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開韌帶的最好方法是什麼啊?
本人一周最少,拉5個晚上(由於周末可能有點事情要做),每晚都是接近一個小時,為練習breaking也是蠻拼的。我是爭取每晚都要拉,先熱身然後拉到自己的極限。放鬆一下,在繼續搞到極限,一直弄。後面幾天稍微開一點就有點疼,那是因為你沒有熱身好,熱身的時候也要漸漸地去拉韌帶,揉揉韌帶。然後再去習慣,最後再拉到極限。拉到極限以後,你會感覺那種疼痛是正常的疼痛了。而且,你會慢慢的發現自己韌帶越來越開,這是很幸福的事情。當然你得堅持每晚都拉,如果沒有非常急的事的話。否則你不會有進步的幸福。
2、請問你的雙腿背部伸展式練得怎麼樣呢?現在伸得直了嗎?我練了快三年了,還是伸不直,坐角式也可以做下去。
(一)有的人先天後側韌帶較短,那麼雙腿背部伸展式的練習過程會比別人更加辛苦,所以您會感受到您的膝蓋總是不像別人那樣伸得筆直。有的人一開始練習雙腿背部伸展式,就可以很輕松的腹部胸部貼大腿,腿也可以伸得很直;有的人沒有任何的瑜伽、舞蹈、武術等基礎也可以做橫叉、豎叉。您可能屬於先天後側韌帶比別人稍短的那一部分人。雖然您可能先天條件沒別人好,但是您可以比別人努力,所謂笨鳥先飛。可以告訴您一個讓您高興的事情:一般先天腿部後側韌帶稍差的人,腿部內側的韌帶就會比一般人稍好,所以您感覺坐腳式比雙腿背部伸展式簡單而很多人都會覺得前者比後者困難。
(二)
①跟你說的更具體一點,在瑜伽課程的時候,稍微有經驗的老師都會在練習脊柱伸展式(不知道你們那裡是否叫脊柱伸展式,說明白一點就是站立的雙腿背部伸展式)的時候做這樣的提示:雙腿盡量伸直,呼氣,腹部胸部貼大腿,在這里感受雙腿後側韌帶的拉伸,脊柱伸展,有困難,您就曲雙膝。
②為什麼要曲雙膝?就是因為某些人的後側韌帶還沒有拉開,盲目的用力很有可能讓自己受傷。您在脊柱伸展式的時候去感受雙腿後側的韌帶有拉伸的感覺,脊柱有伸展的感覺就可以了,不用強迫自己一定要把膝蓋伸直。雙腿背部伸展式也是類似的道理。
(三)沒有關系,慢慢來,慢慢的感受,就像您的身體從一開始的不柔軟慢慢變得柔軟一樣,這是一個過程,瑜伽是讓我們享受這個過程而不是盲目追求目的。
讓我們一起加油,讓瑜伽賦予我們更健康更強壯的身體。有什麼疑問繼續追問就可以,我會盡快回答的噢~~
3、拉韌帶怎麼拉?
16歲以上的,建議使用靜壓法。保持一個極限姿勢30秒,休息幾秒種,再保持這個姿勢。一般建議拉伸的極限姿勢不超過30秒。否則可能會造成反方向的肌肉受傷。這種靜壓的方法會在相對長的時間內保持韌帶的穩定柔韌性。
★什麼時候進行柔韌性訓練?
首先,一個關心自己的柔韌性、健康、相貌及運動水平的人,無論男女,每天至少需要10~15分鍾的柔韌性練習。如果能堅持不懈,每周3~4次將會逐漸地促進你關節和肌肉的靈活性,如能每天堅持練習,進步的速度要快4~5倍,筆者也曾接觸過一些柔韌性很差的運動員,他們堅持一天兩次的柔韌性訓練,都取得了驚人的進步。一個運動員開始柔韌性練習的最佳時間是開始其武術訓練之前——但不能認為這是可有可無的事。很多運動員在比賽前會匆忙地做點柔韌性練習,這幾乎是一種潛意識的行動。例如你會看到田徑運動員在跑步前會伸伸小腿,籃球運動員賽前匆忙地拉伸自己的後腿韌帶,其實這么短暫的柔韌性練習對運動員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為了使柔韌性練習真正起到熱身作用,其持續時間必須保持在10~15分鍾內,並且對身體的各部位都要進行柔韌性練習。同樣以這種方式,柔韌性練習也是緊張的訓練後的一種很好的放鬆。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將為體力
恢復之快而大吃一驚。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柔韌性練習最理想的時間是在晚間睡前的一二個小時之內,這對緩解和消除一天的疲勞有很大的幫助。不管怎樣,經過一段晚間特別的柔韌性練習後,你就會感到很輕松並能暢然入睡。
★必須遵守的原則∶
1.在拉筋之前必須先熱身;比如說,利用小跑步使體溫增加,使肌肉與肌腱處在備戰的狀態,如此拉筋的成效會提高,也可以減少不當拉筋反而受傷的機會。
2.在拉筋之時不要暫停呼吸;應該很緩慢及深深地呼吸;暫停呼吸,屏氣凝神,會使負氧債增加,動作不協調,拉筋受傷的機會提高。
3.在運動之前及之後都要拉筋;一般人只記得運動之前要拉筋;而運動後一身疲倦,便連動都不想動;其實運動之後,雖然肌肉酸痛,可是仍然須再緩和地作一次拉筋,如此可使肌肉纖維重新調理,恢復疲勞的速度加快,下一次運動時肌肉的條件也會更好。
4.拉筋的動作要緩慢而溫和,千萬不可猛壓或急壓。拉筋的目地,是在利用肌肉肌腱的彈性及延伸,刺激肌肉梭神經及肌腱感受小體的神經訊息,而逐漸地增加伸展的潛力及忍受力。無論是律動式或固定式(連續30秒以上),只要是緩和的,都有成效;最忌諱平常拉壓不到的筋,為求速成而猛烈地急壓,或別人施加外力幫忙;只要用力不當,都會反而造成傷害。
5.替換拉筋的肌肉群;對同一個動作,可能有許多肌肉共同組成相同功能的群體,協同地完成動作;但是這些肌肉,因為解剖位置的不同,可能需要靠不同地拉筋動作,才能一一地伸展到;除了協同肌,方向作用相反的擷作便可能登頂不能而受傷;如果擷抗肌沒有一些伸展,則在強烈收縮時失去平衡,也會使之受傷。
6.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覺有點"張力"或"酸",但絕對不能到"痛"的程度。有" 張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覺神經元正確地反應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痛"的感覺,濱臨受傷的程度便十分接近了。成功的熱身拉筋,是暢快運動的推進器,也是避免受傷的防護罩;每一個人,必須把握以上的原則,並建立個人最適合的例行步驟,便之成為習慣;這好像是開車綁安全帶一樣,不是為了上高速公路才想起,也不是怕警察開罰單才要做;而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一上車便綁安全帶,想運動便熱身拉筋;關鍵都在一念之間的不存僥幸,並享受其中的樂趣;如此,快樂與安全,皆在其中矣。
★關於柔韌性的修練
一、活動腳踝。
分布進行,先是腳踝,坐下,將左腳放在右腿膝蓋上,雙手握住左腳踝活動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一手按住膝蓋向下壓,來回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將左腿放下,然後壓有右腿,要努力將肚皮貼上腿,四個八拍,換腳,同樣,再是雙腿,雙腿平伸,身體向下壓,要求同上。
二、 正壓腿
在壓腿的幾種方法里,正壓腿是基礎,也是習練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練者常存在以下問題:低頭、彎腰,急於用頭碰腳,胸部和腿之間出現一個大空兒,還有的站不穩,像要後倒似的,甚至出現腿部韌帶受傷。要解決以上問題,壓腿時可注意以下幾點:
1、規范動作,分步進行
(1)初練時,不宜做強度很大的練習。把腿放在與腰同高的物體上,髖部後坐,臀部要平,支撐腿與地面垂直,膝部挺直,被壓腿腳尖向上並有意識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動,使被壓腿成一直線。腳
尖回勾有利於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長軀干,特別是脊椎。一條腿壓幾分鍾後,再換另一腿。幾天之後,腿部肌肉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時,可進行下一步。
(2)被壓腿及支撐腿均挺直,雙手按壓被壓腿膝部,收髖使身體盡量向前俯壓,以增強膝關節後之窩肌的伸展性。
(3)雙手按被壓腿膝部,髖部後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4)雙手由下抱握被壓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以胸部貼膝蓋。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5)被壓腿與支撐腿挺直,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以額頭碰腳尖。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6)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用嘴觸腳尖。此步完成後,進行下一步。
(7)雙手搬住腳掌,依上法,用下齶碰腳尖。此步成後,說明正壓腿已成。
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地練習,使軀干與腿部形成一一對應,如腹部與大腿、胸與膝、頭與腳尖依次對應接觸,才可避免軀干與腿之間出現的空兒。
2、由輕到重,由低到高
壓腿時,身體對腿部韌帶、肌腱、肌肉施加壓力。初練時,用力要輕,當練習一段時間後可逐漸加重壓力;如果一開始就施以重力,也許能堅持一二天,恐怕第三四天連走路也難了。腿放的高度應由低到高。將腿放至與腰同高,壓到下頜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胸同高的物體上;再練至下頜下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肩同高的物體上,直至把腳放在與頭高的物體上。
3、先拉後壓,由近及遠
初練壓腿,因其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長,不僅徒勞無功,還會使韌帶受傷。因此初練時,應先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及脊椎,然後施以振壓;振壓也要一下一下地進行,不可急於求成。壓腿時還要注意軀干與腿部的接觸是由近及遠的,軀干與腿相應部位的接觸順序是:軀干:腹部—胸部—頭部腿部:大腿—膝蓋—腳尖,不要一開始就毫無顧忌地用頭硬碰腳尖。
4、要意志堅強,持之以恆
進行腿部柔韌性練習,的確枯燥乏味,尤其是練到一定程度,還會有腿、髖部酸痛的感覺,這是練習者出現的類似長跑運動員一樣的「疲勞期」,此時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堅強的意志,有苦恆之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韌素質與腿功其它素質比較起來,容易發展,也容易消退。此時應善於自我調整,適當減輕下壓力度、幅度,減少壓腿時間,或是進行踢腿練習,與壓踢結合等。只要堅持下去,酸痛的感覺會逐漸消失的,那時你會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興奮的。
5、壓前要做好准備活動
練習前,可做一些腰、胯、膝、踝關節、腿部肌肉的准備活動。因為肌肉、韌帶的伸展性與肌肉的溫度有關,通過准備活動,可提高肌肉的溫暖,降低肌肉內部的粘滯性,有利於腿之柔韌性練習。
二、側壓腿
側對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體,一腿支撐,腳尖稍外撇,另一腿的腳跟擱於肋木上;右臂上舉;兩腿伸直,立腰開髖,上體向腳尖側壓。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
三、後壓腿
背對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體,兩手叉腰或扶一定高度的物體,一腿支撐,另一腿後舉,腳背擱在肋木上,腳面綳直;上體後屈並做壓振動作。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
四、仆步壓腿
兩腳左右開立,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身體向直腿一側振壓。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
五、豎叉
兩手左右扶地或自然下垂;兩腿前後分開成直線,前腿後側著地,腳尖勾起,後腿的內側或前著地;上體向前振壓。
六、橫叉
兩手在體前扶地,兩腿左右分開成直線,上體俯卧或側傾。
七、盤腿前俯
兩腿屈膝盤坐,兩腳掌相對;兩手握住兩腳;上體前俯。
八、壓胯:
膝蓋努力分開,雙手撐地,將腰胯向後下方壓最高境界是貼地。
九、 腳背:
跪在地上,腳背貼地,向後躺
十、坐式拉伸韌帶:
前胸向膝蓋靠攏,膝蓋不要彎曲。12次
十一、卧式拉韌帶:
慢慢拉起綳直的左腿,膝蓋不要彎曲,臀部與大腿肌肉緊,直到大腿與身體呈現直角
十二、立式下壓:
站直,用手去摸腳尖
4、怎麼坐的禮儀
三個一必須做到,然後,挺胸,抬頭,拔背,端肩,收腹
1. 上半身應保持頸部直立,使頭部獲得支撐,兩肩自然下垂,上臂貼近身體,
手肘彎曲呈90度,操作鍵盤或滑鼠,盡量使手腕保持水平姿勢,手掌中線與前臂中線
應保持一直線。下半身腰部挺直,膝蓋自然彎曲呈90度,並維持雙腳著地的坐姿。
2. 必須選擇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桌椅,使用專用的電腦椅,坐在上面遵循「三個
直角」:電腦桌下膝蓋處形成第一個直角,大腿和後背是第二個直角,手臂在肘關節
形成第三個直角。肩胛骨靠在椅背上,雙肩放下,下巴不要靠近脖子。兩眼平視電腦
熒幕中央,座椅最好有支持 性椅背及扶手,並能調整高度。
3. 放風箏:放風箏時,挺胸抬頭,左顧右盼,可以保持頸椎、脊柱的肌張力,
保持韌帶的彈性和脊椎關節的靈活性,有利於增強骨質代謝,增強頸椎、脊柱的代償
功能,既不損傷椎體,又可預防椎骨和韌帶的退化,實在是老祖宗留給我們防治頸椎
病的一個好方法。
4. 游泳:因為游泳的時候頭總是向上抬,頸部肌肉和腰肌都得到鍛煉,而且人
在水中沒有任何負擔,也不會對椎間盤造成任何的損傷,算得上是比較愜意的鍛煉頸
椎的方式。
5. 使用電腦每隔一小時應休息5至10分鍾,做柔軟操或局部按摩,同時養成規律
運動習慣,針對肩頸、上肢進行拉筋及肌力訓練,以增加柔軟度及肌力。
6. 電腦的擺放高度要合適。將電腦屏幕中心位置安裝在與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
線上,最好使用可以調節高低的椅子。應有足夠的空間伸放雙腳,膝蓋自然彎曲呈90
度,並維持雙腳著地,不要交叉雙腳,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7. 眼睛與顯示器保持恰當的距離。眼睛與電腦顯示器形成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
的角度,這樣可使頸部肌肉得到放鬆。
8. 舒緩體操
A: 基本姿勢:每次做各項訓練動作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
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全身放鬆。
B: 前俯後仰:雙手叉腰,先抬頭後仰,同時吸氣,雙眼望天,停留片刻;然後
緩慢向前胸部位低頭,同時呼氣,雙眼看地。做此動作時,要閉口,使下頜盡量緊貼
前胸,停留片刻後,再上下反復做4次。動作要旨是:舒展、輕松、緩慢,以不感到
難受為宜。
C: 左右旋轉:雙手叉腰,先將頭部緩慢轉向左側,同時吸氣於胸,讓右側頸部
伸直後,停留片刻,再緩慢轉向右側,同時呼氣,讓左邊頸部伸直後,停留片刻。這
樣反復交替做4次。
D: 提肩縮頸: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平行,雙手
自然下垂。動作時雙肩慢慢提起,頸部盡量往下縮,停留片刻後,雙肩慢慢放鬆地放
下,頭頸自然伸出,還原自然,然後再將雙肩用力往下沉,頭頸部向上拔伸,停留片
刻後,雙肩放鬆,並自然呼氣 。注意在縮伸頸的同時要慢慢吸氣,停留時要憋氣,
松肩時要盡量使肩、頸部放鬆。回到自然式後,再反復做4次。
E: 左右擺動: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平行,雙手
叉腰。動作時頭部緩緩向左側傾斜,使左耳貼於左肩,停留片刻後,頭部返回中位;
然後再向右肩傾斜,同樣右耳要貼近右肩,停留片刻後,再回到中位。這樣左右擺動
反復做4次。在頭部擺動時需 吸氣,回到中位時慢慢呼氣,做操時雙肩、頸部要盡量
放鬆,動作以慢而穩為佳。
其實做直了對身體對脊椎並不好 也讓人精神不能集中 長期保持坐直的狀態會使人的脊椎完全承重 容易引起肌肉疲勞甚至脊椎的損傷 理想坐姿是 背靠在靠背上 與大腿保持135度 這種姿勢下脊椎和肌肉是最自然的 還有 建議你每隔1小時就運動一
5、您好,我是在練坐角式的時候把韌帶拉傷的,這樣是不是現在就不能再練瑜伽了,還是只是不要練坐角式?謝謝
不是很清楚你具體拉傷的程度,如果很嚴重的話,建議先不要練習坐角式了,如果真的是拉傷的話恐怕恢復後也不如從前了
平時習練是注意熱身,保持體溫,不可攀比,循序漸進,注意呼吸的配合,祝你健康快樂每一天
6、小胯和大胯分別指哪兩韌帶
小胯和大胯分別是拉伸恥骨肌和內收大肌兩韌帶。
開胯主要要拉伸恥骨肌和內收大肌方法:
1、坐角式:坐在墊子上雙腿盡量分開身體前傾脊柱挺直,記住胯骨盡量向前貼近地面.(練習內收肌)。
2、束角式:坐在墊子上屈膝向兩側打開腳心相對,腳跟盡量靠近會陰骨.雙手握住雙腳肘部抵住大腿內側靠,近膝蓋的地方身體前傾脊柱向遠方延伸,盡量前額貼近地面小腹部靠近雙腳(練習恥骨肌很內收肌)。
(6)坐式壓韌帶擴展資料:
開胯注意事項
1、「活胯」與「彈胯」差距巨大,「胯」與「肩」相合,可以體現出身體的活,而「彈胯」是用胯根大筋崩彈而出,是一種被動發勁狀態,跟肩相合,可以使身體變得暴烈而靈動!而傳統拳中通常所說的「腰勁」,其實並不是腰椎的擰轉,而是指將腰椎向後撐開,使脊柱成「弓」,要的是縱向的崩。
2、一味看拳譜練,會形成很多的誤區,想當然用「腰椎」橫向擰轉發勁,會損傷脊柱。道「脊」有縱向的支撐力,但卻沒有橫向勁力,橫向勁力來自於「胯」,縱向的脊柱崩彈卻得益於「腰椎」撐,「螺旋」是由胯的擰,脊的彈相合而撐成,明白這個道理,功夫就不容易出偏差!
7、站著拉韌帶和坐著拉韌帶有什麼不同
兩種方式都是拉伸韌帶的方式,站立拉伸韌帶是鍛煉雙腿內、後側的。坐式拉伸韌帶是鍛煉腿部前側的。
站立拉伸韌帶:站直,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向腿的方向外八字打開,腳不要彎曲,大身向下彎曲,用手去碰腳尖。感覺到雙腿內、後側有拉伸的感覺。
坐式拉伸韌帶:前胸向膝蓋靠攏,膝蓋不要彎曲。感覺腿部韌帶與後背有酸痛感,停止拉伸並作兩次深呼吸,慢慢恢復為起始動作。重復動作12次。
8、怎樣快速提高彈跳力?
1、深蹲是最快提高跳躍力的方式
首先,深蹲是最快最有效的練習方式,有杠鈴就扛著杠鈴,沒有的話可以在肩膀上坐個人,坐人的話一定注意安全,必須要扶著可以支撐的東西,以防摔下來。在深蹲過程中一定注意背要直且慢起慢落,這樣才最有效果。每天3組,每組10個,時間長了之後可以自己適當增加。
2、蛙跳和跳台階也是一個提高跳躍力的好方法
除了深蹲之外,蛙跳和跳台階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蛙跳時雙手抱頭,每天3組,每組大概20米對於新手來說。然後就是跑樓梯,跳樓梯,跑樓梯和跳樓梯結合著練,跳樓梯時一定要一鼓作氣跳上去。
3、高抬腿也是提高跳躍力的好方法
然後就是高抬腿,高抬腿的要點就是要快,手擺的也要快,因為手腳的頻率是一樣的,手擺的時候一定要是前後擺,不要朝中間或兩邊。抬腿要高,落地是腳尖著地。可以先原地高抬腿然後再加速跑20米左右,也同樣是每天3組。
4、跳繩是提高跳躍力的基礎
跳繩:跳繩能促進腿部肌肉的鍛煉,為擁有良好的彈跳力打下基礎。
(8)坐式壓韌帶擴展資料:
不同人種的彈跳力:
黑色人種:四肢比較靈活,柔韌性也好。肌腱中白肌纖維比較豐富.骨骼結合比較較緊密。再加上黑色人種特有的爆發力,他們都是彈性十足。正常黑色人種,在經過訓練或鍛煉,彈跳力都能達到80-90以上。
白色人種:相比較黑色人種要遜色許多。我們主要體現在「穩」字上,下盤扎實,爆發力度不夠,肌肉以紅肌纖維居多,所以肌肉稍微顯得松垮。
黃色人種:我們都知道黃色人種的素質,其實是介於黑、白色人種之間,爆發力力要稍強於白色人種。肌肉和骨骼適中,黃色人種最見長的運動是靈巧性運動,如體操,小球類。
因此黃色人種彈跳力要高於白色人種,於黑色人種。 但力量和耐力卻要遜色不少。正常的黃色人種,經過訓練基本上能達到70-85CM的彈跳高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彈跳力
9、跑長跑(800米.1000米)時有什麼呼吸技巧?
一般跑長跑(800米、1000米)的呼吸要注意一個原則:就是在跑步過程中要做到有節奏地深呼吸。
長跑是一個有節奏的運動項目, 跑步步伐的大小、步頻和呼吸的相互協調都是很重要的。
在跑步的時候就要形成一個節奏,一般每跑兩步或三步一吸氣,每跑兩步或三步一呼氣,吸氣時一般要用口鼻同時吸氣,呼氣時一般用口呼氣即可。
如果天氣較冷,吸氣時,應用舌尖頂住上齶用口鼻同時吸氣,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較冷的空氣在吸進身體的時候,先通過舌頭的加熱,避免吸入涼的空氣引起腹痛。
(9)坐式壓韌帶擴展資料
怎麼練習跑長跑?
第一、練習呼吸頻率。你可以在每天晚自習結束以後跑步回家,過程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頻率和步伐大小.
第二、 調整你的跑步姿勢.。跑步的手臂擺動特別重要, 要有力而且方向要和前進方向一致, 前後臂成垂直角度, 不要橫向擺動。上身可以前傾但不要搖頭晃腦, 邁步的時候頭要抬起不要盯腳,跑步的騰空階段小腿是處於放鬆的, 蹬地的時候則是發力的, 就是一張一弛, 也是一個節奏.
第三、短期訓練方面。主要是提高你肌肉的無氧呼吸能力, 比較好的辦法是300米、700米和900米的沖刺, 能沖多快沖多快。一般300米沖刺之後休息1分鍾馬上進行700米沖刺,再休息90秒進行900米沖刺.
這里說的沖刺不是要求高速度, 而是盡你所能, 也可能700沖刺的最後100米都跟慢跑一樣了,而900米的沖刺更是全程都似乎在走路, 這個不要緊, 重要的是竭盡全力, 這樣對於肌肉五氧呼吸能力非常有好處, 第一次訓練可能第二天你就會覺得全身酸痛, 那就是因為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堆積所致。
第四、跑步的時候注意策略。一般領跑的人需要多消耗30%的體力。因此一般情況下不要領跑, 一般位置保持在2、3、4位都比較好,當然看情況而定, 比如有人一開始就跟跑400米一樣的, 這種人可以不跟, 總之不要被別人把自己的節奏大亂為限, 視自己的能力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