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聲波療法的超聲波的生物物理學效應及其作用機理
機械作用是超聲波的一種基本的原發的作用。超聲波在介質內傳播過程中介質質點交替壓縮與伸張形成交變聲壓,不僅可使介質質點受到交變壓力(在治療劑量下,每一細胞均受4-8mg壓力變化影響)及獲得巨大加速度而劇烈運動,相互摩擦,而且能使組織細胞產生容積和運動的變化,可引起較強的細胞漿運動(原漿微流或稱環流),從而促進細胞內容物的移動,改變其中空間的相對位置(據觀察,強度不大的超聲波能使嗜伊紅細胞的原漿顆粒旋轉,劑量大時甚至顆粒被拋出細胞外),顯示出超聲波對組織內物質和微小的細胞結構的一種「微細按摩」的作用。
這種作用可引起細胞功能的改變,引起生物體的許多反應。可以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增強細胞膜的彌散過程,從而改善新陳代謝,提高組織再生能力。所以治療某些局部循環障礙性疾病,如營養不良性潰瘍效果良好。有人觀察在超聲波的機械作用下,脊髓反射幅度降低,反射的傳遞受抑制,神經組織的生物電活性降低,因而超聲波有明顯鎮痛作用。超聲的機械作用還能使堅硬的結締組織延長、變軟,用於治療疤痕、粘連及硬皮症等。
可見,超聲波的機械作用可軟化組織、增強滲透、提高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刺激神經系統及細胞功能,因此有重要的治療意義,在超聲治療機理上占重要地位。 超聲波作用於機體時可產生熱,有些人甚至稱為「超聲透熱療法」。超聲波在機體內熱的形成,主要是組織吸收聲能的結果。其產熱有以下特點:
1.由於人體各組織對聲能的吸收量各有差異,因而產熱也不同。一般超聲波的熱作用以骨和結締組織為量顯著,脂肪與血液為最少。如在超聲波5W/cm2,1.5分鍾作用時,溫度上升在肌肉為1.1℃,在骨質則為5.9℃。
2.超聲波熱作用的獨特之處是除普便吸收之外,還可選擇性加熱,主要是在兩種不同介質的交界面上生熱較多,特別是在骨膜上可產生局部高熱。這在關節、韌帶等運動創傷的治療上有很大意義。所以超聲波的熱作用(不均勻加熱)與高頻是及其他物理因子所具有的彌漫性熱作用(均勻性加熱)是不同的。
3.超聲波產生的熱將有79-82%由血液循環帶走,18-21%由鄰近組織的熱傳導散布,因此當超聲波作用於缺少血循環的組織時,如眼的角膜、晶體、玻璃體、睾丸等則應十分注意產生過熱,以免發生損害。 基於超聲波的機械作用和溫熱作用,可繼發許多物理的或化學的變化如:
1.氫離子濃度的改變 炎症組織中伴有酸中毒現象時,超聲波可使pH值向鹼性方面變化,從而使症狀減輕,有利於炎症的修復。
2.對酶活性的影響 超聲波能使復雜的蛋白質解聚為普通的有機分子,能影響到許多酶的活性。如超聲作用能使關節內還原酶和水解酶活性增加,目前認為在超聲治療作用中水解酶活性的變化是起重要作用的。
3.近年來對超聲作用機理的研究,已深入到細胞分子水平。在電鏡下觀察發現,細胞內超微結構中線粒體對超聲波的作用最敏感。核酸也很敏感,實驗發現低強度超聲波作用可使細胞內胸腺核酸的含量增加,從而影響到蛋白質的合成,刺激細胞生長。
4.在高強度的超聲作用下,組織內可形成許多高活性的自由基,如HO1、OH、H2O2、O等,它們可加速組織內氧化還原過程,加速生長過程。
目前,關於超聲波的生物學作用機理仍有多種爭義。但多數學者認為,具有物理學特性的超聲機械振動,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分布特殊的「內生熱」和必然引起的生物理化改變,是有機聯系的。弧立的強調那一方面的作用都是片面的,並在上述三方面基本作用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復雜的神經-體液調節途徑治療疾病的。神經系統的反應和調節在超聲波的治療機理中起著主導作用,而超聲作用過程中發生的體液方面的改變,又是作用的物質基礎,二者有機結合構成統一的反應過程。
2、超聲波治療扭傷
自己拿葯酒擦擦,現在的醫院真他媽黑,一點小傷就高科技。
3、韌帶損傷以4個月,一直不好,可以做針灸治療和超聲波治療嗎
你好,可以熱敷理療的,祝你早日康復
4、超聲波治療棘上韌帶炎效果怎麼樣
您好,棘上韌帶炎一般是長期低頭彎腰工作或受涼造成的,治療包括熱敷理療,物治療如芬必得(或扶他林或西樂寶等),也可封閉治療。
預防措施有保暖防潮、少長時間低頭彎腰工作。
僅供參考。祝好。
5、超聲波療法的主要適應證禁忌證
1.運動支撐器官創傷性疾病 腰痛、肌痛,挫傷,扭傷,肩關節周圍炎,增生性脊柱炎,顳頜關節炎,腱鞘炎等。
2.疤痕,粘連,注射後硬結,硬皮症,血腫機化。
3.作用於局部及相應的神經節段時可治療 神經炎,神經痛,幻肢痛,慢性蕁麻疹,帶狀皰疹,濕疹,搔癢症,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胃腸功能紊亂。
4.其他 腦血管病偏癱,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眼視網膜炎,玻璃體混濁,營養不良性潰瘍。 1.凡惡性腫瘤(大劑量聚集可治),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的心區和星狀神經節,出血傾向,靜脈血栓之病區均禁用。
2.孕婦(早期)腹部及小兒骨骼處最好選用其它療法。在頭部、眼睛、心臟、生殖器部位治療時劑量要嚴格掌握。
[附處方舉例:
1.超聲波,連續式,慢移法,脊柱或骶髂病損區,0.4-0.8W/cm2,6-8分鍾,每天一次,6-12次為一療程。
適應證 腰骶勞損,骶髂勞損,棘間韌帶勞損。
2.超聲波 慢移法,連續式0.8W/cm2或脈沖式1-1.5W/cm2,疤痕,粘連部位,6-10分鍾,每日一次,15-20次為一療程。
適應證 增生性疤痕,注射後硬結,局限性硬皮症。
3. 超聲波 脈沖式,慢移法,相應的神經節段或神經疼痛區域,0.6-1.2W/cm2,4-10分鍾,每日一次,6-12次為一療程。
適應證 神經痛,潰瘍病,搔癢症,濕疹,慢性蕁麻疹。
4. 超聲波:水枕法,慢移法,連續式,0.4-1.0W/cm2或脈沖式0.4-1.5W/cm2,病損區5-8分鍾,每日一次,6-12次為一療程。
適應證 某些眼病,小關節扭傷挫傷。
6、局部理療:超聲葯物透入療法,,,對韌帶拉傷有效嗎?,拉傷6個月多了(走路現在腳後跟會痛,拍過片子,
超聲葯物透入療法系將葯物加入接觸劑中,利用超聲波對媒質的彌散作用和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把葯物經過皮膚或黏膜透入機體的治療方法。該療法的特點有(1)超聲和葯物綜合作用,聲透療法不僅能將葯物透入體內,同時保持原有葯物性能;
(2)聲透療法是將整個葯物分子透入體內,所用葯源較廣,不限於電離和水溶物質,可以根據葯物性能配成水劑、乳劑或葯膏等作為接觸劑被透入;
(3)無電刺激現象,不發生電灼傷,操作簡便。臨床應用的超聲波的適應症及葯物作用的適應症,二者應結合起來考慮。
超聲葯物透入療法在實際應用中又分為移動法和固定法
移動法多採用頻率為0.8—1MHz的理療用超聲波設備,將葯物塗抹在皮膚上以後,操作者需手持治療頭在塗葯的范圍內不斷滑動。其特點是輸出功率大、局部溫度高。不足之處在於:葯物定量困難、操作效率低、定位不準作用分散、有燙傷和空化損傷的風險。
固定法採用經皮透葯專用設備超聲電導儀,主要以50KHz的超聲波結合電致孔和離子透入的電場作用為動力,可實現局部病變的靶位給葯治療。使用者只需將液體或半流體的葯物(子彈)注入專用的耦合片(彈夾)上,裝在治療頭(槍頭)中,對准治療部位後固定、開機就完成了操作,此時操作者即可離開進行其他工作。其特點是定量定位準確、操作簡便效率高、治療風險小。不足之處在於:作用面積受限、僅適合局部定位治療而不適合葯物的經皮吸收全身治療。一般來說效果不太明顯,可以試試別的療法
7、有腳踝韌帶損傷做過理療(超聲波、磁療)的嗎,多久可以見效啊。我做了一周了感覺沒什麼效果。
?
8、超聲波是如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
超聲波是頻率超過20000Hz,正常人耳聽不到的機械振動波。醫用超聲波的常用治療頻率為800 ~ 1000kHz。超聲治療的作用是通過機械效應、熱效應和理化效應來實現的,而前者是最基本的作用。
它能對組織細胞產生細微的按摩作用,使組織軟化,提高代謝水平,促進血液循環,刺激神經系統及細胞功能。在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中,超聲波能起到松解神經根粘連,延緩韌帶退變鈣化和局部止痛等效果。具體方法為腰椎旁移動治療,每次8 ~ 10 分鍾,每日一次,10 ~ 15 次為一個療程。