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冼東妹交叉韌帶

冼東妹交叉韌帶

發布時間:2020-12-06 23:51:19

1、髕骨骨折。半月版損傷。前後韌帶斷裂

如果交叉韌帶沒有完全斷裂的話,還是不要動手術了,建議保守治療,知我因為打球,前交叉完全斷裂了,半月板外側也撕裂了,所以只好道手術,不然膝蓋會不穩,以後就不能運動了,像你這樣的沒有完全斷裂,可以的通過修養,漸漸加強肌肉版的作用,來替代韌帶,而且手術價格不菲,恢復過程既漫長也很痛苦。不權過我只是過來人,不是醫生,還是去大醫院看看醫生的建議吧

2、感人奧運

就在中國舉重隊飛赴雅典之前,記者曾經因為那場轟轟烈烈的「占李之爭」事件撥通過占旭剛的手機,想要對這位第三次沖擊奧運金牌的倔強漢子做一次采訪,但是考慮許久之後,占旭剛還是婉拒了記者的要求,同時拋下了一句話:「等奧運會結束後再說吧,到時候不管成績怎樣,我都會和你好好聊聊。」

正是因為曾經有過這樣的約定,所以在明知道占旭剛近來心情不太好的情況下,記者還是「狠心」地撥通了他的電話。雖然電話裡面占旭剛的聲音多了幾分疲憊,但他還是強打起精神接受了采訪。

徹底退役 沒有遺憾

從亞特蘭大奧運會喜悅的淚水,到悉尼奧運會狂喜的淚水,再到雅典無語而泣,一個英雄的謝幕讓所有人悵然若失。

賽前在北京,他還一把就舉起了165公斤;但是在雅典尼凱亞舉重館,他面對157.5公斤時竟然連續三把失敗——兩屆奧運會冠軍占旭剛就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沖擊「三連冠」的旅程。這一次,他選擇了永遠不再回頭……

我們的話題很自然地從剛剛結束的奧運會的比賽開始,失利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占旭剛顯然不願意再提起,對於我的很多問題,他都是簡單地以笑聲和沉默來表示回應,只有在談到未來的打算,占旭剛才明顯地來了精神。

選擇復出前,占旭剛是浙江省第二體工大隊的副大隊長,現在他可以馬上重新上任,因為浙江省體育局一直給他留著這個位置。浙江體育局局長曾經因為占旭剛專程趕到雅典,還在20日那天約請占旭剛到奧運村外面吃飯,說是要給他「壓壓驚!」對此占旭剛非常感激,他准備把接下來的所有時間都交給浙江省的體育事業。

這一次,占旭剛是准備徹底地告別運動生涯了,雖然在第三次沖擊奧運金牌的戰役中敗下陣來,但是因為付出了努力,占旭剛已經無怨無悔。「總算結束了一個心願,我三次參加奧運會,前兩屆是冠軍,這次沒有拿到,但是我無怨無悔」,占旭剛動情地說,「我把生命都交給了舉重,所以最後一次雖然沒有能拿到金牌,我也是非常幸福。現在我決定退役了,我還是浙江省體工隊的副大隊長,今後還要為浙江的體育事業奔波,這輩子也不會離開體育」。

感激女友 佳期待定

占旭剛的女友姚健是一位空姐,兩人相戀已經六年。雅典失利後,他馬上就給女友打電話商量婚期。占旭剛在電話裡面笑著說:「女孩子拖不起,關鍵是雙方老人都等不及了。這回她真的要停飛了,我也真的要退役了。我們這個時候還不選擇結合,那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上屆奧運會,臨時修改航線趕到悉尼,親眼目睹了自己的未婚夫在奧運賽場上的輝煌。但這一次,姚健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趕到雅典,不過比賽後的第一時間,姚健就把電話打到了占旭剛雅典的手機上,因為她明白,失利後的英雄最需要的就是柔情的安慰,對此占旭剛自然是心知肚明。

具體結婚的日期,占旭剛說自己還在考慮,不過肯定不會太遙遠,電話當中,占旭剛笑呵呵地說:「到時候我會通知你,如果你有空,記得過來喝杯喜酒」。

無論勝負 都是英雄

出征奧運之前,占旭剛從浙江省緊急調了一名醫生到北京,負責治療他的傷病。多年舉重讓占旭剛落了一身的病。從練舉重到現在,他的腰部已經打了30多針封閉。復出之後,隨著訓練量的逐漸增大,膝蓋的勞損也日益嚴重,每天訓練結束之後,占旭剛必須用冰塊敷膝,否則膝蓋大量積水的痛苦會讓他難以忍受,但是如今再提起這一切來,占旭剛只是淡淡地一笑置之,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實際上,之前占旭剛有很多機會讓他徹底選擇退役,但他不斷地鼓勵自己往前沖,這種發自內心的動力連他自己都理解不了,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後,占旭剛選擇了退役,但在2002年全運會上再度復出。又一個四年,他又一次站在了奧運會的比賽場上,但是這一次,他沒有等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占旭剛感嘆說:「奧運會三連冠,多大的誘惑啊,一般人想都不敢想,我有這個機會,當然要努力一下。人生也許就是這樣,總有那麼多的人都不能圓夢成功。現在我想通了,人這一輩子不可能處處圓滿,有缺憾反而讓人生的記憶更豐滿。」

對於所謂成功和失敗的問題,占旭剛已經不願意再去多做考慮,金牌也好,失利也好,對於現在的他而言都已經不再重要,他希望開始自己嶄新的生活。占旭剛說:「無論成敗,我都要做英雄。我有了當運動員的酸甜苦辣和痛苦,再干其他的工作都會比較輕松。不管成與敗都是經驗,奧運會這么大的賽事我都承受過來了,我希望自己在別的行業上能夠幹得很好」。

3、急救///腰痛

應該是骨質增生初期了?你是不是經常坐著工作還有不經常鍛煉?
解決方式:
骨質增生好發於35-70歲的年齡段,從事教師、會計、重體力勞動者和運動員發病率高,這些人共同的特點是運動和勞動多,關節磨損重,使關節產生退行性骨變。病變程度與年齡大小身體強弱關系密切。人是總要運動的,生命在於運動,沒有運動,沒有新陳代謝,生命就完結了。但是患病的骨關節,就不宜進行過渡運動和活動,以免誘發新的骨質增生。為了保護病重的負重關節,患者要適度運動,不要過度運動。也就是說當你患某一部位骨質增生時,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適或疼痛,在活動時不至引起患處疼痛的運動稱主動運動;骨質增生了,受傷的部位活動時疼痛,不顧疼痛,拚命地活動,這樣就加快了增生部位的損傷,醫學上稱機械性損傷。生長出的骨刺損傷,進入肌肉和組織內,在醫學上稱為游離死骨,可長期刺激肌肉組織,使上述症狀加重。不良的體位和不均衡磨損,誘發骨質增生,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腰椎管狹窄造成行走困難、卧床不起,由此導致喪失生活自理能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這些患者一方面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另一方面要以堅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對待,親屬也要通過無微不致的關心、體貼、照顧、使患者增強與疾病斗的信心。
膝關節是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臏骨所組成,外包以關節囊,內有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是人體中最復雜及關節面最大的負重關節。

膝關節骨質增生也稱為增生性退行性關節炎。它並不是關節普通炎症,而是一種軟骨長期退化性病變。

一、膝關節骨質增生的病因:

1、骨折後骨質增生。骨折後甚至碎裂後修復的形式是傷處周圍的骨細胞不斷增生形成骨痂。這種骨質增生對人體有利。

2、周圍軟組織損傷後可發生鈣化、骨化,影響到骨膜,使骨膜生骨。這種增生為病理性,可引起一定的症狀。

3、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諸骨由於長年磨損,周圍韌帶鬆弛,致使關節不穩定,造成病變引起相應部位骨質增生。此種增生是人體衰老的現象。40多歲以後,大多數人都有骨質增生,只是發生部位和增生程度不同,有的有症狀,有的無症狀。

二、臨床表現:

此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女性發病高於男性。其表現是一側或雙側關節不適,疼痛腫脹。起初疼痛多在長時間行走或上下樓梯時,但休息或卧床後好轉。隨著病情發展,走平路也疼痛,活動不方便,關節不穩定,走路稍不注意就會疼痛;同時膝關節活動時有像捻頭發時所發出的響聲。重者膝關節還會突然「鎖」在某一位置上,解「鎖」時,伴有明顯的彈響。這說明關節內已經有了游離體。

三、膝關節骨質增生的預防與治療:

早期X光片上僅有輕度骨質增生,晚期關節諸骨骨質增生明顯,甚至可見游離體。要注意預防:

1、避免在潮濕處睡卧,不要汗出當風,不要在出汗後,即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濕、寒三邪氣對膝關節的侵害。膝關節不過於勞累或負荷過重。

2、早期患者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堅持做雙則股四肌等收縮的靜力訓練,即取卧或坐姿,雙下肢伸直,用力綳緊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續10~20秒,放鬆5~10秒;重復20~30遍;每日4~5次。做三周有效。每日堅持0.5~1小時步行,自我按摩雙腿。

3、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時應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葯物治療。症狀好轉後停葯,堅持以上訓練為主。

以下情況可考慮手術治療:

1、X光片上可見膝關節內已有游離體(又叫關節鼠)。

2、膝關節骨質增生嚴重,已形成骨贅,嚴重影響其功能。

3、合並半月板損害或出現盤狀軟骨。

4、膝關節過於增生,出現關節腔狹窄,骨破壞明顯或關節畸形,致使行走甚痛,經多個月保守治療無效,年齡在50歲以上者可考慮作全膝關節置換術

參考資料:
中老年人與骨質增生 徐輝 免費醫院網天天健康報編輯部www.cmn.com.cn
骨質增生在醫學上稱為骨性關節炎又稱肥大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由於機械應力分布失衡或負載過度引起軟骨磨損所致。人的關節軟骨每天都承受著各種活動引起的機械力,人到中年後肌肉功能逐漸減退,容易導致關節損傷,軟骨破壞,引起骨性關節炎。所以骨性關節炎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有人報告在45歲以上中老年人中其發病率約為40—50%,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骨質增生是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病變,主要累及手的近節和末節指間關節、脊柱和髖、膝、踝關節等,以關節疼痛、變性和活動受限為特點。關節活動尤其是負重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或緩解。有時在持物或做開瓶蓋動作時出現手指關節疼痛,可能是由於手的骨性關節引起,行走後髖部疼痛,休息後減輕可能是髖關節骨性關節造成。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是上下樓梯時出現膝關節疼痛。步行一定距離後引起疼痛而跛行,可能是由於腰椎骨質增生導致腰椎管狹窄。
那麼骨性關節炎應如何治療?目前世界上多應用非甾體類(NSAIDS)葯物進行治療,常見的有雙氯芬酸納、布洛芬、消炎痛等。而全球處方量第一的非甾體葯物是扶他林(雙氯芬酸納制劑),它通過對環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雙重抑製作用,產生抗炎鎮痛作用,並且對關節軟骨無損傷,由於它較好的療效和良好的安全耐受性而被廣泛應用。
骨質增生是一種全身性的病變,可累及許多部位並產生許多不同的症狀和表現,因此,當出現問題時應及時求助於正規醫院,以便能得到及時的診斷治療。由於骨關節病的病因復雜,晚期治療辦法有限,因此提倡早期預防和治療。

骨質增生、骨關節炎與骨質疏鬆是怎麼回事?
骨質增生是骨骼的一種狀態,表現為骨骼生長、發育及其完成功能的過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態,骨質增生的形式多種多樣,因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其各自的特點,如膝關節的骨質增生常被稱為「骨刺」,可見關節內游離體和軟骨增生;脊椎骨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為椎體的「唇樣」改變,壓迫神經,產生肢體感覺異常和運動異常。
骨關節炎也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肥大性骨關節炎,均指一種病。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骨關節損害。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彈響、絞鎖、關節內游離體、關節囊及韌帶的韌化骨化、關節軟骨的破壞以及關節部位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等現象。
骨質疏鬆是全身骨質減少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骨骼中基質的含量明顯減少,而骨骼中礦物質(主要是鈣、磷)的成分基本正常。也就是說,骨質疏鬆時,骨骼中蛋白質等有機類物質及水分的含量減少而鈣、磷等礦物質含量相對保持在正常水平。由於骨基質在鈣、磷等礦物質之間起支持和連接作用,所以如果骨基質減少,則礦物質之間的間隙就增大,表現為骨質疏鬆。隨著骨質疏鬆的進展,骨骼中鈣、磷等礦物質也會不斷丟失及減少,從而造成骨骼中骨基質和礦物質都減少的現象。

骨質增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骨關節的致病因素不是單一的,膠原蛋白、蛋白多糖、軟骨細胞、軟骨、滑膜等的變化,均可影響其他成份,因此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的發病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1)增齡:增齡是骨關節炎發病最強的危險因素。據屍檢資料顯示,從20歲開始約5%的人關節就有退行性改變,40歲時,幾乎90%的負重關節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質增生改變。張乃錚教授等人對北京郊區2063名成人進行膝骨關節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6~30歲、31~40歲、 41~50歲、51~60歲、大於60歲年齡組有膝痛者中,骨贅陽性率分別為10.6%、14.8%、29 .1%、5 1.8%、78.5%,隨年齡增長而陽性率增高。
(2)性別:從張乃錚教授等人的資料分析在50歲以前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高2倍,但50歲以後兩性之間基本相等。
(3)職業:骨質增生與職業有關。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的增加。如鑄造工的肘、肩關節,礦工的脊柱和膝關節,裝卸工的膝踝關節,駕駛員的肩關節,修理工和紡織工的腕關節,芭蕾舞演員的跖趾關節,長期從事刺綉、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頸椎關節,較長時間站位工作如紡織女工、營業員、迎賓小姐、儀仗隊員的跟骨。以上這些部位因長期反復做某一個動作,使該關節經常受到磨損而引起骨質增生。1994年《風濕病年鑒》中指出,通過對年齡在50歲以上患有骨關節炎的109名男女病人與218名無骨關節炎的人相比較,發現每日蹲位或跪位超過30分鍾或每日爬樓梯超過10層的人有明顯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高發病率。
(4)種族遺傳因素:英國人發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種人比黑種人發病率高;伴有Heber den結節的骨關節炎婦女,她們的母親和姐妹患本病者分別為普通人群的2~3倍。並且骨關節炎病人的HLA-A1、HLA-B8 的檢出率增高。
(5)體質因素:體重增加使本來已遭磨損的退化的關節再加上重荷,當然就更容易破壞,所以骨質增生多發生於負重較大的髖、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於關節疼痛,患者不自覺地限制了活動而使體重增加,相互影響又加重了關節病變。美國《今日關節炎》發表一份研究資料指出:通過跟蹤觀察30~46歲的1178名男性,發現超過標准體重20磅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者多3.5倍的機會。發生部位多是髖、膝關節。
(6)姿勢不良:如長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勢不良、枕頭不合適者頸椎骨質增生的發病率特別高。這是由於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張力大的一側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勞損,並由於頸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續緊張狀態,久之這些肌肉發生靜力性損傷,進而使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引起骨質增生。也與頸椎關節長期受力不均,使壓力(應力)集中於關節內的某處造成應力過度而損傷關節。
(7)骨內靜脈瘀滯及骨內高壓:以骨內靜脈瘀滯為特徵的骨血流動力異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內高壓,使動靜脈壓差縮小、營養血管的血流減少、營養障礙可引起骨小梁壞死,骨細胞壞死可能是誘發關節炎的原因之一。

患者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骨質增生?
在臨床工作中常可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在健康普查時發現腰椎、膝關節等部位有骨質增生就憂心忡忡,認為骨質增生是不治之症,可以引起癱瘓。實際上骨質增生患者一般不引起功能殘廢,有少數患者終身無症狀,大多數患者症狀局限於關節,表現為疼痛、變形、活動功能受限等一系列症狀體征;只有極少患者因增生的骨質壓迫神經和椎動脈會引起相應肢體的疼痛、感覺障礙和腦缺血症狀;如果處理及時有效,這些症狀都會得到控制。骨質增生患者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呢?
(1)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自然現象:人體隨年齡的增長,一般到35歲以後椎體間的椎間盤就退化變薄,椎體周圍原有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的生理平衡遭到破壞。機體為了適應這些變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就在椎體的邊緣生長出了新的骨骼以增加骨關節的穩定性。這種現象就是骨質增生,它可以增加骨關節的接觸面積,減少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從某種意義來講骨質增生是機體的保護性反應,是人體的一種代償性反應,屬正常的生理退變現象。
醫生的任務是治療因骨質增生引起的局部組織充血、水腫、炎症和粘連以及因此而壓迫神經和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征。目前所有的治療措施如內服、外敷、理療、膏葯等方法,只能改善症狀,消除疼痛、麻木和酸困不適。那種試圖把增生的骨質消除掉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切實際的。那種宣稱能將增生的骨質(骨刺)化掉的說法是荒唐可笑和愚昧無知的。
(2)骨質增生與臨床症狀的關系:有人對200例頸痛及手麻的病人和300例腰痛病人研究發現,在200例頸痛和手麻的病例中,有骨質增生者佔67%(134例);在300例腰痛患者中,有骨質增生者佔60%(181例)。
人們又進一步分析臨床檢查壓痛點的部位和骨質增生部位的關系,發現有三種有趣的現象:
①有骨質增生而無壓痛點,在頸部30%(60例)、腰部12%(36例)。②骨質增生部位與壓痛點二者部位不吻合者,在頸部60%(120例),在腰部38.6%(116例)。③骨質增生與壓痛點二者位置相吻合,在頸部7%(14例),在腰部為4%(12例)。
(3)增生的骨質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能引起臨床症狀:①骨性關節炎和退行性脊柱炎:骨關節炎是產生骨質增生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骨質增生是骨關節炎的表現形式之一。當發生骨質增生時,雖增加了骨的負重能力和穩定性,但影響了關節的靈活性和活動性,導致了關節不平滑和摩擦力加大。當關節活動過度或不協調時,關節內滑膜極易受到自體損傷引起滑膜炎,韌帶和關節囊被拉傷,導致一系列的臨床症狀。②增生的骨質位置較特殊和較大時如:膝關節骨質增生可使滑膜受損,周圍關節邊緣骨質增生較大時,可阻礙肌腱的滑動或壓迫鄰近神經;頸椎鉤椎關節增生過大時,可壓迫椎動脈;脊椎骨質增生時,可致脊椎管腔狹窄而引起症狀。
因此,骨質增生時不必過於緊張,只有出現症狀且症狀與增生的骨質相對應時,再考慮對症治療,而不必勞神費力耗財去「根治」。

骨質增生方1:川芎末6-9克,山西老陳醋適量,葯用凡士林少許。
用法:將葯末加山西老陳醋調成糊狀,然後混入少許葯用凡士林調勻。隨即將配好的葯膏塗抹在患者增生部位,塗好後蓋上1層塑料紙再貼上紗布,用寬膠布將紗布四周固封。2天換葯1次,10次為1療程。

療效:治療20例,其中頸椎骨質增生9例,肱骨外上踝骨質增生7例,腰椎骨質增生2例,腳跟骨質增生2例。經治療後自覺症狀消失者13例,好轉者5例,有2例在敷葯中出現局部灼癢,起丘疹停止治療。治療次數最多18次,最少7次。

骨質增生方2:白芍30克,木瓜、甘草各12克,雞血藤、威靈仙各15克。頸椎加葛根12克;胸椎加狗脊12克;腰椎加杜仲、懷牛膝各12克(亦適用於膝關節以下骨關節病)。此方重用白芍,若效果不顯可逐漸增至60克。若有腹瀉,可加炒白術15克、茯苓12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
療效:治頸椎病85例,腰椎骨質增生60例,其它處骨關節病15例,頗有一定療效。服葯劑數最少的3劑,最多的1例100劑,平均21劑。

蚯蚓白糖液

葯物:蚯蚓
用法:活蚯蚓數條加白糖適量,使其化為粘液,塗抹患處,覆以干凈白紙,紙外再包白布,用暖水袋加熱至適量溫度,反復加熱,直至粘液燙干為止。每天2次。此方治療骨質增生療效較佳。

醋搓治骨刺
我的腿由於長了骨刺疼痛難忍,走路很困難,鄰居介紹一種簡法,結果很有療效。其法是:買一瓶山西老陳醋,用醋搓患處,搓熱後(越熱越好)用一光滑平坦的東西(瓶底也行)慢慢拍打骨刺處,這樣一日反復幾次,一瓶醋用不完就會好。

雞腳桑枝治腳跟骨刺
近幾年,我患了數次腳跟骨刺,後一老中醫告訴我一民間驗方,只要買15克桑枝和250克雞腳煲吃就行了,於是,我回家後就照樣做。買了雞腳、桑枝回來,煲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吃了。我每次都把雞腳和湯全部吃光。煲時,放水以能一次全部吃光為宜。我每吃一次覺得痛輕一些,吃了好幾次,走路腳跟就可以著地了,不痛了。

4、我妹妹膝蓋交叉韌帶斷裂怎麼治療?

交叉韌帶斷了的話保守治療效果都不好,需要手術治療,把斷了的韌帶封上,目前基本上都是關節鏡手術,創傷比較小。大約需要半年恢復期。手術成功的話愈後效果是不錯的,不少足球運動員交叉韌帶都斷過,恢復後還繼續踢球。
總的來說要盡快治療,因為十字韌帶斷裂都合並半月板損傷,越拖對半月板的損傷越大。

5、軍運會八一女排3-2險勝巴西 楊珺菁意外受傷程序度怎麼樣

比較嚴重的膝傷 前交叉韌帶損傷。

10月3日,第六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女排比賽開賽,中國八一女排在首日比賽中3比2險勝巴西女排,世界盃冠軍副攻楊珺菁在第三局中段攔網下落時意外扭傷右膝蓋而痛苦倒地,隨即被隊友袁心玥、劉晏含和范琳琳抬出場外,現實結果卻沒有想像中的樂觀,後續的膝關節傷情並沒有得到緩解,為了防止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故而提前終止比賽急返北京。

經過北醫三院的專家會診為前交叉韌帶損傷,最終由運動醫學創始人之一的田得祥教授敲定暫不進行手術,而是擬定出相應的康復治療方案。據了解,排球女將馮坤和趙蕊蕊、體操健將鮑乃建和李小雙、柔道高手冼東妹、以及花滑明星趙宏博,都是經過田得祥醫生的手術和治療,最終得以康復重返賽場的,而楊珺菁為康復治療或將傷停新賽季的女排聯賽。

與冼東妹交叉韌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