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韌帶手術後如何復健

韌帶手術後如何復健

發布時間:2020-11-29 04:52:19

1、膝蓋做了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後怎麼進行康復訓練

你好,再被動屈伸增大角度時感到困難並有微痛感,這屬於該病康復鍛煉期間的正常現象,而且應該繼續加大鍛煉角度,如有困難可採用CPM機輔助功能練習;我們一般會要求病人在兩周內達到屈曲90°,但有很多病人由於耐受能力較差,功能進展緩慢,但後期只要堅持,絕大多數的患者功能恢復還是非常滿意的。如果訓練後局部腫脹明顯,可以採取局部冷敷的方法,並抬高患膝。現在暫不適合站立負重,如有要求應扶雙拐負重,患肢不宜負重,還有應佩戴支具保護約3個月,現在主要的就是屈曲功能練習以盡快達到正常的活動度,也可進行直腿抬高練習、及髕骨推移練習。祝你早日康復!

2、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手術修復後,膝關節如何打彎,如何進行康復訓練?有哪些注意事項?

你要抓緊功能康復訓練,疼是必然的,不痛就不好說了,,首先你要練習肌肉力量,可以採取單腿半蹲,做上下運動。彎曲練習可以採取坐小板凳,用腳尖和膝蓋努力同時頂住牆的練習,實在痛不行,吃點內服扶他林(吃這個葯,絕對要醫生處方,別瞎吃)————具體方法順序是先做高椅子--中高椅子---低椅子----再低點椅子----小板凳-----小板凳外加腳尖和牆面累加磚頭的練習。(上面是彎曲練習)
如果看不明白,找椅子照我說的試一下,你馬上豁然開朗,知道是怎麼個原理了。做這個要忍住痛,不痛以後沒法蹲的解手了。
下面說一下伸直練習,趴在床上,患腿的小腿部分伸出床沿,以關節為軸點在腳腕處掛重物 ,日積月累的增加分量,用重力把腿拉直
(不給懸賞,真沒意思)

3、肩膀韌帶手術後如何復健

這個恢復比較復雜,因為肩關節的活動范圍比膝關節大,還是應該去專業的康復科比較好

4、關節鏡下膝蓋前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如何訓練

術後護理
2.1 一般護理 術後常規應用抗生素3~5d,注意關節是否腫脹,注意包紮物松緊度,觀察引流的引流量、顏色,一般於術後24小時拔管。如果術後顏色較深、引流液較多,說明關節內有出血,此時要嚴密觀察;如果術後2~3h顏色逐漸變淡,引流量逐漸變少,說明出血已停止,可不必處理;如果仍然引流量較多,顏色未變淡,可自引流管內注入適量腎上腺素生理鹽水,局部略加壓包紮,出血會逐漸減少。
2.2 患肢體位 異體韌帶移植重建前交叉韌帶術後,常規膝後墊軟枕,保持膝屈曲15~20°。此種體位可使前交叉韌帶處於鬆弛狀態,移植後的異體韌帶處於張力最小狀態,有利於韌帶與骨接合口的癒合。不可將軟枕墊於膝後以遠小腿處,此種體位相當於膝關節的前抽屜試驗,會使交叉韌帶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韌帶癒合[1]。
2.3 鎮痛和功能鍛煉 因為膝關節鏡手術本身創傷較小,故有些病人術後僅服用一般止痛葯物1~2d。或行中頻脈沖電治療,每日2次,每次20~30分鍾,來達到疏通經絡、止痛的目的。但大多數病人術後存在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疼痛,因而明顯限制了膝關節的活動,對這類病人我們常規給予自控鎮痛(PCA)方法。使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限度,從而可使病人較從容地達到膝關節功能鍛煉的要求。對於膝十字韌帶重建,取髕韌帶作置換物的病人,因為一端取一塊髕骨另一端取一塊脛骨為蒂,術後都有較嚴重的疼痛,這類病人是應用PCA的最佳適應症,對於其術後功能鍛煉的恢復有較大的幫助,與常規的止痛方法相比有其獨特的優越性。
2.4 康復訓練 術後向患者及家屬講明功能鍛煉的目的、方法,制定功能康復鍛煉計劃。術後24h後,即可指導病人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鍛煉,並進行踝關節的背伸屈運動,足趾的屈伸運動,同時做好心理護理,鼓勵患者主動練習,每日鍛煉10~15次,每次5 min,以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宜。①術後第3d起,白天將患肢固定支架解除,練習股四頭肌收縮,患肢平放於床上,主動使股四頭肌完全收縮並停頓5s,然後完全放鬆,再停頓5s,這樣一收縮一放鬆過程算1次,按此方法進行。循序漸進,剛開始20次/組,20組/d,第4d起增加至30組/d,以後每3d增加10組,直至50組/d為止。如病情允許,還可以做髕骨被動活動,即一日兩次可持髕骨向左右兩側推動幾次,以防止髕骨關節粘連,囑患者座起時自己推動髕骨。利用CPM機進行膝關節活動,膝關節活動范圍在30~60°被動鍛煉,起始角度從30°開始,每天增加10°,每日2次,每次2h,每天鼓勵患者與CPM機交替進行主動功能鍛煉,每次練後局部冷敷,以減輕局部炎性反應,減輕疼痛。一般在1周內達到90°,3周內避免負重。本組有1例患者,因對疼痛較敏感,3周後屈膝達60°,給予心理疏導後,延長1周CPM機進行被動鍛煉,第4周可達90°。本組患者中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側副韌帶修復,則需支架固定6周。②進行直腿抬高訓練,2周後在保證膝關節伸直的前提下抬高下肢,維持5~10 s。再放下。10~20遍/次,4次/d,根據肌力情況逐漸增加抬起角度和和維持時間,可以在仰卧、俯卧和側卧下進行該項訓練,但應避免健側卧位的直腿抬高及髖外展,以免加劇股內、外側肌的失衡。負重訓練承擔重量是膝關節的重要功能。待腫脹消退以後就可以逐漸開始負重訓練。術後第3d即可扶雙拐下地行走,從拇趾著地開始,逐漸負重。如果不伴有半月板和關節內其他結構的損傷,對完全負重並無具體的時間要求,只要患者能夠進行負重行走,就可鼓勵其早期訓練,以盡快恢復運動。一般從3~4周開始用雙拐依據耐受情況部分負重,逐漸至完全負重,3~8周後棄拐負重步行。在患者鍛煉過程中應經常觀察、督促、檢查功能康復計劃實施情況,及時解決鍛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其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以增強其功能鍛煉的毅力和信心。

5、18歲,腳踝外側副韌帶重建術術後的康復訓練怎麼做

若以下的建議與你的手術醫生的囑咐相矛盾,請聽從你的醫生的建議!!!
以下所有練習需適度,不可引起疼痛、腫脹加重。踝關節有四個方向的活動,足尖向頭方向的動作叫背屈,相反方向叫跖屈,足心(底)向內的動作叫內翻,足心向外的動作叫外翻。首先練習左踝上述4方向最大范圍不負重的活動,每方向35次,每天35組。自然站立位時踝關節的角度叫做解剖零位,即足與小腿之間90度。練習解剖零位時踝關節負重能力,無痛最大程度,可從坐位開始比較安全,坐位時體重主要在座椅上,可以有控制地逐漸加在左踝上。為保持左臀部和大腿的肌肉力量,還需練習左下肢各方向的直腿抬高。可以搭配使用骨康膜,效果更好的。

6、腳踝韌帶斷裂手術後怎麼做康復訓練?

如果手術恢復需要45天以後配合按摩理療逐步鍛煉即可,不要過急引起再次損傷,必要的時候需要配合活血舒筋止痛等葯物對症即可恢復,只要康復不會影響組織功能,祝你早日恢復建康.

7、膝蓋做了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後怎麼進行康復訓練

您好!膝關節內側韌帶重建手術後_個禮拜要休息好,少活動,要完全好了才做康復訓練。

8、韌帶撕裂的康復訓練如何做?

膝關節韌帶損傷有:前交叉韌帶損傷、後交叉韌帶損傷、內、外側副韌帶損傷以及膝部其他軟組織損傷(髕腱斷裂、半月板損傷、膝軟骨損傷)之分,不知你是何種損傷?是否有進行手術治療?因為不同的韌帶或軟組織損傷後的康復訓練是不同的。按膝關節損傷的一般原則:1.是關注膝關節完成運動的肌肉的力量訓練,2.是關注膝關節活動范圍的訓練,3.是注意膝關節的本體感覺訓練(膝關節的位置覺、速度覺、平衡能力)。「

9、髕骨韌帶斷裂 手術後多久可以開始進行康復鍛煉 以及具體要通過什麼方法鍛煉 有沒有詳細的康復時間表和訓練

如果髕骨韌帶斷裂是直接吻合的,那麼,需要伸直位支具固定6周,6周內可以做直腿抬高訓練股四頭肌,6周後開始做屈伸功能訓練,鍛煉的角度以每周20度的速度進行,開始為被動訓練,主要依靠康復師,等超過90度,那麼就可以自己雙手環抱小腿進行屈曲練習了;

如果做的是異體肌腱重建,並用螺釘進行了固定,那麼4周就可以進行緩慢的功能訓練,基本原則同上;

康復計劃是需要與主刀的醫生進行溝通的,因為術中的情況只有你的醫生知道,手術過程是否順利,髕腱的吻合是不是堅固,都需要與你的醫生進行交流;上面的康復流程供你參考。

10、韌帶修復手術過後怎樣進行康復訓練

建議到專門的康復中心,韌帶修復手術基本上會造成ROM的降低,自己鍛煉可能掌握不好度,為了加強康復效果,可以躺在床上進行膝部加壓的膝部屈伸練習,如果有困難可以固定髖關節,讓人固定腳踝做抗阻屈伸訓練。主要還是為了恢復活動度,三個月是最佳期,錯過康復效果就不好了

與韌帶手術後如何復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