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這起了一個疙瘩,在肉皮裡面
這不知起了什麼樣的疙瘩,沒有照片要是在肉皮里,痛不痛,是不是小粉留,不好說,你帶孩子上醫院查一下看醫院怎麼說,聽醫生的話。
2、右側腹股溝韌帶處有腫塊,是什麼東西?
建議到外科檢查一下,看是不是腹股溝斜疝。
3、身上看見肉皮里有一個蟲子是什麼蟲子
不是蟎蟲,蟎蟲是進不去的,可能是蛆蟲!蒼蠅卵遺留在胳膊或傷口處。趕緊去醫院看下吧
4、當大腿部動脈出血時,在腹溝在腹股溝韌帶稍下方處,用雙手拇指重疊用力按壓的是什麼?
你好,當大腿根部動脈出血時,用雙手拇指重疊用力按壓的是股動脈。
5、請問五花豬肉靠近肉皮處有這個一粒粒的是豆豬肉嗎?還是脂肪粒?吃了怎麼辦啊?
這就是米豬肉,這種肉是不能吃的。米豬肉裡面的痘痘是絛蟲的幼蟲,絛蟲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人吃了米豬肉(絛蟲的幼蟲)會在腸道里長絛蟲,最長的絛蟲可以長到幾米長。絛蟲的卵隨著人的大便排出體內。豬吃了絛蟲的卵,豬肉里就會長痘痘。如果人感染絛蟲卵,身上也會長痘痘。你現在應該帶著米豬肉去醫院 ,請醫生治療。也應該帶著有痘痘的豬肉去工商管理所舉報給你賣米豬肉的商戶。要求三倍賠償。
6、豬肉裡脊下面肉皮和肥肉夾層處有豆腐渣一樣的物質的肉,能吃嗎?
豬肉裡脊下面肉皮和肥肉夾層處有豆腐渣一樣的物質的肉,能吃嗎?
遇見這種肉,我是剔掉不要的
7、大腿根部有一手掌大的肉皮有點兒麻!還帶有輕微的針刺感!是什麼回事
我現在也是這種症狀。 股外側皮神經炎和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征是不同的2種病(雖然症狀幾乎一樣),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 股外側皮神經炎 股外側皮神經炎又稱感覺異常性股痛,和股外側皮神經嵌壓綜合征不是同一個病。該病的特點是大腿前外側的皮膚疼痛及感覺異常,也被稱為Roth綜合征。 什麼原因可以導致股外側皮神經炎?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股外側皮神經的走行和分布,只要是股外側皮神經的任何一段受到損傷均可引起本病,如脊椎增生性骨關節病、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病變可壓迫刺激該神經引起本病。此外全身性疾病如痛風、糖尿病、肥胖、風濕熱、梅毒、乙醇中毒甚至流感都可導致股外側皮神經發生炎症而致本病的發生。有些多發性硬化、神經根炎等神經系統病變及腹部盆腔的炎症、腫瘤、結石等也可導致本病的發生。由此可見,股外側皮神經炎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診斷治療時應仔細找尋原發病因。 如何診斷股外側皮神經炎? 股外側皮神經炎的診斷並不困難,主要是根據症狀診斷。該病以中年男性為多見,發病過程緩慢漸進,病人自覺大腿前外側皮膚呈針刺樣疼痛,同時伴有異常感覺,如蟻走感、燒灼感、寒涼感、麻木感等。開始發病時疼痛呈間斷性,逐漸變為持續性,有時疼痛可十分劇烈。衣服摩擦、動作用力、站立或行走時間過長都可使感覺異常加重。查體時大腿前外側皮膚的感覺、痛覺和溫度覺減退甚至消失,有的伴有皮膚萎縮,但肌肉無萎縮,腱反射正常存在,也無運動障礙。 如何治療股外側皮神經炎? 股外側皮神經炎的治療首先在於探明原發病並積極治療原發病,解除對該神經的刺激。此外可對症治療給予維生素B1、B2、B12或皮質激素以營養神經,消除炎症。疼痛劇烈的也可給予鎮痛劑或局部封閉。對病情嚴重難以緩解且病因不明者可施行手術切斷神經或實行神經松解術。 中醫怎樣治療股外側皮神經炎? 中醫療法對股外側皮神經炎有較好的療效。如針刺治療、梅花針療法、拔罐療法,結合使用有較好的效果。治療取穴以病變局部為主,結合發病原因也可選用腰夾脊穴、氣海穴等。針刺宜淺刺、補法為主。針刺後或梅花針叩刺後以拔罐吸出少量血,干凈棉球擦拭乾凈即可,對緩解症狀有效。也可使用中葯熏洗療法。將中葯以大盆煮開後,以熱氣熏蒸患部,水溫稍低後以毛巾沾葯水濕敷患部,或將中葯放入縫好的布袋內,放入盆中煮沸,薰蒸後,待溫度合適可將葯袋敷於患部,亦有良效。中葯熏洗方可用散風活絡、養血榮筋之葯,如雞血藤30g ,秦艽30g,獨活30g,白芍30g,川烏30g,草烏30g,紅花10g,青木香10g,牛膝20g等。 - 股外側皮神經炎 - 【概述】 股外側皮神經炎是一種較常見的周圍神經性疾病。其臨床表現為一側或雙側大腿外側皮膚有蟻走感、麻木或疼痛,站立或步行過久可加重;局部皮膚感覺減退或過敏,但無肌萎縮或運動障礙。 針灸治療本病的現代報道,五、六十年代不多見,至七十年代始有多病例觀察的文章,發現用穴位注射之法有較好的效果[1]。近十餘年來,臨床資料迅速增加,穴位刺激方法包括電針,皮膚針叩刺、艾灸、拔罐及芒針等,其療效大致相似。有學者曾將電針和芒針作了對比,結果顯示後者效果更佳。但就目前臨床情況而言,應用最多的為刺絡拔罐法。 【治療】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區(下同)。 (二)治法: 穴區常規消毒後,在病變范圍內用皮膚針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均勻彈刺,至局部微微出血,叩畢,可在病灶區拔1~數火罐;亦可在其上先塗一層液體石蠟拔一中或小號火罐,在患區上下左右來回推動,直至局部潮紅,起罐。一般留罐10~15分鍾,走罐3~5分鍾。隔日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周。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225例,結果痊癒141例,顯效66例,有效16例,無效2例,其總有效率為99.1%[2~4,7]。 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令患者患側朝上側卧,醫者以艾卷在病變范圍內作迴旋灸,距皮膚約0.5~1寸,灸至皮膚稍現紅暈時,用小魚際由輕而重,有節奏地旋轉揉動患處,待皮膚表層艾灸之熱力消失後,再照上法反復灸揉動數遍,以局部皮膚明顯發紅,患者自覺熱力已透達肌肉深層而且輕松舒適為度,開始可每日1次,隨著症狀改善可改為每隔2~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06例,結果,痊癒61例,顯效30例,有效11例,無效4例,其總有效率為96.2%[5]。 芒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選用5寸芒針,採用從病變部位的上、下緣,每隔1寸以芒針向下或向上沿皮透刺至穿透對側上下緣。然後通以電針,電針頻率100次/分,連續波,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宜,刺激15~20分鍾。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周。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0例,結果痊癒30例,顯效20例,無效2例,其總有效率為95.0%[6]。 體針 (一)取穴 主穴:瞳子髎、足竅陰、承泣、厲兌。 (二)治法 單側患病針對側,雙側患病針雙側。上穴均取,以30號0.5~1寸毫針,剌至得氣後,留針30分鍾。局部怕冷者可將艾條燃著後放入溫灸合內溫灸15~2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30例,經一療程治療全部治癒[8]。 如果是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征可以用小針刀療法,這是一種非手術的治療方法。 怎樣診斷股外側皮神經嵌壓綜合征 股外側皮神經嵌壓綜合征的診斷比較簡單,主要根據發病部位及典型症狀即可確診,有的病人可在髂前上棘或腹股溝韌帶處有誘發激痛點,可幫助確診。診斷該病時應當與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坐骨神經痛相鑒別。 提問者評價 非常感謝
8、腹股溝管的位置、構成和內容物
腹股溝管是腹股溝韌帶內側半上方的腹壁組織中的一個斜行裂隙,長2.5~5.0 cm。腹股溝管與腹股溝韌帶平行,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狀結構,由內、外口和上、下、前、後四壁組成。
1.男性腹股溝管的內容
男性腹股溝管內有精索和精索被膜通過。精索稍細於小指,自腹股溝管內口延伸至睾丸後緣,是由睾丸的供血血管、淋巴管、兩支神經和輸精管等集結成束組成的。精索被膜有三層,由里向外依次是精索內筋膜、提睾肌筋膜和精索外筋膜,前兩者是精索腹股溝管段的固有被膜,後者只有腹股溝管內口以下的精索段才有的被膜。
2.女性腹股溝管的內容
女性的子宮圓韌帶、子宮圓韌帶動脈、伴隨走行的生殖股神經生殖支及淋巴管等均是腹股溝管內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