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韌帶的力學特性

韌帶的力學特性

發布時間:2020-11-27 20:44:24

1、後交叉韌帶損傷的生物力學分析 用英語怎麼說

翻譯如下:
後交叉韌帶損傷的生物力學分析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2、膝關節損傷(半月板與交叉韌帶),專業或有經驗的,請幫幫忙!

1,半月板損傷,沒有絞鎖(卡住),可以觀察,不必急於手術。
2,前交叉韌帶部分損傷,如果全部斷裂是必須手術修復的,不全斷裂近期制動(4-6周給其癒合的時間),不必手術修復。
3,髕骨內側支持韌帶損傷,(『轉身運球,摔倒在地』引起損傷,導致『膝蓋內側疼痛,伴有撕裂感,』)。
4,關節內積液是交叉韌帶、關節囊損傷滲出,量多可以抽出加壓包紮。
5,右脛骨近端及股骨遠端(外側)骨髓挫傷以脛骨為明顯 ,含糊報告,必須結合臨床,方能確定。骨髓在內不易損傷,屬於正常變異,沒有臨床意義。 (單純影像學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在醫院、在家靜養可以,老中醫正骨大可不必,他對於關節、骨骼結構不清,好在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傷,也屬萬幸。現受傷已有七個半月了,應該注重功能恢復,逐漸加強鍛煉(循序漸進),配合熏洗中葯有利恢復。每個醫生都特別重視損傷當時的治療,即使小的損傷治療不當後遺症是很難恢復的。目前你只能堅持鍛煉,主動運動,不要寄希望『正骨』。
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咨詢。

3、腰椎的生物力學特點有哪些?

脊柱的載荷主要由體重、肌肉韌帶活動產生的預載與外載入荷所產生的,腰椎在整個脊柱中承載最大,並且是疼痛的易發部位,目前基本可以肯定,腰椎傷病與其承載異常有密切關系。因此,要全面了解腰椎間盤突出症,就先要了解腰椎的生物力學特點。大致如下:(1)腰椎的生理曲度:正常情況下,腰椎前凸,頂端在腰3和腰4椎體前面。這7a686964616f31333332636363種生理曲度是人類從嬰幼兒爬行時開始到站立後逐漸形成的。在嬰兒爬行時,由於腹部的重量牽拉,腰部自然凹陷,使腰椎生理曲度初步形成。站立後,由於負重使椎體及椎間隙前寬後窄,椎間盤前寬後薄。腰椎生理曲度在性別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女性一般較男性為大。腰椎生理曲度的存在是脊柱自身穩定和平衡的需要。腰椎生理曲皮變化,說明腰椎的穩定性和平衡受到了影響,某些組織就處於非正常受力狀態,易發生相應部位的勞損性疼痛。有時非腰部疾病也可造成腰椎生理曲度改變,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可造成腰椎生理前凸增加。(2)腰椎的連接和支持:腰椎的連接和支持除了骨性連接和椎間盤外,還有周圍的韌帶、肌肉,髖部、胸腹部的肌肉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主要的韌帶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及棘上韌帶。一旦腰椎的韌帶發生損傷,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造成腰部疼痛。腰部、筋部和胸腹部支持腰椎穩定的肌肉很多,直接作用於腰椎的肌肉有背闊肌、下後鋸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等,間接作用於腰椎的肌肉有腹前外側壁肌、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這些肌群以腰椎為軸心,前後左右相互平衡和協調,協助韌帶維持腰椎相對穩定;維持腰椎於某一特定狀態;提供動力,使腰椎產生各個方向的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承受作用於軀乾的外力。外傷、勞損、受寒可使上述肌肉及其筋膜發生炎症而產生腰部疼痛等症狀。(3)腰椎的負荷:腰椎的負荷相當大,站立時,軀干、雙上肢和頭頸部的重量要經過腰椎向下傳導,坐位時,重力對腰椎的影響可賂微減少一些。即使在完全卧床、全身放鬆時,椎旁的肌肉仍然對椎間盤產生擠壓作用;在人體背負重物時,腰椎所承受的壓力則更大。實驗證明:咳嗽時腰3-4椎間盤的負荷有80公斤,屈膝直腰上舉10公斤的重物時承受的負荷是180公斤。因此,腰椎比其它關節較易發生退行性變,尤其是椎間盤髓核的退變。

與韌帶的力學特性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