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韌帶鈣化症狀有哪些?
根據頸項部長期酸楚疼痛不適感,且有板緊感,頸部左右轉動時有時出現「咯咯」聲響,一般多有明顯的勞損史或年輕時期外傷史,觸診有時在頸部可觸及骨化結節,可伴有觸壓痛。 項韌帶鈣化後可以毫無症狀,往往在進行常規X線照片或體格檢查時才被發現。有些病人平時可有頸項痛症狀,但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有的主要表現為類似頸椎病症狀,並伴有椎體的退行性變化,其變化節段常與項韌帶鈣化在同一水平。由急性外傷所引發的項韌帶鈣化,有明確的外傷、腫脹、溢血等病史,並呈現頸項部慢性鈍痛。項韌帶骨化時,有時可因棘突尖撕脫下來的骨折導致疼痛。 頸部疼痛、酸脹,頸部屈伸時疼痛加劇,抬頭或頸後伸時疼痛可減輕。頸項活動時偶可有響聲。頸椎棘突尖部壓痛,有時病變局部可摸到一硬結或條索狀物。如果在後頸部用手摸到硬硬的條索狀物,並且滾來滾去,並且伴隨頸椎疼痛,酸脹等症狀,就要考慮項韌帶鈣化,請盡快到醫院進行脊椎X線照片檢查, 項韌帶鈣化的診斷依據是照片檢查
2、經常肌肉頸肩酸痛是怎麼回事
由頸椎骨、關節、韌帶、肌肉、筋膜及肩關節軟組織病變或內臟疾病引起的綜合征。又稱頸臂痛。表現為局部疼痛。由於頸肩部解剖結構復雜,神經血管間關系密切,故引起頸肩痛的因素很多。頸部疾患中以退行性病變引起的為多見,其次為急性頸部軟組織損傷、慢性軟組織勞損、頸椎本身病變(如結核、炎症和腫瘤等)。肩部疾病引起的有肩周炎、肩袖斷裂等。肩關節周圍
的骨折、肩關節脫位、結核及腫瘤引起的較少見。頸肩交界處有第一肋骨、鎖骨和第一胸椎圍成的間隙稱為胸廓出口,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靜脈及前斜角肌等由此處通過。當胸廓出口出現解剖異常或肩下垂等因素,可能擠壓神經血管束,稱為胸出口綜合征。神經系統疾病,如脊髓腫瘤、脊髓空洞症、脊髓側索硬化症、進行性肌萎縮等病,以及內臟疾病也可引起,痛在右側可能由膽石症、膽囊炎及肝病引起。痛在左側的可能由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引起。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神經系統檢查、X射線檢查來診斷和鑒別診斷。頸肩痛的治療應針對病因進行。
頭頸肩背臂部疼痛並發顱腦、面頰、眼、耳、鼻、口腔、咽喉、頸項、背胸、肩胛或上肢是臨床上常見症狀,多由外傷、勞累造成,由勞損所致者,原來多見於中老年患者。近年來,由於人們伏案工作時間延長,體育鍛煉、戶外活動減少、經常使用計算機等,頸、肩背部疼痛的發作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在初中學生中亦不罕見。
長期以來,該症多歸類於頸椎病,認為其病理因素是頸椎的退變、頸椎間盤突出。多數可經保守治療痊癒,但易復發。可在臨床工作中經常發現患者症狀的輕重與頸椎影像學檢查結果不符,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40歲以上的正常人群中,有38%的人其頸椎MRI檢查發現有頸椎間盤突出。實際上椎間盤突出物和骨質增生的形成,是生理性退行性變的產物,屬組織的「老化」現象而不是病變,本身不可能產生任何徵象。對受累的頸神經根、頸髓或交感神經而言,這種漸增的慢性機械性壓迫刺激神經組織不應該引起疼痛。由於神經組織對慢性機械性刺激具有強大的抗壓作用,故一般多不會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尤其是如果是骨性病變造成症狀,那麼,無論什麼保守治療方法都應該對此無效,因為,簡單的手法無法消除骨刺或將突出的椎間盤回納,葯物滲透療法因無法區別正常的骨頭和骨刺,怎麼能夠僅消除骨刺呢,因為骨刺就是骨質增生形成的,與正常骨的結構一樣。
經常低頭工作會使枕頸、項頸、背、肩胛骨背面等部位的肌肉和筋膜的骨骼附著處受長期過度應力,容易產生頭頸背肩軟組織損害,會引起原發性疼痛,早期是輕微的,臨床上不具備任何徵象的損傷,但日積月累,就使骨骼的軟組織附著處形成無菌性炎症性病變,形成不同程度的疼痛。
肩胛骨背面三肌附著處因慢性勞損引起無菌性炎症不同程度的病變時,不受任何年齡限制,均會急性突發或逐漸出現肩背痛或肩臂痛,或引發肩關節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這是常見的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肩痛或肩臂痛,常被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肩周炎」或「頸椎病合並肩周炎」。當50歲左右,即將進入老齡之際,由於內分泌紊亂會激惹上述病理基礎,導致急性或慢性肩痛和肩部活動受限出現。當內分泌紊亂恢復正常,和進行正確的治療、體育鍛煉後,肩部疼痛可消失,活動范圍可恢復正常,這就是部分「肩周炎」能「自愈」的原因。但自愈時間較長,一般需要1-2年,問題是,作為一個患者,能承受長時間的疼痛和活動受限嗎?特別是慢性疼痛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嚴重的話,會影響工作效率、人際關系,對此不能用簡單的「你的病慢慢會好的,多鍛煉鍛煉就行了」來敷衍病人。
對頸肩部疼痛,初發的急性期徵象嚴重的病例,由於軟組織損害較輕,多屬急性無菌性炎症反應,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未產生病理上的變化,僅有功能上的改變,所以,一般採用消除炎症的靜脈輸液、牽引等治療方法,加上手法可使患者在短時間內治癒。如果椎管外軟組織損害遷延反復,肌肉、筋膜等軟組織由痙攣發展為攣縮,出現病理上的改變,用上述療法,只能暫時緩解病情,不易根治,所以必須採用軟組織松解的方法才能達到治癒目的。加上治療後輔以適當的鍛煉方法,會在1-2月內治癒。尤其要指出的是,當患者的疼痛是由炎症所致,不能,絕對不能用旋轉或暴力性的手法治療,那樣,患者的疼痛會加重,甚至出現截癱等悲劇性的後遺症.
3、怎麼判斷韌帶是否鬆弛
韌帶經過多次扭傷後,就會失去它原來的彈性,變成松馳,韌帶松馳就很難治療,就如彈簧,新的時候彈性良好,隨著彈簧變性被反復拉長拉松後就很難再恢復原來的彈性了,韌帶的作用和彈簧原理是一樣的。 韌帶鬆弛就保護不了關節,關節的穩定性就會降低,走路就會容易出現晃動或錯位感,因此也容易扭傷,多次扭傷稱為習慣性扭傷,形成習慣性扭傷後就很難治療。
4、韌帶拉傷轉變為慢性疾病是什麼症狀?
【膝蓋韌帶拉傷的症狀】
韌帶是使各骨塊相互連結的結締組織的索狀物,與彈性纖維緊密並行。韌帶拉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損傷。
【膝蓋韌帶拉傷的症狀】
意見建議,韌帶拉傷建議使用-養生.骨活力-
一、熱身。先活動頭、手、腰、腿的各處關節,再慢跑15分鍾。(慢跑後拉韌帶韌帶更容易 韌帶拉伸練習松)
二、就是拉韌帶了。分幾步進行。先是腳踝,坐下,將左腳放在右腿膝蓋上,雙手握住左腳踝活動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一手按住膝蓋向下壓,來回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將左腿放下,然後壓右腿,要努力將肚皮貼上腿。四個八拍。換腳,同樣。再是雙腿。雙腿平伸,身體向下壓,要求同上。
三、是豎叉。能下多深下多深,最好貼地面,要求後腳面貼地,上半身直立。(雙腿)
四、是橫叉。腳跟著地,雙腳勾起,其餘要求同上。
五、是壓胯。(姿勢很難看,看過青蛙沒有,雖不是亦不遠矣。不過效果很好。)膝蓋著地努力分開,注意不能趴在地上,雙手支撐,將腰胯向後下方壓,最高境界是貼地。
六、是腳背。跪坐在地上,腳背貼地,向後躺,最高境界後背著地。注意別把膝蓋翹起。
5、背疼,氣不夠出,脖子感覺有東西卡住,是什麼病?
有些患者因頸肩背部反復疼痛而懷疑自己是否得了頸椎病。其實引起慢性頸肩背部疼痛的原因很多,如頸部扭傷、外傷、肩關節周圍炎、落枕、慢性肌纖維組織炎、筋膜炎、韌帶勞損等軟組織疾患,均可引起頸肩背部疼痛。此外,畸形、感染、腫瘤、風濕性炎症、結核等也可以引起慢性頸肩背部疼痛。那麼,如何才能與頸椎病相鑒別呢? 頸部扭傷和落枕往往由於頸部活動不當或睡眠體位不良導致局部肌肉被扭傷。壓痛點不像頸椎病位於棘突部,而是位於肌肉損傷部,以肩胛內上方多見,且伴有肌肉痙攣,可觸及壓痛明顯的條索狀痙攣肌束。頸部牽引不像頸椎病那樣症狀消失或緩解,反而疼痛加劇;對封閉療法有明顯效果。 肩關節周圍炎疼痛往往在肩關節處,頸部症狀僅為受牽拉後產生。其特徵為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X線片表現無明顯頸椎病理改變。但有時與頸椎病伴發,在診斷上易造成混淆。 肌纖維組織炎則有風寒、潮濕、勞累、扭傷等明顯誘因。局部肌肉僵硬,以酸痛為主,范圍較大,多無固定壓痛,按揉有明顯舒適感。 上述慢性頸肩背部疼痛,主要容易與頸型頸椎病相混淆。頸型頸椎病除了上述頸肩背部酸痛、沉脹等不適感外,還有頸部「軍人立正體征」(即頸部不自然伸直,生理曲度減弱或消失)的特點。其診斷標准為:①主訴為頭、頸、肩、背、臂疼痛,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②X線片上顯示頸椎生理弧度改變,動力性側位片上可顯示椎間關節不穩、松動(輕度的梯形樣改變);③除外上述非椎間盤退變所致的頸肩背部疼痛疾病。
6、韌帶拉傷有什麼治療方法?
韌帶損傷的治療首先是要制動,按照要求是絕對卧床3-4周,更不用說跳繩,打籃球了。早期治療是冷敷,以減少受傷後出血。受傷部位應該避免刺激,24-48小時後可以採用局部熱敷及活血化淤的葯物治療。如果疼痛明顯可以應用鎮痛葯物局部應用或口服。
你提問已經三天了,疼痛應該已經減輕了。主要是休息,如果受傷部位出現淤血液化形成積液,則需要穿刺抽液,一般5-7天後沒有積液就不會再有了。
還有就是如果局部出現紅、腫、熱、痛明顯,要防止感染,可以到當地醫院診治,確定感染要應用抗生素治療。
7、頸椎疼,我能提供的線索是十多年前自己擰脖子往左擰出脆響,往右擰沒出吹響,於是使勁反復擰之,終於一種
頸椎病臨床表現:主要是為頸項疼痛或酸痛,常波及肩部,有廣泛壓痛.有時可找到較明顯的固定壓痛點,嚴重時亦可影響頸項的轉動,頸項痛常與天氣有關,遇陰雨潮濕或寒冷天氣則發病或加重,氣候轉暖,或稍事活動後,疼痛可自然緩解,亦可因勞累而復發.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症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礙,出現癱瘓.慢性勞損是首要罪魁禍首,局部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損傷,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腫,發生炎症改變,在病變的部位逐漸出現炎症機化。外傷是頸椎病發生的直接因素。不良的姿勢是頸椎損傷的另外一大原因。另外,顱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狹窄、小椎管等等均是先天發育異常,也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活血舒筋膏加舒筋丹外敷可治癒。是一種傳統黑膏葯,外敷治療,局部滲透力強,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環,削炎活血,消除神經根水腫,改變頸部長期積累性勞損,引起的軟組織粘連,萎縮,恢復韌帶彈性,放鬆頸部肌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補肝腎,強筋骨,祝你早日康復.
8、腰部韌帶勞損的種類有哪些麻煩告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