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側副韌帶拉傷後期恢復鍛煉動作有哪些
主要是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鍛煉,如半蹲、靠牆靜蹲、扎馬步、腿屈伸、腿彎舉等動作。
2、膝蓋內側副韌帶損傷兩周恢復
你好!你說膝關節韌帶撕裂,膝關節有前後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如果有前後交叉韌帶的撕裂不手術是不好恢復的,如果有內外側副韌帶的撕裂而不是完全斷裂,一般要2個月左右才能恢復。
3、內側副韌帶損傷(輕微撕裂)後期如何鍛煉
膝關節側副韌帶功能保健操: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鍛煉——
1、身體站位,單側腿部伸直,抬離地面5-10厘米,小腿內側緊貼於固定物,整條腿緩慢向內側用力,到盡頭停住不動,直到大腿內側有酸累感,然後再替換另一條腿。
2、坐在凳子上,雙側腿部伸直,抬離地面5-10厘米,雙側小腿之間夾一球體,然後雙腿同時緩慢相向用力,到盡頭停住不動,直到雙腿內側有酸累感。
膝關節外側副韌帶鍛煉——
本操針對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鍛煉,可增強肌體強度,有效加強膝關節的保護。
1、身體站位,單側腿部伸直,抬離地面5-10厘米,小腿外側緊貼於固定物,整條腿緩慢向外側用力,到盡頭停住不動,直到大腿外側有酸累感,然後再替換另一條腿。
2、坐在凳子上,雙側腿部伸直,抬離地面5-10厘米,雙側小腿外側套上粗條皮筋,然後雙腿同時緩慢反向用力,到盡頭停住不動,直到雙腿外側有酸累感。
膝關節整體功能保健操——
本操起到疏通調節整個膝關節的功能,並針對膝關節股四頭肌鍛煉,對於膝關節及周邊肌肉韌帶的損傷有很好的康復作用。
1、靜力半蹲:身體站直,挺胸抬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慢慢下蹲,直到膝關節有酸脹感時停住不動,直到雙腿酸脹明顯顫抖為止。3次為一組,每次間隔1分鍾;
2、後靠半蹲:身體站直,背部貼近牆面(固頂物體均可),挺胸抬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慢慢下蹲,背部不可離開牆面,直到膝關節有酸脹感時停住不動,直到雙腿酸脹明顯顫抖為止。3次為一組,每次間隔1分鍾。
重要提示 : 做操時精神集中,動作自然放鬆,准確到位。每天早、中、晚堅持各1組,日久自有益處
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時,被牽拉的韌帶超出生理負荷而發生撕裂、斷裂等損傷,以膝關節腫脹,疼痛,功能障礙,有壓痛點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膝伸直位,膝或腿部外側受強大暴力打擊或重壓,使膝過度外展,內側副韌帶可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相反,膝或腿部內側受暴力打擊或重壓,使膝過度內收,外側副韌帶可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在嚴重創傷時,側副韌帶、十字韌帶和半月板可同時損傷。
4、膝內側副韌帶損傷後,何時才可作康復?
內側副韌帶部分損傷的,應將膝關節置於略屈曲位制動,使副韌帶鬆弛,利於癒合。外敷接骨葯,消除腫脹,減輕疼痛,幫助癒合。完全斷裂的應盡早手術,修補斷裂的韌帶,避免以後關節不穩定,影響膝關節功能。
5、膝蓋內側韌帶拉傷的表現及治療時應注意什麼
你好,膝蓋內側韌帶損傷後,膝關節內側劇痛,腫脹,行走困難,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有明顯壓痛,壓痛點常在股骨和脛骨的內側髁部.建議:建議側韌帶部分損傷的,應將膝關節置於略屈曲位制動,使副韌帶鬆弛,利於癒合。外敷接骨散或活絡散瘀的中草葯,消除腫脹,減輕疼痛,幫助癒合。完全斷裂的應盡早手術,修補斷裂的韌帶,避免以後關節不穩定,影響膝關節功能。扭傷20-30天後可以做適當的恢復訓練了,比如說高位半蹲,在床上抬抬腿,活動量要量力而行!醫生詢問: 查看原帖>>
6、中年婦人,膝內側韌帶損傷了,如何注意飲食和進補?
慢性韌帶損傷的護理
1.發病原因
關節活動時的穩定性主要靠周圍韌帶版維持,此韌帶堅韌且無明顯彈性,權因此在長期刺激、摩擦、緊張的情況下極易損傷,多數是由於長期從事低頭彎腰工作,而不注意改變姿勢者。最容易損傷的部位是胸3—胸4、胸腰段和腰能段的棘上韌帶。中老年則多見於脊椎疾病,如腰問盤突出,使腰椎段穩定性受到影響,尤其是下腰椎不穩定產生異常活動,造成棘上韌帶損傷。
2.護理診斷
慢性韌帶損傷的病人主要以下特徵:以腰背部疼痛為主要症狀,多數無明顯外傷史,病人能明顯指出痛點部位,檢查時在某個棘突上有明顯壓痛
7、左膝蓋內側韌帶拉傷該如何治療?是否需要注意飲食?
側副韌帶損傷,以內側副韌帶損傷較多。損傷後,膝關節內側或外側劇痛,腫脹,回行走困難,膝關節不能完答全伸直。有明顯壓痛,壓痛點常在股骨和脛骨的內、外側髁部.
治療:側副韌帶部分損傷的,應將膝關節置於略屈曲位制動,使副韌帶鬆弛,利於癒合。外敷接骨散或活絡散瘀的中草葯,消除腫脹,減輕疼痛,幫助癒合。完全斷裂的應盡早手術,修補斷裂的韌帶,避免以後關節不穩定,影響膝關節功能。
8、膝蓋內側韌帶斷了,多久能好,要注意什麼
我也是內側副韌帶受傷,現在剛拆了石膏。現在注意飲食的營養,多補充蛋白(注意不要吃羊肉),傷腿不能做應力活動,但是可以適當鍛煉,做高抬腿的鍛煉大腿肌肉,對於恢復後的膝蓋穩定性很有幫助。
本計劃應在骨科醫生的指導下執行。
由於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具體進行康復鍛煉時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的個性化的康復方案。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要佩戴可拆卸支具或鉸鏈式支具4~6周,除膝關節康復訓練外,相鄰關節的主動活動可以 盡早開始。
康復鍛煉中會存在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減弱或消失,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可以繼續堅持康復鍛煉。
肌肉力量練習應當貫穿康復計劃的始終。每次應練習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為宜,充分休息後再進行下一組。肌肉力量的提高是恢復關節穩定性的關鍵因素,應當堅持鍛煉。
膝關節的腫脹會伴隨著整個練習過程,直至膝關節屈伸活動角度及肌肉力量基本恢復正常時,膝關節腫脹才會逐漸消退。如果出現膝關節腫脹突然加重,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必要時應及時回醫院復查。
功能鍛煉後即刻給予冰敷15~20分鍾。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以繼續冰敷,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