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前交叉韌帶怎麼練角度

前交叉韌帶怎麼練角度

發布時間:2020-12-09 07:51:33

1、前交叉韌帶吧被動屈膝練角度前要冰敷嗎

不能冰敷,冰敷雖然舒服,有抑製作用,對於彎腿不利。一般冰敷是彎腿後冰敷,還有膝蓋過於腫或者發熱要酌情增加冰敷次數

2、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伸直角度練習,主動伸直差,怎麼辦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約兩個月,做膝關節伸直練習,坐或躺著壓了重物之後,可以壓直。但活動一下,又恢復成彎的了。特別是睡覺之後,腿很難伸直到剛壓完的效果。目前伸膝時負重到了5公斤,每天下午壓兩次,每次半小時。

3、前交叉韌帶斷裂可以通過肌肉力量恢復角度嗎

可以,我幾年前就做了左腳的前叉韌帶修復手術。之後通過專門的鍛煉,現在跑步,打球照樣不誤了。

膝關節屈曲的具體練習方法:(自己在家可以自行練習的方法)

髕骨松動術:

所謂髕骨,就是俗話說的膝蓋骨,再膝關節的正前方,是接近圓形的一塊「籽骨」。在關節不腫的時候,腿自然伸直放在床上就可以看出髕骨的輪廓。傷病和手術之後,由於膝關節的腫脹,髕骨的輪廓可能不好找到,竅門是兩條腿同樣角度並排放好,對比健康腿的位置就容易找到患腿的髕骨了。(雙腿同時受傷或者手術,這個方法就不太好用了)

髕骨的作用對於膝關節非常重要,在關節活動的時候髕骨的運動也非常復雜,這里不多介紹,以後再專門具體說說。必須提出的一點是,髕骨的活動度在很多程度上決定著膝關節的屈伸角度,髕骨不能自如的活動,膝關節的角度會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和影響!

所以在練習膝關節的活動度之前,通常都會先做髕骨的松動術,這樣再屈伸膝關節,效果才能更好。疼痛和危險性也會更低。

具體的方法是這樣的:

用手指的指腹(用指尖推會掐得肉疼,也不好用力)推住髕骨的邊緣,分別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緩慢用力地推動髕骨,達到能推到的極限位置。每方向5-10次,推到最大活動幅度的時候要保持3-5秒。在膝關節屈曲練習之前進行,能夠有利於膝關節彎曲過程中髕骨的滑動。

床邊垂腿:

所謂床邊,是因為早期在醫院練習的時候不是在病床邊練習,就是在治療床邊練習。其實自己在家裡練習的時候,家裡的床都比較矮,腿垂下去腳就沾到地面了,沒法在床邊練習。所以可以改成桌邊垂腿,就是應該坐在桌子上,讓腳離開地面,才能方便練習。

具體方法就是:

坐在桌子或者是足夠高的床邊。健康的腿在傷病或者手術的腿之下,用腳在下面勾住患腿的腳踝,就是用健康的腿托住患腿。患腿的肌肉完全放鬆,把整個腿的重量都放到健康腿上。然後,用健康腿的力量有控制的,緩慢的向下放,放得越低,患腿膝關節屈曲的角度也就越大了。在感到明顯的疼痛之後停下來保持不動,1-2分鍾後組織適應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這時候再往下放。

 

這個方法適用於0-90°之內的屈曲練習。因為有自己健康的腿在下面保護,不會很緊張害怕,特別適於傷病或者手術後早期的屈曲角度練習,和更大角度彎曲之前的熱身練習。

要點就是患腿必須完全放鬆,越是害怕不敢放鬆,疼痛就會越明顯,彎曲就會越困難。

坐椅子「頂牆」:

把椅子正對著牆壁放好。人坐在椅子上,患腿的腳尖頂住牆壁或其它固定物來防止滑動。

身體坐穩坐正之後,緩慢向前移動身體,隨著身體的前移,屈膝角度也就同時增大了。在感疼痛後保持不動,1-2分鍾後組織適應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這時再向前移動身體至極限。可以通過膝關節距離牆壁的遠近來間接測量膝關節的屈曲角度。椅子的高度不變的前提之下,膝關節和牆之間的距離越小,屈曲的角度就是越大。

這個方法適用於90-100°范圍內的屈曲練習。如果椅子比較矮,膝關節頂到牆壁的時候,也可以達到110°左右的角度。這個方法非常安全,因為人坐在椅子上,腳放在地上,很穩定,只要不是自己突然發力猛勁往前頂,就不會角度變化過大,基本沒有什麼危險。(椅子突然壞了除外!)

要點是身體要坐正,不能因為疼痛就歪身子或者抬起臀部。否則就無法增大角度,也無法控制角度的進展了。

需要提醒的是:脛骨平台骨折半月板縫合之類患腿不能負重的手術之後,不能使用這個方法練習屈曲角度!

仰卧垂腿:

仰躺在床上,雙手抱住大腿的膝關節後側,讓大腿垂直於床面,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再有別人幫助來固定大腿保持穩定。

可以由別人托住患腿的踝關節來保護,也可以自己分出一隻手來托住自己的腳跟。這樣保護好之後,完全放鬆大腿的肌肉,讓小腿在重力的作用自然下垂, 逐漸增大膝關節屈曲的角度。在感到明顯的疼痛之後停下來保持不動,1-2分鍾後組織適應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這時候再往更大角度放。

這個方式適用於100-120°的屈曲范圍,有些屈曲角度比較靈活的,也能靠這個方法練習到130°左右的角度。

如果是關節粘連等情況,腿的重量不能增大角度。就可以在踝關節處加上負荷,但是負荷絕對不能太重,否則肌肉不能放鬆,也容易發生危險。

要通過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重量。最好是在開始的3-5分鍾內不感覺到明顯的疼痛,小腿敢於自然放鬆下垂。3-5分鍾後開始疼痛。最後的3-5分鍾疼痛的程度達到需要堅持忍耐,可以勉強堅持到10-15分鍾為適當。

要點是固定好大腿,不要移動。同時要學會放鬆肌肉,不要伸膝對抗疼痛。同時掌握好負荷的重量。竅門是不使用沙袋,用一個袋子綁在腳腕處,往袋子里加東西,輕了就多加一點,重了就拿處一點,就可以非常方便地隨時調整重量了!

坐位抱膝:

坐在床上,先主動彎曲膝關節到最大角度。之後雙手抱住自己的腳踝,用力向身體這邊拉,讓腳跟緩慢逐漸地接近臀部,來增大膝關節屈曲的角度。在感到明顯的疼痛之後停下來保持不動,1-2分鍾後組織適應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這時候再往更大角度抱腿。

這個方式適用於110-130°的屈曲范圍,有些屈曲角度比較靈活的,也能靠這個方法練習到130-140°左右的角度,甚至達到正常。

這個練習方法的好處是,可以通過測量腳跟與臀部之間距離,間接的測量膝關節屈曲角的度(具體方法寫在《怎樣量關節的角度》)。

俯卧牽拉屈膝:

俯卧,就是臉向下趴在床上,患腿先伸直,再主動用力彎曲,屈曲到最大角度之後,由別人幫忙或者是自己握住患側的腳踝,之後向臀部的方向拉近,這樣來被動使膝關節增大屈曲角度。如果角度還沒有達到能夠抓到自己腳踝的程度,可以找沒有彈性的帶子或者是自己的褲子套在腳踝處,方便向更大角度用力牽拉。在感到明顯的疼痛之後停下來保持不動,1-2分鍾後組織適應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這時候再往更大角度牽拉。

這個方式適用於120-135°的屈曲范圍,有些屈曲角度比較靈活的,也能靠這個方法練習到140-150°左右的角度。甚至達到腳後跟挨到臀部,達到全范圍的屈曲角度。

這個方法的優點就在於,練習膝關節屈曲的時候會感到大腿前側肌肉有明顯的牽拉感,這非常有利於增加屈膝的拮抗肌,也就是股四頭肌的延展性和彈性,能夠幫助提高膝關節屈曲的靈活性。具體的機制寫在《關節粘連(松解術後)的康復原則》裡面,這里就不再重復了。

要點在於,絕對不能用暴力突然增大角度,尤其是別人幫忙的時候!

保護下跪坐:

這個時候角度已經接近正常了。可以扶好東西保護,用體重逐漸向下跪坐,來增大膝關節屈曲的角度。在感到明顯的疼痛之後停下來保持不動,1-2分鍾後組織適應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這時候再往更大角度跪坐。

注意身體要正,雙腿平均分配體重。身體歪斜可能造成膝關節屈曲的時候伴有旋轉或者內外翻,可能發生危險!

要點同樣是絕對不能用暴力突然增大角度,同時必須是有很大角度作為基礎時才可以開始這個練習,否則可能非常危險!

保護下全蹲:

膝關節屈曲角度基本接近正常之後。可以扶好東西保護下蹲,用體重逐漸向下蹲,來增大膝關節屈曲的角度。在感到明顯的疼痛之後停下來保持不動,1-2分鍾後組織適應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這時候再往更大角度蹲。

蹲,誰都明白是什麼意思,就沒有必要畫圖說明了。

要注意的是身體要正,雙腿平均分配體重。身體歪斜可能造成膝關節屈曲的時候伴有旋轉或者內外翻,可能發生危險!

要點同樣是絕對不能用暴力突然增大角度,同時必須是有很大角度作為基礎時才可以開始這個練習,否則可能非常危險!

總結:

以上這些,就是不同角度和情況下膝關節屈曲的練習方法。一般來說,無論用哪種方法彎腿,整個過程都應該控制在30分鍾之內。太長時間和反復的屈曲會過度的刺激關節,造成膝關節的腫脹和炎症的增加,對於關節功能的恢復有害無益!

在練習膝關節的屈曲角度時,每次練習要堅持到底,不能中途放鬆休息。也就是整個過程中間不要「反復」。不要覺得疼了就放鬆休息,之後再練再彎。應該緩慢推進角度,在開始疼痛之後保持1-2分鍾,組織適應後疼痛會有所緩解,這時再向里抱一點,使角度逐漸增大。否則就是在不斷重復膝關節的屈伸動作,同樣會刺激關節,造成膝關節的腫脹和炎症的增加。

最重要的一點:以上介紹的,雖然都是不需要專門的器械,可以在家裡自己練習的方法,但由於每個人的傷病和手術不同,組織情況不同,練習的時候還是必須經過專業醫生治療師的評定和指導,認為你適合某項練習,才可以去做。自己盲目練習片面追求角度,只會造成危險!切記!切記!

還有要提醒的就是,在正規醫院由專業治療師做的關節松動術治療,從表面上看,有些姿勢和上面介紹的方法相類似,實際上是一門操作性非常強的治療技術,不是看看就能夠學會的。如果情況需要,自己練習後角度沒有或者是很難進展,甚至有所退步,就必須要到正規醫院由專業治療師來做關節松動術治療了!

4、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彎曲角度多少合適?需要注意什麼?

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損傷科張輝:在髕骨活動度好的情況下,一般前交叉韌帶重建後屈膝的角度都不會有很大問題。您可以逐漸的增加屈膝的角度,另外也可以在鍛煉前局部作熱敷,會對您的鍛煉有幫助。同時一定要注意膝關節伸直的鍛煉,也就是壓腿。

5、你好,想請教點前交叉韌帶的問題

前叉重建康復計劃:
注意事項:
1、功能練習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
2、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盡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循環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局部的恢復。
3、關節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日只進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復屈伸,多次練習。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 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應高度重視,堅持完成練習。所有涉及關節反復屈伸運動的練習結束後均即刻給予冰敷15—20分鍾。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隨時冰敷,每日3-5次。
4、關節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常現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嚴重時應及時復診。
正文住院期間:
踝泵――全范圍,緩慢,盡可能用力的踝關節反復屈伸運動,為促進循環、防止靜脈血栓形成的重要練習方法!每小時至少練習5分鍾,麻醉消退後即刻開始。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大腿綳勁)――反復收縮股四頭肌(大腿前群肌肉),次數盡量多,麻醉消退後即刻開始。
直抬腿――膝關節完全伸直,抬至足跟距離床面20厘米處,堅持至力竭後休息,間隔5秒,10次/組,3-4組/天,引流管拔除後開始。
伸直練習――將枕頭墊在足跟,膝關節懸空,充分放鬆,在不影響休息的前提下應盡量長時間保持該姿勢,堅持不住可適當放鬆休息。
重心轉移――拔除引流後開始嘗試,綁緊夾板,雙腳分立與肩同寬直立,重心緩慢在健患側間移動,感覺關節穩定後,逐漸嘗試患肢單腿站立,5分/次,間隔30秒,2次/組,2-3組/天。
出院指導:
屈曲:術後三至五天在康復師幫助下開始進行被動屈曲練習,術後一周達到90°。術後二周後達到100°。方法:坐位頂牆。術後三至八周逐漸到達正常角度(以健側肢體活動角度為正常水平),方法:雙手抱膝。
伸直:將枕頭墊在足跟,膝關節懸空,充分放鬆,30分鍾/次,1次/天(至少)。負重:可完全負重,出院時嘗試單拐行走,三周後嘗試脫拐行走。
力量:術後四周內:以直抬腿為主要練習方法,方法次數同住院期間。術後五周開始:以靜蹲為主要練習方法:2-3分鍾/次,間隔5秒,10次/組,3-4組每天。術後八周:可開始全范圍抗阻伸膝、抗阻屈膝等各種等張收縮力量練習,強化大腿前、後群肌群力量。數量:80次/組,其中每20次間隔休息30秒,2-3組/天,所加阻力以規定動作20次內相應目標肌群可感疲勞為宜。
夾板使用:術後一周,開始調整為0-30°活動夾板,之後每5-6天調整增加20°(1格),至術後4周達到0-110°范圍。術後一個月內,晝夜佩戴,一月後夜間可脫夾板睡覺。術後九周開始可嘗試脫夾板行走。

6、左膝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後四周屈膝角度達到145度左右,比要求達到的105度多40度,這樣會有問題嗎?

?屈膝角度太快了吧,你應該差不多能貼屁股了,一般情況是一個月90,兩個月120,現在這種角度有什麼不適嗎?我都四個多月了還沒到140,你的力量練習怎麼樣了?屈膝速度太快有可能會使韌帶鬆弛的。有時間的話去復查一下

7、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伸直角度練習,主動伸直差,怎麼辦

?

8、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怎麼鍛煉?

按照這個指南練吧,有問題要及時和你的主管醫生溝通,早日康復!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可分為5階段:加壓包紮限制期(術後1周內)、活動限制期(術後1~3周)、負重限制期(術後3周~6周)、活動恢復期(術後6周~6月)、活動增進期(術後6—12個月)。1年後才能恢復劇烈運動。 第一階段:加壓包紮限制期(術後1周內),維持彈力綳帶加壓包紮下鍛煉股四頭肌收縮、直腿抬高。第二階段:活動限制期(術後1~3周),在活動式支具的保護下,不負重下主動屈膝0至90度。第三階段:負重限制期(術後3周~6周),在活動式支具的保護下,扶單拐行走,患肢負重從1/3體重起,逐漸增加,6周後可棄拐。第四階段:活動恢復期(術後6周~6月),在活動式支具的保護下,慢速騎單車,水中漫步,以增加股四頭肌、腓腸肌、腘繩肌肌肉力量。另外,指導患者在平衡板或軟墊上行本體感受器訓練。第五階段:活動增進期(術後6—12個月),可不帶活動式支具進行慢跑。

與前交叉韌帶怎麼練角度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