌帶和髂恥束,補片外側緣剪成褲叉狀,包繞精索,重建內環,補片上緣及內側緣分別與腹橫筋膜、腹橫肌和腹直肌縫合。
6.Shouldice法 其原理是切除薄弱的腹橫筋膜,將其上下兩葉疊瓦式縫合,並把上葉邊緣再縫於腹股溝韌帶,然後將聯合腱、腹橫腱膜弓、腹內斜肌下緣與腹外斜肌腱膜下葉的深面或腹股溝韌帶縫合。具體操作方法是游離並提起精索,用手指伸入內環探查腹橫筋膜薄弱程度和范圍,沿腹股溝韌帶方向從內環到恥骨結節切開腹橫筋膜,並切除其薄弱部分,游離下葉到腹股溝韌帶處,上葉到腹橫肌深面內側達腹直肌後鞘處,將健全的上下葉疊瓦式縫合,即下葉切緣從恥骨結節處連續向外縫合於上葉的深面,直到構成一個較緊的內環,以恰能通過精索為度,然後將縫線再按相反方向把上葉的切緣縫合到腹股溝韌帶上,並返回到恥骨結節處與第一針縫線的另一端打結。再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合腱縫合於腹股溝韌帶和腹外斜肌腱膜的深面,最後在精索的淺面縫合腹外斜肌腱膜。本法強調增強腹橫筋膜在疝修補術中的作用,適用於腹股溝後壁、腹橫筋膜較薄弱和內環擴大的斜疝。
7.Madden法 本手術只修補腹橫筋膜。在游離並提起精索後,用手指伸入內環以了解其大小和腹橫筋膜的薄弱程度以及范圍,從內環沿腹股溝韌帶切開腹橫筋膜,解剖腹橫筋膜上下葉到健全處,切除薄弱部分,然後從陷窩韌帶起向外間斷縫合兩葉切緣到精索根部,重建內環。手術與Shouldice法類同,強調增強腹橫筋膜的重要性,但不作腹壁其他層次的修補,比較符合解剖原則。由於腹橫筋膜修補縫合處張力小,術後傷口無牽拉感。但對巨大斜疝,因腹橫筋膜和腹股溝區腹壁強度嚴重受損,不適用此術式。
嵌頓性疝應緊急手術,切開狹窄疝環,解除嵌頓,回納疝內容物和做疝囊高位結扎。局部組織如無水腫可同時施行疝修補術。
小兒嵌頓性斜疝可先試行非手術治療。若為絞窄性斜疝,則不論年齡均應緊急手術。手術目的是解除嵌頓,切除壞死的疝內容物和疝囊高位結扎。禁忌作疝修補術。為增加絞窄性斜疝的手術安全性,術前准備甚為重要。
3、恥骨與坐骨圍成的孔是坐骨大孔嗎?
坐骨大孔是坐骨大切跡與骶棘韌帶和骶結節韌帶圍成的孔。 其內走行的結構主要是梨狀肌,梨狀肌將坐骨大孔分隔為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內,梨狀肌上孔與梨狀肌下孔內走形有血管神經。梨狀肌上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臀上神經、臀上動脈、臀上靜脈梨狀肌下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坐骨神經、股後皮神經、臀下神經、臀下動脈、臀下靜脈、陰部內動脈、陰部內靜脈、陰部神經。
坐骨大孔及其內的梨狀肌一同又構成了骨盆腔的後側壁。當因為坐骨大孔周圍肌肉因麻痹或損傷出現薄弱區時,在腹內壓增高情況下,下腹部及盆腔中的臟器即可由此疝出,稱為坐骨大孔疝。坐骨大孔疝最主要的疝出部位在梨狀肌下孔。肌恥骨孔為一個獨立的潛在的孔隙,近似四邊形,有上、下、內、外4個邊界。下界為骨盆的骨性邊緣,此處骨盆為髂骨的前界,由恥骨梳韌帶和恥骨肌覆蓋,恥骨梳韌帶(Cooper韌帶)為非常堅實的復合結構,是在恥骨結節與髂恥隆突間加強恥骨梳的骨膜。在內側與腹股溝韌帶相連,形成陷窩韌帶(Gimbernat氏韌帶)。上界是腹前外側壁的肌肉,分為兩層,淺層由腹外斜肌組成,深層由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組成,深層肌肉在此形成腹股溝鐮或聯合腱
恥骨肌孔的外側,由髂腰肌、其增厚的腱膜和覆蓋股神經的髂筋膜構成,覆蓋髂肌的髂筋膜離開盆腔後,其內側的增厚,形成髂恥弓。該弓外側連於髂前上棘,內側達髂恥隆突。髂恥弓對外科操作無實際意義,但作為下列腹股溝外側結構的總結合點,該弓有非常重要解剖意義:即腹外斜肌腱膜纖維(腹股溝韌帶的纖維)的附著點,腹內斜肌、一些纖維的起點;腹橫肌、髂恥束的外側著點。髂恥弓還是股鞘外側壁的組成部分。
4、解剖名詞解釋蝸管?
蝸管是套在耳蝸內的膜性管,也隨耳蝸作兩周半旋轉,兩端皆為盲端,一端伸入前庭內,並與前庭內膜性囊相通,另一端終於蝸頂,蝸管內充滿內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