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宮腺肌症病理病因?
子宮腺肌症主要是由於子宮內膜從基底層部位直接向下生長所致,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子宮內膜受到了損傷,比如做診斷性刮宮術或者子宮頸手術時,會因為手術操作不規范等因素而導致其發生機械性損傷。
2、慢性炎症刺激
如果子宮內膜等部位長期性受到慢性炎症感染,就有可能會導致子宮肌層界限發生異常,且可累及到子宮內膜,從而增加患上子宮腺肌症的可能性。
3、生育狀況
根據對臨床病例研究發現,在生育過的女性當中子宮腺肌症發病幾率要相對更高一些。這主要是由於妊娠和分娩會讓子宮壁受到創傷,可能導致子宮內膜、間質逐漸向子宮肌層內生長,進而可發病。
4、激素分泌異常
子宮腺肌症的發病與體內激素分泌異常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果泌乳素含量水平較高,雌孕激素含量發生紊亂,就往往會影響到子宮腺肌功能,間接誘發子宮腺肌症。
5、免疫因素
免疫異常可能會讓自身抗體增多,異位內膜組織中的沉積物也會隨之增加,其產生的某些物質就可能會成為抗原,與介導細胞產生的抗體結合,誘導異常免疫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患上子宮腺肌症。
6、其它因素
從中醫角度來說,子宮腺肌症可能與氣滯血瘀和腎氣不足、寒凝或熱灼等病症有關,此時可進一步導致瘀血阻滯沖任、胞宮,成為子宮腺肌症的主要病因。
2、巧克力囊腫症狀?
巧克力囊腫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引起我們女性出現嚴重的痛經現象。並且這種痛經,它是進行性加重的,很多女性有可能還得靠葯物來緩解痛經。此外,巧克力囊腫體積巨大的時候,它可以壓迫正常的卵巢組織,影響卵巢排卵以及分泌激素的功能,導致我們女性出現月經周期的紊亂,月經量的改變,並且影響到女性正常的懷孕。有的女性巧克力囊腫發生微小的破裂,可以引起周圍組織的纖維化粘連,導致出現慢性的盆腔痛,或者是腸梗阻的現象出現。巧克力囊腫的主要症狀與:痛經,為繼發性且逐年加重,但也有少數病人無明顯的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的特點多從月經前甚至周期後半期開始,持續整個月經期至月經後數日消失。性交痛,宮直腸窩陰道後穹隆,宮骶韌帶等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均可發生性交痛,而且常於月經前較為明顯。不孕30-7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伴有不孕症;卵巢子宮內膜囊腫,壁較脆缺乏彈性,經血逐漸聚積,囊內壓力不斷增高,內容物可自囊壁的薄弱部位潰破,溢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腹膜炎,出現急腹症。
巧克力囊腫得看看大小,如果巧克力囊腫特別大,並且症狀很明顯,短時間內未曾生育,必須馬上手術,因為巧克力囊腫影響生育的。要是痛經不是很明顯,短時間內沒有生育要求,也可以用葯物來治療。巧克力囊腫最根本的治療方法還是手術會更好一些。
手術一般採用腹腔鏡手術,這個效果很好。術後打針阻斷內膜異位症的復發,阻斷巧克力囊腫復發可以用一些葯。所以,巧克力囊腫最好的方法就是手術治療,術後用葯物來對症治療。巧克力囊腫沒有別的好辦法,中葯效果不一定好,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腹腔鏡下手術切除,然後術後用葯,這樣是最好的。
3、子宮內膜異位症哪裡疼?
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時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異位內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臍部,膀胱,腎臟,輸尿管,肺,胸膜,乳腺甚至手臂,大腿等處,但絕大多數位於盆腔臟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宮骶韌帶最常見。其次為子宮及其他臟腹膜,陰道直腸膈等部位,故有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之稱。
由於內異症是激素依賴性疾病,在自然絕經和人工絕經後,異位內膜病灶可逐漸萎縮,吸收,腹痛多半是下腹痛和痛經,典型症狀為繼發性痛經進行性加重,位於下腹腰骶和盆腔中部,有時可放射至會陰部,肛門及大腿。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表現與子宮內膜異位的部位有關,一般情況下子宮內膜通常異位在盆腔,可以因為經血倒流導致,病人可以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繼發痛經,可以出現性交痛或者下腹痛等不適。
當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盆腔粘連時,可以造成消化道的症狀,如排便不適等。極少數患者可以出現遠隔器官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如月經期同時伴有鼻出血或者周期性氣胸、周期性腹瀉、便血等。雖然發病比較少,但是也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的一種,需要病理來證實。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會出現明顯的腹部疼痛的,最典型的臨床症狀就是會出現漸進性的痛經,這個情況對女性影響是最大的。另外,痛經還會造成患者的心裡緊張,影響到工作或學習。痛經痛起來還是非常嚴重的,會給患者帶來非常嚴重的心理負擔,所以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