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睛有哪些重要結構,分別有什麼功能(請簡
眼睛重要結構有:玻璃體、視網膜、鞏膜、脈絡膜、黃斑、視乳頭、角膜、睫狀體和虹膜等。
1、玻璃體:是富含大量水分的無色透明的組織,像蛋清一樣,呈果凍狀。穿過晶狀體的光經過這里進入視網膜。玻璃體使晶狀體和視網膜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可在視網膜上形成相應大小的圖像。另外,玻璃體還具有一定程度的緩沖作用,防止損壞視網膜,經常說的飛蚊症,其實就是玻璃體濁。
2、視網膜:視網膜是厚度約為0.2mm的非常薄的薄膜,總共由10層膜組成。它在眼睛視物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把眼睛比作照相機的話,那麼視網膜就相當於膠片。穿過角膜、晶狀體、玻璃體的光,在視網膜上成像,形成電信號並通過視神經傳送到大腦。
3、鞏膜:鞏膜是覆蓋眼白部分的厚度約為1mm的不透明的白色膜,可維持眼結構。
4、脈絡膜:脈絡膜在鞏膜的內側,是含有豐富血管的膜。為了防止進入眼睛的光的反射,脈絡膜中含有大量的黑色素,呈黑色。另外,脈絡膜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向視網膜輸送氧氣和營養。
5、黃斑:黃斑在眼底視神經盤的顳側0.35cm處並稍下方,處於人眼的光學中心區,是視力軸線的投影點,黃斑區富含葉黃素,比周圍視網膜顏色暗些。黃斑中央的凹陷稱為中央凹,是視力最敏銳的地方。一般情況下,人眼的視力檢查,就是查黃斑區的視覺能力。黃斑區以外的視網膜視力是極其低下的。
6、視乳頭: 視乳頭位於黃斑區鼻側約3mm處,直徑約1.5mm,境界清楚,呈圓盤狀,因此也稱為視盤。視乳頭中央有一小凹陷區,稱為視杯或生理凹陷。視乳頭是視神經纖維聚合組成視神經的起始端,它沒有視細胞,因而沒有視覺,在視野中是生理盲點。視網膜中央血管由視神經乳頭進入眼底。因為視神經與腦神經直接相連,當腦組織有疾病時,就會導致視神經發生改變。
7、角膜: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部分,覆蓋虹膜、瞳孔及前房,並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加上晶狀體的屈光力,光線便可准確地聚焦在視網膜上構成影像。在人眼的折光系統中,角膜的折光能力是最強的,因為它直接和空氣接觸。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經末梢,如有外物接觸角膜,眼瞼便會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護眼睛。為了保持透明,角膜並沒有血管,透過淚液及房水獲取養份及氧氣。
8、睫狀體:是眼球壁中膜的增厚部分,內表面有許多突出並呈放射狀排列的皺褶,外表面有睫狀肌(平滑肌)。睫狀體是續連於虹膜後方的環形增厚部分,通過晶狀體懸韌帶與晶狀體相連,睫狀體內含平滑肌,有調節晶狀體曲度的作用。
9、虹膜:虹膜中心有一圓形開口,稱為瞳孔,猶如相機當中可調整大小的光圈,內含色素決定眼睛的顏色。日間光線較為強烈時,虹膜會收蹜,只使一小束光線穿透瞳孔,進入眼睛;當進入黑暗環境中,虹膜就會往後退縮,使瞳孔變大,讓更多的光線進入眼睛,多數的脊椎動物的眼睛都有虹膜。因為每個人的虹膜都是不同的,所以也用於身份標識。
(1)眼球懸韌帶擴展資料:
眼睛是人和動物的視覺器官。由眼球和眼的附屬器官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睛是人類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腦中大約有80%的知識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讀書認字、看圖賞畫、看人物、欣賞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別不同的顏色和亮度的光線,並將這些信息轉變成神經信號,傳送給大腦。人眼是望遠鏡放大倍數的基準,就是說放大倍數是1,口徑就是人眼瞳孔的大小,它隨著光照強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在2到7毫米之間波動。
成像原理:
眼睛通過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屈光)來改變晶狀體焦距獲得倒立的、縮小的實像。眼睛所能看到的最遠的點叫調節遠點,正視眼所能看到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點叫調節近點,兩點之間稱為調節范圍。正常眼睛的近點在距離眼睛約10厘米處。
明視距離:
近視眼的明視距離一般為10厘米左右,(明視距離指人眼看書時間長而不疲勞的距離),正視眼的明視距離為25厘米左右,人眼在這一距離看書不易疲勞。
可見光波長:
據科學研究表明,眼睛的性能與太陽的關系最為密切。事實上,人眼發展成為今天這樣一個復雜靈巧、維妙傳神的光學系統,是人類在自然選擇過程中,漫長進化的一個結果。宇宙天體發出的電磁波,包括了從無線電波到γ射線波長的很寬范圍。但地球大氣層僅留下兩個「天窗」,一個是波長在0.39~0.76μm 的光學窗口(或稱可見光窗口),另一個是波長在1mm~10m左右的射電窗口。
而太陽,除了發出可見光之外,其它波段的電磁輻射則基本上被地球大氣全部吸收。既然它們不能「參與」照明,那麼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眼也就沒有必要再為它們「設置」感光細胞了。這就說明了,為什麼人眼能夠感受的所謂的「可見光」是在這樣的一個波段(390nm~760nm),而不是其它波段。
2、眼球解剖結構有哪些?
眼由眼抄球及其眼附器構成。
一、眼球,分成眼球壁和眼內容物兩部分;
眼球壁:分外層(又稱纖維膜:分角膜和鞏膜2部分)、中層(又稱血管膜:分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3部分)、內層(稱視網膜:分視網膜虹膜部、視網膜睫狀體部和視網膜脈絡膜部3部分)。
眼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
二、眼的附屬器包括眼眶、眼瞼、結膜、淚器和眼外肌。
3、足球運動員在看清飛來的足球時,眼球要作何種調節() A.睫狀體收縮,懸韌帶鬆弛,晶狀體曲度變
視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經過角膜復、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形成一個倒置的物像.視網膜上的感光制細胞接受物像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然後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人體能看遠近不同的物體主要是通過睫狀體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完成的.人視近物時,睫狀體收縮,晶狀體曲度變大zd;視近物時,正好相反.可見C符合題意.
故選:C.
4、眼球結構
1、懸韌帶。2、晶狀體。3、瞳孔。4、角膜。5、虹膜。6、鞏膜。7、色素膜。8、視網膜。9、玻璃體。10、視神經。11、控制眼球運動的肌肉。
5、人體眼睛的構造
眼睛是人和動物的視覺器官。由眼球和眼的附屬器官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內腔和內容物、神經、血管等組織。
大腦中大約有80%的知識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讀書認字、看圖賞畫、看人物、欣賞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別不同的顏色和亮度的光線,並將這些信息轉變成神經信號,傳送給大腦。
人眼是望遠鏡放大倍數的基準,就是說放大倍數是1,口徑就是人眼瞳孔的大小,它隨著光照強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在2到7毫米之間波動。
(5)眼球懸韌帶擴展資料
眼睛通過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屈光)來改變晶狀體焦距獲得倒立的、縮小的實像。
眼睛所能看到的最遠的點叫調節遠點,正視眼所能看到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點叫調節近點,兩點之間稱為調節范圍。正常眼睛的近點在距離眼睛約10厘米處。
眼睛的性能與太陽的關系最為密切。事實上,人眼發展成這樣一個復雜靈巧、維妙傳神的光學系統,是人類在自然選擇過程中,漫長進化的一個結果。太陽,除了發出可見光之外,其它波段的電磁輻射則基本上被地球大氣全部吸收。既然它們不能「參與」照明,那麼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眼也就沒有必要再為它們「設置」感光細胞。
6、眼睛裡面那是什麼東西
眼晴里有鞏膜,有角膜,還有幾版板肌肉和韌帶,人體有很多疾病都在眼晴內反映出來,例於當腎臟有病時,眼晴就會出現水腫,當肝臟有病時鞏膜就會發黃,等等。
7、眼球的結構及作用
眼球:近似球型,由眼球壁與眼內容物所組成。嬰兒出生時眼球較小,前後徑為12.5~15.8mm,前後徑(稱為眼軸)隨著年齡生長,至成人時眼球前後徑(外徑)平均24mm。這在眼科屈光學中有重要的意義——就是從嬰幼兒到成人,是一個輕度遠視正視化的過程。嬰兒常有200~300度(專業論述+2.00D~+3.00D)的遠視,至成年時達到正視眼(+0.50D~-0.25D)。前後徑超過25mm者已經表現為近視。
(一)眼球壁:分三層,由外到內依次為纖維膜、葡萄膜、視網膜。
1、外層(纖維膜):由角膜、鞏膜組成。
角膜:纖維膜的前1/6,內無血管,完全透明。角膜略呈橢圓形,橫徑為11.5mm~12mm,垂直徑為10.5mm~11mm.中央瞳孔區附近大約4mm直徑的圓形區內近似球形,其各點的曲率半徑基本相等,是入眼光線穿透的區域。角膜分為五層,由前向後依次為上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後彈力層、內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實質層和內皮細胞層損傷後不能再生,由不透明纖維組織代替。準分子激光近視手術激光的主要切削部位選在基質層。角膜總屈光為+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角膜功能:1)保持眼球一定性狀及保護眼內組織。
2)屈光間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3)屈光手術的重要組織。
鞏膜:外膜的後5/6部分,質地堅韌,不透明,呈瓷白色,由緻密交錯的纖維所組成。鞏膜向前與角膜相連,後部與視神經交界處分為內外兩層,外2/3移行於視神經鞘膜,內1/3呈網眼狀,稱鞏膜篩板,此板很薄,視神經纖維束由此處穿出眼球。
鞏膜功能:1)維持眼球外形
2)保護眼內組織以穩定視力。
2、中層(葡萄膜/血管膜):由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組成
葡萄膜的主要功能:營養眼球,是全身含血量最豐富的部位,供應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視錐、視桿細胞。
分述如下:
虹膜:葡萄膜的最前部分,為圓盤狀,中央有一小孔即瞳孔,約2.5-4mm,虹膜的肌肉分為兩種,即瞳孔括約肌和瞳孔開大肌,兩者相互作用,調節瞳孔大小。交感神經支配瞳孔開大肌,副交感神經支配瞳孔括約肌。
虹膜功能:1)營養眼球
2)控制瞳孔大小,調節進入眼內的光線,有利於視網膜成像並減少有害光線損傷視網膜。
睫狀體:為寬約6mm的環狀組織,位於虹膜與視網膜的鋸齒緣之間。前1/3肥厚處為睫狀冠,其上有睫狀突可分泌房水,後2/3為睫狀體平部,晶狀體懸韌帶附著在睫狀體上,位於睫狀突和鞏膜之間有睫狀肌,受來自第三對腦神經的副交感神經纖維支配。睫狀肌收縮時,懸韌帶張力降低,晶狀體依靠自身的彈性回縮而變厚,產生眼的調節作用。
睫狀體功能:1)營養眼球
2)分泌的房水營養晶狀體和眼前段結構,且有維持眼壓的功能。
3)改變晶狀體形態, 產生調節作用。
脈絡膜:位於鞏膜和視網膜之間,是色素豐富的血管性結構,由3個血管層組成:脈絡膜毛細血管層、中間的中血管層、外層的大血管層
脈絡膜的功能:1)營養視網膜色素上皮和內顆粒層以外的視網膜。
2)散熱、遮光和暗房作用。
3)為黃斑中心凹提供血液供應。
3、內層(神經層):視網膜
視網膜:為一透明薄膜,是大腦的延伸部分,也是視覺信息形成的第一站。視網膜外層為視網膜色素上皮層,內層為神經感覺層(是視網膜的內9層),兩層之間存在一個潛在性間隙,臨床上視網膜分離即由此處分離。
視網膜上兩個重要的生理結構:
黃斑:視網膜後極部有一直徑約2mm的淺漏斗狀小凹區,稱為黃斑,其中央有一直徑約0.1mm小凹,稱為黃斑中心凹,黃斑區有密度較大的視錐細胞,約占視網膜視錐細胞總數的10%,在黃斑以外視錐細胞逐漸減少,在黃斑中央0.25mm直徑范圍之內沒有視桿細胞。在此以外視桿細胞迅速增多。視錐細胞感強光(明視覺)褐色決,視桿細胞感弱光(暗視覺),無色視覺,所以黃斑中心凹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視桿細胞含視紫紅質,如缺乏維生素A,或某些酶或微量元素鋅等代謝障礙時,就會影響視紫紅質再合成的過程,導致夜盲。
視盤:黃斑鼻側約3mm處有一直徑約1.5mm邊界清楚的淡紅色圓盤狀的結構稱為視乳頭(視盤),是視網膜神經纖維匯集穿過鞏膜篩板的部位,其中央有一小凹區稱為視杯或生理凹陷。視乳頭無視細胞,故無視覺,視野中形成生理盲點。
視網膜功能:接受視覺信息並對視覺信息進行處理和傳遞。
(二)眼內容物: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 三者均透明而又有一定屈光指數,通常與角膜一並構成眼的屈光介質。
1、房水:是眼內的透明液體,充滿前房和後房,
功能:維持眼內壓,營養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
2、晶狀體:富有彈性,形似雙凸透鏡的透明體,直徑約9—10mm,厚約4—5mm前面的曲度較小,曲率半徑約為9—10mm,後面的曲率半徑較大,曲率半徑為5.5mm。晶狀體主要由水和蛋白質組成,此外還含有氨基酸、類脂物、微量元素等非蛋白質成分。晶狀體本身無血管,其營養來自房水,因此當房水成分發生改變時,會影響晶狀體的代謝,導致晶狀體混濁形成白內障。
晶狀體的功能:1)充當雙凸透鏡,使進入眼內的光線折射成像。
2)完成眼的調節功能。
3)濾過部分紫外線,保護視網膜。
3、玻璃體:充滿眼球後4/5空腔內的無色透明的膠樣體,主要有膠原纖維絲及98.5%—99.7%的水組成的膠狀物。玻璃體本身無血管,代謝作用很低,其營養來自脈絡膜和房水。玻璃體易受各種物理、化學、外傷、炎症類症、退行性變性等影響,發生分解,出現液化現象。表現為眼前有點狀、線狀、蜘蛛網狀等各種形態的漂浮物,並隨眼球運動上下浮動。
玻璃體的功能:1)是眼屈光間質之一。
2)對視網膜和眼球壁起支撐作用。
(三)眼附屬器:包括眼瞼、淚器、結膜、眼外肌、眼眶。
1、眼瞼:位於眼球前,對眼球起重要的保護作用,眼瞼組織由前向後分為六層,依次為:眼瞼皮膚、皮下疏鬆結締組織、肌層、肌下結締組織、纖維層和瞼結膜。以下分述前三層:
(1)眼瞼皮膚:為全身皮膚中最薄者,但富於彈性,以適應眼瞼運動的需要。
(2)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皮下組織疏鬆,組織液或血液易於在皮下集聚,炎症反應也容易在此擴散。
(3)肌層:包括眼輪匝肌、提上瞼肌和muller肌
(4)眼輪匝肌:由第七對腦神經面神經支配。
眼輪匝肌的功能:肌肉收縮時眼瞼閉合。
(5)提上瞼肌:次肌受第三對腦神經動眼神經支配。
提上瞼肌的功能:收縮時提起上瞼各部分,包括眼瞼皮膚、瞼板和瞼結膜。
如動眼神經核發育不全或提上瞼肌發育不全或提上瞼肌發育不良會引起上瞼下垂,發生在幼兒,不及時矯治會造成弱視。
(6)muller肌:受交感神經支配
muller肌功能:使瞼裂開大
2、結膜:為一薄層透明的粘膜,覆蓋在眼瞼內面,並翻轉覆蓋在眼球前部鞏膜表面,其上皮與角膜上皮相延續。如以瞼緣為口,角膜為底,結膜呈一囊狀,故稱結膜囊。
臨床上結膜分為瞼結膜、球結膜和穹隆結膜三部分。
(1)瞼結膜為覆蓋眼瞼內面的部分;
(2)穹隆結膜位於瞼結膜與球結膜之間,該處結膜較厚,多皺褶,富擴張力,使眼球與眼瞼得以自如活動;
(3)球結膜介於穹隆結膜與角膜之間,覆蓋眼球前1/3的鞏膜表面,球結膜最薄,最透明,富移動性。
3、眼外肌
包括4條直肌與2條斜肌。
表 各眼外肌的主要及次要動作表
眼外肌 主要動作 次要動作
外直肌 外轉眼球 ——
內直肌 內轉眼球 ——
上直肌 上轉眼球 內轉、內旋
下直肌 下轉眼球 內轉、外旋
上斜肌 內旋眼球 下轉、外轉
下斜肌 外旋眼球 外轉、上轉
表 眼外肌檢查的六個注視位置
注視位置 被檢查的眼外肌
向右看 右外直肌 左內直肌
向左看 右內直肌 左外直肌
向右上看 右上直肌 左下斜肌
向右下看 右下直肌 左上斜肌
向左上看 右下斜肌 左上直肌
向左下看 右上斜肌 左下直肌
眼外肌
4、視路:是指神經纖維由視網膜到達大腦皮質中樞的傳導徑路。
包括視神經、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視放射、視皮質。
8、眼球是由哪些組織構成的?
眼球壁由外向內可分為三層:纖維膜、色素膜和視網膜。纖維膜由纖維組織構成,較硬,堅韌而有彈性,對眼球有保護作用,並能維持眼球的形狀,似雞蛋殼一樣,纖維膜又可分為角膜、鞏膜、角鞏膜緣。色素膜又叫葡萄膜,具有營養眼內組織及遮光的作用,自前向後又可分為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三部分,虹膜中間有一直徑2.5~4mm的圓孔,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瞳孔。不同人種的虹膜是有差別的,黃種人含色素較多,呈棕褐色,遠看如黑色,而白種人色素少,呈淺灰色或淡藍色。在虹膜的表層有凹凸不平的皺褶,據科學家研究,這些皺褶像指紋一樣每個人都不相同,而且不會改變。
根據虹膜的這一特點,製成了電子密碼門鎖,當開門者把眼睛湊近掃描孔,掃描裝置就會將虹膜的圖像掃描下來,並與預先設置好的圖形進行對比,如果吻合,門鎖自動打開。最裡面是視網膜,它緊貼著脈絡膜內面,為高度分化的神經組織薄膜,具有感光作用。
眼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這三部分加上外層中的角膜,就構成了眼的屈光系統。房水為無色透明的液體,充滿前後房,約有0.15~0.3ml,它具有營養和維持眼內壓力的作用。晶狀體位於虹膜後面,玻璃體前面,藉助懸韌帶與睫狀體相聯系,是一種富有彈性、透明的半固體,形狀似雙凸透鏡,是眼球重要的屈光間質之一。
玻璃體為無色透明膠狀體,充滿晶狀體後面的空腔里,具有屈光、固定視網膜的作用。
9、眼球玻璃體是什麼?
眼球玻璃體(vitreous)為透明有彈性的膠體物質,占眼球體積的80%。
在胚胎發育期間,初級、次級與三級玻璃體依序發展,最後至完全成熟。簡單地說,初級玻璃體與玻璃體的血管供應系統有關,次級玻璃體為成年玻璃體的前身,三級玻璃體則促成晶狀體懸韌帶的形成。
玻璃體依解剖構造可分為:
(1)前側玻璃體(Anteriorvitreous)位於視網膜睫狀體交界處(oraciliarisretinae)的前側。
(2)後側玻璃體(Posteriorvitreous)位於視網膜睫狀體交界處的後側。
(3)皮質部(Cortex)由周邊玻璃體組成,包括:
①附著在網膜睫狀體交界處的玻璃體基底部(vitreousbase)。
②鄰近於視神經盤(opticdisc)的視神經乳突周玻璃體(peripapillaryvitreous)。
(9)眼球懸韌帶擴展資料:
眼球玻璃體生理特點:
1、玻璃體無血管、無神經、透明,具有屈光作用。其營養來自脈絡膜和房水,本身代謝極低,無再生能力,脫失後留下的空隙由房水填充。當玻璃體周圍組織發生病變時,玻璃體代謝也受到影響而發生液化、變性和混濁。
2、玻璃體充滿眼球後4/5的玻璃體腔內,起著支撐視網膜和維持眼內壓的作用。如果玻璃體脫失、液化、變性或形成機化條帶,不但影響其透明度,而且易導致視網膜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