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臟超聲出來的臟器切面方位和本來臟器位置相反了,臟器的下邊,是不是聲像圖上看是在上面?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性臟器。肝形態近似「楔」形,右端厚大圓鈍,左端薄而窄小。肝的外形與人的體形有一定關系,如矮胖的人,肝較寬呈橫位。肝實質表面有結締組織形成的纖維膜,除右葉後上方的裸區外均由漿膜覆被。
1.肝臟的位置及其毗鄰 成人肝臟大部分位於右季肋部,部分位於上腹部和左季肋部。肝臟的體表投影大部分為肋骨覆蔽,在左右肋弓間露出,直接接觸腹前壁。肝的上界與膈頂同高,一般平右側第5肋間;下緣一般不超過右肋弓。肝有膈面、臟面和前、後、左、右四個緣。肝的膈面光滑隆凸,與膈肌相貼呈圓頂形,以鐮狀韌帶分左、右兩葉。臟面鄰接腹腔多個臟器並形成壓跡,有左右縱溝和中間一條橫溝,呈「H」形。橫溝為第一肝門,門靜脈、肝動脈、膽管和淋巴導管等由此出入。右縱溝前方為膽囊窩,內有膽囊,後方靜脈窩內有下腔靜脈通過;左縱溝前方為臍靜脈窩,內有肝圓韌帶,後方有靜脈導管窩,內有靜脈韌帶;肝圓韌帶和靜脈韌帶分別是胎兒期臍靜脈和靜脈導管的遺跡。肝前下緣是膈面和臟面的分界緣,為肝體表投影的下界,左高右低;後上緣較鈍,右緣鈍圓,左緣銳薄。肝右側緣緊鄰腹壁,左側緣則與胃、脾和左腎相鄰。
2.肝的血管和解剖學分區 肝內主要有門靜脈、肝動脈、肝管和肝靜脈4套管道結構,形成Glisson系統和肝靜脈系統。
⑴Glisson系統(格利森系統):由肝門靜脈、肝固有動脈和肝管共同組成,它們在肝內逐級分支並始終伴行,外有纖維囊包繞。
門靜脈由脾靜脈和腸系膜上靜脈匯合而成,匯合處位於胰頭和胰頸交界處的後方。門靜脈入肝後即分為左右兩支,分別進入左半肝和右半肝。門靜脈右支是門靜脈主幹的延續,長1~3cm,再分出右前支和右後支,分別進入肝右前葉和右後葉;在肝實質內,門靜脈右前支繼續分出右前上、下分支,門靜脈右後支則分出右後上、下分支。門靜脈左支橫行向左,走行2~4cm即轉角向前形成矢狀部,走行於臟面的左縱溝內,長約1~2cm;之後繼續發出左外上段支、左外下段支和左內葉支,形成「工」字形。門靜脈主幹內徑1.0~1.3cm,內徑可隨呼吸略有變化。
肝動脈起自腹腔動脈干。腹腔動脈是腹主動脈在腹腔內中軸線上的第一個分支,長1~3cm,末端分出肝總動脈、脾動脈和胃左動脈。肝總動脈在入肝前分出胃十二指腸動脈,主幹延續為肝固有動脈,到肝門後分為肝左、右動脈,隨門靜脈的相應分支分別進入肝左、右葉,並進一步逐級分支。
肝管由肝細胞間的微膽管匯合成小葉間肝管,進而逐級匯合成段間肝管和左、右肝管,左、右肝管在肝門部匯合成肝總管。肝管在匯管區與門靜脈、肝動脈伴行。肝總管長3~4cm,內徑3~5mm,在十二指腸韌帶外緣行走,位於肝固有動脈右側和門靜脈的右前方,下行與膽囊管匯合成膽總管。
2、生活小常識.
3、肝胃韌帶和肝十二韌帶各有哪些內容物
您好! 從肝下面移行至胃小彎和十二指腸上部的雙層腹膜結構稱為小網膜,可分為兩部分:其中位於右側連於肝門和十二指腸上部之間的部分稱肝十二指腸韌帶,它構成小網膜的右側游離緣(如圖所示),其中在肝十二指腸韌帶內含有3個重要結構:有位於...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