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足弓韌帶圖

足弓韌帶圖

發布時間:2020-12-09 21:27:32

1、本人跑步時(長跑)足弓處韌帶很疼,是鞋的問題還是腳的問題,屬於內翻腳還是外翻叫腳。如何選一雙合腳的

一種就是不經常鍛煉偶爾運動造成 韌帶拉傷。
二種就是經常運動,但是不注意熱身,造成韌帶勞損拉傷。
三種就是運動過度,造成的勞損,運動的時候熱身很關鍵。而且選擇適合運動的鞋子,這樣不會出現崴腳,或者因為鞋子不舒適,造成抽筋鮮。

2、前腳掌韌帶在多次長距離行走後受傷,橫足弓塌陷,走路腿疼,到哪裡看?北京有可以手法治療的地方么?

?

3、「足弓」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足弓(arches of the foot)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等具有彈性和收縮力的組織共同構成的一個凸向上方的弓,可分為縱弓(內側縱弓、外側縱弓)及橫弓,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從踝關節經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頭,向後傳向跟骨,以保證直立時足底支撐的穩固性。

4、維持足弓的肌肉有哪些

足弓的臨床解剖學 足有兩個不同方向的足弓,橫弓及縱弓,後者又有外側縱弓和內側縱弓之分。維持足弓的形態,依靠骨骼本身的形狀、韌帶及肌肉的堅強有力。構成足弓的骨骼與維持它們的韌帶和肌肉之間關系密切,互有影響。縱弓尤為重要,縱弓塌陷,橫弓隨之消失,但橫弓塌陷,縱弓仍可完整無恙。
肌肉是維持足弓的第三道防線,亦是最主要的防線。足部肌肉分為內在肌與外在肌二種,前者退化,在人體作用不大,對足弓的維持只起輔助作用。故足弓的維護主要依靠外在肌的作用,這類肌肉有:
(1)脛前肌:通過踝關節前內方,止於第一跖骨基底和第一楔骨內側。能使踝關節背伸,邁足時提足向前,也提起足內緣,增高縱弓,足底內翻。
(2)脛後肌,沿彈簧韌帶的底部,止於舟骨結節、楔骨,骰骨和第二~四跖骨基底,但舟骨是其主要止點。脛後肌收縮時,舟骨接近內踝,緊緊的托住距骨頭,加強彈簧韌帶,防止距骨頭下陷內傾,全足繞距骨頭轉為內收、內翻位置。
(3)腓骨長肌:經外踝後外方、骰骨溝至足底,上於第一跖骨基底和第一楔骨跖側,與脛前肌平衡合作時,如兩條堅強的懸帶,各自足的內,外側繞過足底,將足弓向上提起。
(4)腓腸肌:其作用使跟骨前端跖屈,縱弓下降,破壞足弓的結構。故腓腸肌攣縮或短縮者,易患平足症。綜上所述,可見由許多上寬下窄的特有形狀的骨塊構成的骨弓,若正常穩固,一經負重,便適當的降低,使重力傳導至韌帶,待韌帶達到適當緊張時,足的內、外在肌便開始收縮來協助韌帶維持足弓的結構。故骨骼構成足弓的第一道防線,韌帶是第二道防線,肌肉是最重要的、最後的第三道防線。許多堅強的、復雜的韌帶,縱橫交錯,布於足跖側,不論其如何堅強,均不能無限制的承受過度的負荷,若不注意防止其過度負荷和慢性勞損,足底韌帶逐漸被牽拉鬆弛,便不能維護正常的足弓構造。足部內、外在肌收縮時可以支撐足弓,並使體重不能直接、全部地加在韌帶上。更為重要的是足肌可經鍛煉而變得堅強壯大,可以主動的維護足弓構造。至於韌帶,目前尚無主動鍛煉能使其更為堅強的方法。故第三道防線的肌肉,最為重要,亦是唯一可採取一些措施使其更堅強的組織。

5、跑步跑的腳痛,是足弓和踝關節、腳後跟的韌帶都痛(跑起來的時候)

樓主是不是近段時間才開始的體育鍛煉,平時少點呢?如果是的話,就是出現了運動性疲勞了,針對這些情況建議樓主平時多泡些熱水以及多些按摩疼痛處。其實問題不大,剛開始參與些大強度的運動只是身體沒習慣,平時我們對剛剛參加運動鍛煉的又想持續運動的人說,這是一個適應期,只要運動後保持放鬆按摩和堅持下去,這些疼痛一般會在一個多星期這樣就會慢慢消失。
加上足弓和踝關節都是起緩沖作用,疼痛是自然的,韌帶疼也是不適應高強度運動引起的,適當減少點運動量但別停,否則停下來等好後再練過又會出現這種情況。多注意放鬆吧!

6、足弓韌帶損傷

你好,從你的症狀上看,因過多的活動勞累,造成關節拉傷,右足足弓部位不適有3個月了,這點是可以考慮關節軟組織有損傷,現在腳無力,活動受力時,會有疼痛的感覺,這是可以比較確診是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損傷後,自身基本是很難修復休息的,你出現關節不適就有三個月,那時損傷並不嚴重,但是三個月並沒有好,反而現在症狀加重,這點你是可以了解到的,也可以在網上搜索,就可以看到很多軟組織損傷的病例,因長時間沒有修復而慢慢加重病情,造成行走和活動的影響.關節因活動而造成損傷加重,疼痛也會慢慢出現(有不少病人會出現關節彈響,或磨損感,無力).
對於軟組織損傷拉傷,因為自身較難修復,所以建議你最好能選用中醫治療,如果能選用專業修復軟組織的葯材治療,就可以很好很快的治癒,一般治療在25天左右就可以痊癒,恢復正常.
飲食忌吃公雞,牛肉和姜,這是經驗所得,激素葯忌用.
胡氏快速接骨葯,祝早日康復.

7、足弓疼怎麼治療?

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因此,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台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盡快恢復。 另外,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系,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並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中醫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後,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中醫說與腎虛有關。 介紹幾則成功治療「腳跟痛」的秘方: 1)取烏梅200克,加水濃煮30分鍾,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溫度適宜,泡腳。 2)用肥豬肉,酒適量。肥豬肉切片,蘸熱酒敷患處。 3)取復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時,然後煮沸15分鍾,水汁備用,待稍溫後浸泡患處20分鍾,先熏後洗,1日2--3次,1劑可用2日。 4)用威靈仙5--10克(搗碎)、陳醋適量。調成膏狀,備用。先將患足浸泡熱水中5--10分鍾,擦乾後將葯膏敷於足跟,外用布綳帶包紮。晚上休息時,可將患足放在熱水袋上熱敷。每2天換葯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適量。前三味共研細未,調拌白酒,外敷貼患處。 6)用白芍葯30克、懷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溫服,葯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鍾後加入白酒及醋,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劑,7日為1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愈。 腳後跟疼的原因有很多種,平時注意保暖可以熱敷或用熱水泡腳,也可能是站的姿勢不對引起的。如果站立時把身體的重心放在腳後跟上就會引起腳後跟疼。 建議去拍一張片子,如果拍片有增生,那麼就是因為增生引起的疼痛,越來越痛,有可能骨刺增大吧。 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1、休息;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製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功能鍛煉。 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 你介紹一個成功治癒「腳後跟痛」的秘方: 用烏梅200克,加水濃煮30分鍾,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溫度適宜,泡腳。3--5次後可見效。

8、高足弓是什麼?有害嗎?正常足弓是什麼樣子?

足弓arches of the foot

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等具有彈性和收縮力的組織共同構成的一個凸向上方的弓,可分為縱弓及橫弓。

足縱弓又分為內側縱弓和外側縱弓兩部。內側縱弓在足的內側緣,由跟骨、距骨、舟骨、3塊楔骨和內側第1~3跖骨構成,弓背的最高點為距骨頭。於直立姿勢時,在前後兩個支點。前支點為第1~3跖骨小頭,後支點為跟骨結節。此弓由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長屈肌腱、以及足底的短肌、跖長韌帶及跟舟跖側韌帶等結構維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舟跖側韌帶,此韌帶起著弓弦的作用。此弓曲度大,彈性強,適於跳躍並能緩沖震盪。外側縱弓在足的外側緣,由跟骨、骰骨及第4、5跖骨構成,骰骨為弓的最高點。前、後支點分別為第4、5跖骨小頭和跟結節的跖面。維持此弓的結構有腓骨長肌腱、小趾側的肌群、跖長韌帶及跟骰跖側韌帶等。弓弦是跟骰跖側韌帶。此弓曲度小、彈性弱,主要與直立負重姿勢的維持有關。

橫弓由各跖骨的後部及跗骨的前部構成,以第2楔骨最高。維持此弓除韌帶外,還有腓骨長肌及拇收肌的橫頭等。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從踝關節經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頭,向後傳向跟骨,以保證直立時足底支撐的穩固性。當身體跳躍或從高處落下著地時,足弓彈性起著重要的緩沖震盪的作用。在行走,尤其是長途跋涉時,足弓的彈性對身體重力下傳和地面反彈力間的節奏有著緩沖作用,同時還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經免受壓迫等作用。足弓的維持一是楔形骨保證了拱形的砌合,二是韌帶的彈性和肌肉收縮,使肌腱緊張,後者是維持足弓的能動因素。如韌帶或肌肉(腱)損傷,先天性軟組織發育不良或足骨骨折等,均可導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與足弓韌帶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