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尾骨周圍的肌肉會痛?
尾椎痛可說是人人或多或少都有的經驗,凡坐下時太過用力、臀部直接頂到硬物、滑倒時臀部先著地、長時間坐姿不正(以身體躺靠椅背或地面)等,均可能對尾椎及鄰近組織造成傷害。
尾椎於脊椎骨的最下段,是人體演化至今沒有明顯用處的一塊骨骼。尾椎本身有尾椎韌帶、大臀肌、尾椎肌、肛門括約肌、提肛肌、及神經等軟組織附著。男性之尾椎較向內彎且位置比坐骨粗隆高,當受到撞擊時有較好的保護;女性由於尾椎較直較長,跌坐時尾椎較男性容易受到挫傷、甚至斷裂變形。
一般而言,患者只要坐在質地堅硬的椅子上即會感到疼痛;久坐後要站立的一瞬間也會有疼痛感。但是,其他活動如走路、躺卧等則不會加重疼痛的情形。若有尾椎斷裂,症狀包括尾椎及周圍組織疼痛、痙攣、局部壓痛,無法以正常方式維持坐姿,甚至平躺或走路也會牽動尾椎疼痛,厲害的話咳嗽、打噴嚏、排便時都會痛。
雖然尾椎痛往往不是什麼大毛病,但是若不醫治,長期下來,會造成背部的不舒適甚至變形。因此,正確診斷及適當的診治,再加上密切的保養,才是遠離尾椎痛的最佳方法。
尾骨痛是尾骨或其附近肌肉出現的疼痛。其特點為長時間坐位時,或從坐位起立時或擠壓尾骨尖端時使疼痛加重,本病多見於女性。
病因多屬外傷,如挫傷;骨折、脫位等。常見於摔傷、臀部著地,或撞擊於傢具邊角,或局部外傷,亦可因助產時的損傷。反復的輕微損傷可使尾骨周圍組織發生粘連或纖維化,壓迫尾骨附近神經叢的分支,從而引起神經痛,所以有時雖無明顯外傷史,仍需引起注意。其次尾骨附近有感染灶經淋巴引流至骨盆肌肉,產生肌肉反射性痙攣,也可出現疼痛。
臨床多有摔倒,突然坐地,尾骨部受沖擊或分娩後出現疼痛,且行走時疼痛反而減輕,坐時只能臀部偏向一側,如有這些症狀應考慮尾骨痛。但有時本病的疼痛亦可向下肢放射而誤診為坐骨神經痛。長時期的尾骨痛後可造成繼發性神經官能症。診查時用手指伸入肛門,如有尾骨移位或活動度增大、壓痛等,結合病史即可診斷,必要時可攝取尾骨X片。
治療以保守為主,採用休息、按摩、理療
2、尾椎骨有一種隱隱的痛的感覺,不怎麼明顯。
另外男性朋友還可以通過運動保健的方式來達到養腎補腎的作用,但是相關運動保健方法一定要合理科學。
3、尾椎骨在什麼位置,最好有圖片
尾椎骨位於骶骨下方,即脊椎最尾端的部位,脊椎骨的最後一塊,沿著脊柱一直摸下去,最後一塊就是 人的尾巴退化在外部沒有,但是遺留尾骨,尾骨數目不等,尾椎通常由三至四塊小骨頭連接而成,與骶骨構成骶、尾關節,尾骨間亦有尾間關節
4、尾骨在哪個位置圖片
尾骨在脊柱骨的最下端,肛門的後上方
尾骨(拉丁文:)是三角形,由後面的3至5塊尾椎接合而成。在上面與骶骨形成關節。它是脊柱中最未發達的部份,代表尾巴的退化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