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胸椎病有什麼症狀?
有同感,我的是胸椎痛,然後感覺四肢都會痛。特別是一彎腰就拉著痛。但醫生說是頸椎病。自我感覺不是頸椎病,因為是從胸椎痛的地方一直伸向四肢痛。有沒有這種感覺。真搞不明白,為什麼醫院的醫生不是說腰椎就是頸椎,但從來不怎麼去提及胸椎問題?似乎不願提那回事。
2、胸椎症狀有哪些
1、背痛與肋間放射痛:是胸椎病的主要症狀,常於扭傷或長時間負重及久坐後發生。最初多為局限性疼痛,集中於胸椎某部附近,體力勞動獲取某種固定姿勢持續性工作後加重,以至必需常常改變體位或少加活動活動方能減輕疼痛。另外,患者常於夜間睡眠時被疼痛所驚醒,並感到背部異常難受,主要是兩肩胛間酸困、沉重、鈍痛或灼熱痛,以及胸部重壓感。
2、前區疼痛:往往是造成患者恐懼的原因,常因懷疑罹患心絞痛而就診。
3、腹痛:下端胸椎病時可造成類似急腹症性質的腹痛,有時可被誤診為急性膽囊炎、闌尾炎等疾病,甚至曾有過因而而行剖腹探查手術的報道。
4、泌尿生殖系症狀:下胸椎損害時,偶而合並有腎絞痛性質的疼痛、排尿困難,以及性慾減退和男性陽萎等現象。
5、脊髓症狀:比較少見,主要為胸椎間盤突出所造成,常在外傷後急性或亞急性發作。
3、胸椎是什麼症狀
胸椎病是由各種因素刺激和影響胸椎部神經、脊髓等而出現的一類綜合症,其症狀以背痛、肋間神經痛為主,但其影響症狀比較廣泛,包括消化不良、大小便障礙、性功能障礙等,由於此症發病率低,易於被忽視但我們臨床發現,它常是很多疑難病症如無原因背痛、糖尿病、慢性胃炎等的病根之一。
病因
脊柱先天發育性畸形; 背肌勞損、外傷; 椎體及小關節增生、錯位; 胸椎間盤突出; 胸椎後縱韌帶鈣化。
臨床表現
一般為慢性腰背痛,胸痛,肋間神經痛,手臂麻痛,肩背部麻木,蟻行感,多汗或無汗,胸悶,心悸,頭昏,失眠,消化不良,嚴重時出現站立不穩,行走困難,胸腹出現束帶感,大小便異常,截癱等。
1、胸椎病常見的主要表現為胸背疼痛及駝背,胸痛在彎曲坐位時重。
2、上位胸椎退變造成的疼痛放射到前胸;
3、下位胸椎病變時,疼痛可放射到腹壁,有時誤認為心絞痛。
4、增生如刺激位於脊椎旁的交感神經,可產生循環障礙等自主神經症狀。
5、病人因椎間隙變窄而致胸部後凸出現駝背。
6、因肋骨活動受限使呼吸幅度減小。
7、退變重者如有脊髓受壓,則可出現下肢麻木及椎體束征。
4、胸椎管狹窄,黃韌帶鈣化並壓迫神經
?
5、胸椎骨質增生,黃韌帶鈣化,背痛,咳嗽,胸悶,走路,夜裡睡覺有時呼吸困難,怎麼治療?
骨質增生又稱骨刺,在醫學上稱骨贅,骨質增生.人體的關節是骨與骨的結合部,骨端覆蓋著厚實而光滑的軟骨,即關節軟骨.人的所有組織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生退行性變,這在醫學上稱為「老化」,關節軟骨在逐漸老化的基礎上,加上長期勞累的刺激,逐漸出現變性,彈性減低,關節磨損,承重能力明顯下降,有時還會發生脆化甚至破裂,其外圍軟骨面便代償性增殖肥厚,日久就形成貌似刺—樣的突起,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骨刺」. 這樣的病症是一種頑疾,打激素葯也許當時效果很明顯,但是對身體的危害很大,而且有一定的依賴性,西醫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吃葯沒有效果的情況下無非就是開刀手術,但是開刀只是把你表面的骨刺切除,過段時間還是會長的,骨科疾病醫院根本沒有很好的辦法,建議採用中醫的治療方法,穴位治療,效果不錯,根據病症貼覆不同的位置上,通過毛孔內體吸收葯物,開竅透骨,通經走路,打開動脈神經的功效,對治療有積極的作用。葯膏有很多種,所含成分不同效果也是各異,選對是關鍵 骨質增生要注意什麼呢? (1)在急性期疼痛加重,要盡量減少受累關節的活動量,患者可適當卧床休息,通過休息來減少受累關節的機械性刺激,這不僅有效防止症狀進一步加重,而且還能為炎症的消散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2)病情在恢復期間,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環境因素刺激,因這些不良的環境因素對關節,肌肉,神經等組織可誘發炎症的產生,還要避免過度勞累,因過勞會刺激關節及周圍組織再度炎變,而導致病情的復發.再者可以適當增加戶外活動,鍛練,盡量避免長期卧床休息.如長期固定某一姿勢工作的患者,應注意在工間休息時變換一下姿勢。 (3)骨質增生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為了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應進食高鈣食品,如多食牛奶,蛋類,豆製品,蔬菜和水果,要補充鈣劑。還要增加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如維生素A和D等。肥胖的患者宜控制飲食,增加活動減輕體重,以利於減輕關節負重,有利本病的恢復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