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韌帶輕微拉傷怎麼樣才會好?
急性損傷發生後,應立即停止活動,以減少出血。立刻用冷水沖損傷部位或用冰塊冷敷局部以達到止血的目的。然後覆蓋綳帶加壓包紮防止腫脹。韌帶完全斷裂或懷疑並發骨折的,在加壓包紮後必須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過24~48小時後,損傷部位的內出血已停止,這時可用溫熱毛巾熱敷或按摩以消腫和促進血液吸收.在進行溫熱敷時,溫度不要太高,時間不宜太長,按摩時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滲出、水腫或發生再出血。為了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應注意動靜結合,在沒有疼痛感覺的前提下進行早期活動。再配合使用三七活血膏,貼於患處,活血化瘀,促進軟組織再生。基本痊癒後,應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練習,提高關節的相對穩定性。
2、手臂肘關節受傷,有點腫,但還能輕微的活動,很痛痛的無法入睡,這症狀是脫臼,還是扭傷
有可能是挫到了,還是去檢查一下,或者自己忍痛摸,一定要使勁,摸著不對就趕快去接骨,拖的越久接骨越疼,親身經歷
3、運動損傷,外腳踝下方微腫疼,兩周了,怎麼辦
這個可能是韌帶的損傷情況,韌帶癒合一般需要至少3-4周的時間,期間活動過多會加重損傷的。建議最近注意少活動,可以局部熱敷一下,貼個膏葯的
4、韌帶輕微拉傷需多久才能好?
韌帶拉傷是生活中的常見問題,這種情況多見於運動前後,韌帶拉傷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會對人們的行動造成影響。很多人都非常關心韌帶拉傷的恢復時間,這和韌帶拉傷的嚴重程度有一定關系。大多數人在運動的時候會忽略運動前的准備工作,這樣在運動過程中出現韌帶拉傷的幾率是非常大的,所以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
如果你是輕度的韌帶拉傷,僅僅是稍微有些紅腫,配上一些簡單的護理,如可以使用專門針對修復運動拉傷的享貼膏葯,這樣可以快速修復受損肌肉,這樣也需要1-2周才能恢復。如果撕裂較嚴重,想要徹底恢復至少需要1個月,嚴重的可能要3個月以上。韌帶完全斷裂多久能好,韌帶完全斷裂時需要手術治療,恢復時間是3個月以上,通常建議半年內不要做重體力活,避免跳躍等可能損傷韌帶的動作。
5、?手腕處扭傷?由於沒有及時處理.現在手腕處微腫.用力時還會痛?如何較快的消腫止痛
腫是因為血液不循環而引起的,每天用白酒(高濃度)擦幾次,酒精可以幫助血液循環,之後在用雲南白葯噴霧,如果病人體內火氣太旺每天擦白酒的次數不要過多。
6、胳膊肘輕微摔傷後有水腫但不影響正常功能用手按壓有輕微疼痛怎麼治療?
病情分析:
你好,這種情況應該是局部摔傷導致的氣血不和的症狀。
指導意見:
可以口服些消炎活血的葯物治療。如:三七傷片和舒筋活血治療。局部可以熱敷一下,塗抹些紅花油,適量按摩。注意休息。
7、內側副韌帶損傷(輕微撕裂)後期如何鍛煉
膝關節側副韌帶功能保健操: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鍛煉——
1、身體站位,單側腿部伸直,抬離地面5-10厘米,小腿內側緊貼於固定物,整條腿緩慢向內側用力,到盡頭停住不動,直到大腿內側有酸累感,然後再替換另一條腿。
2、坐在凳子上,雙側腿部伸直,抬離地面5-10厘米,雙側小腿之間夾一球體,然後雙腿同時緩慢相向用力,到盡頭停住不動,直到雙腿內側有酸累感。
膝關節外側副韌帶鍛煉——
本操針對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鍛煉,可增強肌體強度,有效加強膝關節的保護。
1、身體站位,單側腿部伸直,抬離地面5-10厘米,小腿外側緊貼於固定物,整條腿緩慢向外側用力,到盡頭停住不動,直到大腿外側有酸累感,然後再替換另一條腿。
2、坐在凳子上,雙側腿部伸直,抬離地面5-10厘米,雙側小腿外側套上粗條皮筋,然後雙腿同時緩慢反向用力,到盡頭停住不動,直到雙腿外側有酸累感。
膝關節整體功能保健操——
本操起到疏通調節整個膝關節的功能,並針對膝關節股四頭肌鍛煉,對於膝關節及周邊肌肉韌帶的損傷有很好的康復作用。
1、靜力半蹲:身體站直,挺胸抬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慢慢下蹲,直到膝關節有酸脹感時停住不動,直到雙腿酸脹明顯顫抖為止。3次為一組,每次間隔1分鍾;
2、後靠半蹲:身體站直,背部貼近牆面(固頂物體均可),挺胸抬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慢慢下蹲,背部不可離開牆面,直到膝關節有酸脹感時停住不動,直到雙腿酸脹明顯顫抖為止。3次為一組,每次間隔1分鍾。
重要提示 : 做操時精神集中,動作自然放鬆,准確到位。每天早、中、晚堅持各1組,日久自有益處
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時,被牽拉的韌帶超出生理負荷而發生撕裂、斷裂等損傷,以膝關節腫脹,疼痛,功能障礙,有壓痛點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膝伸直位,膝或腿部外側受強大暴力打擊或重壓,使膝過度外展,內側副韌帶可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相反,膝或腿部內側受暴力打擊或重壓,使膝過度內收,外側副韌帶可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在嚴重創傷時,側副韌帶、十字韌帶和半月板可同時損傷。
8、腳崴了腫了韌帶受傷輕微骨裂多久能好
首先,傷後要避免繼續負重或行走,切忌由同伴在傷痛局部手法按揉。
可以用綳帶或寬膠布將患側足踝背伸90後輕度外翻位包紮固定,限制行走,並送醫院處理。
第二、對於症狀輕者,可在傷後即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並抬高患肢。此時冷敷能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消腫、鎮痛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扭傷後,應施行局部冷敷,並且越早越好。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迴流,不至於使血液瘀積於血管損傷處。
冷敷方法:將冷水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部,每3分鍾左右更換一次,也可以用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每次20~30分鍾。夏季則可用自來水沖洗,沖洗時間一般在4~5分鍾左右,不宜太長。
第三、如果踝部扭傷已超過24小時,則應改用熱敷療法。此時熱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有利於傷處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
熱敷方法:將熱水或熱醋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處,5~10分鍾後毛巾已無熱感時進行更換。每天進行1~2次,每次熱敷約30分鍾即可。
關節扭傷後應及時處理,原則是制動和消腫散瘀,使損傷的組織得到良好的修復。關節積血較多者,應在無菌技術下及時抽出,以免後遺關節內粘連。韌帶斷裂或撕脫骨折而影響關節穩定者,需行手術復位修補,以免引起反復扭傷,關節軟骨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