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韌帶斷裂手術後肌肉萎縮怎麼鍛煉好
1、跑步
每天堅持跑2000-5000米長跑,能讓身體心肺功能耐受性大大提高。同時可以鍛煉全身的肌肉群,是快速練好健美肌肉的基礎。
2、立定跳遠
立定跳遠一天分早中晚做3組。每組做25-50個,是最為快速練腿部肌肉及拉長全身肌肉線條的方法。
3、俯卧撐
俯卧撐適合有一定力量基礎的朋友做,每次做要讓身體盡量綳直。尤其是腿部和腰部不能彎曲,每天至少做1組,每組20-50個。是鍛煉手臂肌肉和力量的好方式。
4、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常見的練腹肌方式之一,不佔用場地。也很適合在家開展,仰卧起坐建議一次做30個以上。
5、啞鈴
想要鍛煉肱二頭肌的朋友可以試試啞鈴,通過手臂對啞鈴的提拉。強化局部肌肉的鍛煉,每次至少做50個。才能有效強化肌肉的形狀。
6、游泳
會游泳的朋友,不妨試試每天去室內游泳池游幾圈。游泳比跑步練肌肉更有效快速,且肌肉線條會更為修長漂亮。
2、前交叉韌帶斷裂後多久可以到健身房鍛煉
前交叉韌帶是維復持膝關節穩定性的重要結構。它損傷以後,可能對患者日常行走功能影響不大,但是對運動功能會造成明顯的影響。前交叉韌帶損傷後,除了少數人能夠繼制續運動外,大部分人都不能進行跑步、跳躍、急停等動作,當然也參加不了籃球、羽毛球、足球等運動項目。其實,能夠運動的患者也是以損傷膝關節軟骨、半月板為代價。要恢復運動能力和水平,防止關節過早退變及患膝關節炎,需要進行前交zd叉韌帶重建。
3、膝部韌帶斷了後接好以後怎樣鍛煉啊?
大腿與小腿之間的活動樞紐——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以及前方的髕骨(膝蓋骨)包以關節囊而形成。股骨下端的內外股骨髁為半球形。當膝關節活動時,便在脛骨上端光滑的「平台」上作滾動及滑動的復合動作。為了減少摩擦和震動,使壓力均勻分布,兩骨關節面之間有軟骨「墊片」。「墊片」呈月牙形,一邊一個,如同小括弧,「墊」在脛骨平台上,並與關節囊及周圍肌腱、韌帶相固定,隨膝關節運動可向前後或內外方向微微移動。
「墊片」的正名叫半月板。內側半月板外緣較厚,內緣很薄;外側半月板比內側略小,但較為豐滿,形狀像陰歷十二三的月亮。
半月板的作用重要,也容易受到損傷。當下肢負重,處於足部固定,膝部略屈的位置,關節突然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即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損傷。日常勞作、生活中,挑、抬重物,或騎自行車匆忙下車站立不穩之際;或在激烈的足球、籃球等運動中,運動員拼搶時,都可能發生半月板損傷。長期從事蹲位或半蹲位工作,如汽車修理工,反復蹲下起立,半月板磨損嚴重,也會損傷。此類病人以青壯年居多。據統計研究,半月板損傷「中外有別」:歐美人內側半月板容易受傷,而中國人以外側多見(日本人也是如此)。
急性受傷時,有人自己能聽到關節內響聲。往往同時伴有關節囊內壁滑膜損傷,引起關節內出血、滲液。傷後關節逐漸腫脹,持續疼痛。經過休息及一般消腫止痛治療,症狀減輕,但關節間隙仍然疼痛,特別是當關節伸屈到某個位置時,尤其明顯。走路,尤其是上下樓梯,感到下肢無力,常打軟腿,影響工作和生活。時間長了,大腿肌肉萎縮,周徑變細。有的病人行走時,突然覺得膝關節疼痛異常,不能活動,甚至跌倒。忍痛,活動活動小腿後,又可以恢復行走。這種症狀稱為關節交鎖,是損傷的半月板卡住關節的緣故。部分病人,膝關節活動時感到彈動並聽到彈響聲。
根據膝部受過傷及以上表現特點,加上膝關節特殊檢查試驗陽性,可以初步確定半月板損傷。不過,膝關節結構復雜,引起疼痛、交鎖、彈響、無力的傷病,如側副韌帶損傷、游離體、交叉韌帶斷裂、盤狀半月板等較多,可能互相混淆不清。因此,除了常規攝膝關節X光片外,還需要選擇其他特殊方法檢查。
一種方法是膝關節造影。因為半月板是軟骨結構,在常規X光片上是不顯影的,可向關節內注入無毒的造影劑或氣體,充滿半月板以外的間隙,使半月板顯示出來,看有沒有破壞的跡象。CT或磁共振檢查,不需使用造影劑,也沒有痛苦,但價格較高。
關節鏡檢查是在麻醉下,將精緻靈巧的關節鏡通過很小的切口放入關節內,通過光導纖維,從外面直接看到關節內部的各種病變,同時還可用附設的精細器械進行關節內的手術。關節鏡檢查優點很多,創傷小,病人痛苦輕,但由於受條件限制,目前應用還不夠普遍。此外,超聲波檢查也可以協助診斷。
半月板只有在靠近滑膜的外側部分有血液供應,大部分部位是無血組織,主要靠關節液維持新陳代謝。由於營養相對不足,一旦損傷,很難自行癒合。服葯、打針、貼膏葯或理療,只能暫時緩解症狀,無根治效果。時間長了,會繼發創傷性關節炎,症狀更加嚴重。所以半月板損傷應引起重視,考慮手術治療。
少數特殊類型的半月板損傷可選擇修補手術,絕大部分則行半月板切除。切除損傷了的半月板,膝關節症狀可以消除或明顯減輕。隨著時間推移,原位會長出類似半月板的結構來,雖然比原先正常的差些,但也具有其絕大部分功能。
為了促進恢復,半月板手術前後,應刻苦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方法是,病人平卧床上,伸直下肢,用力將膝蓋骨(髕骨)向上提,然後放鬆,反復用力。或將下肢伸直抬起,放下,反復進行。到一定程度後,還可在腳脖上掛一定重量的沙袋進行練習。經過鍛煉的股四頭肌強壯有力,有利於保持關節穩定。鍛煉應在手術前就開始,手術後第二天繼續進行。這時傷口仍然疼痛,病人往往有顧慮,如生怕傷口裂開,裡面出血等等。一定要消除顧慮,忍痛鍛煉。手術後兩周下地負重,逐漸加大關節活動范圍。鍛煉程度與恢復效果有明顯關系,鍛煉愈好,效果愈佳。
參考資料:http://www.guwaike.com/bh/2.htm
4、腳踝韌帶斷裂術後多久可以做恢復性鍛煉,怎麼做,做哪些恢復性鍛煉比較好?
腳踝韌帶手術算韌帶裡面比較輕的手術了。
然後……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打石膏,如果有的話,拆石膏之後就可以做恢復鍛煉了。
如果沒有,那大約是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恢復訓練了。
再就是如何做,這個比較難說。。。醫院理論上會發個單子的,裡面有教你如何拉壓韌帶的。
基本上就是韌帶附中練習、單腳踮腳、向上綳腳這些。
然後每個月去醫院做一次康復就比較好了。
5、韌帶斷裂修復手術後6個月了,可以騎自行車鍛煉嗎?
手術後3個月就可以慢慢的鍛煉了,不過要注意不要過度
6、你好,我的是膝蓋十字韌帶斷裂,做了重建手術六個星期了,但現在膝蓋的屈曲才只有70多度,醫生當時出院時
不知您出院時醫生是否告知了一些注意事項,是否都按照要求去做了。不用太擔心,您的前途還是光明的~
康復的效果確實有個體差異,但相對來說您的進度有些偏慢了。不知您是否定期進行了復查,髕骨的活動度是否正常。如復查結束後,推薦以下的練習供您參考:
一、活動髕骨:
用手將髕骨上下左右推動,每日4次,每次1~2組,每組4方向,每組15個。
主動抬高腳跟訓練有助於改善下肢的控制並將髕攣縮的危險性降到最低。
二、膝關節伸直的練習:
1、壓腿練習:取站立或平卧位,足跟置於約30cm的軟墊上,自己或他人雙手放於大腿的遠端,均勻持續用力按壓至膝關節後方有牽拉感和疼痛感時維持3min,兩腿交替進行,每天5次。
2、俯卧抬高:俯卧位,膝上部墊高,令下肢放鬆,自然下垂,使膝關節盡量完全伸直。
3、直腿抬高訓練:伸膝後保持膝關節伸直,抬高至足跟離開床面10~15厘米處,保持30~60秒/次。每天鍛煉3組,每組20~30次。
三、膝關節屈曲的練習:
1、主動屈膝鍛煉方法: 仰卧位,盡力屈曲膝關節,使腳跟靠近臀部。
2、被動屈膝鍛煉方法:
2.1俯卧位,用綳帶牽拉腳踝,雙手用力向頭端拉起,使膝關節屈曲。
2.2患肢足尖抵住床腿,保持穩定,兩足分開與肩等寬,兩手抓住床欄往下蹲。術側足跟盡量靠近臀部,保持。
2.3坐於床上,以臀部為定點,患側腳下放置滑板,並以其為動點,有節律地來回松動關節。
2.4固定自行車上進行蹬車動作。
2.5跪坐練習
2.6爬牆練習:臀部對向牆,患肢上舉,利用肢體的重量或負重,足在牆壁上爬行,幫助膝關節屈曲。
四、步態練習
1、可在跑步機和踏車上進行行走訓練
2、單腿下樓梯
3、踩天梯(軟梯)
4、行走練習:腳跟、腳趾行走,倒退走和高抬腿。倒退走是當腳趾走到腳跟時,膝關節完全伸直。對著鏡子走可以使患者觀察到他們是怎麼走路的,有助於恢復正常步態。
因為康復訓練都應該在無痛原則下進行,希望您在鍛煉後即刻給予冰敷15~20分鍾。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以繼續冰敷。如果出現膝關節腫脹突然加重,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必要時應及時回醫院復查。、
祝
早日康復!
7、膝關節前插韌帶斷裂,半月板修復手術後如何進行機能恢復鍛煉
問題分析:
不慎外傷導致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及半月板損傷,而現在經版過手術治療,已經術後權。
意見建議:
當然如果是已經術後,一般術後就需要根據當時手術治療的牢固程度及損傷程度決定,一般二周拆線後,就可以主被動活動關節,逐步加大運動負荷,受力等功能鍛煉促進恢復,建議你最好通過就醫醫生根據實際病情指導。
8、右膝韌帶斷裂該怎樣鍛煉恢復?
通常情況下對於韌帶斷裂以後的病人,早期需要積極的進行手術治療,來恢復韌帶的連續性,為恢復將來正常功能做准備。在這期間需要進行局部肌肉的收縮功能鍛煉,目的是為了防止肌肉萎縮。等到後期局部韌帶比較穩定了,就可以去掉外固定燙洗,加強關節的屈伸活動。鍛煉的時候,最好燙洗以後接著進行功能鍛煉,更有利於功能的恢復。最好讓家人幫助一下把關節屈曲或者伸直到疼痛的程度,堅持一回不能怕痛的,要有力度痛的出汗,更有利於功能的恢復。
9、右膝交叉韌帶斷裂一條,不做手術需休息多久可進行稍劇烈運動?
病情分析:這種情況屬於膝關節交叉韌帶斷裂,雖然只是一條,但是也會影響以後的支持活動。指導意見:你現在是年齡小,體重低,如果不治療,隨著年齡增大,體重增加,肌肉力量逐漸不能代償,就會出現膝關節不穩,特別是上下樓會出現疼痛,如果到了老年,肌肉萎縮則會出現關節絞索,所以建議現在及時手術修補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