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膝關節後斜韌帶

膝關節後斜韌帶

發布時間:2020-12-04 00:52:12

1、膝關節韌帶和撕脫骨折手術5個月了,腿.有點斜是怎麼回事.還能恢復正常嗎?

你這個移位存在韌帶損傷,術後肯定會存在韌帶黏連的,黏連引起膝關節活動有點異常是正常,但不一定能恢復

2、斜索是由什麼組成,它是骨頭,還是韌帶

組織水平
骨組織形式分為兩種:密緻骨(或稱皮質骨)和松質骨(或稱小梁骨)。在成熟骨骼中,密緻骨結構按照哈佛式系統排列,形成外層(皮質),包繞著內層含有骨髓的疏鬆小梁狀松質骨。密緻骨構成骨質的80%,包含99%的人體總鈣和90%的磷酸鹽;松質骨內含有產生血細胞的造血細胞、和血管。小梁骨儲存造血細胞和許多血細胞,其轉換速率約為皮質骨的8倍。
附肢骨主要由皮質骨構成。皮質骨在長骨的骨幹比干骺端和骨骺處增厚。干骺端的血液供應豐富,含有血流緩慢的大血竇。另一方面,脊柱的椎體主要由松質骨構成,終板與後突主要由密緻骨構成。
細胞水平:
骨骼中有三種類型的細胞:(1)產生有機成分的成骨細胞(2)產生無機成分的骨細胞(3)作用於骨吸收的破骨細胞。破骨細胞來源於造血系統,成骨細胞來源於間葉組織,骨細胞由成骨細胞礦化而來。
分子水平:
在分子水平,骨基質主要包括有機成分(約佔35%)和無機成分(約佔65%)。有機基質由和糖蛋白構成;無機成分主要有羥基磷灰石、陽離子(鈣、鎂、鈉、鉀和鍶)和陰離子( 化物、磷和氯化物)。無機基質中鈣提供骨骼硬度和壓力,有機基質中的膠原纖維提供支撐和張力。

3、打羽毛球後膝蓋疼是什麼原因?

打羽毛球後膝蓋疼,我認為是在打羽毛球的時候步伐沒有調整好,也是因為在打羽毛球之前和打羽毛球之後沒有一個熱身和拉伸。


很多的人喜歡打羽毛球,但是很多人在打完羽毛球之後會感覺到膝蓋疼,由於膝蓋疼就這樣放棄了打羽毛球,我認為這種做法是非常可惜的,其實打羽毛球膝蓋疼痛是很多人會出現的一種現象,一定要正確認識,為什麼會發生膝蓋疼?

我們在打羽毛球的時候是活動的場地比較小,步伐多又零碎,這樣就會對我們的膝蓋造成很大的沖擊力,如果說我們在打羽毛球之前不進行一個熱身就去打的話,這樣很容易就會使膝關節遭受到很強的沖擊力,就很容易使膝關節產生疼痛。

如果說我們在打羽毛球之前先熱身,熱身完了之後再去打羽毛球,這樣就會減少膝蓋的疼痛,我們在打羽毛球之前,可以先去請教一些專門的羽毛球教練。

打球之前做一些熱身的活動,打完球也要注意拉伸拉伸腿部的肌肉,這樣不僅可以恢復身體的疲勞,對於膝蓋也起到一個很好的保護作用。

如果說在平時鍛煉身體的時候,適當的鍛煉下肢的肌肉力量,這樣也可以對於膝蓋起到一個很好的保護作用,因為只有我們的下肢力量提上來,這樣我們在打球的時候,面對激烈的對抗就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力量爆發出去,這樣對膝蓋就會減少損傷。

在打羽毛球前後注意熱身和拉伸,而且我們在打羽毛球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注意休息,千萬不要使自己感覺到身體力竭才去休息。

4、什麼是膝斜韌帶與弓狀韌帶

後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中央稍後方,起自股骨內側髁的外側面,斜向後下方,止於脛骨髁間隆起的後部和外側半月板的後角,非常強韌,由滑膜襯覆。後交叉韌帶與前交叉韌帶均屬於膝交叉韌帶,為膝關節重要的穩定結構,可防止脛骨沿股骨向前後移位,限制膝關節過度運動。運動員常有十字韌帶撕裂的情況發生。

5、左膝蓋前交叉韌帶損傷,1年多還覺得疼,走路快點或者上下樓梯或者斜坡都會覺得疼,走路久也疼,能好嗎

應該是膝關節滑膜炎,少走路多休息,一段時間就好了

6、練習完深蹲以後能不能再去跑步

關於深蹲,先講深蹲比較重要的兩點:模式與力線,掌握這兩個點基本就學會了深蹲這個動作,再去摳一些細節,比較後增加你的深蹲重量。

模式:端先你要知道你的髖關節和膝關節在哪兒,它們能做什麼。理論上應該是膝關節隨髖關節啟動而啟動,而實際上髖關節與膝關節幾乎是同時啟動。但是你在初期深蹲的時候也該有一個先屈髖的意識,也就是指有一個先往後的意識,想像自己屁股下有一個凳子,你不需要挪動腳就能坐下。(深蹲幅度需要至少你的髖關節與膝關節水平甚至低於膝關節,具體幅度可以一直到你的骨盆還沒有開始翻轉的時候,具體下文會談)

力線:你只需要注意無論何時,蹲下起身你的膝蓋和腳尖都一定要對位,也就是膝蓋和腳尖一個方向,一般是腳中間為標准看是外八30度,兩只腳呈60度。如果你經常是內八深蹲並且沒有不適,恭喜你!作死但還沒死!這里舉個例子,像籃球運動員,他們經常會需要經常變向。膝蓋已經轉過去了腳還留在原地,這樣是一個剪切力,對你的膝蓋非常的不好!

深蹲時這兩點同時進行,你就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深蹲。為什麼說是比較正確呢,因為做到這些你還並不夠優秀。接下來講一些我的個人經驗以及細節。

首屈一指點桿位:一般大致分為兩種桿位,高桿、低桿。

高桿:也就是正常桿位,普遍大家用的都是高桿,優勢是容易操作。

低桿:就是基本放在三角肌後束上,甚至更低,能多低這個和個人柔韌性有關,優勢是大部分人用低桿位蹲的能更蹲的重一點,原因?就是力距變短了但是不容易操作,並且手腕壓力非常大,很多人柔韌性都不夠。力量舉基本都是低桿位,他們可以非常低。

然後是高低桿位的軀干與小腿位置,端先是高桿位,高桿位蹲到你比較低時應該是軀干與小腿完全平行。低桿位蹲到你比較低時應該是軀干與小腿延長線重合,大概是一個銳角。也就是說你的身體前傾了更多。

比較後站距,我喜歡一個比髖略寬比肩窄的距離。力量舉選手們會採取一些肩寬距離甚至更寬,因為他們為了減少杠鈴移動形成從而更容易的達到理想成績。總之不要太寬或太窄,有一定水平後你可以去針對訓練目的決定你的站距。

本人首屈一指次用自由深蹲也就是去年8月2日,106.5kg蹲了12個。「騙人!你哪來多出來的3斤?」我那個健身房800一年哈…桿兒凈重33斤,還是根彎了桿。我是從上斜卧推架扛出來,一路後退一米五才能開始蹲,條件挺艱辛的,挺懷念那個被我拉斷三個器械的健身房。在今年5月27號,又是一根超難使的桿兒,不過九個多月後,160kg我蹲了9個,中間這段時間也有停訓過(體重80kg、髖關節低於膝關節,渣渣鍵盤俠們金口勿開)是的,天賦!

偏了偏了,說什麼來著,講完高低桿位現在講深蹲的執行步驟。

首屈一指步:應該先抓住桿調整距離是否對稱,你是否完全在杠鈴中間,你這樣你兩邊掛的片才能穩。如果是低桿位你應該收緊肩胛骨並且盡量的找一個你舒服的握距。

第二步:你的腳掌應該在杠鈴桿正下方,目視前方,深吸一口氣屏住,起桿。注意盡量是頂髖起桿,再後撤,腳後跟盡量不要離地往後挪步子,別特么跟正常走路一樣往後撤,這樣你會花大量精力去穩住才能繼續。

第三步:穩住一小會兒,正常呼吸,然後深吸氣,就像你這輩子吸比較後一口氣一樣,然後!別吐別吐,屏住呼吸,腹部往外撐,就是腹部發力。這個呼吸過程有個學名叫「瓦式呼吸」。

第四步:同時操作上面講的兩點,開始下蹲,什麼你換氣了?你需要屏住一口氣下蹲起立後再吐掉,穩住然後正常呼吸,比較後再重復上面步驟。記住這個呼吸模式,先穩住正常呼吸、吸大口氣屏住、深蹲完畢、換氣、穩住、正常呼吸、重復。若是較輕重量,可以用離心時吸氣向心吐氣。記住深蹲腹部是需要發力的,這樣才能減少你的腰椎段豎脊肌的受力。

咱們還要講一下護具,主要是腰帶。

腰帶並不是必不可少,在你動作模式正確的情況下,你的腰不酸,那你就不需要用上腰帶,你需要讓你的核心也受到鍛煉。大重量一定要腰帶,腰帶這東西就相當於給你多加了一層腹肌,因為脊柱這一段是沒有任何保護的,你只能通過核心肌群來實現一個腹內壓,這樣你才是安全的,腰帶就是再加一層腹內壓。我首屈一指條腰帶在淘寶一百多買的,到現在還不捨得換,其實我現在的重量它早就堅持不住了,太薄了。

比較後講一下骨盆翻轉的問題,民間叫屁股眨眼來著。

深蹲時骨盆翻轉本質是因為髖關節及周圍肌肉韌帶柔韌性不足,大部分人群由於長期缺乏運動或是長期沒有去做一些伸展運動,導致髖關節變得僵硬,從而導致在下蹲為了蹲的更低,導致腰部的代償於是下蹲到一定幅度時骨盆開始後傾。如果你有這種問題,那麼你蹲到一個骨盆快要翻轉但是還沒翻轉的角度即可。再就是多練多拉伸放鬆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一大部分人深蹲時會被迫腳後跟離地。這就是一個足背屈受限,身體將會以代償的方式繼續進行深蹲,代償還是會出現在腰椎段,就是你身體會比正常角度往前傾。足背屈受限分先天的和後天的,先天的該吃啥吃啥吧,後天的需要多壓腳踝,每天壓,深蹲前多壓,堅持,不要多久你就能正常了,相信我的話,我已經改善了不少人甚至在短期內完全正常。至於如何辨別先天後天,絕大部分人都是後天的,先壓了再說。大家也許會注意到我說了這么多沒有提到深蹲膝蓋超不超腳尖的問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世紀之爭,一定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棒子打死說超或者不超的都是不負責任。技術動作,身體結構,動作幅度,關節的活動度,身體柔韌性等都會影響到比較終結果,完全可以單拿出一篇來講這個問題,本篇就不過多解析了。

與膝關節後斜韌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