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羽毛球膝蓋內側韌帶康復訓練

羽毛球膝蓋內側韌帶康復訓練

發布時間:2020-12-04 00:52:40

1、我長期喜歡打羽毛球。。最近幾個月感覺髕骨韌帶下方。也就是膝蓋骨下方。。應該是髕骨韌帶的。。

這是髕骨韌帶的下端附著點,由於經常變向和制動、跳躍,所以附著點會有所增生。
如果不痛,一般沒有問題,但如果痛了,就要注意休息。
我和你情況一樣,也是右膝,所以現在把健身項目改成游泳了,因為瞬間沖擊力較小。
現在,膝蓋髕骨韌帶不痛了,收效顯著。

2、2014年4月份由於打羽毛球導致左膝蓋內側副韌帶拉傷,之後休息不痛又打球,打完球又痛的走不了路,這

不能再打了,簡單鍛煉吧,已經嚴重了!年齡大了的話千萬不要打了!

3、為什麼說羽毛球運動是最容易斷韌帶的

羽毛球運動雖然是一項非身體接觸的項目,但卻是比賽,訓練強度極高,對抗性極內強的激烈運動。對運動容員的體能、力量、爆發力、靈敏和協調性等素質要求都非常高。
它既需要有氧供能,又需要無氧供能。運動中造成踝關節的主要原因是支撐落地腳不穩,技術動作不良,帶傷練習,起跳動作錯誤及准備活動不足。而在羽毛球運動中,全場移動、跨步支撐、起跳落地都將用到踝關節。
膝關節損傷主要由於羽毛球運動特點使膝關節不斷承受劇烈拉應力和牽扯力。常見的膝關節損傷有側副韌帶損傷、十字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等。有些傷嚴重影響訓練,如半月板損傷或交叉韌帶損傷。

4、上星期一我在打羽毛球時,左腿膝蓋左側外部韌帶受傷,求助,謝謝

應該沒什麼的,不過還是建議你去醫院接受一下專業的治療吧

5、我70年生人,男,喜歡戶外爬山和每周兩次羽毛球運動,最近發現膝蓋疼,用手拍打十分鍾後有淤血,求高人

我們年齡差不多。

通常的觀點認為爬山很損傷膝蓋,尤其是下山。羽毛球也損傷膝蓋,一是急停變向對膝蓋沖擊打,一是有可能受傷。
膝蓋的結構由髕骨、半月板和各個韌帶(前後交叉韌帶,內外側韌帶)組成。通常認為半月板不可再生,一旦損傷,很難康復;韌帶可能因為運動撕裂,而且也是難以自愈,交叉韌帶損傷醫院往往推薦韌帶重建手術,但手術效果也難以恢復100%的能力。
所以一般的建議是膝蓋損傷時減少負重和高強度運動,多做無壓力運動(空中踩單車等)

但上個月在朋友圈流傳的北醫三院運動醫學專家對關節損傷的POLICE原則,提出比通常的RICE休息、冰敷、加壓、抬高原則上增加了一個載入原則,就是關節損傷要積極運動,康復更快。

所以我個人建議您:
1、爬山尤其是下山要小心。下山落地尤其是腳跟著地,會對膝蓋造成體重數倍的沖擊,所以要非常注意控制落地姿態,使用登山杖等輔助措施。如果能用慢跑代替登山,會更有效果。(慢跑也注意技術動作,如果腳跟或全腳落地,盡量用緩沖性好的跑鞋。
2、不知你打羽毛球對抗程度如何,對抗性運動一定要戴護膝,如果有較多的急停變向,可以使用高級別防護護膝。反之,如果沒有運動受傷的可能,運動時盡量不帶護膝,鍛煉相關肌肉和韌帶,增加力量,可以更好地保護膝蓋。
3、當前的狀況:看淤血,好像是皮下血管出血,像磕碰造成的,如果沒有磕碰,就要懷疑是不是有韌帶損傷。要看是否有腫脹,完全伸直或彎曲到極限,看是否有腫脹突出和關節活動受限,如果沒有,問題不大。韌帶損傷非常麻煩,你可以左右膝蓋對比做各種動作,看是否有損傷情況,是否有膝關節不穩的狀況。如果沒有明顯差異,就是疼痛,可以一段時間減少運動量,適當休息,減少負重,多做空中踩單車等活動。一段時間後,如果沒有疼痛了,再增加運動量。

鍛煉身體基本要遵循酸加疼減麻不練的原則。您膝關節疼痛,需要減少運動量,更換對膝關節壓力小的運動,待膝關節恢復再做自己喜歡的活動。

6、[羽毛球]關於打羽毛球和韌帶拉傷的問題

打羽毛球對韌帶緊有幫助,但是要在打羽毛球之前要做一些准備運動,比如說轉轉手腕腳腕 隨便挑一挑、拉拉胳膊、 跳跳繩也很容易可以 ,不做准備動作的話很容易拉傷。還有就是打球動作不標準的話,發力不正確也容易拉傷 經常不做運動 突然運動量比較大 也會感覺肌肉酸痛 這都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打羽毛球需要注意的事項:
1.充分做好熱身運動。關節、韌帶和肌肉是否預熱關系重大,哪個部位預熱活動不到位,哪個部位就可能受傷。正確的手腕預熱動作重點要將(右手持拍)右手臂向前水平伸直,手心沖外,用左手用力往回搬動右手五指,達到拉伸手腕關節和韌帶的效果。另外,腰部、腿部各個關節、腳踝、跟腱、肩、肘關節也要進行充分的預熱。
2.打羽毛球時使用各種護具,如護腕、護肩、護膝、護踝等,可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3.選擇合適的場地和球鞋。最好能在木製地板的場館里打球,運動鞋的鞋底要有一定厚度和彈性。
4.打完球不要馬上就走,要進行充分的放鬆,對恢復肌體及各部位關節、韌帶的積極作用。
5.不要「帶傷上陣」。

7、右腿膝關節內側疼 打完羽毛球,翹二郎腿時間長會疼,不能彎曲

其實膝蓋疼是一個普遍現象。研究表明,有很多原因致使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膝蓋傷害。
防止膝蓋問題(或是從膝蓋傷病中復原)的最佳方式是保持健康的體重和增強膝蓋平衡肌肉的柔韌性和反射調節作用,這都能使膝關節少受傷害。
女性最常見的膝蓋疼痛原因是前十字韌帶的過度拉伸或撕裂。前十字韌帶是從大腿骨後面延伸到脛骨前面的短帶形繩狀連接組織。它防止膝關節的過度伸展和過度旋轉,從而穩定膝蓋。在大多數健身運動過程中,女性前十字韌帶受傷的幾率最高可比男性多兩倍。在如速降滑雪和體操訓練一類的運動中,女性比男性易受傷的幾率更是增至8倍。
像其他類型膝蓋傷害一樣,前十字韌帶撕裂能引起明顯的疼痛。因為膝關節是我們活動的基礎,所以膝蓋疼痛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為什麼女性的膝蓋那麼容易受到損傷呢?對此,醫學界說法不一。有專家認為,有可能是解剖學上的差異導致的。女性有著更寬的髖部,因而加重了膝蓋內側的壓力。也有理論認為,雌激素和其他女性激素能引起膝關節的鬆弛或鬆散,膝關節因此更加失穩。有統計數據顯示:女運動員在月經周期中點,也就是雌激素水平最高的時候,會遭受更多的膝蓋傷痛。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女性在跑步或做其他運動時往往比男性更習慣於保持上身豎直的姿勢,這種姿勢使得股二頭肌得不到足夠的伸展,進而影響肌肉的收縮和發力,以致加重了股四頭肌在力量上支配股二頭肌的狀況。跑步時膝蓋彎曲的幅度越大,髖部帶動股二頭肌使其運動的幅度也越大,就能給膝關節和周圍韌帶帶來更多的保護。
預防膝蓋問題和使膝蓋傷害復原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持健康的體重並注意發展身體的柔韌性,以及訓練並調節膝蓋平衡肌肉的機能,膝關節就會少受傷害。以下練習便能增強這些肌肉。
腿部內側舉
起始姿勢:身體左側躺在地板上,臀部稍向前傾,右臀位於左臀正上方。左腿伸直,自然平放在地板上。右膝微屈,右腳內側放在體前不遠的地板上。屈左肘並將頭枕在左大臂上。右掌扶胸前的地板支撐身體。
動作過程:保持身體其他部分平穩靜止,收縮左大腿內側肌肉並向上抬高約15厘米。保持3秒鍾,然後緩慢還原。一條腿完成目標次數後換另一條腿做。做2~3組,每組15次,左右腿交替做。
提高難度的方法:當腿在動作最高處時向上舉腿4~8次(不要落地),然後還原,再做下一次動作。
轉足直抬腿
起始姿勢:坐在地板上,左腿在身體前方伸直,腳趾向上,右腳平放於地板,右腿彎曲。保持軀干挺直並收縮腹肌,向後傾斜身體,兩手於體後撐地,重心放在前臂上。輕輕勾起左腳尖並由髖部向外旋轉,使腳尖指向表盤上的11點方向(右腿做動作時,右腳的位置轉至1點方向)。
動作過程:綳緊左腿股四頭肌並抬起左腿直到和右膝同高。保持姿勢3秒鍾,然後慢慢還原到起始位置。做完左腿的所有次數後換右腿做,此為1組。做2組,每組15次。
提高難度的方法:練習時身體坐直,在胸前抱緊右膝。
膝蓋伸展
起始姿勢:坐在地板上,雙腿在體前平伸,把兩條毛巾捲起,一個壓一個疊放在左膝下。保持軀干挺直,收腹,向後傾斜身體並用前臂支撐身體。
動作過程:左腳向上勾起,綳緊左側股四頭肌使腿伸直,用力將膝蓋壓向毛巾,使腳踝稍離開地板。保持2秒鍾,然後放鬆。做完左腿的次數換右腿做,此為1組。做2組,每組15次。
提高難度的方法:練習時將另一隻腳搭在練習腿的腳踝處。
腿彎舉
起始姿勢:面向下趴在腿彎舉機上,腳勾住阻力棒,肘部放在手臂墊上。輕輕握住把手,稍向下收下巴,收腹,背部平直。
動作過程:向上彎起小腿使腳踝向臀部靠近。當膝蓋彎曲到90度的時候停一下,這時小腿與地板大致垂直,然後還原。用中等重量做1組,15次;然後用中等偏上的重量做1組,12~15次。
單腳平衡
起始姿勢:雙腳開立與臀同寬,雙臂側平舉。
動作過程:抬起左腳,用右腳單腳站立。為了幫助保持平衡,可以盯住前方固定的一點,保持姿勢30秒。然後換腿做,雙腿交替進行,每側重復8~10次。
提高難度的方法:將手放在髖關節處,抬高腿,保持平衡姿勢60秒。
膝蓋疼還有可能是缺鈣,要及時補充概,多喝牛奶或吃些鈣片。如果你的膝蓋產生持續疼痛或兩三天後情況變壞,如果你的腿不能吃勁或膝蓋摸起來有些熱、青腫或有出血現象,那麼你最好盡快去醫院就診。

8、23歲女孩打羽毛球,韌帶兩次斷裂,她忽視了啥

病案描述:小霞是一名業余羽毛球發燒友,有一次打球受了傷,但不當回事繼續打比賽,結果導致韌帶第一次斷裂。膝蓋進行手術後休養僅半年又重新回到瘋狂的訓練中,導致韌帶第二次斷裂。專家稱,冬季運動更容易受傷,一旦膝蓋扭傷劇烈疼痛腫脹時很可能是韌帶斷裂,絕不能繼續運動,更不能在韌帶手術後兩年以內做劇烈活動,否則只能導致三十歲的人,六十歲的關節。
韌帶兩次斷裂,不得已放棄羽毛球運動
23歲的小霞是一名業余的羽毛球發燒友,在羽毛球業余愛好者比賽中,高超的體育競技水平讓她屢屢站在最高領獎台上。平日她訓練刻苦,熱衷於在運動幅度和力度方面尋求極限。某次訓練時,一個突然的變向使膝關節不穩,當時,她聽到膝蓋砰的一聲,接著就是劇烈的疼痛與腫脹。小霞進行簡單處理後,疼痛略微緩解,便沒有繼續治療。
受傷後不久,小霞帶傷參加了一個大型比賽,並奪下桂冠,但這次榮譽沒有緩解小霞的疼痛感,比賽結束後,小霞被送進了醫院。醫生為她做了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她的膝蓋前交叉韌帶斷裂,半月牙損傷嚴重,需要立即手術。手術成功了,兩周後小霞出院了。
出院休養了半年,小霞自我感覺很好,覺得已經全好了,盡管醫生囑托斷裂的韌帶得在兩年後才能完全恢復正常,建議這期間不要再參加劇烈的比賽。可自我感覺良好的小霞還是重新回到了賽場。此時的小霞雖然有往日的風采,但運動力、反應力都較受傷前下降很多。沒多久,由於過分追逐極限力度,小霞的韌帶又斷了,她不得不放棄自己酷愛的羽毛球,等待再一次韌帶手術。
扭傷後,按摩、酒精擦拭都使不得
「需要手術兩次,很大程度上是她過於追求運動極限導致的。」宋炎成博士說。如果在關節不穩的情況下持續運動,斷裂處的軟骨組織不停被摩擦,很可能導致軟骨損傷。小霞韌帶斷裂後,繼續比賽,必然導致損傷更嚴重。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處理扭傷的方式,除此之外,很多人運動受傷後,經常採用其他一些救急方法,比如膏葯、噴劑、熱敷等,都是常見的錯誤方式。損傷早期72小時內決不能做的就是熱療、使用酒精擦拭、跑動和按摩。在急性期時不能使用熱敷、發熱及刺激性的葯膏、酒精等,這些物質可能造成局部炎症,出血水腫更加嚴重,不利於早期癒合。而按摩會誘發局部出血、加重腫脹疼痛的症狀。但急性期過了之後,可以採用輕手法的按摩來幫助恢復健康。
女性比男性更易運動受傷
眾所周知,女性在生理期時不建議運動,因為女性在排卵期更容易受傷。「我遇到過很多女病人,都是在排卵期的時候運動受傷,小霞就是在排卵期受傷的。」宋炎成博士說。女性在排卵期的時候,內分泌會分泌一種韌帶鬆弛素,使得韌帶變得鬆弛,膝關節更加脆弱。同時,女性天生膝關節韌帶就比男性細,極易受損。再加上女性髁間窩窄,則前交叉韌帶的附著點比較小,當有過強的外力作用在前交叉韌帶的附著點時,股骨髁間窩窄的人就比髁間窩寬的人更容易出現前交叉韌帶損傷。「女性前交叉韌帶本體感受器反應靈敏度比男性慢,導致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運動受傷。」
沒有預熱就運動,極易受傷
運動前的准備活動常常被忽略,但是准備活動對身體的保護不可小覷。「預熱運動可以讓關節肌肉協調配合,使肌肉活動變得更加連貫。」宋炎成博士說,「沒有預熱就去運動,肌肉受到外力沖擊後,反應力下降,極易受傷。」寒冷的天氣,肌肉不活動下就會很僵硬,而運動的目的就是改變僵硬,使身體更加靈活。宋炎成博士建議,可以通過活動手腕、膝蓋、腳踝等關節,拉伸大腿、背部等肌肉進行運動,預熱好再鍛煉。
扭傷後用PRICE五步法處理
一旦不幸受傷,一定要採取正確的處理方式。宋炎成博士介紹了「price」五步正確處理法。第一點是保護即Protection,保護受傷關節不能再次受傷,條件允許可以使用一些夾板或者臨時固定物,使受傷處得到更好地保護。其次是休息rest,不僅僅指身體的休息,更多的是要求受傷部位的休息。第三點就是冰敷ice,冰敷有利於收縮受傷處血管,減少出血,減少腫脹,緩解疼痛及肌肉痙攣,通過降低代謝率減少細胞組織損傷的風險。再者是加壓com pression,最好的方式是使用加壓綳帶包紮受傷部位,但注意不能包紮過緊,以免引起局部組織壞死。最後一步是抬高elevation,將受傷部位放置在高於心臟水平的地方,以免加重腫脹。

與羽毛球膝蓋內側韌帶康復訓練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