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踝韌帶有幾條,
踝關節的韌帶有2條:踝關節內側韌帶和踝關節外側韌帶。
外側韌帶又分為三束,分別是: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和跟腓韌帶,三束合稱外側韌帶。
內側韌帶又稱三角韌帶、內踝韌帶,可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內側韌帶脛跟部、內側韌帶脛距前部、內側韌帶脛距後部和內側韌帶脛舟部。
(1)裸關節外側韌帶擴展資料
踝關節韌帶是維持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
踝關節韌帶損傷,又經常是踝關節骨折脫位創傷病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創傷機制與創傷病理方面,不應該將踝關節韌帶損傷與踝關節骨折脫位分割開去分析與認識。
在臨床上常見的韌帶損傷為外踝韌帶損傷,在診斷與治療方面有其特殊性。
踝關節韌帶損傷的預防:
由於踝關節損傷是運動中的常見損傷,因此基本的問題是預防損傷。這點對於以前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再度損傷的危險性是沒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的4~10倍。患者在6~12月內損傷尚未得到充分康復,再度損傷的風險特別高。
下列措施能夠取得良好的結果:
1、合適的鞋子:鞋子介於人體腳板與地面之間,緩沖下肢對地面之間的緩沖力,提供下肢適當的穩定性與貼地性。
2、良好的場地:良好場地的維護往往比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更重要,腳踝扭傷的禍首也往往僅只是一顆石頭、一塊突起的小泥巴或是一個坑洞。
3、腳踝的保護:對於腳踝曾扭過傷的人來說,預防再度扭傷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貼扎或是護踝的方式來保護踝關節。
4、恢復踝關節的功能:再多外在的保護,還不如自己有能力來控制預防腳踝扭傷的再發生,可以前所提的拉筋運動、本體感覺訓練、腳板外旋肌肌力訓練來達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踝關節韌帶損傷康復
2、踝關節外側受傷一般是韌帶還是肌肉?
踝關節外側受傷一般是韌帶拉傷導致。
3、腳踝外側韌帶撕裂的問題
最好去醫院照個MRI檢查,看看是否有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或腓骨肌腱的損傷。如果確定有肌腱或韌帶的損傷,建議先買個踝套戴上把踝關節保護起來,此時手術不益著急進行,因為有時斷裂的韌帶可能會自己重新長好,一般在傷後8~12周再到醫院復查MRI,看韌帶及肌腱的恢復情況,如果此時還未好,就需要考慮手術了。
這種情況,吃葯其實效果不大,最多也就是舒筋活血(其實安慰性的作用大過葯理作用),局部抹葯可以減輕疼痛等感覺。
如果骨頭真的是沒事,現在其實就可以下地走路了,拐杖其實也沒必要用,盡管剛開始走的時候,會有些痛,每天回到家後,可以用熱水泡泡腳。
但現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能再崴腳了。不要聽一些偏方、小道方法,這樣真的會耽誤你的病情。如果你再到醫院檢查,你就可以直接告訴醫生你要檢查距腓前韌帶及跟腓韌帶,看醫生能否給你檢查,因為踝關節扭傷損傷的韌帶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這兩條。
4、腳踝外側韌帶斷裂
你找的大夫很專業,給你檢查的也很仔細,他的診斷沒有錯,就是踝關節外側韌帶斷裂,現在四個多月了是陳舊性斷裂,為不影響學習可以寒假時做手術
5、踝關節韌帶斷裂如何治療?
患者:3年前打球扭到了右腳踝。當時在北京某著名骨科醫院就診,醫生拍了x光以後說骨頭沒事,開了點內服外敷的葯就回了,結果還是一個禮拜一點都不能落地。以後活動沒有多大的問題,踝外側壓痛。如果遇路不平的,右腳比較容易扭到。中國醫科大學北京順義醫院骨科楊成剛楊大夫回答:踝關節外方有三條主要韌帶——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最常見的損傷為距腓前韌帶,在外踝尖偏前側會出現壓痛。多數的距腓前韌帶損傷可以通過保守治療,獲得滿意效果。跟腓韌帶是控制踝關節內翻的主要韌帶,如果跟腓韌帶損傷,需要高度重視,早期治療不及時,會造成踝關節不穩,走不平的路時容易扭傷踝部。普通MRI檢查對距腓前韌帶顯示較好。對於跟腓韌帶,由於掃描角度的關系,很難診斷損傷的性質。一般需要進行特殊的MRI成像序列。踝關節傷後持續疼痛,不能除外軟骨損傷和滑膜病變,需要MRI除外這兩種情況。手術難度並不大,費用看醫生給你採用的手術方法及固定方法。如果單純用關節鏡探查加韌帶重建,骨道固定的方法。如果選用錨釘固定,費用會高一些。經驗豐富的醫生會把手術控制在1小時至1.5小時。手術的目的就是讓你進行劇烈運動,時間嗎?——依賴選擇的手術方式和康復計劃!
6、什麼是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
踝關節扭傷在運動損傷中非常常見,其中最常見的是踝的旋後損傷,即踝外側副韌帶損傷,包括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損傷。所謂旋後損傷,事實上是一個聯合動作,包括踝的內旋、跟距舟關節內翻及前足內收,在損傷過程中很難割裂開來。在運動中,由於某種原因身體失去重心,或跳起落地時踩別人腳上,或在運動中腳被踩被絆等都可能產生足旋後的動作,造成踝的外側韌帶損傷。大多數患者,都因為踝扭傷後沒有骨折,而忽視了踝外側副韌帶損傷的處理,導致踝反復扭傷,關節不穩,也叫踝習慣性半脫位。
7、踝關節扭傷為什麼發生在足內翻位而傷外側韌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