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身上有幾塊肝????
人只有一個肝臟 成人肝重1154-1446.7g(M) 1028-1387.85g(F) 肝形態 1 上面(膈面):借鐮狀韌帶分為左、右兩葉 2 下面(臟面):通過「H」形溝把肝分為左、右葉,肝方葉及肝尾葉四葉。「H」溝,左上溝為肝圓韌帶裂;左下溝為靜脈韌帶裂;右上溝為膽囊窩;右下溝為下腔V壓跡(在此處肝V注入下腔V為第二肝門) 肝韌帶 冠狀韌帶,右三角韌帶,左三角韌帶,鐮狀韌帶,肝圓韌帶 肝右葉後面連肝至膈的腹膜移行處形成冠狀韌帶下、下兩層,兩層右緣癒合成右三角韌帶,左側癒合成左三角韌帶。鐮狀韌帶分肝膈面為左,右兩葉。肝圓韌帶連至臍為臍V殘件。 肝位置,體表投影 1 肝主要位於右季肋部各腹上部。 2 肝上界與膈穹隆一致。右界起自腋中線與第7肋交點,向左上方凸至右鎖骨中線與第5肋之交點。在前正中線平對劍胸結合,再向左至鎖骨中線稍內側達第5肋間隙。 肝下界,起自右腋中經與第11肋之交點,沿肋弓下緣行向左上方,至第8、9肋軟骨結合處離開肋弓,連至肝上界左端。 3 成人腹上部劍突下可觸及肝,但在右肋弓下緣一般不應該觸及肝。在幼兒肝下緣較成人低2-3cm。故在右肋弓下觸及也屬正常。 (見診斷) 肝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經 1動脈A:腹主A發出肝總A分出肝固有A—〉肝左、右A(有時還有中支) 2 靜脈V:分為肝門靜脈系和肝靜脈系。 肝門V 在肝內反復分支最後匯入肝血竇。 肝V起於肝小葉中央V--〉肝左、中、右V及數支肝小發分別經第二肝門,第三肝門注入下腔V。 3 膽管:膽小管匯集成稍大的管道,再逐級匯集成更大的管道,最後形成左、右肝管經肝門出肝。肝細胞分泌的膽汁進入膽小管,經各級膽管和肝管流出。 4 淋巴:肝的淋巴引流至腹腔結,肝膈面淋巴結可與胸腔淋巴結相通。
2、人體的肝部區怎麼找
右邊最下肋骨兩指寬的部位是肝區
3、肝臟mrs示脂水峰下面積7.72和54.4
肝臟是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並在身體裡面起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等的作用。肝臟也製造消化系統中之膽汁。在醫學用字上,常以拉丁語字首Hepato-或Hepatic來描述肝臟或肝臟的(希臘文叫做 ήπαρ)。肝臟是人體內臟里最大的器官,位於人體中的腹部位置,在右側橫隔膜之下,位於膽囊之前端且於右邊腎臟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臟是人體消化系統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臟平均重達1.5公斤(約在1-2.5公斤之間;另一說1-1.6公斤),為一紅棕色的V 字形器官。肝臟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又是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
肝臟在人體位置和形態結構:肝臟位於右上腹,隱藏在右側膈下和肋骨深面,大部分肝為肋弓所覆蓋,僅在腹上區、右肋弓間露出並直接接觸腹前壁,肝上面則與膈及腹前壁相接。從體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鎖骨中線第5肋骨,右腋中線平第6肋骨處;肝下界與肝前緣一致,起自肋弓最低點,沿右肋弓下緣左上行,至第8、9肋軟骨結合處離開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線,到左側至肋弓與第7、8軟骨之結合處。一般認為,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況下,如在肋弓下觸及肝臟,則多為病理性肝腫大。幼兒的肝下緣位置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屬正常情況。 肝的位置常隨呼吸改變,通常平靜呼吸時升降可達2-3cm,站立及吸氣時稍下降,仰卧和呼氣時則稍升,醫生在給患者肝臟觸診檢查時,常要患者作呼吸配合就是這個道理。
正常肝呈紅褐色,質地柔軟。成人的肝重量相當於體重的2%。據統計,我國成人肝的重量,男性為 1157-1447g,女性為1029-1379g,最重可達2000g左右,肝的長、寬、厚約為25.8cm、15.2cm、5.8cm。
肝右葉上方與右胸膜和右肺底相鄰;肝左葉上方與心臟相連,小部分與腹前壁相鄰;肝右葉前面部與結腸相鄰,後葉與右腎上腺和右腎相鄰;肝左葉下方與胃相鄰。
肝的上面隆凸稱隔面,朝向前上方,與脆彎窿相適應,能隨呼吸運動而上下移動。隔面借鐮狀韌帶將肝臟分為左右兩部,即左葉和右葉。右葉大而厚;左葉小而薄。肝的下面凹凸不平,稱為臟面,朝向後下方,與腹腔器官相鄰。臟面的中部有H形的兩條縱溝和一條橫溝。左側縱溝的前部有肝圓韌帶,為胚胎時期的臍靜脈閉鎖的遺跡;右側縱溝的前部容納膽囊,後部緊接下腔靜脈。橫溝叫肝門肝固有動脈、門靜脈、肝管、淋巴管及神經等由此進入肝臟。
肝解毒時由於血液在流動的關系,它不是把血液關起門來做這個工作的,而是邊流動邊解毒,解毒的同時身體的其他部位正常運轉中還會繼續產生代謝產物。所以血液里一直都會存在一些毒素,永遠都解不完,只能保持我們身體的正常運轉,但不能出意外和加重身體凈化負擔,如熬夜,酗酒,服葯,感染等,否則不僅僅是肝臟解毒功能受損,別的臟器細胞也會加快老化,使體內毒素在血液中含量大大增加,這種大分子毒性物質會使血液粘稠,血流緩慢,最後停滯在人體的毛細血管中,成為「死血」。大家可能不知道毛細血管有多細,如果用顯微鏡看的話,就可以看見一個很小的血液細胞僅僅能剛好通過。如果堵塞一條也沒關系,但如果堵塞多了,像堵車一樣,時間久了,越堵越多,相互影響,交通就會癱瘓。
人衰老不只表現在外部體態容貌上,身體各內臟器官都會發生變化,其中肝臟改變亦很明顯。
首先肝血流量要減少。男過25歲,肝臟循環血流量平均每年下降0.3%~1.5% 。女過20歲以後,60歲時的肝內血流量約比20歲時減少40%~50%。其實, 研究表明,人在60歲後,肝細胞數量隨年齡增長而銳減。肝臟趨向硬變,重量明顯下降,90歲老年人肝臟的平均重量只有30歲左右青年人肝重的51.8%。
血液是護肝養肝的基礎,血流量的減少使肝內血液循環功能下降,肝臟吸收營養、代謝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應減退。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4、legaldiscourse是什麼意思
legal discourse
法律語篇,法律話語、法律商談
5、人類的肝在什麼位置?
6、腹膜的解剖步驟與方法
1.打開腹膜腔
自劍突向兩側沿肋弓切開至腋中線,再向下切至髂前上棘,將腹前外側壁向下方翻起。翻起時可見肝鐮狀韌帶,自臍和腹前壁連於肝的膈面和肝門,可在靠近腹前壁處切斷之,並剪斷韌帶游離下緣內的肝圓韌帶。
2.原始腹膜腔和臟器的觀察
打開腹膜腔後,可見貼附於腹內筋膜內面光滑的膜,即腹膜壁層;覆蓋於臟器表面的光滑的漿膜為腹膜臟層。另外在器官與器官之間或器官與腹壁之間有腹膜形成物(韌帶、網膜、系膜)相連。腹膜壁層與臟層、臟層與臟層之間的潛在腔隙即腹膜腔,正常情況下,僅有少量漿液存在,腹膜腔的形態隨器官盈虛、運動等因素而變化。
在兩側肋弓圍成的胸骨下角內,可見到肝膈面的一部分露出。肋下緣與右銷贓骨中線相交處可見膽囊底。肝下緣與左肋弓之間可見到胃體及胃大彎的一部。自胃大彎向下垂有簾子狀的大網膜,成人幾乎覆蓋了胃下方全部的腹部臟器。小兒大網膜較短,僅能覆蓋一部分臟器。
將大網翻起,可見蟠曲的小腸袢,小腸袢周圍有大腸圍繞,即居於右髂窩的盲腸和闌尾、右側的升結腸、上方的橫結腸、左側的降結腸和左髂窩的乙狀結腸等。
3.檢查腹膜腔上部的腹膜形成物
肝鐮狀韌帶一端已從腹前壁切下,將右側肋弓上提,將肝推向下方,可見鐮狀韌帶呈上寬下窄的鐮刀狀。用手指搓捻其游離下緣,內含結締組織索即肝圓韌帶。將手指插入肝膈面與膈之間,指尖可觸及肝鐮狀韌帶兩層分別向左、右側分開,系於膈與肝上面之間,構成冠狀韌帶的前層,沿此層向左、右可探查到位於其兩端的左、右三角韌帶。繞過左三角韌帶的游離緣可摸到冠狀韌帶的後層。
將肝推向右上方,可見肝門與胃小彎和十二指腸上部間有薄而疏鬆的小網膜(左側的肝胃韌帶和右側的肝十二指腸韌帶)。
沿胃大彎下方約2厘米處,剪開大網膜前2層,將右手食指由切口伸入胃後面的網膜囊,在胃底部和脾門之間,用拇指和食指夾撮胃脾韌帶,再用左手沿脾與膈之間向繞過脾後緣,與右手食指間探查脾腎韌帶。在脾的下方可見從結腸左曲連於膈的膈結腸韌帶。
4.探查網膜囊和網膜孔
將右手食指自胃大彎下緣的切口伸入網膜囊,依次探查囊的上壁為肝左葉和膈下面的腹膜,下壁即大彎切口處、大網膜前兩層和後兩層的愈著部,左界為胃脾韌帶和脾腎韌帶,右界為小網膜游離右緣後方的網膜孔。再將左手食指伸入網膜孔,使左、右食指在網膜囊內會合,證實網膜孔為網膜囊右側的開口。摸觸網膜孔的四界,前界為小網膜(肝十二指腸韌帶)的游離右緣;後界為覆蓋下腔靜脈的腹後壁腹膜;上界為肝尾葉;下界為十二指腸上部。
5.觀察扇形的小腸系膜後將小腸袢推向左側,檢查小腸系膜根自第二腰椎左側,斜向右下至右骶髂關節前方。
6.循大腸走向依次觀察闌尾系膜、橫結腸系膜及乙狀結腸系膜的附著部位以及升、降結腸三面被覆腹膜的情況,升、降結腸外側的結腸旁溝。
7.觀察腹膜的陷窩和陷凹,將手伸至右腎的上方,探查右腎與肝之間的肝腎隱窩,該處常有液體蓄積,是平卧位時腹膜腔的最低點。將小腸袢推向右側,並將橫結腸向上翻起,在橫結腸系膜根部可見一腹膜皺襞,延伸到十二指腸空腸曲上部,即Treitz韌帶(十二指腸懸韌帶)。在盆腔,腹前壁腹膜向腹後壁腹膜移行,男性在膀胱和直腸間形成直腸膀胱陷凹;女性則形成膀胱子宮陷凹和直腸子宮陷凹,後者較深,當半坐位時是腹膜腔的最低點。
8.依次從正中線向兩側觀察腹前壁下部的腹膜皺襞和窩。它們是臍正中襞、成對的臍內側襞和臍外側襞(腹壁下動脈壁)以及位於它們中間的成對的膀胱上窩、腹股溝內側窩以及位於臍外側襞外側的腹股溝外側窩。
9.按講義觀察腹膜腔分區,注意它們的位置和通向。
7、肝的大體解剖結構是?
肝的位置
人的肝臟大部分位於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於左季肋區,上界在右鎖骨中線平第5肋,上部緊貼膈肌,與右肺和心臟相鄰;下面與胃、十二指腸,結腸右曲相鄰;後面接觸右腎、腎上腺和食管賁門部,是人體最大腺體,紅褐色,質軟而脆,呈楔形,右端圓鈍,左端扁薄,可分為上、下兩面,前後兩緣,左右兩葉,一般重約1200~1600g,約占成人體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成年人肝臟男性有1.4-1.8公斤,女性有1.2-1.4公斤。胎兒和新生兒的肝臟相對較大,可達體重的1/20。正常肝臟外觀呈紅褐色,質軟而脆。肝臟形態呈一不規則楔形,右側鈍厚而左側偏窄,一般左右徑(長)約25cm,前後徑(寬)約15cm,上下徑(厚)約6cm。上面突起渾圓,與膈肌接觸,下面較扁平,與胃、十二指腸、膽囊和結腸相鄰。肝上界與膈肌的位置一致,約在右側第五肋間,肝臟有一定的活動度,可隨體位的改變和呼吸而上下移動;肝下界一般不超過肋弓,正常情況下在肋緣下摸不到,有時在劍突下可觸及,但一般不超過3cm,而小兒多可在肋緣下觸及。
8、誰知道肝在哪
非也非也!
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腺體,也是最大的實質性臟器,肝臟主要位於右季肋部和上腹部。我國成年人的肝臟的重量,男性為1230~1450g,女性為1100~1300g,約占體重的1/40~1/50。在胎兒和新生兒時,肝的體積相對較大,可達體重的1/20。中國人的肝長徑、闊徑為25×15cm。
因為肝臟有豐富的血液供應,所以肝臟呈棕紅色,質軟而脆。肝右端圓鈍厚重,左端窄薄呈楔形,有上、下兩面,前後左右四緣。上面隆凸貼於膈,由鐮狀韌帶分為左、右兩葉;下面略凹,鄰接附近臟器,此面有略呈H形的左右縱溝及橫溝,右側溝窄而深,溝前部有肝圓韌帶,右縱溝闊而淺,前部有膽囊窩容納膽囊,後部有下腔靜脈窩通過下腔靜脈。橫溝內有門靜脈、肝動脈、肝管、神經及淋巴管出入稱為肝門。肝的大部分位於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小部分位於左季肋部。肝上界與膈穹隆一致,成人肝的上界一般在鎖骨中線交於第5肋水平。肝大部分為肋弓所覆蓋,僅在腹上部左、右肋弓之間露出3~5cm,貼靠腹前壁,所以,正常時在右肋緣下不易觸及肝下界。
如果肝上界的位置正常,成人如果在右肋緣下觸及肝臟,則為病理性肝腫大。小兒肝臟下界可低於肋弓。由於肝上面借冠狀韌帶連於膈,故當呼吸時,肝可隨膈的運動而上下移動,升降可達2~3cm。腹上部以及右季肋區如受到暴力打擊或肋骨骨折時,可導致肝臟破裂。
肝的鄰近臟器為左葉上面膈鄰近心包和心臟。右葉上面膈鄰近右胸膜腔和右肺,因此肝右葉膿腫有時侵蝕膈面而波及右胸膜腔和右肺。右葉後緣內側鄰近食道,左葉下面接觸胃前壁,方葉下接觸幽門,右葉下面前邊接觸結腸右曲,中部近肝門處鄰接十二指腸。後邊接觸腎和腎上腺。
肝以肝內血管和肝內裂隙為基礎,可分為五葉、四段:即左內葉、左外葉、右前葉、右後葉尾葉;左外葉又分為左外葉上、下段,右後外又分為右後葉上、下段。肝臟被許多條韌帶固定於腹腔內,肝臟表面被灰白色的肝包膜包裹著。肝臟的血液供應3/4來自門靜脈,1/4來自肝動脈。門靜脈的終支在肝內擴大為靜脈竇,它是肝小葉內血液流通的管道。肝動脈是來自心臟的動脈血,主要供給氧氣,門靜脈收集消化道的靜脈血主要供給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