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睫狀小節與懸韌帶的關系

睫狀小節與懸韌帶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0-11-17 12:15:27

1、為什麼睫狀肌收縮,懸韌帶放鬆?睫狀體是怎麼收縮的?

睫狀體內的平滑肌就是睫狀肌。睫狀體簡單說是一環形的增厚的膜結構,收縮時環直徑變小。睫狀體的前部有睫狀突,其發出懸韌帶與晶體囊相連。所以睫狀肌收縮,懸韌帶放鬆,晶狀體曲度增大。

2、眼睛的科學資料

眼球近似球形,位於眼眶內。正常成年人其前後徑平均為24mm,垂直徑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於眶外12--14mm,受眼瞼保護。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內腔和內容物、神經、血管等組織。

1. 眼球壁主要分為外、中、內三層。
外層由角膜、鞏膜組成。前1/6為透明的角膜,其餘5/6為白色的鞏膜,兩者移行處為角鞏膜緣。眼球外層起維持眼球形狀和保護眼內組織的作用。角膜則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線經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橢圓形,略向前突。橫徑為11.5~12mm,垂直徑約10.5~11mm。周邊厚約1mm,中央為0.6mm。前面的曲率半徑為7.8mm,後面約6.8mm,屈光率相當於+43D的鏡片。

角膜分為a、上皮細胞層:此層再生能力強,破損修復後不遺留痕跡;b、前彈力層:損傷後不能再生;c、實質層:在光學系統上具有重要意義;d、後彈力層:損傷後可迅速再生;e、內皮細胞層:具角膜-房水屏障功能,受損不能再生。

角膜無血管,由淚液、房水、周圍血管以及神經支提供營養。角膜表面從大氣得氧。角膜前的一層淚液膜有防止角膜乾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學特性的作用。角膜含豐富的神經,感覺敏銳。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線進入眼內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結構外,也起保護作用,並是測定人體知覺的重要部位。

鞏膜為緻密的膠原纖維結構,不透明,呈乳白色,質地堅韌。前面與角膜,後面與視神經硬膜鞘相連。鞏膜包括表層鞏膜、鞏膜實質和棕黑層。其前端與角膜相結合處的內側面,構成前房角,是房水循環的重要部位。鞏膜表面被眼球筋膜和結膜覆蓋。外側面即角鞏膜緣處,鞏膜、角膜和結膜三者結合。鞏膜是眼外肌的附著點處,此處鞏膜最薄,為0.3mm,其餘部位厚約1mm。

中層又稱葡萄膜,色素膜,具有豐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三部分。

虹膜:呈環圓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於晶體前,有輻射狀皺褶稱紋理,表面含不平的隱窩。中央有一2.5~4mm的圓孔,稱瞳孔。由環形的瞳孔括約肌(副交感神經支配)和瞳孔開大肌(交感神經支配),調節瞳孔的大小。光照下瞳孔縮小,稱對光反射。

睫狀體前接虹膜根部,後接脈絡膜,外側為鞏膜,內側則通過懸韌帶與晶體赤道部相連。包括睫狀肌、豐富的血管及三叉神經末梢。受副交感神經支配。睫狀體分泌房水,與眼壓及組織營養代謝有關;睫狀體也經懸韌帶調節晶體的屈光度,以看清遠近物。

脈絡膜位於鞏膜和視網膜之間。脈絡膜的血循環營養視網膜外層,其含有的豐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

內層為視網膜,是一層透明的膜,也是視覺形成的神經信息傳遞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細的網路結構及豐富的代謝和生理功能。視網膜的外側為脈絡膜,內側為玻璃體,前到鋸齒緣、睫狀體後緣,後至視神經盤。鋸齒緣在視網膜的前端,位於角鞏膜緣後6mm處,也是視網膜的前附著位,與睫狀體平坦部相連。視網膜的視軸正對終點為黃斑中心凹。黃斑區是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特殊區域,直徑約1~3mm,其中央為一小凹,即中心凹。黃斑區很薄,中央無血管,可透見其下面橙紅色的脈絡膜色澤。此處主要為視錐細胞。黃斑鼻側約3mm處有一直徑為1.5mm的淡紅色區,為視盤,亦稱視乳頭,是視網膜上視覺纖維匯集向視覺中樞傳遞的出眼球部位。視盤多呈垂直橢圓形,色淡紅,境界清楚,其上有動靜脈血管支,中央部有小凹陷區稱為視杯或生理凹陷。視盤為神經纖維組合的傳遞束開端,無感光細胞,故視野上呈現為固有的暗區,稱生理盲點。

視網膜由外向內分10層:色素上皮層;視細胞層;外界膜;外顆粒層;外從狀層;內顆粒層;內從狀層;節細胞層;神經纖維層;內界膜。

2. 眼內腔和內容物

眼內腔包括前房、後房和玻璃體腔。

前房前界為角膜,後界為虹膜和晶體,周邊為前房角。中央部位深2.5~3.0mm,周邊淺。人眼的容積約為0.2ml。

後房前界為虹膜,周邊為睫狀突,後為晶體前囊和懸韌帶。房水由睫狀突的非色素上皮分泌到後房,流經瞳孔到前房。成人容積約0.06ml。

玻璃體腔是眼內最大的腔,前界為晶體、懸韌帶和睫狀體,後界為視網膜、視神經。容積為4.5ml。

眼內容物包括房水、晶體和玻璃體。三者均透明,與角膜一起共稱為屈光介質。房水由睫狀突產生,有營養角膜、晶體及玻璃體,維持眼壓的作用。

晶體為富有彈性的透明體,形如雙凸透鏡,位於虹膜、瞳孔之後、玻璃體之前,借晶體懸韌帶與睫狀體聯系以固定位置。前面曲率半徑為10mm,後面為6mm。晶體隨年齡增長,晶體核增大而硬,囊彈性減弱,調節力減退,呈現老視。

玻璃體為透明的膠質體,充滿眼球後4/5的空腔內。主要成分為水。前面有一凹面稱玻璃體凹,以容納晶體,其餘部分與視網膜和睫狀體相貼,其間以視神經周圍和鋸齒緣前2mm處結合最為緊密。玻璃體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撐視網膜的作用。無再生能力。

眼球壁由外向內可分為三層:纖維膜、色素膜、視網膜。纖維膜由纖維組織構成,較硬,堅韌而有彈性,對眼球有保護作用,並能維持眼球的形狀,似雞蛋殼一樣,纖維膜又可分為角膜、鞏膜、角鞏膜緣。色素膜又叫葡萄膜,具有營養眼內組織及遮光的作用,自前向後又可分為虹膜、睫狀體、脈絡膜三部分,虹膜中間有一直徑2.5~4mm的圓孔,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瞳孔。不同人種的虹膜是有差別的,黃種人含色素較多,呈棕褐色,遠看如黑色,而白種人色素少,呈淺灰色或淡藍色。在虹膜的表層有凹凸不平的皺褶,據科學家研究,這些皺褶像指紋一樣每個人都不相同,而且不會改變。根據虹膜的這一特點,製成了電子密碼門鎖,當開門者把眼睛湊近掃描孔,掃描裝置就會將虹膜的圖像掃描下來,並與預先設置好的圖形進行對比,如果吻合,門鎖自動打開。最裡面是視網膜,它緊貼著脈絡膜內面,為高度分化的神經組織薄膜,具有感光作用。

眼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這三部分加上外層中的角膜,就構成了眼的屈光系統。房水為無色透明的液體,充滿前後房,約有0.15~0.3ml,它具有營養和維持眼內壓力的作用。晶狀體位於虹膜後面,玻璃體前面,藉助懸韌帶與睫狀體相聯系,是一種富有彈性、透明的半固體,形狀似雙凸透鏡,是眼球重要的屈光間質之一。玻璃體為無色透明膠狀體,充滿晶狀體後面的空腔里,具有屈光、固定視網膜的作用。

不科學的用眼會對視力造成傷害,諸如照明光線、閱讀姿勢、對比度、字小模糊、距離太近和閱讀時間長等,還有外傷,體內的微量元素含量等等。

視網膜就像一架照相機里的感光底片,專門負責感光成像。當我們看東西時,物體的影像通過屈光系統,落在視網膜上。

視網膜上的感覺層是由三個神經元組成。第一神經元是視細胞層,專司感光,它包括錐細胞和柱細胞。人的視網膜上共約有1.1~1.3 億個柱細胞,有600~700萬個錐細胞。柱細胞主要在離中心凹較遠的視網膜上,而錐細胞則在中心凹處最多。第二層叫雙節細胞,約有10到數百個視細胞通過雙節細胞與一個神經節細胞相聯系,負責聯絡作用。第三層叫節細胞層,專管傳導。

視信息在視網膜上形成視覺神經沖動,沿視路將視信息傳遞到視中樞形成視覺,這樣在我們的頭腦中建立起圖像。

視網膜是一層透明薄膜,因脈絡膜和色素上皮細胞的關系,使眼底呈均勻的橘紅色。後界位於視乳頭周圍,前界位於鋸齒緣,其外面緊鄰脈絡膜,內面緊貼玻璃體。

組織學上視網膜分為10層,由外向內分別為:色素上皮層,視錐、視桿細胞層,外界膜,外顆粒層,外叢狀層,內顆粒層,內叢狀層,神經節細胞層,神經纖維層,內界膜。

視網膜後極部有一直徑約2mm的淺漏斗狀小凹陷區,稱為黃斑,這是由於該區含有豐富的葉黃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為黃斑中心凹,黃斑區無血管,但因色素上皮細胞中含有較多色素,因此在檢眼鏡下顏色較暗,中心凹處可見反光點,稱為中心凹反射,它是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部位。

視網膜是一層菲薄的但又非常復雜的結構,它貼於眼球的後壁部,傳遞來自視網膜感受器沖動的神經纖維跨越視網膜表面,經由視神經到達出口。視網膜的分辨力是不均勻的,在黃斑區,其分辨能力最強。

從光學觀點出發,視網膜是眼光學系統的成像屏幕,它是一凹形的球面。視網膜的凹形彎曲由兩個優點:

(1)眼光學系統形成的像有凹形彎曲,所以彎曲的視網膜作為像屏具有適應的效果,

(2)彎曲的視網膜具有更廣寬的視野。

與睫狀小節與懸韌帶的關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